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建设项目监理管理系统开发与应用
2020-01-18王佳琦
王佳琦
(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北京 100844)
0 引言
近年来,我国铁路建设项目高速发展,并呈现出“工程规模大、技术标准高、建设速度快”的显著特点。随着铁路建设规模不断增大,对施工质量安全的管控带来了严峻挑战。铁路监理作为铁路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日常监理行为存在较多不规范,监理工作水平需进一步提高。为深入落实铁路建设信息化发展战略,提升铁路监理管理水平,依托科技信息化手段为监理现场质量安全管理提供有力抓手,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国铁集团)工程监督局作为国铁集团监理管理部门,对铁路建设项目监理管理系统进行了研究开发[1]。
铁路监理在工程质量、安全管理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铁路建设事业不断发展,铁路监理也出现诸多管理和工作等不规范的问题。在推动监理企业诚信体系建设的背景下,建立信息化管理系统、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成为铁路监理管理的必要抓手。通过对现有文献的整理与回顾,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和建立铁路监理诚信体系,实现对监理工作的总体监管和人员的动态管理角度进行定性分析。在定量分析方面,以系统运行中采集到的数据为切入点进行阐述,并总结现有研究成果及重要意义。
1 铁路建设监理现状
据不完全统计,当前从事铁路建设监理工作的人员2万余人,普遍存在监理人员履约率低、现场监理人员不稳定、变更频繁,监理工作连续性差等人员无序流动问题;建设单位对监理履约管理不严,对监理企业的合同违约行为不严格按规定进行追究,导致监理企业更换人员违约成本低,人员变更比较随意;部分监理人员素质和监理管理能力不能满足高标准、高质量铁路建设需求,导致监理人员无法发现和解决现场存在的质量安全问题,起不到应有的监控作用。
2 系统研发思路
对于传统的管理模式[2],信息未实现集中管理,流转不畅、信息共享困难,对人员全过程管理的支撑能力有限。构建完善的监理企业及人员信用管理体系[3],研究建立覆盖全国铁路在建项目的监理企业及人员信息化管理系统,将参加国铁集团管理的铁路建设项目监理企业及人员基本信息、主要业绩或从业经历、培训取证情况、履约评价情况、信用评价和不良行为情况等信息纳入系统[4],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平台”原则,依托现行的铁路工程管理信息化平台[5]、铁路工程监督管理系统进行统一规划建设。监理管理系统主要实现3类功能:一是国铁集团内部监督机构的监理管理功能;二是建设单位的监理管理功能;三是监理在现场工作的业务管理功能。
2.1 国铁集团内部监督机构的监理管理
(1)建立全路监理企业和人员动态名库,实现对监理工作的总体监管,公布人员“黑名单”。
(2)畅通监理直接报告工作渠道。包括日常报告、紧急报告等上传。
(3)保障监理报告制度落实,包括评价结果上传及公布。
(4)跟踪监理试点项目的进展情况。
2.2 建设单位的监理管理
(1)实现建设管理机构对项目监理机构、监理人员履约履职的全方位管理。
(2)上传建设单位监理管理制度建设、专职管理人员设置、日常检查情况落实等情况。
(3)确保建设单位对人员进场准入审核把关和达到清退条件列入“黑名单”的联动机制落实。
2.3 现场监理工作管理
(1)实现现场质量安全检查、验收情况及监理指令等便捷上传,跟踪督促问题的整改情况[6]。
(2)为监理企业自身加强管理提供数据分析信息、问题趋势参考和管理借鉴。
(3)实现监理机构对监理人员的全过程管理。
(4)查询人员信息、检查情况、各类资料。
3 功能设置
(1)建立全路监理企业和人员动态名库,实现对监理工作的总体监管。通过整合前期信息化系统积累的数据信息,分别建立企业及人员诚信数据中心,并设立清退人员名单,起到震慑作用,为后续新建铁路建设项目提供企业、人员参考依据。包含各标段监理企业及进场人员信息、“黑名单”信息,同时包含建设单位监理管理人员信息。
(2)确保建设单位对人员进场准入审核把关[7]。将入场审核改为线上流转,由专人负责审核,审核不通过则无法入场工作;反之,只有通过者才可参与监理工作,和后续监理业务信息系统进行关联,加强审核的威慑力,减少人员无序流动。
(3)落实达到清退条件列入清退名单的准入退出联动机制。根据监理信用评价管理办法以及铁路监理管理系统管理办法认真落实人员清退机制,对达到要求的自动列入清退名单,如存在违反廉政等恶劣情况也可手动录入清退名单[8]。
(4)监理直接报告工作。执行监理直接报告工作制度的建设项目,监理单位直接向区域监督站进行日常报告、专项报告和紧急报告。
(5)试点项目的进展情况报告。常益长铁路等试点建设项目上传试点进展报告。
(6)监理工作信息。包括建设管理机构监理管理制度建设[7]、专职管理人员设置、日常检查结果落实等情况;监理日记和日志电子版、监理指令管理、不良行为认定、专项方案审核审批、配合比及原材料构配件进场报验、监理月报等。现场发现问题的数据及时上传和问题整改闭合情况。
(7)监理项目信息。建设项目及概况、合同、约定上岗人员数量、专业、技术等级、监理大纲、监理规划、监理实施细则、专项监理方案、工程进度与上岗专项监理对照表、单位工程验收记录、分部分项工程验收记录。
(8)综合统计分析。通过设定监理企业、人员、不良行为等查询字段,自动生成统计分析结果,实现监理管理过程控制、问题预警。通过对监理企业和人员问题的汇总统计,得出目前监理问题状况,进而提示有针对性地加强管理;通过对不同项目、不同监理单位、不同时间、不同地域、项目不同阶段(直接共享现行的铁路工程管理信息化平台进度信息)进行对比分析,了解监理工作变化情况。
(9)综合查询。可通过搜索关键字直接查询上述栏目信息。
(10)交流平台功能。能实现交流、技术讨论、信息互传共享功能,同时可上传及阅览监理方面标准及相关管理文件。
(11)预留进一步开发监理管理功能的空间,打通其他监理管理信息化系统(包括建设单位研发的监理工作管理信息化系统)与本系统的连接接口。
4 相关技术要求
(1)确保网络数据安全,达到国铁集团信息化安全要求,系统需加强系统防网络入侵设置措施、人员登录实名制设置措施、一机一号唯一性设置措施。限于对铁路建设系统开放(工程监督局、区域监督站、建设单位、现场监理机构),给予监理公司部分管理人员登录权限。通过差别化查询权限设置措施、及时销号等机制措施,保证系统和网络数据的安全[9]。
(2)系统内嵌刷脸功能模块,监理人员现场检查、上传数据时,系统会自动采集人脸图像信息,同时要上传现场照片必须通过系统进行拍摄再上传,且每条数据都会带上相应时间标签,以保证数据真实可靠。
(3)系统对上传的数据可作详细、全面的分类、统计、分析,方便相关管理人员查询使用。统计分析的内容主要包括各监理单位、监理人员工作及排名情况;各单位工程质量安全问题情况;各项目标段、工点存在的质量安全问题情况等。
(4)系统规模及档次易于扩展,可以方便地进行设备扩充和适应监理管理要求的变化,以及灵活地进行软件版本更新和升级。
(5)系统设计既要在较长时间内保证其先进性,还应本着实用原则,在实用的基础上追求先进性,使其便于联网,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在电子信息领域,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十分迅速,更新换代周期越来越短。因此,选择的软件应考虑开放性、工具性和软件集成优势。网络设计应考虑通信发展要求。
5 应用情况
在监理管理系统运行后,选取新建常益长铁路、南沿江铁路、贵南高铁,对系统运行情况及使用意见进行电话问询调研和数据分析。参建单位普遍反映此系统可动态管控监理的进退场,限制监理人员无序流动。根据系统2020 年3 月6 日实时数据显示,上述3 个建设项目在场监理人员共计792 人,截至3 月6 日建设单位负责监理管理的人员使用监理管理系统,共执行进退场手续26次,有效把住了人员资质审核和进场关。2019 年9 月,国铁集团组织开展监理人员专项整治活动,上述3 个建设项目共检查发现6 名存在“持假证上岗”及存在严重不履职等行为的监理人员,做出“清退出场”处罚后,系统自动将被处罚的人员做出“黑名单”展示,并根据系统自身功能属性,列入黑名单的人员无法在其他项目通过进场审核,达到人员“一处违约、处处受限”信用管理机制的有效落实。通过推行监理管理系统,清除了一些低素质监理人员,起到了积极震慑作用,同时更好地增强了监理的履约意识和服务意识。
6 结束语
监理管理系统在监理人员的准入把关与退出管理、企业和人员信息档案建立、“黑名单”管理、不良行为认定管理等方面起到进一步规范监理管理,减少人员无序流动、强化监理管理、提高监理履约的积极作用[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