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工智能时代背景下移动医疗技术运用的伦理考量*

2020-01-19晋,柳云,2,边林,2**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20年7期
关键词:使用者道德医疗

谢 晋,柳 云,2,边 林,2**

(1 河北医科大学医教协同与医学教育研究中心,河北 石家庄 050000,2274200953@qq.com;2 河北医科大学社会科学部,河北 石家庄 050000)

人工智能是多个技术子领域构成的系统性技术群,其在各个领域和行业的具体运用,也各有自身的路径和特征。伴随着人们自主健康意识的不断提升,社会对医疗服务多样化需求的不断增强,移动医疗技术以其便利性和高时效性的服务特征更加贴近社会的医疗需求,移动医疗市场因此得到了快速发展。按照国际相关领域对移动医疗最新的定义,移动医疗是指最新的人工智能传感器技术和移动互联网的相结合,将优质的医疗服务通过互联网延伸到卫生领域,是医疗资源通过智能移动设备的一种新型辐射[1]。

根据2018年以来移动医疗的发展趋势,有研究预计2020年该行业整体规模将有望突破500亿元[2]。移动医疗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医疗服务在时效性、便捷性、资源分配效率等方面有了重大的突破;同时这种技术也引导人们的健康观念向移动健康推进,对人们的健康素养和医疗观念提升和改变具有明显的影响作用。然而在人工智能时代背景下,移动医疗技术在不断发展中也产生了不少伦理问题,需要引起社会的必要关注,以便及早对移动医疗技术运用带来的医学或生命伦理问题有所认识和把握, 为移动医疗技术运用尽可能更加合理有所提示。

1 移动医疗技术的特点及其医患关系形态

从构成移动医疗的主体结构上看,这一技术的行为主体同样是以患者和医务人员两个群体,只是这两个群体所形成的医患关系并不是如同医院或者其他医疗机构中面对面的关系,而是一种虚拟空间以信息交换为主要形态的隔空的关系,虽然视频信号也可以让医患双方直接交流,但是同样是通过移动医疗网络和设备连接所形成的关系,在这种关系的背后,存在一个承担医疗服务的网络和相关软硬件系统,这一系统一般是独立存在的网络信息系统,这一点与通常的医疗活动不完全相同,虽然在非移动医疗活动中,也存在影像类的诊断辅助技术部门或者科室,但是这类人员大多属于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范畴,一般医疗机构不存在对医疗技术设备操控和维修的专门人员,医技在医疗机构是一体化的。依赖于移动医疗技术手段建立起来的这种特定的“医患关系”,与传统意义上的医患关系既具有相同性,也具有不同的特点。传统的医患关系一般是医患之间面对面的直接关系,而移动医疗技术从为医疗工作者服务的视角来看,所提供服务形式的信息化特点,决定了这种医疗模式所建立起来的医患关系也具有自身的特点。

移动医疗服务的主要模式分为以下几类:一是用于患者病历查询管理,提供药品信息查询、医疗资料指南以及前沿的医学咨询参考的移动应用APP平台;二是医务工作人员可以利用无线网络技术对患者进行移动查房、移动护理,实时观察患者的治愈情况,如患者可以佩戴RFID腕带,医疗工作人员则可以通过PDA了解到患者的生命体征以及医疗数据信息;医生还可以通过PACS系统[3]了解患者的检查信息,直接形成治疗方案并下医嘱,极大方便利用优质医疗资源,并给患者带来诊断治疗的便利和好的效果。

从患者角度来看,移动医疗资源有以下几类:第一类是在日常生活中为患者和普通人提供自诊或约诊、医患沟通、患者互助的网上平台,如行医问药网这类提供医疗服务的网站;第二类是运用专门的网络传感硬件,测量人体的基本生理信息指标进而由APP记录下传达给使用者相应信息的可穿戴式设备,一般包括人体的血压、血糖、心率、体温等指标。这类可移动式医疗设备可以实时监测人体的身体状况同时为医生提供使用者的基本身体信息,及时反馈医疗信息;第三类是主要由第三方供应商或HIS(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厂商开发,或由政府或医疗机构委托开发,通常包含挂号、预约、查看医院内信息、查看化验单等功能的网络服务平台[4];此类平台目前出现与微信、支付宝等结合的趋势,如现阶段支付宝推出的智慧医生服务;第四类是通过传递医疗资讯,同时可以让医生、患者、制药企业、卫生行政部门链接参与讨论的网络新媒体,如微博、微信等通用的传媒平台构建,从广义上来说,也属于移动医疗的范畴。

2 移动医疗技术运用过程中出现的伦理失范问题

移动医疗技术的发展呈现多样化和普遍化的趋势,但在其运行过程中,发生的伦理失范问题也在逐渐增多。因此,探求在人工智能时代背景下移动医疗技术运用过程中出现的伦理问题,针对这类技术的广泛运用制定对应的伦理规范行为是十分必要的。

移动医疗运行过程中所产生的医疗数据关系到用户的身体健康甚至生命安全,因而,移动医疗应用对于数据的稳定性、可靠性和保真性的要求非常高,在数据传输过程中的各个环节都要有严格的安全保证和质量把控。然而在移动医疗技术进行数据的传输和转换的过程中,由于医疗设备和技术的受限以及受到人为主观因素的干扰,医疗数据真实性的获取容易存在行为受限,产品准入标准不一致的风险。

在移动网络时代,移动电子设备如手机、平板电脑等在人群中的使用越来越广泛,但是从现有的人群调查中发现,移动电子设备会对可穿戴式医疗设备产生干扰,医疗电子设备需要提取人体的生物电信号[5](包括心电、脑电、肌电、眼电、皮肤电、膜电信号等),而人体这些信号都比较弱,在提取、放大、显示的过程,会受到来自移动电子设备的脉冲干扰,导致移动医疗设备在接收传输数据的过程缓慢甚至中断,以至于产生错误的数据信息,使得医疗数据没能准确真实地反映人体的健康信息;同时移动式电子医疗设备的运行大多都需要接入无线网络方可运行,然而由于地域网络信号的限制,要保证终端设备的接入不掉线,数据不会丢失和遗漏,还需要对控制电子医疗设备介入的终端进行不断的完善。现如今市场涌现出的各类移动智能医疗设备,质量准入标准以及移动终端的传感器质控标准不统一,这些因素造成移动医疗设备接收医疗数据没有比较合乎理性的统一规范,使得医疗数据的真实可靠性以及实效性还待测评。

患者隐私遭受恶意泄露。移动医疗技术在运行过程中收集到的数据大都是建立于人们基本的生活方式与临床生理和病理表现的基础上得来的,随着更多数据源的暴露和高端数理分析方法的运用,移动医疗如何有效保护人们的数据隐私会是一件极具挑战性的工作。移动医疗的健康数据在通过通信网络的传送和共享过程中容易受到黑客入侵和数据绑架等数据安全的挑战,从而造成数据外泄或者损坏,使得使用者的隐私被他人窃取,使用者的安全容易受到影响;同时,受移动医疗设备开发商和合作商家的趋利性影响,部分商户在利益驱逐下,会不经过使用者的同意擅自将数据外泄给他人以获得私利。现阶段移动医疗技术对于使用者的信息匿名化,知情同意告知这类隐私保护性措施很难做到全方面覆盖,并且对于此类现象缺乏具体有效的法律法规和行为规范进行相应的约束。

移动医疗知识成果的保护缺乏规范性管理。移动医疗包括了给予患者提供医疗咨询、健康监测以及医疗工作人员以网络途径进行医疗信息的查阅和共享。而在患者和医务人员通过移动医疗获取相应的医学知识和临床信息时,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借用、复制移植医学科研数据变得轻而易举;医疗科研数据的共享化和网络化使得其保护界限不够清晰。医务人员在使用移动医疗技术获取科研信息时,对于哪些成果是受专利保护,哪些又不在此间范畴并没有明显的概念,加之我国的移动医疗行业并没有明确的行业标准作为相应的规范,这使得部分医学科研人员以盗取他人的科研成果来谋取私利。这类带有功利性的行为会不断挑战医学科研的道德底线,引导不良的科研风气,对于医学科研事业的发展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

移动医疗的医疗模式去情感化,本质上也包含道德缺失问题。移动医疗技术运用的是“远程监控”的医疗模式,大多时候不能近距离地与病患进行接触,部分医疗工作者对患者在患病期间产生的心理和生理活动变化未能详尽掌握,更多的是通过远程终端设备反馈回来的数据进行分析,期间对于病患的情绪变化不能给予及时的引导和安慰。移动医疗技术在打破医疗模式时空限制的同时忽略了对患者实施人文关怀;移动医疗技术在分析人体生理数据时,忽略了患者作为社会人的心理和社会属性,没能更好地从整体和系统的思维去理解疾病的整个过程。医生和患者之间的沟通方式缺乏情感,患者感受到的只有冰冷的仪器设备,这使得移动医疗的医学模式变得去感情化,医疗活动容易缺失原本拥有的人文特性。

医疗虚假信息传播缺少道德标准约束。部分移动医疗的使用者和研发者在推行移动医疗产品的过程中,为了保证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往往脱离网络秩序的制约以及道德标准的约束,使得许多虚假的医疗信息涌入移动医疗市场;然而医疗信息的质量一直是医疗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与患者的生命健康息息相关。现阶段运营移动医疗APP的部分医疗服务商是没有取得《医疗机构执行许可证》的商业化组织,是不符合我国《医疗机构管理条例规定》[6]的非法单位,这些原本没有诊疗资格的商业化组织为了满足自身的商业需求通过移动医疗平台的网络渠道去宣扬虚假的医疗信息并聘请虚假的“专家”开展医疗诊疗活动,更有甚者通过招揽所谓的专家、明星和一些假患者进行网络的现场直播宣讲以此来吸引人群点击量进而获得自身的私利[7],这些医疗信息往往都是言过其实或者毫无根据可言的,误导群众接收错误的医疗健康观念。错误观念的持续引导会使群众在发现真实情况之后丧失对移动医疗平台的信任,这对于移动医疗行业的发展将会产生极大的阻力,群众自身的健康权益也会遭受严重损害。

3 移动医疗技术伦理规范亟待加强

目前,人工智能时代的前进潮流不可阻挡,结合了医疗资源和人工智能传感信息技术的移动医疗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趋势冲击着传统医疗模式,其在合理利用医疗资源的前提下表现出来的成本低、效率高、便捷性强等特点更是让移动医疗技术的市场规模急速扩大,然而移动医疗技术目前还处于需要不断完善的阶段。如何从伦理学的角度分析移动医疗技术运用的合理道德路径,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解决:

建立配套的规范化法律法规体系,完善监管体系。移动医疗技术就目前出现的平台准入标准不规范,使得其主体众多、信息繁杂,造成医疗数据容易缺失保真性,部分医疗信息虚假盛行等伦理失范问题来看,极大程度上是因为缺乏规范化的监管体系和相关法律法规的约束。合理规范化的监管体系首先应该构建规范化的行业审核标准以及科学的市场准入制度,不能单一地进行过程化的程序管理,应该推行多层次的分类管理,明确监管主体,落实监管权责,按照职权责任的分类进行归口管理,规范移动医疗技术的运行标准、服务评价和考核的指标[8]等。 同时对于使用者健康权益的保护,进一步构建配套的规范化法律法规来确保行为符合道德价值标准。如2017年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明确规定了对网民个人信息的隐私安全保护,并且给出了对应的违法惩罚标准及措施。

技术革新,优化使用流程。移动医疗技术能够持续稳定运行的关键在于其技术的成熟与否以及移动终端是否稳定,这两个因素决定了最终产出的移动医疗产品是否具有安全性和实用性。然而现阶段,移动医疗技术缺乏成熟的质量保障,出现了上文提到的终端链接失效、产品质量把控标准不一致,使用者隐私被泄露等问题。革新移动医疗技术,优化使用流程成为移动医疗技术的运用合乎规范化使用标准的重要前提之一。移动医疗技术对于数据传输的完整性和稳定性,需要系统和多层次化的技术把控体系来支撑,技术开发人员对于移动终端的链入以及输出要有统一的精细化标准,后台运营商以及使用者亦要对移动终端定期更新检查;同时为了保证数据传输的可靠性,优化移动终端的抗干扰能力,必须得构建稳固的无线网络传输通道,完善无线局域网网络接入点连接服务。

在日常运行过程中,由于对网络安全疏忽管理,容易发生外网侵入或者他人开启移动设备进而盗取数据的风险。鉴于此,一则可以建立完整的病毒防护策略和机制,如部署网络安全监测软件拦截非法接入的设备,安装最新的防火墙,像增强的HTTP层防护技术[9]等;二是搭建严密的用户管理平台,对于登录者的个人信息做秘密处理,对此可以选择利用高级别的WPA加密算法。

增强使用者道德规范意识,提高使用者道德规范的认知能力。认知教育是培养移动医疗技术使用者道德规范意识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道德主体形成道德能力的先决条件。提高使用者和运营者的道德认知能力需要对其灌输道德规范知识,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自身的什么权益得到道德规范的保障,哪些行为违反了道德规范,避免在移动医疗使用过程中出现如窃取他人知识成果,谋取自身私利,侵犯他人隐私等伦理失范问题。这种道德认知能力的培养包含理性感知能力和感性感知能力,不仅是重视他们对移动医疗技术运用过程中道德规范和原则的掌握,更重要的是让他们树立起一种主体自愿修养道德规范的品质,这种品质是主体在进行深刻价值反思的基础上,从内心形成对道德规范的真正敬重,这种经过理性思辨所产生的道德观念往往容易形成稳定的心理定式。

加强道德宣教,提升使用者道德素养。在移动医疗技术的运用过程中,出现的诸如窃取他人医学知识成果,忽视医学活动自身的人文特性等问题,大多是由于部分使用者或者移动医疗运营商的道德素养缺乏所致,因而我们可以通过加强道德宣教,坚定使用者的道德信念,提升使用者和运营者的道德素养。借助信息化平台,可以建立网络版的个人品德档案,医生医德存档以及满意度调查机制[10],对于那些道德水平高的人群,可以适当给予相应的奖励,如现金嘉奖或通报表扬,形成一套有利于移动医疗技术发展的道德品格管理框架,同时对运营商的服务和运行质量定期进行评估排序考核,以此来促使移动医疗运营商和使用者提升自身的素养。

医务人员内心道德准则的形成可以通过构建良好的医院文化氛围,定期在医院开展相应的道德宣讲和文化熏陶活动,如电影和音频作品鉴赏,举办特色晚会等,弘扬诚信为本、以人为本的医疗理念,让医务工作者在使用移动医疗技术时“以病人为中心”,关注患者的情绪变化和心理活动,提供人性化服务,树立正确的道德价值标准,始终保持对生命的敬畏。

猜你喜欢

使用者道德医疗
《现代仪器与医疗》2022年征订回执
《现代仪器与医疗》2022年征订回执
设计让您在喜爱的虚拟世界中自由奔跑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新型医疗废弃物焚化舱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新型拼插休闲椅,让人与人的距离更近
抓拍神器
遇到疾病,如何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