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复合酸治疗痤疮的临床疗效观察

2020-01-18谢宜彤夏志宽安康乐安俞熙岳丹霞杨蓉娅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 2019年6期
关键词:换肤皮脂痤疮

谢宜彤,夏志宽,祝 贺,安康乐,魏 薇,安俞熙,岳丹霞,杨蓉娅

面部痤疮是常见的毛囊皮脂腺慢性炎症性皮肤病,青春期较多发病,临床以不同程度的粉刺、炎症性丘疹、脓疱、结节、脓肿为主要症状[1]。多数中重度面部痤疮可形成不同程度瘢痕以及炎症后色素沉着,一定程度影响了患者面部美观。化学换肤在治疗面部痤疮问题上已获得肯定的疗效[1]。笔者针对于市场上新型化学换肤剂——复合酸进行临床研究,以观察其治疗面部痤疮问题的疗效与安全性。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临床入组患者为2017 年11 月—2018 年4 月我科招募的接受复合酸治疗的志愿者。患者共32 例,均为面部痤疮问题,其中女28 例,男4 例,年龄17 ~54 岁,平均年龄(26.31±5.09)岁。

排除标准:①怀孕或者哺乳期女性;②敏感肌肤及体质高度敏感者;③患有活动性皮肤疾病(例如银屑病、湿疹、皮肤癌等),伴有病毒性感染(如病毒性疱疹等)或测试区域或附近有明显的红肿、伤口、纹身等;④严重的基础疾病(如心脏病、肾功能不全等);⑤近3 个月接受过需要恢复期的面部治疗,如激光、手术等;⑥3 个月内口服或外用过维A 酸类药物者;⑦有瘢痕疙瘩史和严重瘢痕体质者;⑧专业人士认为会影响测试结果的其他医源性因素。

1.2 材料

HL 复合酸(Pharma Cosmetic Laborat-ories LTD,国妆备进字J20168866)。复合酸换肤液包括混合果酸(1.27%甘醇酸、1.27%乳酸、1.27%柠檬酸、1.27%苹果酸、1.27%酒石酸5 种),3.2%水杨酸、10%维A 醇,复合抗炎、修复成分。

1.3 方法

1.3.1 术前准备 所有患者均行临床治疗知情同意书签字,进行面部正、双侧位拍照,并由不参与研究的3名医生进行面部问题整体评估及对于面部痤疮问题严重度进行分级。

1.3.2 治疗方法① 彻底清洁面部,油膏(如红霉素眼膏)保护眼、口、鼻等腔口部位。②换肤治疗:戴医用无菌手套,取1.5 ml 复合酸,按照T 区-下颌-面颊的顺序,均匀刷于面部皮肤,有皮损处可酌情增加药量及涂抹次数。刷酸初始,患者可能会出现刺痛、灼热、发红等症状,一般3 min 内可缓解,如症状未见缓解即刻终止治疗。终点反应为皮损周围皮肤微红,皮损微白或出现白霜,复合酸停留时间 8 ~10 min,随后用拧干的无菌湿面巾纸迅速擦拭面部酸液,直至完全清除面部所有复合酸(无需中和)。③即刻修护:修复面膜敷于面部,停留10 min 后,彻底清洁面部,涂抹保湿修护霜以及防晒霜。每2 周进行1 次复合酸治疗,共6 次,总疗程10 周。治疗结束后1 个月进行回访。

1.3.3 术后健康宣教 ①术后3 ~5 d 外用医用补水产品。②使用SPF35+防晒产品。③24 h 内不化妆。④1 周内禁止蒸桑拿等高温活动。⑤全疗程禁止使用其他口服及外用药物,如角质剥脱剂等。

1.3.4 信息采集 患者在治疗前(W0)、2 次治疗后(W4)、4 次治疗后(W8)、6 次治疗后1 个月回访(W14)时,均由专人用统一数码相机,在同一光源、同一角度对治疗区进行拍数码照片并存档。同时采用Soft5.5 皮肤性质测试仪(意大利CALLEGARI 科技公司)对于面部皮肤含水量、皮脂、酸碱值进行检查,同时采用皮肤图像分析仪(VISIA,美国CANFIELD科技公司)对面部皮肤斑点、纹理、皱纹、毛孔、紫外线色斑、棕色斑、红色区及紫质的百分数数据进行记录分析。由不参与临床研究的指定医生指导患者进行满意度问卷填写并收集资料。

1.4 疗效评定

1.4.1 治疗总有效率评定 根据治疗前后临床数码照片,记录患者面部粉刺、炎性丘疹、脓疱、结节、囊肿的数量。皮损消退率=(治疗前皮损总数量一治疗后皮损总数量)/治疗前皮损总数量×100%。痊愈:皮损消退率≥90%;显效:60%≤皮损消退率<90%;好转:20%≤皮损消退率<60%;无效:皮损消退率<20%。治疗总有效率=痊愈+显效+好转[2]。

1.4.2 皮肤图像分析仪(VISA)百分比数值(%)统计分析 包括斑点、皱纹、纹理、毛孔、紫外线色斑、棕色区、红色区、紫质。W0 及W14 皮肤VISIA 检测指标均以各项检测指标百分比(%)的“均值±标准差”数值进行统计分析。数值越高,提示皮肤状态越好。

本文根据2017年第四季度证监会行业分类,选取了2010年第一季度至2017年第四季度在证券市场中上市的生产性服务业行业,具体包括交通运输业、研发技术服务业、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营改增”前后企业税负及盈利能力变化情况体现“营改增”对企业的影响,选取在2012年之前上市的公司,在200多家家符合条件的公司中,又剔除了ST、*ST的上市公司、数据缺失与连续亏损的企业后,最后仅剩99家企业。本文所用的数据来自于样本上市公司季度报表以及国泰安数据库。

1.4.3 皮肤Soft 检测仪统计分析 包括皮肤含水量、皮脂、酸碱值。皮肤含水量值越高说明皮肤的水分含量越好;皮脂值越高说明皮肤所测出的皮脂含量越高;酸碱值的高低表示皮肤pH 值的具体数值,越低越接近酸性、越高越接近碱性。

1.4.4 患者自我满意度评价 患者根据皮肤光泽度、肤质、毛孔大小、痤疮及油脂分泌情况等进行整体皮肤改善程度的进行自我满意度评价。与基线(治疗前皮肤情况)相比,优秀:改善程度≥90%;良好:60%≤改善程度<90%;一般:20%≤改善程度<60%;较差:改善程度<20%。

1.4.5 不良反应记录 通过问诊或复诊记录患者在接受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症状、体征,处理措施及转归。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Excel 建立数据库、SPSS 21.0 软件处理分析数据。本研究所得计数资料行Excel 数据库进行图表分析;以及进行t检验分析,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本研究入选32 例患者均完成每2 周1 次、共6次的复合酸治疗,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

2.1 治疗总有效率评定

随着治疗次数的增加,患者皮损减退率有所提升。在第W4、W8、W14 时间点总有效率分别为75.00%、87.50%、93.75%(表1)。

表1 治疗皮损总有效率评定(%)

2.2 VISA检测结果

经过6 次复合酸治疗后患者皮肤VISIA 数据提示,患者斑点、毛孔、红色区、紫质改善程度较治疗前提升,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图1)。

表2 治疗前后皮肤VISA检测指标比较 (±s,%)

表2 治疗前后皮肤VISA检测指标比较 (±s,%)

注:*P<0.05

项 目 W0 W14 P值斑点 26.24±23.84 32.89±27.84 0.010*毛孔 11.80±12.04 20.02±23.81 0.041*紫外线色斑 30.21±20.34 25.97±22.33 0.165棕色斑 40.50±26.69 44.53±18.52 0.082红色区 18.07±22.12 23.49±19.02 0.020*紫质 43.78±30.23 60.02±28.45 0.016*

图1 痤疮患者皮肤VISA检测治疗斑点、红色区前后对比

2.3 皮肤Soft检测结果

对W0、W4、W8、W14 时间点的皮肤含水量、皮脂、酸碱值进行统计及分析,并观察变化趋势(图2)。其中皮肤含水量W4 略下降,W8 起逐渐上升;皮脂W4时有明显下降,后逐渐回升,W14时较W0低;酸碱值W4 时下降,W8、W14 时逐渐回升,W14 较W0 略高。

图2 皮肤Soft检测指数

2.4 患者自我满意度评估

32 例患者,各自根据皮肤光泽度、肤质、毛孔大小、痤疮及油脂分泌情况等进行整体皮肤改善程度的自我满意度评估:优秀10 例(31.25%)、良好16例(50.00%)、一般6 例(18.75%)、较差0 例(0%)。

2.5 不良反应

32 例患者接受复合酸治疗,其中1 例患者治疗3 次后出现水肿性红斑、 灼热痛等不适,给予冷喷、面部修复治疗,2 周后不适症状消失,继续接受治疗。其余31 例未出现过敏或疑似过敏症状。32 例患者均完成6 次治疗,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均出现短暂性皮肤灼烧、刺痛感,伴皮肤潮红,一般持续3 ~5 min 后症状可缓解。接受复合酸治疗后患者皮肤呈现不同程度的干燥、 脱屑,经健康指导其加强保湿护肤产品的使用、多饮水、增加周围环境湿度等后逐渐好转,症状消失。

3 讨论

痤疮是最常见的面部皮肤病之一,85%~90%的青少年患有痤疮,并可能持续到成年。面部痤疮可能会对患者的外表和自尊产生负面影响,从而导致焦虑、抑郁、生活质量降低等[1]。面部痤疮的皮损分为非炎症性(粉刺)或炎症性(丘疹、脓疱、结节和囊肿),其治疗包括全身治疗,局部治疗和化学物理治疗(化学换肤、激光治疗、光动力疗法等)。化学换肤是通过应用化学剥脱剂进行皮肤剥脱性治疗的临床手段,其利用对皮肤表皮或真皮层进行部分或完全的可控性损伤,促进表皮和真皮组织的再生和重塑。针对面部痤疮问题,化学换肤可以很好地改善皮肤质地以及减少痤疮后不良反应的发生[3,4]。我国人群Fitzpatrick皮肤分型多为Ⅲ~Ⅴ型皮肤,属于亚洲深肤色人群,通常使用浅表换肤治疗,以避免术后炎症后色素沉着或瘢痕形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

目前国内化学剥脱剂以α-羟基酸(甘醇酸、柠檬酸、杏仁酸)、β-羟基酸(水杨酸)为主,已有大量文献及临床数据证明这些化学剥脱剂在临床上对于痤疮治疗的有效性与安全性,但关于市场新型化学剥脱剂——复合酸的相关临床疗效报道较少。笔者此项研究所提到的复合酸,主要由5 种α-羟基酸、1种β-羟基酸、维A 醇,按一定比例复合而成。α-羟基酸是水溶性酸,分子量较小,渗透较深,渗透速度快,通过溶解细胞间的桥粒连接,促进角质细胞代谢,但其易受油脂影响[5];α-羟基酸可以通过促进皮肤角质形成细胞代谢,以纠正异常的毛囊上皮角化、皮脂堆积,使毛囊皮脂腺排泄通畅,避免堵塞毛孔[6],也可以有效抑制痤疮丙酸杆菌的生长[7]。而5 种α-羟基酸间也存在相互协调作用,甘醇酸分子量最小,渗透性好,柠檬酸可加速黑素的代谢,乳酸具有极强的水合作用,为其他酸提供良好的水润环境,苹果酸和酒石酸是低分子量有机酸,在pH 值相同、作用效果相同甚至更高的情况下,低分子量有机酸的浓度要远远低于其他酸的浓度,因此可极大程度的降低果酸的总浓度[3,6]。复合酸中β-羟基酸是水杨酸,其为脂溶性酸,通过溶解破坏包裹在角质形成细胞周围的角质共价连接,来促进角质层脱落以及基底层角质形成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的活化代谢[8],并且水杨酸无致炎性,但有抗炎作用,同时具有温和的镇痛、抗菌、角质促成的作用[8,9],还可抑制酪氨酸酶活性[6,7]。另外,维A 醇可以有效调节角质形成细胞的增殖与分化,促进毛囊上皮细胞分化 、抑制皮脂腺活性、加速角质代谢作用,一定浓度的维A 醇可促进胶原蛋白和弹性蛋白的合成,其较维A 酸相比刺激性更小、稳定性更好,虽然其渗透性较差,但果酸和水杨酸可加强其渗透性。复合酸换肤液中三类酸互相作用,可达到单一果酸35%浓度的作用深度和剥脱效果,并且在治疗过程中无需使用中和液,操作简单、安全;同时添加红没药醇,樟脑提取物,尿囊素,石榴提取物等复合抗炎、修复成分,起到消炎、中和自由基的氧化损害,提升受损细胞修复力,预防痤疮复发的作用,并且可以降低酸液对于皮肤的损伤,一定程度降低色素沉着、反黑、炎症等伴随反应的发生。

目前不同化学剥脱术对痤疮的疗效差异尚无定论,有临床试验表明,30%甘醇酸与30%水杨酸对中重度痤疮的疗效相当,6 次治疗后皮损消退率分别为43%和47%[10]。本研究患者皮肤光泽度、质地、毛孔大小、炎症、油脂分泌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6次复合酸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3.75%,其中皮损消退率≥60%者占总治疗人数的56.25%。同时,随着治疗次数的增加,患者面部皮损减退率整体有所提升。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较好,自我整体满意度高,耐受性较好。

根据皮肤Soft 检测结果,患者皮肤水分含量并没有出现明显下降,治疗后皮肤含水量均略有所升高;在治疗过程中皮肤pH 值变化不大,说明复合酸对于正常皮肤酸碱值影响不大;皮脂值有所降低,与其所用换肤液添加的抗炎、抑制皮脂腺分泌的成分有关,故一定程度减少痤疮患者皮脂腺的过度分泌。整个疗程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

通过复合酸治疗面部痤疮的临床研究,笔者发现复合酸综合了多种单酸的作用效果的前提下,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临床不良反应的发生,尤其针对于深肤色患者,提升了化学换肤在治疗痤疮临床应用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猜你喜欢

换肤皮脂痤疮
“刷酸”能变美采用要慎重
“刷酸”过度可致“烂脸”
长倒刺是因为缺维生素吗
油痘肌的换脸术
扫除草莓鼻三大攻略
秋季皮肤呵护 就从保护皮脂膜开始
三子汤配合放血疗法治疗痤疮病150例
抗氧化剂抑制人体皮脂油污自氧化反应研究
越换越黑『换肤』美白
消风清热散治疗面部痤疮69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