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外周血CD3+T淋巴细胞对习惯性流产患者不良妊娠的预测价值

2020-01-19李慧廖碧翎林小红

生殖医学杂志 2020年1期
关键词:母体外周血胚胎

李慧,廖碧翎,林小红

(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妇产科,广州 510010)

习惯性流产(RPL)是指妇女与同一性伴侣发生连续3次以上的妊娠胚胎丢失。RPL发生率为1%~5%[1],已成为临床上最常见的不育症之一;其治疗难度大,给产妇和家庭带来极大的身心伤害。RPL的发病机制非常复杂,可能的诱因包括子宫畸形、遗传因素、免疫异常、感染等[2]。最新研究表明,T淋巴细胞介导的母胎界面免疫异常可能与RPL的发生有关[3]。妊娠状态类似于同种异体移植过程[4],母胎界面的免疫耐受使胚胎不被母体排斥;当免疫耐受破坏后,母体对胚胎产生排斥反应,最终导致流产。T淋巴细胞是一组来源于骨髓的多功能干细胞,按照表面CD抗原分为不同的亚群;其中CD3+T细胞几乎存在于所有T细胞表面,是成熟T细胞的主要标记物[5]。研究表明,RPL患者外周血CD3+细胞明显高于正常孕妇,正常孕妇孕前CD3+细胞水平升高是孕期流产的高危险因素[6-7]。本研究通过分析RPL再次受孕患者和正常孕妇早孕期CD3+细胞水平的差异,并随访妊娠结局,旨在评价CD3+细胞对RPL患者不良妊娠的预测价值。

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12月至2018年10月就诊于我院妇产科的RPL再次妊娠早孕期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年龄20~36(28.5±3.9)岁。纳入标准:本次受孕前发生3次以上自然流产的育龄妇女,患者及配偶间无染色体异常,患者性伴侣精液检查正常。排除标准:生殖道畸形,内分泌疾病,血小板增多症或血栓前状态,自身免疫性疾病,全身或局部感染,阴道霉菌、衣原体、支原体或滴虫阳性,异位妊娠,生化妊娠,妊娠滋养细胞疾病。

选择同期于我院常规产检的无既往自然流产史正常早孕妇女50例为对照组,年龄20~39(28.6±4.7)岁。研究对象均经血HCG、B超检查证实本次妊娠。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研究前征得所有孕妇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二、研究方法

1.研究试剂与仪器: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标记的小鼠抗人CD3单克隆抗体、别藻蓝蛋白(APC)标记的小鼠抗人CD4单克隆抗体、藻红蛋白(PE)标记的小鼠抗人CD8单克隆抗体均购自丹科医疗器械技术服务(上海)有限公司;FACSAria II流式细胞仪(BD,美国);溶血素、肝素抗凝管(BD,美国)。

2.样本采集:两组患者均于早孕期抽取新鲜外周血1ml,RPL组抽血时停经时间39~68(53.6±5.6)d,对照组为39~74(54.6±7.5)d。血液样本采集后置于肝素抗凝管,轻轻混匀3~5次,贴上相应标签,常温送检。

3.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CD3+、CD3+CD4+、CD3+CD8+T细胞数量:取50μl外周血,分别加入10μl FITC-CD3单克隆抗体、10μl APC-CD4单克隆抗体和10μl PE-CD8单克隆抗体,避光反应20min。加入1ml溶血素,避光反应20min,2 500rpm离心5min,弃去上清液。加入200μl磷酸盐缓冲液轻轻振荡混匀,2 500rpm离心5min,弃去上清液,载入加入200μl磷酸盐缓冲液。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3+、CD3+CD4+、CD3+CD8+T细胞数量,检测操作参考仪器及试剂盒说明书。

4.资料收集与随访:记录RPL组和对照组年龄、体重指数(BMI)、孕次、产次、停经时间以及外周血CD3+、CD3+CD4+、CD3+CD8+T细胞数量。随访孕妇妊娠结局,按照是否成功分娩分为RPL成功分娩组(24例)、RPL再次流产组(36例)和正常成功分娩组(48例),分析影响RPL再次流产的危险因素。

三、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3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RPL患者不良妊娠的独立危险因素。利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及曲线下面积(AUC)评价CD3+T细胞对RPL患者不良妊娠的预测价值。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一、随访结果

RPL组患者中24例成功分娩,36例再次流产;对照组1例失访,1例自然流产,其余48例成功分娩。3组间年龄、BMI、产次、采血时停经时间等一般资料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RPL再次流产组、RPL成功分娩组孕次显著高于正常成功分娩组(P<0.001)(表1)。

表1 各组一般资料比较()

表1 各组一般资料比较()

注:与正常成功分娩组比较,*P<0.001

组 别 例数 年龄 BMI(kg/m2) 孕次 产次 停经时间(d)RPL再次流产组 24 28.1±3.9 21.44±2.33 3.22±0.42* 0.11±0.32 53.0±5.7 RPL成功分娩组 36 29.2±3.9 22.05±2.31 3.17±0.48* 0.13±0.34 54.5±5.4正常成功分娩组 48 28.7±4.8 21.12±1.84 0.19±0.39 0.19±0.39 54.8±7.6

二、3组孕妇外周血免疫细胞比值比较

RPL再次流产组外周血CD3+和CD3+CD4+T细胞比值显著高于RPL成功分娩组和正常成功分娩组(P<0.05);RPL成功分娩组外周血CD3+T细胞比值显著高于正常成功分娩组(P<0.05),但两组间CD3+CD4+T细胞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CD3+CD8+T细胞比值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图1、2)。

图1 各组孕妇外周血CD3+、CD3+CD4+、CD3+CD8+T细胞比值比较

图2 孕妇CD3+流式检测散点图

三、RPL再次流产危险因素分析

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D3+、CD3+CD4+T细胞是影响RPL患者再次流产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表2、3)。

四、CD3+T细胞预测RPL患者再次流产的ROC曲线

CD3+T细胞临界值为79.02%时,预测RPL患者再次流产的AUC为0.836[95%CI(0.717,0.919)],显著高于CD3+CD4+T细胞[AUC=0.630,95%CI(0.495,0.751)](Z=2.432,P=0.015),对应的特异性为91.7%,敏感性为63.9%(图3)。

表2 RPL 再次流产危险因素赋值

表3 RPL再次流产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图3 CD3+和CD3+CD4+T细胞预测RPL患者再次流产的ROC曲线

讨 论

生理妊娠类似于同种异体移植,整个妊娠过程即是母体对胚胎免疫耐受的过程。正常情况下,胚胎作为同种异体移植物,可以存活至分娩结束。在妊娠的任何阶段,母体自身免疫功能发生改变,会破坏母体和胚胎之间的免疫耐受平衡,导致胚胎移植失败而发生流产[8]。T淋巴细胞是机体重要的免疫调节细胞,在机体体液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研究表明,T淋巴细胞与生殖免疫有关,T淋巴细胞亚群的平衡对正常妊娠有着重要作用,一旦平衡被打破,即可引起母胎之间免疫失衡,最终导致妊娠失败[9]。

T淋巴细胞介导的生殖免疫机制较为复杂,目前已知妊娠母体的胚胎基因有一半来自于父系;由于胚胎细胞表达了异体抗原,使母胎之间发生免疫排斥,因此母体需要发生免疫耐受才能避免胚胎被母体排斥,从而维持正常妊娠过程[10]。T淋巴细胞介导了由胚胎诱导的母胎天然免疫反应,CD3+几乎表达于所有成熟T细胞表面,是T细胞的主要表面标志。既往研究表明,CD3+T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可以直接影响滋养细胞的分化和增殖,从而影响胚胎的发育[11]。此外,CD3+T细胞还可能通过血小板活化和血栓形成,诱发血栓性事件而导致妊娠失败[12]。本研究显示,无论是否成功分娩,RPL患者外周血CD3+T细胞明显高于正常成功分娩组,并且RPL再次流产组外周血CD3+T细胞明显高于RPL成功分娩组,提示CD3+T细胞升高可能与RPL发生和RPL不良妊娠结局有关。

研究表明,伴胰岛素抵抗的RPL患者外周血CD3+和CD3+CD4+T细胞水平明显升高,且CD4+T细胞异常的患者更容易发生反复自然流产[12-13]。Wang等[14]称孕妇CD4+T细胞增多时,会增强母体对胚胎的免疫排斥反应,而CD8+T细胞会抑制CD4+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因此CD4+/CD8+T比值稳定对维持正常妊娠起着重要作用。Kwiatek等[15]研究显示CD3+CD4+T细胞升高可以增强母体的免疫功能,导致母胎排斥反应而诱发流产。在正常妊娠过程中,CD3+CD4+/CD3+CD8+比值(Th/Ts)保持动态平衡,从而维持正常妊娠[16]。本研究发现,RPL再次流产组外周血CD3+CD4+T细胞明显高于RPL成功分娩组和正常成功分娩组,但是3组CD3+CD8+T细胞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CD3+CD4+T细胞升高可能与RPL不良妊娠有关,而CD3+CD8+T细胞与RPL患者妊娠结局无关。目前关于CD3+CD8+T细胞对妊娠结局的影响争议较大,梁仲城等[17]称反复流产患者明确存在外周血中T细胞、NK细胞、CD4/CD8含量分布及T细胞CD4CD25异常表达。Grimstad等[18]则在研究中发现流产和成功分娩的反复自然流产患者在妊娠早期CD3+CD8+无明显变化。CD3+CD8+在RPL患者分娩结局中的作用仍需要进一步研究。

本研究采用多因素回归分析影响RPL患者再次流产的危险因素,结果显示CD3+、CD3+CD4+T细胞是影响RPL患者再次流产的独立危险因素。ROC分析显示CD3+T细胞预测RPL不良妊娠结局的AUC显著高于CD3+CD4+T细胞(0.836vs.0.630),其临界值为79.02%,说明妊娠早期CD3+T细胞高于79.02%的RPL患者再次流产的风险明显升高。Talukdar等[19]报道称孕妇妊娠前高CD3+T细胞水平是妊娠后流产的危险因素。Du等[20]认为无论妊娠结局如何,孕妇妊娠后外周血CD3+T细胞明显高于妊娠前,提示CD3+T细胞与妊娠过程有关。本研究由于受试对象入选时间原因,未分析RPL患者妊娠前后血清CD3+T细胞变化情况,在接下来的研究中我们也将在这方面做一些深入探讨。

综上所述,RPL患者再次妊娠早孕期检测外周血CD3+T细胞将有助于预测患者妊娠结局。

猜你喜欢

母体外周血胚胎
外周血B细胞耗竭治疗在狼疮性肾炎中的应用进展
纷纭旋转之间:新兴技术回应型立法的舆论引导——以胚胎嵌合体为例
蒲公英
ACS患者血清FSTL-1、外周血淋巴细胞中PPAR-γ、 MMP-9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
植入前胚胎研究取得新进展
母亲肥胖竟然能导致胚胎缺陷
外周血红细胞膜脂肪酸C20:1n9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研究
故乡
冠心病患者外周血SIRT1 mRNA的表达及氨氯地平对其影响
台湾“文化标杆”林谷芳:台湾文化离不开大陆母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