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恶性血液病患者的社会支持、自我效能感与抑郁的关系

2020-01-18张丽敏刘传新曲可佳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20年12期
关键词:社会支持自我效能感抑郁

张丽敏 刘传新 曲可佳

摘 要 研究以284名恶性血液病患者为被试,采用问卷法,探讨了恶性血液病患者的社会支持、自我效能感及抑郁水平之间的关系。 结果发现: (1)恶性血液病患者抑郁得分显著高于全国常模; (2)患者自我效能感和社会支持得分呈正相关,自我效能感和社会支持与抑郁得分均呈负相关;(3)患者自我效能感在社会支持和抑郁情绪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该结果表明,恶性血液病患者的抑郁情绪受到其社会支持和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并且社会支持通过自我效能感影响其抑郁情绪。

关键词 恶性血液病;自我效能感;社会支持;抑郁

分类号 B842.6

DOI: 10.16842/j.cnki.issn2095-5588.2020.12.007

1 问题提出

恶性血液病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身心健康的疾病。由于骨髓造血功能的异常,患者需要通过长时间、大剂量的化疗来延长和挽救生命。这一重大生活事件的出现,给恶性血液病患者的生活带来巨大改变,引发这一群体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王新起, 李秋环, 张红静, 2018),其中尤以抑郁障碍最为突出(肖喜春, 2012)。以往研究表明,超过半数的恶性血液病患者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抑郁症状(朱珂, 杨莹, 杨小湜, 王烈, 刘卓刚, 李迎春, 2011)。目前,这一问题引起心理学、社会学和医学工作者的共同关注(王新起等, 2018; 肖喜春, 2012; 张丽, 2013; 朱珂等, 2011),如何有效地减弱抑郁给个体和社会带来的消极影响,成为研究者们非常重视的研究领域。

以往研究表明,社会支持与抑郁情绪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叶俊杰, 2006; Saltzman, & Holahan,2015)。社会支持能够减弱个体的抑郁情绪,有效地缓解其心理压力、增强个体面对和解决问题的信心,进而促进其心理健康(崔丽霞, 刘娟, 罗小婧, 2014; 余丽, 梁洁, 2017)。对于恶性血液病患者的研究也表明,患者得到的社会支持越多,其抑郁情绪越少(张宇梅, 2016; 周麦琳, 曹枫林, 2018; Mckillop, Carroll, Jones, & Battié, 2016)。足够的社会支持能够促进患者对社会资源的利用,改善患者对治療的依从性,降低患者的情感负担,从而缓解患者抑郁情绪的困扰,提高其身体和心理的健康水平。

自我效能感由心理学家班杜拉提出,是指个体对自己应对各个不同领域的困难或异常情况的能力的广泛的稳定的信念(芦炎, 张月娟, 2008)。个体能否在特定情境中有恰当而有效的行为表现,取决于其是否相信自己有能力完成某件事情(莫书亮, 李丽, 苏彦捷, 2010)。研究表明,个体的自我效能感与其抑郁倾向有一定的关系,自我效能感越高的人,其抑郁的程度就越低,反之亦然(戴琴, 冯正直, 2008; 葛明贵, 余益兵, 邢彩霞, 2006; 张苏梅, 李小妹, 高苗, 陈萍, 2015)。对于乳腺癌症患者的研究也指出,自我效能感的提升能够有效缓解该群体的抑郁水平(张蓉, 2009)。

综上,虽然以往研究关注了社会支持、自我效能感与抑郁的关系,但是,对于恶性血液病患者这一群体的研究仍有待进一步深入。如前所述,这一群体有别于一般群体,其所面临的挑战更大,情况可能更为严重。只有针对该群体展开切实的研究,才有可能为促进该群体的心理健康水平提供有针对性的方法。其次,关于恶性血液病患者的社会支持、自我效能感与抑郁的关系仍需进一步探讨。有研究指出,社会支持与抑郁水平之间的关系可能存在相关的中介变量在起作用(崔丽霞等, 2014)。社会支持作为一种保护性因素,需要通过个体因素发挥作用。以往研究也提出,外在社会因素对个体内在心理的影响,需经过自我的中介作用(刘凤娥, 黄希庭, 2001),而自我效能感是对自我能力的判断和信心,也是自我概念的核心指标(Judge & Bono, 2001)。由此可见,社会支持对恶性血液病患者抑郁水平的影响既可能有直接的作用,也可能通过自我效能感来间接发挥作用。基于上述分析,研究拟探讨恶性血液病患者的社会支持、自我效能感与抑郁之间的关系,以期解释影响恶性血液病患者抑郁水平的机制,为促进该群体情绪适应的发展和干预训练提供理论支持,为提高恶性血液病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提供可行的依据。

2 研究方法

2.1 被试

采用方便取样,在2017年3月至6月内选取确诊的某医院恶性血液病患者为调查对象,调查前均告知被试测试的自愿性、匿名性等原则。发出问卷300份,有效回收问卷284份,有效回收率为94.7%。被试平均年龄为49.63±18.94岁,其他人口学资料如表1所示。纳入标准:(1)根据临床表现与骨髓穿刺活检报告由血液内科医生诊疗为恶性血液病(多发性骨髓瘤,非霍奇金淋巴瘤,骨髓增生异常征,急慢性白血病,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急性髓系白血病,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浆细胞瘤,巨球蛋白血症,淋巴瘤,滤泡性淋巴瘤,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都知晓病情; (2)病情稳定,无严重并发症; (3)意识清楚,能正确理解和答复问卷; (4)自愿参加本次调查。 排除标准: (1)视力、听力及交流障碍; (2)精神异常不愿合作者。

2.2 研究工具

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eneral self-efficacy scale, GSES):该量表由Schwarzer等人(1997)编制,包括10个条目,采用李克特1~4级评分,总分越高表示自我效能感越强。中文版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王才康, 胡中锋, 刘勇, 2001),本研究中Cronbachs α系数为0.90。

抑郁自评量表(self-reting depression scale, SDS):由Zung(1965)编制,主要用于评定患者近1周的情绪变化状况。量表共20 个条目,采用4级评分法,正向计分题 A、 B、 C、 D 按 1、 2、 3、 4 计分, 反向计分题按 4、 3、 2、 1 计分,总分乘以 1.25 取整数,即得标准分。按照中国常模结果,SDS标准分的分界值为53分,其中53~62分为轻度抑郁,63~72分为中度抑郁,73分以上为重度抑郁。该量表已得到广泛应用且信、效度良好(胜利, 2012),本研究中Cronbachs α系数为0.88。

社会支持量表(social support scale, SSRS):该量表用于测量个体社会关系,由肖水源(1994)编制。该量表包括客观支持(3个条目)、主观支持(4个条目)、对支持的利用度(3个条目)3个维度,共有10个条目。计分方法为第1~5个条目和第8~10个条目,计1~4分;第6~7个条目如回答“无任何来源”则计0分,回答“下列来源”者,有几个来源则计几分。总得分为10个条目计分总和;客观支持得分为2、6、7条评分之和;主观支持得分为1、3、4、5条评分之和;支持利用度得分为8、9、10条评分之和。条目总分得分越高社会支持程度越好,本研究中Cronbachs α系数为0.63。

2.3 统计处理

所有数据经审核后在Excel表中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描述性分析、t检验、Pearson相关分析和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等方法;采用方杰、张敏强和邱皓政(2012)提出的检验中介效应程序进行自我效能感的中介效应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结 果

3.1 共同方法偏差检验

采用Harman单因子检验法检验共同方法偏差,结果共有10个因子的特征根大于1,第一个因子解释变异量仅为21.95%,远小于40%的临界标准,表明本研究不存在严重的共同方法偏差问题(熊红星, 张璟, 叶宝娟, 2012)。

3.2 恶性血液病患者抑郁水平得分及与全国常模比较

对恶性血液病患者与全国常模的抑郁得分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表明,恶性血液病患者的抑郁得分(47.26±11.53)显著高于全国常模(41.88±10.57)(张丽, 2013),且具有统计学意义(t(283)=7.86, p<0.001, d=0.93)。

3.3 自我效能感、社会支持及抑郁的相关分析

恶性血液病患者的社会支持得分与抑郁得分呈显著负相关(r=-0.25, p<0.001), 与自我效能感得分呈显著正相关(r=0.36, p<0.001), 自我效能感得分与抑郁得分呈显著负相关 (r=-0.34, p<0.001)。

3.4 自我效能感在社会支持与抑郁水平之间的中介效应

本研究采用方杰等人(2012)提出的偏差校正的百分位Bootstrap法进行中介效应检验,对在恶性血液病患者社会支持对抑郁情绪影响中的中介效应的回归分析表明(见表2),社会支持能够显著负向预测抑郁情绪,同时又能够显著正向预测自我效能感。当社会支持与自我效能感同时进入回归分析时,社会支持和自我效能感都对抑郁情绪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自我效能感在社会支持与抑郁的关系中的间接效应值为-0.16,置信区间不含0 [95% bootstrap CI(-0.27, -0.08)],表明自我效能感在社会支持与抑郁的关系中发挥中介作用。由于社会支持对抑郁情绪的直接影响效应依然显著,因此自我效能感在社会支持对抑郁情绪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见图1),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为39.9%。

4 讨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恶性血液病患者抑郁得分显著高于全国常模,即恶性血液病患者较普通人群而言存在更为明显的抑郁情绪,这一结果与前人研究结果相符 (杨燕妮, 李梅君, 孙晓晶, 2009)。究其原因,可能与恶性血液病患者这一群体的特异性有关。与正常群体相比,该群体在身体、心理方面的现实压力均更大。一方面,患者需反复入院接受化疗,并忍受化疗导致的毒副作用及出现相应的不同程度的躯体症状(如疼痛、感染、坏血病等)。另一方面,患者还要面对巨额的医疗费用所带来的经济负担和对病情恶化及死亡的恐惧情绪,这些均可能使患者心理负担加重,导致更高的抑郁情绪(朱珂等, 2011)。因此,在关注恶性血液病患者治疗效果的同时,还应关注患者的抑郁水平,对患者进行有效的心理干预,以减少患者的负性情绪。

研究结果还表明,恶性血液病患者的社会支持通过直接和间接两条途径影响抑郁水平。一方面,社会支持直接影响其抑郁水平,即社会支持较少的患者往往会伴随着较高的抑郁水平,这与前人研究结果相一致(张宇梅, 2016; 周麦琳, 曹枫林, 2018; Mckillop et al., 2016)。社会支持影响抑郁情绪(李向荣, 2012),长期疾病使恶性血液病患者交往面变得狭窄,缺乏足够的人际沟通和交流,不能积极发挥社会支持和社会网络的积极作用,从而引起更多抑郁情绪。可见,社会支持可以对患者起到保护作用。良好的社交网络有助于患者调节情绪,为患者提供安慰与建议,从而减轻其身心负担。所以,认识到社会支持与抑郁情绪的关系至关重要,有助于医疗工作者正确地评估患者的社会支持情况,促使患者家属、医护人员以及社会各界给予恶性血液病患者更多的支持和帮助。同时,基于该结果,医护人员及患者家属应该鼓励患者积极主动地利用社会支持,提高其社会支持体验,进而改善其心理健康状态,减少抑郁症状的发生。

另一方面,本研究结果发现,社会支持能通过自我效能感间接影响恶性血液病患者的抑郁水平,即恶性血液病患者的社会支持越低,其自我效能感越低,从而导致患者伴有较高的抑郁情绪,反之亦然。这与前人研究结果一致(张雯, 王安妮, 郭玉芳,姚抒予,罗媛慧,张静平, 2017; Haslam, Pakenham, & Smith, 2010)。以往研究在大学生群体(魏曙光, 张月娟, 席明静, 张春湘, 张娣, 2006)、产妇群体(Haslam et al., 2010)、失独群体(张雯, 2017)和儿童群体(杨莹婷, 王高玲, 2017)等精神正常且身体健康的群体中均证明了自我效能感在社会支持和抑郁情绪间的中介效应,但是本研究将结论又扩展到了特殊的重大疾病群体之中。研究发现,对于恶性血液病患者来说,社会支持也同样能够通过自我效能感来缓解抑郁情绪。高社会支持的患者拥有良好的情感支持和人际互动,促进患者认知上积极的转变(Lakey & Cassady, 1990),增强自身对于行动控制的信念(Chu, Bryant, Gatt, & Harris, 2016),即提升了自我效能感,从而使患者能够体验更多的积极情绪体验,减少抑郁的发生(Holahan & Holahan, 1987)。而低社会支持患者的情感支撑和人际互动较少,自我评价及自我价值取向下降,认知功能受到损伤,即自我效能感降低,从而使患者出现较多的消极情绪,抑郁情绪加重(景颖颖, 李燕, 张蕙, 2016)。可见,在社会支持与恶性血液病患者抑郁情绪的关系中,自我效能感至关重要。基于本研究结果,医疗工作者在今后的工作中应积极为患者提供良好的情感支持,促进患者对疾病的积极认知,提升患者面对疾病的自我效能感,进而改善恶性血液病患者的抑郁情緒。

5 結论

恶性血液病患者的社会支持、自我效能感与抑郁呈显著负相关,且自我效能感在社会支持与抑郁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参考文献

崔丽霞, 刘娟, 罗小婧 (2014). 社会支持对抑郁影响的中介模型探讨. 心理科学, 37(4), 980-984.

戴琴, 冯正直 (2008). 抑郁患者的注意偏向. 心理科学进展, 16(2), 260-265.

方杰, 张敏强, 邱皓政 (2012). 中介效应的检验方法和效果量测量: 回顾与展望. 心理发展与教育, 28(1), 105-111.

葛明贵, 余益兵, 邢彩霞 (2006). 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学习厌倦感与抑郁的关系.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3(1), 90-92.

景颖颖, 李燕, 张蕙 (2016). 恶性血液病患者自我效能水平及影响因素分析. 护理管理杂志, 16(8), 575-577.

李向荣 (2012). 恶性肿瘤化疗患者抑郁状态与社会支持相关分析.齐鲁护理杂志, 18(1), 106-107.

刘凤娥, 黄希庭 (2001). 自我概念的多维度多层次模型研究述评. 心理科学进展, 9(2), 136-140.

芦炎, 张月娟 (2008). 初中生抑郁与依恋、自我效能感的关系研究. 心理发展与教育, 24(1), 55-59.

莫书亮, 李丽, 苏彦捷 (2010). 大学生心理控制源与抑郁倾向的关系:自我效能感的中介效应. 应用心理学, 16(1), 67-72.

胜利 (2012). 焦虑及抑郁自评量表的临床效度.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6(9), 676-679.

王才康, 胡中锋, 刘勇 (2001). 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的信度和效度研究. 应用心理学, 7(1), 37-40.

王新起, 李秋环, 张红静 (2018). 恶性血液病住院患者心理健康状态及与感恩、领悟社会支持的关系.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56(9), 70-75.

魏曙光, 张月娟, 席明静, 张春湘, 张娣 (2006). 大学生群体中社会支持、自我效能感在应激与抑郁间的作用.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4(3), 300-302.

肖水源 (1994). 《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的理论基础与研究应用.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4(2), 98-100.

肖喜春 (2012). 心理干预对恶性血液病患者抑郁及焦虑情绪的效果观察. 中国实用医刊, 39(21), 33-35.

熊红星, 张璟, 叶宝娟 (2012). 共同方法变异的影响及其统计控制途径的模型分析. 心理科学进展, 20(5), 757-769.

杨燕妮, 李梅君, 孙晓晶 (2009). 103例恶性血液病患者心理状态调查分析.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49(11), 106-108.

杨莹婷, 王高玲 (2017). 社会支持在儿童自我效能感与抑郁之间调节作用. 中国公共卫生, 33(6), 1008-1009.

叶俊杰 (2006). 领悟社会支持、实际社会支持与大学生抑郁. 心理科学, 29(5), 1141-1143.

余丽, 梁洁 (2017). 领悟社会支持与青少年内化问题的关系: 自尊的调节作用.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5(2), 227-230.

张丽 (2013). 优质护理服务对恶性血液病患者焦虑抑郁的影响. 华西医学, 28(1), 131-132.

张蓉 (2009). 乳腺癌患者自我效能感培养与焦虑抑郁研究.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17(5), 534-535.

张苏梅, 李小妹, 高苗, 陈萍 (2015). 肺癌患者焦虑抑郁与自我效能感的相关性研究. 现代肿瘤医学, 23(9), 1221-1223.

张雯, 王安妮, 郭玉芳, 姚抒予, 罗媛慧, 张静平 (2017). 失独者自我效能感在社会支持和抑郁情绪间的中介作用.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42(7), 836-842.

张宇梅 (2016). 社会支持与产生抑郁的恶性肿瘤患者的相关性.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3(21), 4187-4188.

周麦琳, 曹枫林 (2018). 血液病患者焦虑、抑郁与其心理弹性、社会支持的相关性分析.解放军护理杂志, 35(8), 14-18.

朱珂, 杨莹, 杨小湜, 王烈, 刘卓刚, 李迎春 (2011). 恶性血液病患者抑郁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中国全科医学, 14(31), 3631-3632.

Chu, D. A., Bryant, R. A., Gatt, J. M., & Harris, A. W. F. (2016). Failure to differentiate between threat-related and positive emotion cues in healthy adults with childhood interpersonal or adult trauma.Journal of Psychiatric Research, 78(78), 31-41.

Haslam, D. M., Pakenham, K. I., & Smith, A. (2010). Social support and postpartum depressive symptomatology: The mediating role of maternal selfefficacy. Infant Mental Health Journal, 27(3), 276-291.

Holahan, C. K., & Holahan, C. J. (1987). Selfefficacy, social support, and depression in aging: A longitudinal analysis.Journal of Gerontology, 42(1), 65-68.

Judge, T. A., & Bono, J. E. (2001). Relationship of core selfevaluations traits selfesteem, generalized selfefficacy, locus of control, and emotional stability with job satisfaction and job performance: A meta-analysis.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86(1), 80-92.

Lakey, B., & Cassady, P. B. (1990). Cognitive processes in perceived social support.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59(2), 337-343.

Mckillop, A. B., Carroll, L. J., Jones, C. A., & Battié, M. C. (2016). The relation of social support and depression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low back pain. Disability & Rehabilitation, 39(15), 1-7.

Saltzman, K. M., & Holahan, C. J. (2015). Social support, selfefficacy, and depressive symptoms: An integrative model. Journal of Social & Clinical Psychology, 21(3), 309-322.

Schwarzer, R. (1997). Optimistic selfbeliefs: Assessment of general perceived selfefficacy in thirteen cultures.World Psychology, 3(1), 177-190.

Zung, W. W. (1965). A 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 Archives of General Psychiatry, 12(1), 63-70.

The Relationship Among Social Support, Selfefficacy and

Depression of Patients with Malignant Hematologic Diseases

ZHANG Limin1; LIU Chuanxin2; QU Kejia1,3

(1 School of Psychological Science, Liaoning Normal University, Dalian 116029, China)

(2 Jining Medical College of Jining City, Jining 272067, China)

(3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Center for Healthy Personality Assessment and Training of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Liaoning Normal University, Dalian 116029, China)

Abstract

Based on questionnaire method,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relationship among social support, selfefficacy and depression of patients with malignant hematologic diseases, including a sample of 284 patients as participants. The results: (1) the scores of depression in patients with malignant hematologic disease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national norm; (2) selfefficacy and social support were positively correlated, while selfefficacy and social support were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depression in patients; (3)selfefficacy partially mediat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ocial support and depression. The results shows that depression in patients with malignant hematologic diseases is affected by their social support and selfefficacy, and social support affects their depression through selfefficacy.

Key words:malignant hematologic diseases; selfefficacy; social support; depression

猜你喜欢

社会支持自我效能感抑郁
探究自我效能感理论下的高职英语自主学习策略
自我效能感对高校大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影响
产前个性化心理护理对初产妇焦虑、抑郁心理及分娩方式的影响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感恩、社会支持与心理幸福感的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