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红色曲艺创作的几点思考

2020-01-18白楚下

曲艺 2020年12期
关键词:曲艺部队红色

白楚下

今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笔者采访了曾经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担任文艺兵的朱一昆同志。朱一昆,1934年出生于山东省临清县朱家庄,15岁的他怀着对解放军的无限崇敬之情,于1949年12月15日自愿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成为宣传队的一名文艺兵。

在抗美援朝战争期间,朱一昆不仅学会了山东快书,而且还创作了大量体现革命精神和英雄主义思想的快书作品,得到了士兵们的一致好评。他在抗美援朝期间的表演、创作经历,让笔者对于如何创作出优秀的红色曲艺作品有了更多的思考。

培养红色精神,坚定政治立场

朱一昆在湘西演出期间,在坐马车时意外受重伤,被送到长沙的湖南医学院接受治疗,而这时他所在的部队也驻扎在长沙。3个月后,部队要转移,领导将此事告知朱一昆,询问他能否出院。朱一昆的主治医生坚决地告诉他不能出院,但是朱一昆秉持着不抛弃、不放弃的信念,还是悄悄地离开了医院,跟上了部队,在北上的火车上,他知道了这次的任务是参加抗美援朝战争。

1951年,朱一昆所在的中国人民志愿军一三九师到了东北后,领导才知道他并没有被准许出院,他的身体还没有康复,领导让他回去住院,但他坚决不同意。第二天,朱一昆就跟着部队进入了朝鲜。在朝鲜驻扎了2个多月后,部队的协理员身体抱恙,需要回国治疗,而朱一昆接到的任务就是护送协理员回国,领导也嘱咐他回国看医生。朱一昆执行完护送任务,并没有在国内治病,第二天就坐车回到了朝鲜,重新归队。当时部队文工团有规定,文艺兵可以3个月轮换,但是他却放弃了回国的机会,立志扎根部队,站好自己的岗位。朱一昆的责任意识、奉献精神感动了一大批文艺兵,于是他被树立为模范人物。有一次,一枚炮弹落在了朱一昆的房子外面,差点将他炸死,但是他没有因为这次惊险的遭遇而退缩,仍积极活跃在演出队伍中。

朱一昆为了完成作为一名文艺战士的使命而不顾自身安危,全身心投入革命战争的伟大事业中,这样赤胆忠诚的品质、为人民服务的意识、不抛弃不放弃的信念正是红色精神的重要内涵。朱一昆的红色精神影响、指导着他的艺术创作,他日后不论在演出,还是在创作中都饱含着革命热情,其创作的曲艺作品中的基调昂扬奋进,蕴含着崇高的政治信仰、坚强的意志、坚定的信念等,具有鲜明的革命色彩、伟大的民族精神,弘扬了志愿军战士为祖国和民族的尊严而奉献一切的爱国主义精神,讴歌了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朱一昆的创作之所以呈现出如此特征,与作者本身所具有的红色精神是分不开的。因此,红色曲艺作品的创作者要注意时刻培养自己的红色精神,坚定自己的政治立场,通过多种方式深化对红色精神的理解,比如多读红色经典作品,通过阅读得到红色精神的熏陶;在日常生活中以坚定的信仰、高度的责任感要求自己,做到知行合一。

拜名师学快板,刻苦钻研技艺

1952年,高元钧等艺术家到朝鲜慰问演出。高元钧先生的精彩表演深受志愿军的喜爱,正好山东快书这种曲艺形式非常适合文艺兵在坑道里演出,经部队的相关领导研究决定,派朱一昆向高元钧老师学习山东快书。在朝鲜学习了一段时间后,朱一昆跟随高元钧大师学习了近一年时间,基本掌握了山东快书的代表曲目。朱一昆学成出师后,不顾枪林弹雨,又回到朝鲜战场,为英勇作战的志愿军们表演节目。他表演的《武松打虎》等山東快书得到了部队官兵的一致好评和热烈欢迎。

朱一昆不仅表演得好,还有创作才能。高元钧先生作为著名的山东快书表演艺术家,非常精通山东快书的艺术技巧、辙韵使用等。朱一昆在学习山东快书的过程中,由于一方面有大师亲自教授,另一方面他本人也认真钻研山东快书这门艺术,他创作的作品受到了观众的喜爱。由此我们可知,学习曲艺最好能拜名师学习,打下扎实的基本功,尤其在创作作品时,不能不懂其中规律,随便参考一下这类文本就急于创作,否则就会贻笑大方;另外,个人也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善于学习,勤于钻研,如此才能有所成就。

积累生活经验,贴近人物原型

朱一昆根据当时抗美援朝中涌现的英雄模范人物为原型,创作了许多中短篇的山东快书作品。他在朝鲜战场中对战士的经历非常熟悉,对当时的战争情况是真看、真听、真感受,朱一昆将他的真实生活经验融入到作品中,将抗美援朝战士塑造得非常生活化,有血有肉,而且革命精神异常饱满。因此,与现在的很多红色曲艺作品相比,他在山东快书作品中所塑造的英雄形象要更真实动人,内容的通俗性和深刻性达到了较好的统一。

社会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和基础,对曲艺创作来说也是如此。红色曲艺作品要打动人心,不能只是刻板地宣传人物的品德,而要在作品中注入充沛的精神内涵,作品要有细腻的人物情感和严谨的逻辑架构,这就要求曲艺创作者对社会生活要有认真的观察和丰富的体验。创作者只有深入生活,贴近人物的内心世界,才能将作品中的英雄人物向日常生活叙事推进,杜绝“假、大、空”,避免概念化、公式化,塑造出生动立体、真实饱满的人物形象。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伟大抗美援朝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弥新,必须永续传承、世代发扬。”传承抗美援朝精神就需要曲艺发挥“轻骑兵”的作用,需要曲艺创作者深刻认识抗美援朝精神,传承红色精神,讲好红色故事,积累红色经验,创作出越来越多的优秀红色曲艺作品,让红色曲艺成为曲艺创作之林中的秀木。

猜你喜欢

曲艺部队红色
思诗史为曲艺批评与创作赋能
俄部队军演
《曲艺泉城》
儿在部队又立功
红色在哪里?
《红色系列之一》、《红色系列之二》
驻港澳部队例行轮换
媒体时代曲艺批评应以曲艺活动为中心
追忆红色浪漫
烘云托月:聚焦曲艺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