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速公路行业监管提升路径探讨
2020-01-18
(江苏省高速公路交通运输执法总队连徐支队,江苏 徐州 221000)
建设交通强国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近年来,随着民众对出行服务要求的提高,传统的高速公路管理理念已不能满足发展的需求。面对新常态,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工作的重心由执法为主向监管与服务转变势在必行。
一、当前行业监管存在的问题
“十三五”以来,江苏省在高速公路运营管理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对标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的新要求,仍然存在问题和不足。
(一)服务公众出行面临更大的压力
以出行需求为导向的服务水平仍需提升。目前,通行效率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具体体现在收费排队现象时有发生,ETC车道流量占比较低,绿色通道查验时间较长;服务区在经营业态、服务质量等方面无法满足出行者日益增长的多种需求;公路基础设施运行时间过长后进入病害高发期,安全出行服务压力加大。
(二)行业管理转型发展存在短板
管理转型从工作模式、法规标准、协调机制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传统模式多基于人工管理设置,信息化管理手段的前瞻性、系统性、时效性不足,监管模式仍需创新。其次,高速公路营运监管的法规体系尚未健全,过错责任追究办法和可执行的处罚措施不完善。此外,由于管理职能分割,“一路三方”相关主体之间仍存在职责不清、责任模糊、效率不高等问题,协作机制有待深化,跨行协调能力仍需提升。
(三)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条件相对薄弱
高速公路行业的监管职能仍需调整,机构布局有待优化。一方面,监管人员配置不足,例如,年龄、专业等结构不尽合理,不能完全满足行业监管工作实际需要。另一方面,监管基础数据薄弱,利用率有待提高,需要整合路网等其他业务系统,提高信息化水平。
二、新时代行业监管面临的新形势
(一)交通强国成为交通运输发展总目标
交通运输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升级,全面引领框架体系搭建。我国正在积极构建政府、经营主体、社会公众等多方平台合作的交通运输监管和服务体系。此外,加快完善与交通强国相适应的法律法规和服务标准,大力推进信用、科技等新型监管模式,充分发挥规范引领和社会监督作用,加快转变监管方式,全面提升通行保障和服务能力。
(二)取消省界收费站
取消省界收费站,安装ETC门架系统,在提高通行效率的同时,也对运营监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该举措借助电子信息技术实现收费管理模式的创新与突破,既提高了通行效率,又降低了物流成本,对建设高速公路高质量服务体系和深化交通运输领域供给侧改革具有重要意义。此外,该项举措的实施也给收费监管、路网调度提出了新的要求。收费政策监管方面,由于各省收费标准不同、绿色通道优惠政策不一致,以及江苏省独有的排队200米免费放行、中欧集装箱免费通行政策等问题,造成出口代收实施难度加大,并对分段计费、分段收费、联网拆分结算提出了细化要求;路网调度方面,各省路网调度指挥管理模式存在差别,大客车、危化品车辆禁行时间各有不同,这就要求管理部门进一步梳理、修订、建立全国联网管理制度,建成“可测、可控、可联通”的路网分级运行监测体系。
(三)提供高质量交通运输服务
从“通达、通畅”的基本需求转为“高效、便捷”的高质量要求。目前,高速公路供给侧调整相对滞后,公共服务供给不足问题突出,高速公路公共服务供给不足与日益增长的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出行需求之间的矛盾,将成为高速公路管理面临的主要矛盾,这对高速公路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提供标准化、人性化的基本公共服务和多元化、个性化的延伸服务,促进了服务区文明创建提档升级、养护转型、管理升级、收费站品牌创建等,服务公众安全便捷出行和经济社会发展成为新的发展目标。
三、做好行业监管的建议
(一)不断完善行业监管法规标准体系
按照依法治国、依法行政要求,梳理现行监管法定依据和工作标准,厘清职责,积极构建覆盖运营管理、路网调度等监管领域的法律法规标准体系,为推进行业管理提供法制保障。结合实际,加强与现行法律法规衔接,出台法规条例具体实施办法或释义,细化监管服务工作流程标准规范,解决现有法律法规对监管内容和职责描述比较宏观、缺乏经营单位具体责任的问题。
(二)建立营运服务评价监督机制
一方面,通过线上、线下多种途径公示《江苏省高速公路服务标准》、收费标准、交通运输部服务区等级评定标准、清排障收费标准等信息,主动接受社会监督,探索建立高速公路养护质量、服务区服务等级公示制度。另一方面,尝试建立通行费收费标准调整与质量综合评价挂钩管理机制。上级主管部门拟定挂钩管理办法,确立评价流程与分工、评价结果运用、组织实施等主要事项;确立公路养护、服务区服务、收费服务、运行监测和应急管理、安全生产管理等评价内容与标准;确立以行业评价为主,日常巡查、集中检查、公众调查相结合的评价方式。高速公路行业监管单位每季度实施动态考评,考评结果及时上报上级主管部门,同时通报经营管理单位并做好跟踪监督,作为年度收费标准调整和服务区等级评定的重要依据。
(三)推进信息共享和大数据应用
推动“一路三方”信息共享,完善以电子地图、电子数据库、综合管理服务平台为核心的“一图一库一平台”的信息化发展框架。制定统一的数据标准,加强基础设施数据、实时路况信息、涉路施工信息、路网收费运行数据及执法数据的采集、管理、整合。开发综合管理服务平台,逐步协同监管、办公、路网调度、服务质量评价、执法、路况评定等应用版块,各相关单位部门按照职责权限,定期更新、报送或查阅相关数据,接收或下达相关通知要求,实现高速公路各项业务的上下贯通、左右联通。同时,利用沿线可变情报板、服务平台,以及深化与百度、高德、交通广播网等平台的合作,提高信息发布的时效性和便捷性,以适用社会公众日益增长的信息服务需求。
(四)打造高速公路行业监管品牌战略
公开征集意见,完善质量评价内容和分值,以及过错责任追究办法。及时搜集整理行业监管工作中的经验与不足,总结可推广、可复制的做法。加大宣传力度,提升社会公众对监管工作的知晓度,利用高速公路经营单位营运“茉莉花”服务品牌影响,打造高速公路行业监管品牌的“江苏模式”。
(五)提升队伍行业监管能力
在拓宽人才引进渠道,完善人才知识结构的同时,盘活现有人力资源,加强优秀急缺紧缺人员的培训。一方面,加强对执法人员的高速公路管理法律法规的培训,不断提升队伍执法水平。另一方面,开展桥梁隧道、机电设施、施工监管、数据采集与分析等方面的专题培训,创新培训方式,以现场讲解、实际操作为主,培养行业监管骨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