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宫腔镜治疗黏膜下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观察

2020-01-18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辽宁沈阳110024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0年20期
关键词:宫腔宫腔镜开腹

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 (辽宁 沈阳 110024)

内容提要:目的:探究宫腔镜治疗黏膜下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从2017年11月~2019年9月选取在本院接受黏膜下子宫肌瘤治疗的76例患者,将其作为此次观察对象,按照治疗手段随机进行分配,为每组各38例的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患者实施传统的开腹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则行宫腔镜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在手术和手术后的相关指标。结果:采用宫腔镜治疗的观察组患者术后和术后的相关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对黏膜子宫肌瘤患者,进行宫腔镜治疗,具有良好的效果,且创伤小,恢复较快。

子宫肌瘤作为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多发性良性肿瘤,一般多发于育龄期和中年女性。而黏膜下子宫肌瘤,是属于其中的一种类型,主要是患者的子宫肌瘤体表面,覆盖了子宫内膜,子宫平滑肌的异常增值。在临床上主要以手术治疗为主,但传统的开腹术的创伤较大,可能会导致患者在手术期间出血过多,影响患者的术后和生命健康[1]。而宫腔镜治疗,能够用于保留生育能力,或者不愿意接受全子宫切除术的患者,且创伤较小,易恢复。基于此,本院尝试在近年选取接受黏膜下子宫肌瘤治疗的76例患者,将其作为此次观察对象,开展以下的临床实验研究。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从2017年11月~2019年9月选取在本院接受黏膜下子宫肌瘤治疗的76例患者,将其作为此次观察对象,按照治疗手段随机进行分配,为每组各38例的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患者实施传统的开腹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则行宫腔镜治疗。对照组患者年龄25~57岁,平均(40.09±5.89)岁,病程4.5个月~3年,平均(1.41±0.58)年,黏膜下子宫肌瘤直径4~7.5cm,平均(5.09±0.59)cm;观察组患者年龄24~56岁,平均(40.19±6.23)岁,病程5个月~3.5年,平均(1.38±0.61)年,黏膜下子宫肌瘤直径4.5~8cm,平均(4.98±0.86)cm。

两组患者均经B超检查,确诊有黏膜下子宫肌瘤,符合手术治疗的指征,且排除手术禁忌者、肿瘤转移者,以及合并肝肾功能不全、内分泌系统和血液系统疾病患者。经过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发现没有显著的差异,具有可比较,(P>0.05),患者及其家属也都知晓本次调查,自愿签署同意书后,上交到医学伦理会。

1.2 方法

两组患者在术前,均进行腰部麻醉和禁食处理。对照组患者实施传统的开腹术治疗,对患者的下腹部正中间位置,给予直切口,进入腹腔对黏膜下子宫肌瘤位置和大小进行探查,将子宫充分的显露,切开肌瘤外包膜后,切除肌瘤结节,并常规止血处理。同时,采取可吸收缝合针连续缝合,将瘤腔关闭,逐层再关闭腹腔[2]。

观察组患者行宫腔镜治疗。首先,取患者膀胱截石位,膀胱适度填充,手术区常规消毒和清洁,利用宫颈扩张器,将宫颈扩张到第11位后,注射浓度为5% GS溶液作为子宫液,通过膨胀泵,连续使用灌注电切。同时,电动切割功率为60~70W,凝固功率为50~60W。其次,根据患者的子宫肌瘤形状、大小和部位,包括与子宫腔的关系,以及患者的不同生育要求,选择恰当的切除方法。对已经从子宫颈移除的黏膜下子宫肌瘤,用止血钳夹住止血根后,以反转相同的方向移除肿瘤,再进行电包皮切除,黏膜下子宫肌瘤的椎弓根组织[3]。0-Ⅰ型肌瘤自瘤体表面切入,肌瘤逐层切成碎片,钳夹取出。Ⅱ型肌瘤则先切除凸向宫腔部分,调节宫腔压力,完全切除宫腔突出肌瘤,将切除组织送病理检查。在B超监护下操作,预防术中子宫穿孔的发生,严密观察患者的临床体征。

1.3 观察指标

经过两组患者不同手术治疗方案的实施后,详细统计患者的各项指标和情况。①比较两组患者在手术和手术后的相关指标,记录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后初次肛门排气时间;术后视觉模拟评分;②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包括发热;出血;宫腔粘连;切口感染;下腹疼痛;③根据患者的治疗效果,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三种。其中,显效:患者的月经恢复正常,肌瘤消失;有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得到改善,肌瘤体积缩小一倍;无效:患者的症状没有变化,甚至肌瘤出现恶化现象。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本次实验数据的处理,其中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对比,分别通过t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比较两组患者在手术和手术后的相关指标

其中,对照组患者的住院时间(8.74±3.01)d;手术时间(63.18±20.09)min;术后初次肛门排气时间(18.21±1.49)h;术中出血量(75.59±24.89)mL;术后视觉模拟评分(6.21±1.19)分。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5.76±2.89)d;手术时间(47.95±1.22)min;术后初次肛门排气时间(10.19±1.26)h;术中出血量(34.47±15.42)mL;术后视觉模拟评分(3.97±1.12)分。采用宫腔镜治疗的观察组患者术后和术后的相关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

2.2 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对照组患者发热(2例);出血(3例);宫腔粘连(1例);切口感染(2例);下腹疼痛(3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8.94%(11/38)。观察组患者发热(1例);出血(0例);宫腔粘连(1例);切口感染(0例);下腹疼痛(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7.89%(3/38)。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2.3 比较两组治疗的效果

对照组患者显效25例(65.78%);有效12例(31.57%);无效1例(2.63%),总有效率为97.36%。观察组患者显效19例(50.00%);有效10例(26.31%);无效9例(23.68%),总有效率为76.31%。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伴随着我国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疾病也在逐渐增长,而子宫肌瘤的发病率,在近年来更是逐年的递增。且发病人群多于中年女性。其中,在三十岁以上的女性中,发病率为20%左右,而40~50岁的女性,已经高达50%以上的发病率。虽然子宫肌瘤作为一种常见的良性肿瘤,主要是因子宫平滑肌细胞的增长所引发,但有12%的概率发生在黏膜下子宫肌瘤。在临床上,对黏膜下子宫肌瘤主要采用手术治疗,且具有多种手术类型。

传统的开腹术治疗,不仅手术的时间长,且创伤也较大,而宫腔镜治疗是一种微创手术,就具有创伤小、易恢复的特点,且有较好的手术视野,减少对黏膜下子宫肌瘤血管的损伤[4]。通过先进的影像技术,就可以提供清晰的参考依据作为手术治疗,有效地避免了子宫穿孔的现象发生,手术安全性较高[5]。为了进一步证明其治疗的效果,本院尝试在近年选取接受黏膜下子宫肌瘤治疗的76例患者,将其作为此次观察对象,按照治疗手段随机进行分配,为每组各38例的对照组和观察组。研究结果所表示:采用宫腔镜治疗的观察组患者术后和术后的相关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同时,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此外,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对黏膜子宫肌瘤患者,进行宫腔镜治疗,具有良好的效果和价值,有助于患者的术后尽快康复,安全且可靠。

猜你喜欢

宫腔宫腔镜开腹
中重度宫腔粘连患者行宫腔粘连切除术后治疗效果与生活质量分析
宫腔镜下诊刮电切术和冷刀切除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疗效对比
观察宫腔镜在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药物保守治疗中的应用
宫腔镜下清宫术与常规清宫术治疗人工流产不全的临床效果
比较3号和4号Supreme喉罩在50~60kg女性患者宫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
经阴道二维超声、三维超声容积成像及能量多普勒超声在宫腔粘连诊断中的联合应用
多次人流可导致宫腔粘连致不孕
超声结合宫腔造影在诊断宫腔粘连中的应用探讨
腹腔镜下肝切除术中转开腹的相关因素初步分析
腹腔镜与开腹改良直肠前切除术治疗成人重度直肠脱垂的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