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宁城县山洪灾害预警系统建设与研究

2020-01-18

中国水能及电气化 2020年10期
关键词:山洪雨量灾害

王 珊

(内蒙古宁城县水利局,内蒙古 宁城 024200)

为有效防御山洪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的威胁,减轻由此而产生的损失,在山洪灾害容易发生的地区,建设监测、预警、预报山洪灾害信息系统,实时监控区域雨水情,准确研判宁城县洪灾时空变化走向,实现实时预警;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群策群防体系,有效防御、减轻山洪造成的影响,尽量减少暴雨影响区域人民群众生命财产损失。

1 宁城县基本情况

1.1 气候气象

宁城县属半干旱大陆性气候,多年平均降水量468mm,时空分布不均,降水主要受大气环流控制,年降水分布趋势是自西南向东北逐渐递减。西部多为山地,有利于热力对流及地形抬升,年降水量500mm左右;南部受海洋气团影响较大,年降水量在450~500mm;黑里河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550mm;东部海拔较低,地面平缓,年降水量在400mm左右,且年内分配不均,主要集中在6—9月,占年降水量80%以上。

1.2 河流概况

宁城县境内较大的河流主要有两条,分别是老哈河和坤兑河。老哈河发源于河北省平泉县柳溪川平顶山麓,干流从西南流向东北,全长425km,河道总落差近1215m,平均比降为1.5‰。坤兑河发源于三座店镇的龙潭梁,是老哈河的主要支流,全长101.5km,平均比降1.9‰。

1.3 主要水利工程

宁城县境内水利工程主要是蓄水工程、灌溉工程和其他水利工程,蓄水工程包括1座大(2)型水库,6座小(1)型水库,8座小(2)型水库;灌溉工程主要包括1处30万亩大型灌区、8处万亩灌区;其他水利工程包括河道堤防工程、节水灌溉工程、人畜饮水工程等。

2 山洪灾害成因分析

2.1 地形影响因素

宁城县山丘区地形占70%以上,沟深、坡陡、沟壑纵横是典型的地形特点,其面层多为黏性土壤,渗透系数小,局部土壤表层为砂石土,其地层下部为半风化石灰岩及碎屑岩石,遇水容易水解软化,特别是遭遇暴雨袭击时,极易形成超渗产流,迅速变成地表径流,凶猛而下,致洪、致灾、致害。

2.2 气象水文影响因素

小气候多形成于山丘区,多不稳定,忽来忽走,来时降雨集中且强度高;每年汛期,“七上八下”是宁城县典型的水文气候特点,7月上旬至8月末,降雨一场接一场,连绵不断,土壤水极易饱和,表土液化可流动,如再遇短时局部强降雨,常引发沟壑洪水,山体滑坡、崩塌、泥石流等灾害随之而来。

2.3 生活生产影响因素

人类由于生活生产等需要,在山丘区荒地种粮,将坡地修整建房,破坏了原有地貌的天然植被,加之近年来森林被乱砍滥伐,草地过度放牧,失去了原有植被涵养水源作用,使得原来留在树根下、草丛中不能下山的水无处藏身,顺坡而下发生洪水。同时,由于人类河畔活动增加,导致侵占、淤塞河道,河道泄洪能力降低,极易形成山洪灾害。

3 宁城山洪灾害特点

宁城县暴雨受季节、地势影响严重,流速大,洪水汇流快,洪水突发集中、来势凶猛,常易成灾,加之部分地区人民群众多居住在低洼区域,常常在短时间内,洪水只要过境,即可造成居住地人员伤亡和群众财产重大损失。

3.1 季节性强

宁城县汛期为6月1日—9月30日,主汛期为6月20日—9月10日,正常年份,这个季节总是阴雨连连,下雨不断;偏涝年份,这个季节,更是一场接一场中到大雨,甚至暴雨。因此,每年的6—9月,是山洪灾害多发、集中暴发期,此季节山洪灾害发生频率最高,约占全年的85%,具有典型的季节性。

3.2 区域性明显

据宁城县统计资料,宁城县高地区、丘陵区及山区是山洪主要发生区域,宁城县的山头、五化、石佛、四道沟、大营子、头道营子、王营子、马架子等村镇,暴雨极易形成、地表径流冲击力强、山洪灾害发生频率高,是多年来山洪灾害的易发区,是宁城县防控的重点。

3.3 破坏性大

山丘区,多坡陡,沟壑纵横,这些都是径流产生的主要地理条件,降雨后的洪水来势迅猛,成灾快,防不胜防。山洪灾害发生时,常常伴随泥石流、崩塌、滑坡等其他灾害,造成改变河道主槽、冲毁公路桥梁、淹没耕地、伤亡人畜、倒塌房屋等后果,其危害破坏性远超预期。

4 宁城县山洪灾害预警系统建设情况

4.1 监测系统建设

4.1.1 县级监测平台

县级监测平台建设,主要含盖监测用房建设、信息采集传输系统建设、信息汇入集中平台建设、信息读取展示建设等。信息汇集平台建设主要包括软件环境建设和硬件环境建设,软件环境建设包括系统软件和数据管理库建设;硬件环境建设包括山洪预警中心平台,水、雨情及灾害信息收集、处理、存储设备建设等。

4.1.2 雨量自动监测站

在20~100km2流域范围,布设自动雨量监测站。宁城县自动雨量监测站主要在宁城县山洪易发区、人口密度大的15个镇乡35个行政村进行布设。全县共建设35个GSM自动雨量监测站,并将各自流域内实时监测的降雨量传送至宁城县信息监控中心。

4.1.3 简易雨量站

在自动雨量监测站覆盖不到的危险区,布置简易雨量站,宁城县境内共在14个行政村的农民住户空旷地面上,建设简易雨量站14处,对流域局部降雨进行监测,人工采集实时信息,并通过固定电话、手机等通信网络,完成实时雨量信息的传递。当达到预警临界的雨量时,观测员直接向村、组、户发出信息警报。

4.2 预警系统建设

4.2.1 县级信息汇集与预警平台

宁城县建立了标准的防汛信息数据库,开发了雨情信息处理、检索分析等强大功能的处理系统,预留了接收气象、国土、水文等部门信息的接口,为防汛决策提供各种雨水情监测、工情查询、图形显示、报表输出及短信平台、电话、传真、预警发布等。

4.2.2 全县预警网络系统

在宁城县重点小流域行政村中建立了46个GSM/GPRS报警站,主要布设在重点危险区的村部,主要通过自动接收(GSM)和人工语音系统输入警报信息,同时,具有过流保护、过压保护和滤波保护功能。当自动雨量监测站监测到雨量达到准备转移(警戒雨量)和立即转移(危险雨量)的雨量值时,山洪预警中心平台向各级有关防汛责任人发送报警信息。

4.3 预案编制

宁城县依据山洪灾害防御预案编制大纲要求,委托通辽市水文勘测局开展山洪灾害预案编制工作。截至目前,宁城县共编制完成山洪灾害县级防御预案1个,乡镇级预案13个,村级预案151个,且每年根据实际情况,实时对有关山洪灾害防御预案进行修订与更新。

4.4 山洪灾害应对责任体系网络

结合实际情况,宁城县落实、完善了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主体的各项防汛及安全管理责任制,建立了县、镇(乡)、村、组、户五级山洪灾害防御责任制体系,层层签订了山洪灾害责任书,明确各级防汛责任人和通信联系方式,建立了紧急情况下监测和预警信息传输机制,形成以县防御指挥部为核心,覆盖山洪灾害影响范围内受山洪灾害威胁全部人员的责任制。县、镇两级均成立了监测组、信息组、转移组、调度组、保障组、应急抢险队,村级成立了监测预警队和应急抢险队,随时待命,确保灾区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4.5 宣传工作开展情况

为了加强民众对山洪灾害威胁的认知度,采取多种形式向干部群众宣传山洪灾害的基本知识、避灾常识。在划定的危险区、转移路线上,设立醒目、固定的警示牌155块,宣传栏、宣传牌150块,村级及乡镇级预警程序图、机构图等192块,显要位置印刷标语70余处,发放宣传手册4000册,光盘100张,明白卡40000张,增强全民防汛意识。

4.6 培训工作开展情况

每年汛前,组织宁城县所有站点负责人、各镇乡水站站长及县防汛办工作人员,进行为期2天的山洪灾害专业知识培训,通过培训,防汛办人员学习掌握了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的使用方法;简易监测站人员掌握了雨量观测方法、山洪预警信息传输、传递等相关知识;村信息员、预警员掌握了信息收集、整理方法,预警信号发布方式方法,提高了技术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管理水平,保障了监测预警系统的正常运行,同时使群测群防工作有序、有效开展。

4.7 演练工作开展情况

为了加强公众对山洪灾害的应急实战能力,每年汛前和汛中,组织气象、国土、安监等部门,在重点防治区内,选择代表性强的两个行政村,针对山洪灾害突发、人员应急组织、防御应急准备、危险区群众转移、人员救治等科目,各举行1次山洪灾害威胁应对、防御演练,收到了良好效果。

5 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宁城县在山洪灾害防御方面采取了一系列防灾措施,取得了一定的防灾减灾效果,但从总体上看,目前宁城县对山洪灾害特别是小流域洪水还缺乏一个完整、系统、科学的防治体系,远不能满足经济发展要求。

5.1 群众防灾避灾意识不强

群众主要防灾避灾意识不强,有的地方群众不断在河道边、山洪出口一带建房、搞开发,侵占河道,致使河道断面缩窄,泄洪能力严重萎缩,从而进一步加剧了山洪灾害的发生和损失。

5.2 山洪灾害防治难度大

山洪灾害面广、量大、来势突然,是当前防治工作中最突出的问题,尤其是宁城县地质灾害危害点多,分布范围广,影响人数多,加之部分群众居住在地质灾害区,没有实行异地居住,没有避开危险源,导致防治难度进一步加大。

5.3 塘坝除险加固工作存在较大资金缺口

由于大多数塘坝建于20世纪60—70年代,受当时财力、物力及技术条件的限制,普遍存在建设标准偏低、施工质量较差等缺陷,加上运行时间长,大多数存在不同程度的安全隐患。如果要对所有塘坝进行除险加固,存在很大的资金缺口,塘坝长期带病运行,一旦暴雨集中,造成溃坝,后果不堪设想。

5.4 预警预报水平低

山洪灾害的发生具有突发性和不确定性,防御工作需要有较高水平的预警预报手段作为支撑。宁城县仅在重要乡镇布设35处雨水情自动监测点,布点少、覆盖面窄,局部小范围的强降雨无法准确监测预报,造成预警预报出现偏差,与实际情况不符。

6 建议措施

6.1 进一步明确责任

建议各级成立山洪灾害防治工作领导组织,提高认识,加强领导;进一步明确各部门职责,完善脉络清晰的防震减灾体系;县、乡镇、村三级密切配合,形成合力,为各项工作有序开展提供组织保障。

6.2 尽快完善监测设施

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完善设置雨量、山洪等监测预警设施。在充分利用现有水文监测设施的基础上,要在水雨情遥测站没有覆盖到的地方,适当加密水雨测报站点,以便更有效地监视水雨情。

6.3 合理确定水雨情预警标准

综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后,经过分析论证,科学合理地确定可能产生灾害的临界雨量,并在今后的实践中不断验证修改,以提高预警预报的准确性,从而保障区域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6.4 提高维护管理人员技术水平

由于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维护技术要求高、涉及知识面广,需要专人监管,建议国家、省市每年定期举办培训班,以提高业务人员的工作能力,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转。

7 结 语

宁城县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建设,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仍需要在实际运用中不断总结经验,分析存在的问题,并与社会发展同步,及时进行相应改造与升级,才能保证有险能预、能防,确保一方长治久安。

猜你喜欢

山洪雨量灾害
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的警示及应对
宁夏红柳沟流域水沙变化及产沙分析
资水流域及各分区面雨量及雨季特点分析
天水市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运行管理浅析
千年蝗虫灾害的暴发成因
蝗虫灾害的暴发与危害
雷州市早稻稻纵卷叶螟迁入发生情况
优雅地表达
致命山洪
农业气象谚语在汛期降水气候预测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