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析对脑梗死长期输液患者使用改良Seldinger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lCC)在改善临床疗效方面的效果

2020-01-18福建省立医院药学部福建福州350000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0年20期
关键词:输液成功率出血量

福建省立医院药学部 (福建 福州 350000)

内容提要:目的:探讨长期输液的脑梗死患者应用改良Seldinger(塞丁格)PICC置管的临床效果。方法:择取本院于2017年5月~2019年5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30例,所有患者均需长期输液,根据患者的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划分为传统组和改良组,每组各15例。传统组患者接受传统置管,改良组患者接受改良置管,对比两组患者的出血量、置管时间、疼痛评分、一次成功率、并发症情况。结果:改良组患者的出血量、置管时间、疼痛评分、一次成功率、并发症情况均优于传统组患者,组间数据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针对长期输液的脑梗死患者给予改良塞丁格PICC置管,相较于传统置管能够减少置管时间和出血量,减轻患者疼痛,改善一次成功率,降低并发症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PICC(外周静脉穿刺中心置管)近几年在临床上不断被广泛应用,特别是化疗的癌症患者和需要长期输液的患者,PICC能够减少胸腹腔积气、置管并发症、创伤性血胸等[1]。尽管PICC置管操作简单、痛苦小,但依然存在并发症,如静脉炎、穿刺点出血等,因此应当对置管技术进行改良,减少并发症[2]。本研究择取本院于2017年5月~2019年5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30例,所有患者均需长期输液,探讨长期输液的脑梗死患者应用改良Seldinger(塞丁格)PICC置管的临床效果,现做以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择取本院于2017年5月~2019年5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30例,所有患者均需长期输液,根据患者的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划分为传统组和改良组,每组各15例。传统组患者中,男性8例、女性7例,年龄41~74岁,平均(62.1±4.7)岁,改良组患者中,男性9例、女性6例,年龄40~74岁,平均(62.4±4.5)岁。所有患者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且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可以比较。

1.2 方法

传统组患者接受传统置管,对患者肘部的血管进行评估,标识出穿刺点位,对穿刺处的皮肤进行妥善固定,给予传统套管针穿刺。

改良组患者接受改良置管,经超声定位对血管完成选择,消毒对应部位后铺置洞巾,选择1.9Fr规格针穿刺,待回血出现后将针芯固定,缓慢将穿刺针送入血管中,移除,于皮肤做切口,大小为2~3mm,推进扩皮器至血管,再将导丝和扩皮器移除,最后送入导管至血管,撕裂后将撕裂壳移除,清理好血渍,连安装器。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出血量、置管时间、疼痛评分、一次成功率、并发症情况。

疼痛评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做一10cm直线,一端为10分,一端为0分,让患者根据自身痛感在直线上选择一点作为表达,分数越高患者的疼痛越大。

并发症主要包括静脉炎、组织损伤、静脉血栓、感染等。

1.4 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21.0软件进行分析处理,一次成功率和并发症情况(静脉炎、组织损伤、静脉血栓、感染)为计数资料,表达为n,%,接受χ2检验,出血量、置管时间、疼痛评分为计量资料,表达为±s,接受t检验,P<0.05则认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传统组患者出血量为(57.1±11.3)mL,改良组患者出血量为(35.4±9.8)mL,改良组出血量优于传统组出血量,组间数据存在统计学差异,t=5.6188,P=0.0000。

传统组患者置管时间为(3.3±0.8)h,改良组患者置管时间为(2.5±0.6)h,改良组置管时间优于传统组置管时间,组间数据存在统计学差异,t=3.0984,P=0.0044。

传统组患者疼痛评分为(5.1±1.6)分,改良组患者疼痛评分为(2.8±1.2)分,改良组疼痛评分优于传统组疼痛评分,组间数据存在统计学差异,t=4.4539,P=0.0001。

传统组患者一次成功9例,改良组患者一次成功14例,改良组一次成功率93.3%优于传统组一次成功率60.0%,组间数据存在统计学差异,χ2=4.6584,P=0.0309。

传统组患者静脉炎2例、组织损伤1例、静脉血栓1例、感染2例,改良组患者静脉炎1例、组织损伤0例、静脉血栓0例、感染0例,改良组并发症率6.7%优于传统组并发症率40.0%,组间数据存在统计学差异,χ2=4.6584,P=0.0309。

3.讨论

PICC是一种置管技术,在患者深处静脉对导管尖端进行定位,具有创口小、方便操作、置留时间长的特点,适合长期输液的患者应用。脑梗死患者血管弹性低,静脉血管壁厚,有较大的脆性,血液易凝固,进而使得血管狭窄,静脉穿刺的难度比较大[3]。PICC能够为脑梗死患者建立静脉通道长期输液,减轻了患者反复穿刺痛苦,降低穿刺难度,也同时保证了患者的营养和药物供应。改良塞丁格置管适用于血管条件差和肥胖的患者,使用的穿刺针更小更细,提升了穿刺成功率,对于无法看到和摸到的静脉可以通过超声完成穿刺。但同时,改良塞丁格技术也对操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操作时要更加仔细认真,保证穿刺成功。

在传统的置管过程中,穿刺点部位大多会出现出血的情况,原因是穿刺针比较粗,会对毛细血管造成较大的损伤,导致局部毛细血管发生不同程度的血管破裂,进而导致出血。在改良Seldinger技术后,操作人员可以观察血管的状态并时刻监测导管的行进情况,尽量减少血管破裂的问题出现,有助于减少出血量。由于超声技术能够在手术前和手术过程中动态监测并评估患者的血管状况和导管的走向,可以有效地降低对血管产生的损伤,便软组织受损,因而局部水肿的发生率更低。在改良Seldinger技术后,穿刺点大多选择肘部的上方,而传统置管大多将肘部下方和肘窝部位作为穿刺点,与之相比,肘部上方汗液较少,产生的摩擦也比较小,能够有效避免置管后感染情况的出现,与传统置管方法相比,改良后的置管效果更好。

本研究中,改良组患者出血量(35.4±9.8)mL、置管时间(2.5±0.6)h、疼痛评分(2.8±1.2)分、一次成功率93.3%、并发症率6.7%,优于传统组出血量(57.1±11.3)mL、置管时间(3.3±0.8)h、疼痛评分(5.1±1.6)分、一次成功率60.0%、并发症率40.0%,说明应用改良置管法后,能够减少患者的疼痛、出血和置管时间,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升一次成功率。在张敏[4]的研究中,实验组患者置管时间(2.41±0.65)h、出血量(32.09±9.21)mL、疼痛评分(2.60±1.18)分、一次成功率95.81%、并发症率4.2%,优于对照组置管时间(3.26±0.71)h、出血量(56.32±12.14)mL、疼痛评分(5.21±1.41)分、一次成功率75.02%、并发症率33.3%,本研究结果与其基本一致,具有可靠性。

综上所述,针对长期输液的脑梗死患者给予改良塞丁格PICC置管,相较于传统置管能减少置管时间和出血量,减轻患者疼痛,改善一次成功率,降低并发症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猜你喜欢

输液成功率出血量
成功率超70%!一张冬棚赚40万~50万元,罗氏沼虾今年将有多火?
称重法和升级容积法并用对产后出血量的估算调查
综合护理对无痛分娩产妇出血量及新生儿评分的影响
如何提高试管婴儿成功率
不同分娩方式在产后出血量估计上的差异
如何提高试管婴儿成功率
应用氨甲环酸对髋关节置换术出血量的影响
输液时短细管中为什么没有药液流出
颈枕输液袋
注射用曲札芪苷与常用输液配伍稳定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