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是中国人的家园
2020-01-18王向荣
在中国,有2 种相互关联又不完全相同的山水。
一种山水是物质世界的山水,这是地理空间上的山水。中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地、丘陵和高原占国土陆地总面积的69%。喜马拉雅山、昆仑山、祁连山、天山、横断山、贺兰山、秦岭、太行山、大小兴安岭、长白山等大小山脉构成了中国地形的骨架,孕育出中国国土错综复杂的地表形态和众多的江河湖泽。正是因为有这些高山峻岭,特别是西南部的雪域高原,中国广阔的南部和东部地区才成为山清水秀的鱼米之乡,而未像欧亚非大陆其他同纬度的区域那样极端少雨干旱。
山区多样的地貌、充沛的水资源、茂盛的植被和丰富的动物,构成了优美的自然景观。今天仍然有许多山区,特别是一些高海拔的山区,由于人迹罕至,仍然保持着非常原始的自然状况,展现了从冰川、荒原、草甸到森林的壮观风景,而处于不同纬度和气候带的山区也呈现出各具特色的景观风貌。
另一种山水是精神世界的山水,这是神的山水、诗的山水和画的山水。
山岳高大险峻、神秘莫测,是人类最古老的敬畏与崇拜对象。中国上古传说中的神仙仙境都位于遥不可及的高山之巅,西王母居住在昆仑山,上古十巫居住在灵山。在漫长的历史中,我们的祖先将众多风景优美的山水都神圣化了。东汉以来,中国人持续在名山中或是在城镇周边的山水之间建造寺庙道观。寺观与优美的自然环境给人以无限的想象,象征着神灵的居所,形成了中国特有的洞天福地和仙山胜境。僧侣在此研经修行、悟道参禅,百姓在此祭拜祈福、慰藉心灵。
中国的山水也是诗中的山水,是陶渊明的悠然南山、李白的天清峰远、杜甫的西岭千秋雪、王维的空山新雨和苏轼的晴好雨奇。这些山水诗不只是模山范水,将自然界中的风景引进诗中,也缘景抒情、因寄所托,凝聚着作者深刻的人生体验,表达了他们的人生理想和志趣。数不尽的山水诗赋予了中国的自然山水以情感和诗意。
中国的山水还是画中的山水,是荆浩的匡庐、范宽的溪山行旅、王希孟的千里江山、赵孟頫的鹊华秋色、黄公望的富春山居。这些山水画不仅是对自然山川写意的描绘,更是画家心中的山水,是画家精神境界的延展,是源于自然又不同于自然的理想化的人间仙境。数不尽的山水画赋予了中国自然山水以联想和画意。
物质空间的山水是不断变化的,除了自然原因外,更主要的是人为的影响。从考古遗址发掘看,中国人的祖先最早大多生活在山麓,因为那里有野果可采集,有山林为庇护。到农耕出现以后,人类才开始定居于平原,但生活仍然离不开山区。人们通过蓄积山区汇水构筑陂塘系统、利用山间河流或山泉修筑灌渠,灌溉广阔的平原,发展农业,建设家园。然而由于山多地少,随着人口的增加,平原可耕土地逐步枯竭,人口又开始向山区迁徙。人们在山间盆地开垦农田,在山坡上构筑梯田,这是中国人大规模开发利用山地的开始。基于生产和生活改造山地创造的山地景观,有不少都是人工与自然结合的杰作,具有很高的景观和文化价值。但是也有因对山地掠夺式的开发而造成的生态环境的破坏,特别是在黄土高原地区,持续扩大的垦殖面积造成草原被开垦,森林几乎消失殆尽,土地更贫瘠,水土流失也愈加严重。与平原相比,山地的生态更加脆弱。如果没有完善的生态保护措施和合理的土地利用途径,一些生态极为脆弱的区域很容易遭受破坏。如果山地进行过度的开垦和放牧,生态环境就会逆向演替,青山绿水可能变为穷山恶水。
山区地形复杂、交通不便,地质和洪水灾害多发,并不是最佳的城市建设地点。但是历史上由于贸易的发展、军事的需要或者自然条件的限制,许多城市仍然建造在山地环境中。随着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城市化的推进,人类的影响范围不断增大,大量位于山前平原或山间盆地的城市向山地扩张和蔓延。与平原相比,山地地质地貌复杂,气候水文条件多变,生物多样性丰富,生态敏感,如果不能充分遵循山地的条件和特点进行规划和建设,也会造成区域生态环境的恶化,并有可能产生各种安全隐患。
物质的山水是中国人的生活家园,诗画和信仰中的山水也是中国人的家园,是中国人的精神家园。几千年来,中国特有的山水文化早已扎根于中国人的内心。如果山水环境受到损害,优美的山水风景不复存在,中国的精神山水就将失去载体,中国人的生活也会随之变得越来越没有诗意、没有想象力、缺少精神的寄托。只有保护好中国独特的山水风景,协调并实现人工建造与自然生态之间的平衡关系,我们才能维护好中国人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