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筑学中规划和设计问题探讨

2020-01-18王巍

中华建设 2020年3期
关键词:城市规划规划设计建筑物

王巍

建筑规划与建筑设计会对建筑物的形成与运行产生直接的影响,两者虽然属于不同的主体,但具有较强的关联。新时期下,人们对建筑物的规划设计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就需要有机协调建筑规划与设计工作,不断的创新与调整,推动我国建筑行业的整体发展。

近些年来,人们生活质量的提升,对建筑的外观形象与内在舒适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推动建筑行业的整体进步,就需要随之革新建筑学中的设计与规划内容,通过设计模式的优化与改进,提升建筑物的整体效果。

一、建筑学中的规划与设计

具体来讲,建筑规划是将建筑物整体造型作为关注的重点,通过一系列专业手段的运用,促使建筑的功能得到完善,整体价值得到提升。在建筑空间规划过程中,建筑工程师需要对住宅空间的利用率不断提升。且要将建筑物外观状况、占地大小等因素充分纳入考虑范围,对建筑物的功能合理布置,促使建筑设计的整体实用性得到增强。建筑设计则是结合整体规划要求,通过设计措施的落实,优化建筑细节,促使建筑的美观性得到提升。从某种角度来讲,建筑实用价值的增强是建筑规划的主要目标,而建筑设计则是要将建筑物的美观性与艺术性体现出来。建筑设计人员基于建筑规划内容,通过专业技术的应用,深入优化与完善建筑的结构与空间布局。

二、建筑规划与建筑设计的关联

规划与设计之间的关联性较强,建筑规划指导着建筑设计工作的要求,通过建筑设计工作的落实,促使建筑的特色得到凸显,整体美感得到增强。现代城市规划过程中,需要不断积累建筑规划元素,而建筑规划又指导着建筑设计。由此可以得知,建筑规划与建筑设计之间互相辅助与利用。

为提升建筑设计质量,设计人员就需要具备足够的审美水平与设计技术,因此建筑设计的个人色彩比较浓厚。但设计过程中,若对建筑美观度与新鲜感等过度追求,又难以充分满足建筑的功能性需求。而建筑规划则可以将约束、辅助作用发挥出来,这样建筑设计工作既可以促使室内美观度得到提升,又可以将建筑的实用性特色给充分凸现出来。若建筑规划内容缺失,仅仅开展建筑设计工作,那么设计方案可能会与既定方案有所偏离,建筑规范性不足,住户的实际居住需求难以满足,很容易有质量问题出现,进而损害到建筑企业、建筑用户的切身利益。而如果建筑设计缺失,建筑规划的功能特性也难以充分体现。只有将建筑规划与建筑设计充分融合起来,方可以完善建筑功能,促使用户需求得到满足。建筑规划主要是对工程成本投入进行控制,科学管理建筑技术。通过对建筑物的外观造型进行大体管控,促使建筑物的主题得到凸显。而通过建筑设计的融入,则能将设计师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出来,设计师的设计才能得到体现,这样不仅使建筑物的功能性要求得到满足,艺术美感也得以实现,有效平衡了建筑的功能性与美观性。

三、建筑规划与建筑设计的差异

1.设计理念

建筑规划、建筑设计在设计理念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建筑设计主要是对建筑目标进行规划,设计流程的变化性、复杂性较强,而建筑规划则需要有机衔接各个方面,科学构建、处理、协调建筑不同层面之间的关系。

2.设计规划难度系数

设计师是建筑设计工作的实施主体,其只需要将设计的宏观蓝图绘制出来,不需要充分考虑建筑的空间布局与平面规划。由此可以得知,设计思维是建筑设计的主要影响因素。而建筑规划人员则需要结合空间规划,将主观想象力充分发挥出来,除了规划设计具体的建筑细节之外,还要能够统筹规划建筑全局。因此,相较于建筑设计工作,建筑规划具有更高的难度系数。

3.最终目标

其中,开发商确定的建筑目标与建筑要求是建筑设计活动实施的主要根据,设计人员基于自身设计素养,在设计方案中巧妙融合当地环境与风俗因素,以便促使建筑设计方案与预期目标和要求所符合。由此可见,建筑设计具有一定的目标导向性,而建筑规划的标准与要求并不明确。在建筑规划中,规划人员需要基于自身的思考来完成相应的规划内容,没有目标与要求的指引。

四、建筑规划设计的原则

1.整合原则

建筑规划过程中,需要将各个方面的发展需求充分纳入考虑范围。包括城市形象、经济发展状况等等。要依据城市战略目标,对功能区进行划分,如要分开建设工业区与商业区,分别布置于郊区与市中心等,以便避免商业区受到工业区的污染影响。

2.经济原则

促进经济建设是城市规划的根本目标,因此建筑物设计过程中,也需要将经济性原则充分贯彻下去,对建设成本以及建筑物的建设效益等因素综合考虑。规划设计人员不能够对外观设计过度重视而严重浪费资源,也不能够对经济利益盲目追求而影响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

3.美学原则

建筑物需要与城市整体形象所匹配,因此就需要将美学原则贯彻于设计与规划过程中。特别是近些年来,人们生活质量显著提升,在重视建筑物实用功能的基础上,也要求不断优化与改善建筑物的整体外观。而通过美学原则的贯彻,可以促使建筑物的美观度得到提升。

五、建筑规划设计的完善策略

1.充分考虑建筑物的形式与体量

众所周知,我国人口基数较大,人口数量呈现出稳步增长的态势。因此,要将我国人口问题充分纳入到建筑设计考虑范围之中。受人口规模的影响,显著降低了我国人均占地面积。为促使土地资源、空间资源得到节约,城市规划实践中,就需要在不影响建筑物美观性能的基础上,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促使建筑物的空间利用率得到显著提升。简单来讲,就是通过城市规划的开展,将具有较强功能性与美观性的建筑设计于有限空间之内,这样就显著增加了建筑设计的工作难度。过去的建筑设计中,居民住宅的高度较低,层数较少。而为了应对城市空间资源短缺的现状,高层建筑越来越多,以此来更加充分的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以便促使居民日益扩大的住房需求得到满足。

2.科学开发与保护自然元素

目前,虽然城市化建设步伐不断加快,但环境污染问题却日益严重。一系列建筑工程的构建,虽然推动了城市的发展,满足了人们的居住需求,但自然平衡也遭到了打破。基于本种情况,就需要对建筑规划、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科学协调与处理,充分体现可持续发展原则。特别是环保理念的深入人心,人们也对建筑的绿色性、环保性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建筑规划设计人员就需要对周边环境与自然资源科学利用,避免有过度开发、资源浪费等问题出现。要通过一系列保护措施的实施,促使环保理念得到凸显。只有这样,方可以保证规划设计出来的建筑产品符合自然的平衡发展需求。

3.充分结合城市规划要求

我国城市现代化水平的提升,显著扩大了城市整体面积与规模,这样建筑规划的难度也将加大。若建筑设计过程中,仅仅将建筑的建设要求纳入考虑范围,没有合理系统的规划周边环境,将会对城市规划的稳定性、平衡性造成破坏作用,建筑物难以融入到周边环境之中,影响到居民的居住舒适度,住宅与环境的平衡要求也难以满足,不利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针对这种情况,建筑规划设计过程中,相关人员就需要对城市规划内容充分了解与掌握,通过规划设计工作的科学开展,保证建筑物能够统一于周边环境,建筑物造型既要将功能性要求体现出来,又要与城市规划主题所符合,以便优化城市的整体形象。

4.深入推进城市规划的生态设计工作

城市规划设计人员需要对城市建设、环境建设之间的关系科学处理,达到协同发展的目标。首先,要对城市生态系统结构深入掌握,从整体出发,对城市规划设计质量不断提升。城市规划经济效益得到保障的同时,也不能够对城市环境造成损害。其次,要对城市环境容量严格控制。具体来讲,环境开发利用的最大限度即为环境容量,涵盖了较多的组成内容,包括人口容量、土地容量等等。只有严格控制这些容量指标,方可以推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同时,要深入优化城市规划工作,对城市生态结构积极完善,对城市、郊区以及农村的区划与功能等科学合理的配置。最后,要对整体、局部之间的关系正确处理,要将生态规划纳入到城市规划体系之中,从长远角度考虑,对人工化环境科学设计。城市规划人员要有统筹意识和全盘意识,只有这样,城市的生态稳定性方可以得到保证,经济效益、环境效益方可以有效平衡。

六、结语

综上所述,建筑规划与设计之间存在着十分紧密的关联,两者呈现出互相辅助与影响的关系。为推动城市现代化建设目标的实现,要对建筑规划、设计之间的关系正确处理与协调,既要保证建筑设计与功能性要求所符合,又要与城市规划主题所统一。既要考虑建筑的经济效益,又要贯彻环境保护理念,平衡建设与生态之间的关系。规划设计人员要及时革新思想理念,创新工作思路与策略,以便不断提升建筑规划设计质量。

猜你喜欢

城市规划规划设计建筑物
新形势下的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
城市规划设计中的生态城市规划设计措施研究
邻近既有建筑物全套管回转钻机拔桩技术
浅谈基于低碳、生态导向的城市规划
新形势下的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
现代中小河流常用有坝壅水建筑物型式探讨
北戴河湿地生态修复理念与规划设计
描写建筑物的词语
城市道路规划设计发展趋势探讨
生态景观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