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城区道路改造问题探讨与对策研究
2020-01-18李荣合肥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李荣 合肥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城市建设日新月异,但同时也使得城市新区与老城区在基础设施上出线巨大的“贫富差距”。以城市道路为例,一边是城市新区的宽阔舒适、顺畅通达,另一边是老城区的狭窄坑洼、拥堵。近年来,中央和省市各级政府明确提出要下足“绣花”功夫,让城市更加生态宜居、更有文化品位、更有发展活力,不断满足群众美好生活需要。本文以H 市某城市主干路W 路改造为例,旨在对老城区道路改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相应对策。
一、基本情况
W 路为城市主干路,全长约20 公里,是H 市重要的东西向交通骨干道路,兼具服务沿线居民生活出行的功能。
W 路改造建设工程于2014 年启动,2015年10 月竣工通车。改造前的W 路道路红线宽度为45 米,双向四车道布设;改造后道路红线宽度为45 至53 米,双向六车道布设(其中2 条车道为公交专用道,其余4 条车道为社会车道)。
二、W 路改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道路线形及车道不顺畅。W 路改造后,道路线形不顺畅,存在部分交口的进口道与出口道错位现象明显,行驶舒适性和安全性。
(二)公交站台设置不合理。W 路公交专用道站台设置形式为路中右开门式,使用中出现了换乘不便、相交道路上右转公交车辆驶入困难等问题,制约了公交专用道功能的发挥。
(三)慢行系统功能不足。改造前W 路人行道净宽3 米,非机动车道宽4.5 米;改造后人行道含树池总宽3.5 米(净宽约2米),非机动车道宽4.5 米,部分路段存在人行道缺失的情况,行人通行需借用沿线商铺走廊。
(四)沿线停车需求矛盾突出。W 路位于H 市中心城区,道路沿线小区、商业、医院等人流车流较大单位多。改造前W 路沿线施划有停车位以满足停车需求,改造后取消了停车位,但沿线并未配套建设公共停车场。由于W 路沿线停车位供需矛盾突出,违停等现象明显,阻塞交通。
三、原因分析
(一)规划定位不明确。目前,城市规划体系从总体规划到控制性详规,再到修建性详规,层层细化,以最大限度保证规划的可实施性。但受限于编制阶段所掌握的实际情况,专项规划是否能落地,需结合项目实际情况进行研究确定。在规划层面,W 路既作为东西向的主干道,承担大量的交通,同时又要设置公交专用道,满足大容量公共交通的需要。受两侧既有建筑物影响,W路已无进一步拓宽的空间,造成W 路作为东西向主干道就显得力所不逮。
(二)方案研究不充分。公交专用道的设置形式主要有路中岛式、路中侧式、路边式三种形式,具体建设方案需结合实际情况确定。在实际设计过程中,各专项规划的限制,方案设计的研究比选不充分,最终导致设计方案的科学性、合理性不足。
(三)设计理念不清晰。W 路在改造中既要设置公交专用道,又要保护沿线行道树。两种理念从各自角度来看均较为理想,设置公交专用道是为了体现公交优先,保护行道树是树立生态优先的理念。由于W 路红线宽度有限,需要采用绣花功夫将两种理念有机结合,在局部路段甚至要进行理念的取舍,而不能机械地将两种理念生搬硬套到设计中,造成设计理念不清晰,设计质量不高。
四、优化对策
(一)加强规划的宏观管控和动态调整。一是加强规划的宏观管控,在规划层面要科学确定道路沿线及片区的开发强度,加强交通影响评价,确保道路通行能力与沿线地块开发强度相匹配。二是建立规划的动态调整机制。规划是建立在对未来预判的基础上形成的,存在诸多的不确定性,实际过程中会出现规划成果无法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因此,建议规划部门仅下达宏观性的规划条件,明确道路红线、等级、线形等基础性要素;建设单位应在规划设计条件的基础上,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周边地块开发、用户需求、道口设置等要素,加强对设计方案的比选论证,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因地制宜、科学合理确定工程方案;经研究需对相关规划进行调整的,应及时反馈规划部门,由规划部门对相关专项规划进行动态调整。
(二)做好项目预研工作。随着我市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城市建设规模日新月异,城市建设过程中所面临的形势日趋复杂。应加强项目的预研工作,提前谋划项目建设规模、时序等,充分研究项目影响因素,牢固树立全市一盘棋思想,合理安排各项目建设时序;全面评估项目建设成效,为建设市民满意的精品工程打下坚实基础。
(三)提高项目设计质量。要进一步加强项目设计管理工作,尤其是地处老城区的项目,外部条件复杂,更要下足绣花功夫,加大对项目定位、道路既有绿化和构筑物、周边业态布局、周边居民需求、与沿线建筑物衔接、水文地质等要素的调查研究工作,充分考虑上述因素对设计的影响,不断提高设计质量;要合理控制项目前期设计周期,遵循项目设计规律,不能因项目急于开工随意压缩项目前期设计时间;要深入基层一线,问计于民、问需于民,科学合理确定项目功能定位,确保项目建设满足市民需求。
五、结语
作为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城市基础设施改造工程,老城区道路改造不仅是建设工程,更是民生工程,在改造前期设计过程中应充分调研,科学论证,多方协调,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充分保证改造方案的合理性,为打造功能完备、生态优美、车行舒适、慢行友好的道路改造工程奠定基础,为老城区基础设施改造提升增光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