APP下载

淠史杭灌区淠河总干渠水生态综合治理探讨

2020-01-19汪剑安

中国水利 2020年9期
关键词:干渠水体渠道

汪剑安,雷 波

(1.安徽省淠史杭灌区管理总局,237005,六安;2.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100038,北京)

一、淠河总干渠概况

淠河总干渠是淠史杭灌区两大总干渠之一,也是淠河灌区最重要的引水渠道,横跨长江、淮河两大流域,位于安徽省中西部,起于六安市裕安区横排头枢纽工程,讫于合肥市肥西县新民坝,总长104.5km。 以响洪甸、佛子岭、磨子潭和白莲崖四大水库为主要水源,润及合肥、六安、淮南三市,惠及700 多万城乡居民,已列入全国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名录。 此外,淠河总干渠承担着660万亩(1 亩=1/15 hm2)农田的灌溉输水任务,为灌区成为安徽省重要粮食基地提供保障,对安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

二、淠河总干渠水生态面临的形势及挑战

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 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生态灌区建设势在必行。 作为淠河灌区最重要的连接通道, 淠河总干渠素有“生命之源、丰收之源、小康之源”之美誉,其水生态环境对灌区发展及灌区人民的美好生活具有重要作用。 实施淠河总干渠水生态综合治理提升工程,是践行新时代治水思路,贯彻“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实现“淠史杭灌区12355 奋斗目标”的重要举措。

1.水域岸线管护困难突出

水域岸线管护难度较大,水域岸线红线蓝线划定受到人为因素影响很大, 难以真正形成有效的空间红线。 受传统观念影响,长期以来沿渠道两岸居民习惯在渠堤上种植、在岸坡上开荒,特别是在切岭段堤防开荒耕种, 甚至将渠道作为垃圾倾倒场、取土来源地和抢收抢种的自留地,下河洗衣、乱倒垃圾、用水浪费、超标排放、违章搭建现象时有发生,导致水土流失、生态恶化,直接威胁渠系健康生命,影响渠系功能发挥。

2.渠道建设尚未完全体现生态理念

以前淠河总干渠渠道岸坡建设一般从满足渠道输水、 泄洪及岸坡稳定性的角度进行考虑,采用硬化断面,忽略了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硬化渠道隔绝了土壤与水体之间的物质交换,使土壤和水体中的生物丧失生存环境,渠道部分生态功能减弱或消失, 具体表现在水体自净功能下降,水质变差。同时, 硬化渠道降低了渠道的生态价值和观赏价值,缺乏自然生态美。

3.河流水系连通仍需加强

随着城市交通及路网规模的迅速发展,部分市政道路不可避免地要跨越总干渠。总干渠上共建有36座桥梁,大部分集中在城区段,桥梁建设过多会降低总干渠的输水能力, 不但对渠道管理造成一定影响, 还会影响水体之间联系,降低水体净化作用。

4.沿渠排污治理不彻底

随着经济高速发展、 区域人口增多和快速城镇化, 工业和居民用水量不断增加, 以水资源调配需求为目的的调水、供水工程受到重视。 然而沿渠的排水设施和公共管网尚未实现同步, 城市废污水不能实现完全达标排放, 特别是城郊接合部污水截污和治理情况不容乐观,水污染治理不到位。淠河总干渠沿渠共有77个排水口,大多为雨水、 地表径流和生活小区排放口,无工业、化工排污口,其中有15 处排水口对干渠水质影响较大。 虽然当地政府已采取一体化雨污分流的方法对6 处排放口进行了治理,但其余9 处仍未治理到位,有6 处为六安市城区段的生活小区。 此外,灌区农业面源污染问题也对干渠水质产生一定影响。

5.非法采砂对水生态环境造成威胁

近年,为满足工程建设需求,横排头上游采砂规模越来越大,无序开采带来一系列水生态问题。 一是采砂作业水域浑浊度、 悬浮物浓度增大,溶解氧降低,水体自净能力下降。 二是细颗粒泥沙悬浮时吸附的污染物会通过再悬浮颗粒以及孔隙水重新释放到水体中,造成更严重的污染,水质在短期内迅速恶化。 三是采砂作业过程中产生的生活垃圾及机械设备的油污水会进入水体,严重污染水质。四是无序采砂引起淠河总干渠水体浊度上升,破坏了鱼类、底栖动物等水生生物栖息生存环境,损坏了河湖水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完整性。

6.渠道淤积引起水草疯长

淠河总干渠淤积主要来自两方面因素: 上游泥沙来量和渠岸滑坡。总干渠上游兴建白莲崖、 磨子潭、佛子岭、响洪甸水库、横排头枢纽及罗管闸枢纽等大型控制工程后,虽然拦截了上游几乎全部推移质泥沙,但由于采砂活动频繁,大量的悬移质泥沙进入总干渠。同时,有部分地面汇流携带泥沙进入渠道, 加之总干渠底坡较缓(1∶20 000~1∶28 000),弯道较多,水动力条件弱,不同地点水流流速不同,部分凸岸由于弯道环流作用导致泥沙淤积。另外,总干渠沿岸部分切岭产生滑坡,导致渠段产生淤积。总干渠通水运行60 多年间,仅局部小范围进行过清淤,没有组织过大范围清淤,大量泥沙沉积在渠道里, 造成部分河段河床淤积,水草极易生长,输水效益衰减,水质富营养化增加, 影响了总干渠正常的工程管理和水质保护。

7.工程建设管护不当造成生态环境破坏

一些涉河项目和水利工程施工时对生态环境产生破坏, 主要表现在:施工时对施工现场、料场、弃渣场防护措施不够;工程竣工后,施工现场的施工道路没有恢复到施工前的状态,道路边坡、陡坎未能进行必要的防护处理, 引起岸坡冲刷失稳;护岸施工时修筑的围堰没有及时清除或清除不彻底,导致水土流失、河床淤积;料场、弃渣场使用后,缺少必要的整治和修复, 导致场地沟壑纵横、土壤裸露、杂乱无章,引起水土流失,破坏了原有生态环境。

8.河长制建设融合不够

河长制作用发挥有待加强。 面对新形势,部分基层单位不知如何监管,未能与地方政府进行良好的对接,日常管理与地方政府联系和互动不足,没有形成一套协调和联动机制。 水生态建设的资金渠道过于单一, 没有积极争取地方政府的资金支持, 河长制的强大优势没有得到有效发挥。

三、淠河总干渠水生态问题的应对措施

为扎实推进淠河总干渠水生态综合治理, 有效防控水质安全风险,当前应当重点依托河长制,加大与地方有关部门协调力度,推进河长制从“有名”到“有实”,解决水源保护和岸线防护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农村“三大革命”、“美好乡村”建设,融合实施水生态水环境治理提升,坚持系统治理,综合推进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水灾害“四水共治”,以点带面,逐步推进。

1.因水制宜,高标准实施“水清”工程

实施淠河总干渠水资源保护,大力宣传节水和洁水观念,树立节约用水就是保护生态、保护水源就是保护家园的意识。 要加强上游用水管理,防止大水漫灌。 同时要防止源头输入性污染,坚决打击上游非法采砂, 建立长效机制, 对上游采砂必须坚持全面清理,严禁超量越界开采。完善流域排水系统和污水收集处理系统,防止沿渠未整治排水口污染入渠,进一步加强雨污分流改造, 对沿渠15个有可能污染水体的排水口进行治理, 同时加装监视系统,加强重要断面监测,实行动态监管。

2.因地制宜,高标准实施“岸绿”工程

实施淠河总干渠水生态修复。 一要进一步夯实工程基础,加快除险加固步伐,实施右岸贯通,强化右岸管理, 尽可能保持岸坡的原来形态,尽量不破坏岸坡的原生植被。 二要尽可能少用单纯的干砌石、 浆砌石或混凝土护坡,宜采用植物护坡,达到防冲固坡的目的。 完善岸线绿化, 提升绿化品质,因地制宜种植乔木、灌木、花卉等,构建多层次、多色彩的生态绿带,让岸更绿、景更美。三要提升水岸景观。 打造“一轴多点”景观带,以河道为景观轴,对两岸建筑、跨渠桥梁、渠堤岸坡进行景观提升,在城区、街道、乡镇等人员密集地增设观景平台,形成丰富多样的空间环境。

3.水陆联动,高标准实施“环境美”工程

实施淠河总干渠水环境治理,要结合河湖“清四乱”行动,重点维护好渠道水面、居民点、桥头、渠道淤积段和水闸周边等处的环境卫生;右岸低洼地带种植防护林,建立隔离带,种植净化能力强的植物自然净化渠道水质;开展隔离、居民垃圾收集、撇污等综合治理措施;选择横排头、罗管、滁河进水闸前等合适位置安装自动清污机进行控制,以解决漂浮物向渠道内延伸问题。

4.完善机制,确保“水清岸绿环境美”长治久清

(1)强化水环境管控

一是强化制度管控。 强化沿渠范围内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及排水许可审批制度,建设项目与排水设施同步配套,杜绝雨污混流。 二是强化执法管控。 协调沿渠当地政府,加强沿渠工业企业排污监管,从严查处偷排漏排等违法行为, 确保达标排放,依法取缔沿渠非法种植、 非法养殖,严控农业面源污染及养殖污染。 三是强化运维管控。 严禁洗车污水、餐饮泔水、施工泥浆等通过雨水口管网直接排入总干渠。

(2)完善综合监管制度

一是建立全流域运行管理制度。结合《安徽省淠史杭灌区管理总局工程管理目标考核办法》,进一步明确运维责任主体, 制定维护管理方案及应急预案。 二是建立沿渠水环境监控系统。 构建淠河总干渠全程环境监控机制,监测地点应覆盖重点桥头、人员密集地段、入渠排水口。三是建立信息公开制度。 淠河管理局及沿渠相关管理单位应结合河长制, 及时公开各河段运行状况,接受公众监督举报。

猜你喜欢

干渠水体渠道
浅谈景电干渠梯形土渠改造措施及质量控制
聚焦“五个一” 打通为侨服务渠道
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和污水处理浅探
城市绿道景观设计策略研究——以昆明市盘龙区东干渠为例
多源污染水体水环境质量提升技术应用
生态修复理念在河道水体治理中的应用
南干渠儿童活动空间
复合修复技术在城市黑臭水体治理中的应用评价
创举措 拓渠道 提质量
如何开展新闻踏访——“三千里干渠探访”报道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