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高职院校《Excel 在财务中的应用》课程思政的价值研究
2020-01-18白霜河南经贸职业学院
白霜 河南经贸职业学院
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教育的重中之重,随着教育改革的逐渐推进以及新时代下的思想引领,思政教育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重视。思政教育不能只停留在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把思政理论与专业知识相结合,把思政教育与专业课堂相融合,才能实现全面育人。
一、高职院校课程思政的重要性
高职院校是我国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为国家培养职业人才的重要使命。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如何培养出既有过硬的知识技能,又有良好的道德品质的人才,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在思政教育上下大功夫。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通过思政课堂传授,这种教育模式单一、枯燥,不易被学生接受,也更加满足不了新时代下高职院校学生对思政教育的要求。因此,为了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在高校思政会议上的讲话,各类课程都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各门课程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财经类专业作为培养会计、金融等领域人才的主要阵地,在掌握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还要求学生在职业道德、沟通交流、法律法规等方面都有所涉猎。为了构建全方位、全过程、全员育人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把专业课程融合课程思政、让专业课老师投入思政教育是当前思政育人的重要途径。本文以财经类专业必修课《Excel 在财务中的应用》为对象,研究高职院校课程思政的价值所在,促进专业课“协同育人”模式的形成。
二、课程思政的内涵价值
课程思政作为一种课程模式,其形式并不局限于单纯的理论思政课堂,而是应将思政教育同样贯穿于每一节专业课教学中,因为学生在校学习期间,专业课占据了大部分的教学时间,只有实现“人人讲思政,课课学思政”,才能推动思政工作稳步前进,课程育人体系完善建立。
(一)丰富教学内容,让学科内容更有深度
教书和育人是高校两项同等重要的工作,怎么才能使教书和育人有机结合,这就要求把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教学中,如春风化雨般实现立德树人的育人根本目标。将思政要点巧妙的结合专业知识,不仅能够丰富教学内容,而且能使学科内容更有深度,让专业教学也能够参与到育人活动中,形成全方位的育人体系。
(二)创新教学方法,让课堂氛围更有温度
传统的专业课教学,教师往往只着重讲授专业知识,容易产生教学方法单一的现象,学生疲于接受,难以调动学习积极性,因此不利于达到育人的根本目的。课程思政要求教师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要注重学生的情感共鸣,要把社会思政热点和专业知识相结合,这样既能调节课堂气氛,又能在专业学习中起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使得专业学科课堂更有温度。
(三)提升教学效果,让思政教育更有力度
在新时代下,课程思政是高校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有效尝试,把课程思政和传统的专业课程相结合,通过课程内容的丰富和教学方法的创新,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通过多渠道、多方位的传播思政教育,使学生耳濡目染,能够不断地接受到思想教育,提升自身思想政治素养,反过来也能促进专业知识的提升,思想引领和技能提升齐头并进,使得思政教育更有力度。
三、《Excel 在财务中的应用》课程的育人功能
《Excel 在财务中的应用》是一门依托Microsoft Excel 软件为基础的应用实践学科,该门课程的重点在于能够通过强大的Excel软件功能处理海量的财务数据,从而帮助企业进行决策分析和管理统计。该课程的授课地点在机房,授课方式主要是教师上课演示操作,创设问题情景,随即学生自主操作演练。使学生能够利用Excel 软件对财务数据进行函数公式计算、图表分析处理、排序筛选、分类汇总等,从而对企业日常生产经营中的进销存管理、固定资产管理、工资薪金管理、财务总账和报表分析等工作都能进行分析和处理。基于《Excel 在财务中的应用》课程的实践性,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仅仅要传授知识和技能,还应当重视职业素养的培育和思想政治素养的传播,将思政内容融入专业实训课堂,通过强化职业素养来提高职业技能,实现学生思政政治素养、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的三提高。
四、以《Excel 在财务中的应用》课程为例谈课程思政建设
(一)处理好“课程”与“思政”的关系
要想讲好课程思政,我们必须要明确课程思政中“课程”和“思政”的关系。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政会议上的讲话精神,不难发现,思想政治教育不是单纯的一门课程,更不是为了完成的一项活动,而是在知识传授和技能培养中以润物无声的方式实现价值引领,将思想政治教育贯彻于每一个课堂和每一个学科当中。没有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就像失去了“灵魂”,反之,脱离了课堂的思想政治教育就像无源之水、无本之木。《Excel 在财务中的应用》是一门实操课程,重点培养学生应用Excel 软件处理财务中的问题的能力,帮助企业进行决策和分析。在实际教学中存在这样的误区,认为实训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联系不紧密,很难与课程思政相联系。认真思考课程思政的意义后,发现并非如此。课程思政是建立在每一门学科的专业特点之上,向学生传授专业知识突显了教学目标和技能要求,深入挖掘课程的价值导向突显了高校“立德树人”的育人要求,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课程”与“思政”同向同行。
(二)致力形成课程思政的完善体系
课程思政致力于构建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课相融合的完整课程体系,这是一项长期工程,也是一项系统工程,想要建立完善的课程思政体系,需要依靠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统筹规划。首先,应从制度建设上保障课程思政稳步推行。相关部门制定完整的保障机制,比如,各个院系在学期带领教师把课程思政编入授课计划,这样可使课程思政的推行有章可循,同时也为监督评价课程思政的落实提供了依据。其次,制定相应的激励机制,比如开展课程思政案例评比活动;学校在课程建设、专业建设等教改项目的申报和验收中,增加对思政素养、人文素养、职业素养培养落实的考核等措施,鼓励教师集思广益、发散思维,共同寻找课程思政的闪光点,保证课程思政的推行不是“走形式”而已,而是一种入脑入心的育人活动。落实制度保障和物质保障并行,致力形成完善的课程思政育人体系。
(三)助力挖掘课程思政的教育资源
不同学科之间的知识点有着天壤之别,教学方法也不尽相同,但却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就是育人,因此,需要教师深入挖掘每门课程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切入点,使课程思政与专业授课“无缝对接”,才能保证课程思政的顺利实施。以《Excel 在财务中的应用》课程为例,教师需要在摸清课程脉络和理清课程体系的基础上,发掘能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要素。比如,在实训中遇到困难,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做到坚持专注,碰到困难不退缩;在实训操作中,追求精益求精,力求卓越,培养“工匠精神”;教育学生做人要正直、诚实,实事求是,实训操作要独立完成,若不会则继续摸索学习;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维护实训设备及环境,做到整洁有序等。教师在专业课上潜移默化因势利导地向学生传输好习惯、好修养,使学生学习走向素养化。
五、结语
如果说学生的专业和技能教育主要负责修剪树枝,则思政教育就是阳光照耀、浇水施肥。文化是人类存在的根和灵魂,课程的深处一定有文化的内涵。每门课程既有形而下的宽度、长度、厚度、深度,还有形而上的高度、温度。因此,专业教育的课程思政改革是一种必然趋势,通过以上建设方案的实施,有利于在无形中提高学生思政品德、人文素养、职业操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