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简论陈云思想方法的特征

2020-01-18王家云

关键词:总结经验陈云改革

王家云

(淮阴师范学院, 江苏 淮安 223001)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指出 :“改革开放是前无古人的崭新事业,必须坚持正确的方法论,在不断实践探索中推进。”[1]67强调正确的方法论对于推动事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陈云作为党和国家的领导人,在参与领导中国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非常重视思想方法。他不仅反复倡导“要把我们的党和国家领导好,最要紧的,是要使领导干部的思想方法搞对头”[2]360,而且自己率先垂范,认真学习哲学,努力在解决思想方法上下功夫,并形成一系列特色鲜明的思想方法。当下,重新学习研究陈云的思想方法,对于认识陈云在治国理政中的杰出贡献,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坚持正确方法论的意义,进而提高新形势下领导干部的执政本领,均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一、务实与务虚相统一

陈云历来以务实著称。大到国民经济的调整,发展生产的措施,老百姓的穿衣吃饭问题,小到针头线脑的供应,他不仅在思想方法上务实、求实效,而且还特别重视务虚,坚持务虚与务实相统一。这是陈云独具特色的思想方法的基础。

所谓务实与务虚的统一,实质上是怎么看待学习的问题。这是贯串于党在治国理政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俗话说得好,磨刀不误砍柴事。磨刀看似务虚,实质上是务实,即为了砍柴。单就改革开放而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百废待兴,工作千头万绪,到底从何抓起呢?陈云坚持首先要务虚。为此,他早在1978年7月31日即向时任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的李先念建议,正在召开的国务院务虚会多开几天时间,专门听听反面意见。事实上,这个务虚会整整开了两个月时间,既有对如何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速度问题的具体讨论,又有解放思想、总结经验、形成中央领导层在重大问题上的共识,进而为以后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和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全党工作重点转移的决策作了充分的准备。因为有了类似的务虚,加上前面的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才最终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

陈云之所以在务实的同时重视务虚即学习的问题,是有其道理的。他认为:第一,这是一条重要的历史经验。在起草《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过程中,陈云在分别与邓小平、邓力群的谈话中,以自己在延安时期毛泽东与他讲学习哲学为例,阐述了学习特别是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视之为一条重要的历史经验。邓小平十分赞同并积极宣传其主张。1981年3月27日,邓小平在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负责同志的谈话中指出 :“陈云同志建议,要提倡学习,主要是学哲学,学习毛泽东同志的哲学著作……这个意见很好。我看应当搞学习运动,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和毛泽东同志的著作。”[3]381只有学好哲学,才能掌握思想方法。他接着讲 :“陈云同志讲过,抗战初期他从莫斯科回到延安,毛泽东同志给他谈过三次要学哲学,特别是强调实事求是,陈云同志觉得受益很大。”[3]382这实际上是对中国革命历史经验的总结。

第二,这是一项基本建设。1988年5月12日,陈云在杭州接见有关负责同志的谈话中明确讲 :“我想劝你们一件事:领导同志要学点马克思主义哲学。不要怕人家说马克思主义哲学过时了,没有过时,永远不会过时。无论工作如何忙,也要抽点时间学习。”“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思想上的基本建设。”[4]466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思想上的基本建设,恰如邓小平所说的要“打下根底” :“现在,有些人发议论,往往只看现象,原因是理论和实践都没有根底。只有打下根底,才能真正纠正错误,包括纠正‘左’的和右的错误。”[3]382也就是说,只有通过学习,尤其是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才能解决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问题,才能打下务实的根底。

第三,这是形势发展的需要。1992年7月21日,陈云在《悼念李先念同志》的文章中讲 :“现在我们国家的经济建设规模比过去要大得多、复杂得多,过去行之有效的一些做法,在当前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很多已经不再适用。这就要我们努力学习新的东西,不断探索和解决新的问题。”[2]379之前,他在同中央负责同志的谈话中反复强调 :“现在我们在新的形势下,全党仍然面临着学会运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这项最紧迫的任务。”为此,他“希望能够组织政治局、书记处、国务院的同志都来学习哲学,并把这个学习看成是工作的一部分,也是自己的一项重要责任”[2]362。总之,只有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新东西,才能不断地创造新方法、解决新问题,把务实落到实处。

陈云坚持务实与务虚相统一的思想方法,曾经有效地推进党和国家事业的健康发展。当下,重新学习运用陈云务虚与务实相统一这一思想方法,就是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依靠学习走向未来”的号召[1]401,既要重视学习,把学习视为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一条成功经验,把学习作为领导干部的一种责任与追求,善于学习;又要重视学习成果的转化,理清务实思路,发扬实干精神,坚持说实话、谋实招、求实效,让开拓进取谋发展、埋头苦干抓落实蔚然成风。

二、共性与个性相统一

所谓共性与个性相统一,是指在治国理政的实践中如何处理人类社会发展中共同性的问题与特殊性的问题。陈云坚持共性与个性相统一的思想方法,即既尊重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又坚持从中国国情出发,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

首先是尊重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这涉及的具体问题比较多,单就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而言,陈云是中国共产党人较早关注这一问题的。他早在党的八大上就系统地提出“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构想,从所有制结构、生产和流通三个方面,对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作出了极富创见的构想。尽管这个构想中的市场还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市场经济,但却成为新时期经济体制改革的先导。之后经过对我国20多年实行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反思,他对市场经济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1979年3月,陈云在《计划与市场问题》的提纲中具体地阐述其观点。他肯定马克思设想过社会主义经济将是有计划按比例发展的理论是完全正确的,当初苏联和中国实行计划经济也是对的,“但是没有根据已经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经验和本国生产力发展的实际状况,对马克思的原理(有计划按比例)加以发展”。“只有‘有计划按比例’这一条,没有在社会主义制度下还必须有市场调节这一条”。强调“整个社会主义时期必须有两种经济”[2]244-245。尽管这个认识与后来党的十四大确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目标不同,但历史地看问题,它对摆脱计划与市场关系的传统观念,确认市场经济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推动正在进行的经济体改革所起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恰如江泽民在纪念陈云诞生9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所指出的,陈云同志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总结国内外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历史经验,率先批评过去计划工作中存在的弊端……这些观点,当时对推动全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进行突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改革,产生过广泛而深刻的影响”[5]。这是陈云从思想方法上对共性问题的认识及其贡献的一个方面。

其次是坚持从中国国情出发,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陈云既尊重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又坚持从中国国情出发。他认为中国最大的国情是共产党领导,走社会主义道路。无论是建设还是改革,必须从这个最大的国情出发。早在新中国成立之初,陈云就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着国家建设》的文章中指出 :“中国人民为了解放自己、建设国家,在一百年中找遍了各条道路,考验了一切领导集团,中国人民是最后地选择了中国共产党的。”[6]288“我们国家向前发展的最后目的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因为只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才是人类最美满的社会制度,我国人民将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制度的实现而努力奋斗。”[6]287坚持共产党领导,走社会主义道路,这就是中国最大的国情。诚然,我们的国家建设和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也曾经遇到过曲折;我们的国家建设和发展也不是封闭的,也需要改革开放;但是坚持共产党领导、走社会主义道路则是不变的。改革开放之初,面对我国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上的差距,不少人一时不知所措。对此,陈云在中共十二届二中全会上的发言中旗帜鲜明地指出 :“中国现在还很穷,但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我们的根本制度比资本主义优越得多。”“资本主义必然要被共产主义所代替,这是无可改变的法则。”[2]332-3331985年,他进一步指出 :“要使全党同志明白,我们干的是社会主义事业,最终目的是实现共产主义。这一点,非常重要。在党中央领导下,我们国家现在进行的经济建设,是社会主义的经济建设,经济体制改革也是社会主义的经济体制改革。任何一个共产党员,每时每刻都必须牢记,我们是搞社会主义的四个现代化,不是搞别的现代化;我们进行的事业,是社会主义事业。”[2]347谈到改革开放,陈云坚持“我们是共产党,共产党是搞社会主义的。现在进行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2]350。“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后,仍然是在搞社会主义,不同于资本主义”[4]408-409。这就是从思想方法上认识个性问题,即在遵从共性的基础上,勇于坚守自己的特殊性。

在改革开放进程中,正因为我们坚持陈云共性与个性相统一的思想方法,才成功地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当下,重新学习运用陈云共性与个性相统一这一思想方法,就是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的号召,“毫不动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21。在实践中,既要顺应世界大势,坚持改革开放,又要坚持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坚持走自己的路;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又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既要勇于虚心学习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又要坚持共产党领导、走社会主义道路这个初心不动摇,不断书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篇章。

三、战略与策略相统一

就思想方法而言,陈云的战略与策略相统一的方法,即既坚持战略上的“踱方步”又坚持策略上的“摸着石头过河”,既登高望远又脚踏实地。

首先是思考战略性问题。陈云曾形象地将思考战略性问题的人的工作方式称为“踱方步”。早在1956年7月21日,陈云在《要使用资方人员》的谈话中说,使用资方人员的好处之一,就是便于学习他们善于“踱方步”的长处,而“我们的县商店,也应该有踱方步专门考虑‘战略性问题’的人”[7]334。这里旨在强调不仅要大胆地留用资方人员,更要善于学习他们“踱方步”的经验,进而培养出国家发展所需要的经营管理人才。同年11月19日,他在商业部扩大的部长会议上,再次形象地说 :“我们是商人,但不是普通的商人,而是从事商业工作的革命家。我们应该站得高一点,看得远一点,要上屋顶,不要老呆在地下室。”[2]33强调革命家要登高望远,即考虑战略性问题。

到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面对日益复杂的国内外形势,陈云更加强调重视这个问题的意义。他在1982年1月25日同国家计划委员会负责同志座谈时一针见血地指出 :“我们现在的经济机关,不大考虑这方面的问题。我们要有这样的战略家。”[2]310到了90年代初,他在同中央负责同志谈到“工作要抓实”时,殷切地希望他们能够从频繁的迎来送往与会议中解脱出来,再次强调“要拿出一定时间‘踱方步’,考虑战略性问题”[2]377。陈云在参与新中国治国理政的实践中反复强调,要思考那些事关党和国家前途的战略性问题;从县商店经理、革命家到领导机关、中央负责同志都要重视“踱方步”,多考虑一些战略性问题。回顾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当世界社会主义出现严重曲折的时候,我们能够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与陈云倡导的考虑战略性问题的思想方法、保持全党的政治定力是有密切关系的。

其次是要坚持“摸着石头过河”。“摸着石头过河”是从民间智慧发展而来的一种思想方法,“是对脚踏实地、尊重实践、从实践中摸经验摸规律,努力做到实事求是的一种形象说法,也是推进改革健康有序发展的一种重要改革方法”[8]334。陈云在新中国建立之初谈到物价涨跌问题时,即坚持要摸着石头过河,稳当点好。[4]58之后,他反复强调要坚持摸着石头过河这一思想方法,并将这一思想方法作为领导改革开放工作的思想方法予以坚持。早在1980年12月16日的中央工作会议上,陈云就明确指出 :“我们要改革,但是步子要稳。因为我们的改革,问题复杂,不能要求过急。改革固然要靠一定的理论研究、经济统计和经济预测,更重要的还是要从试点着手,随时总结经验,也就是要‘摸着石头过河’。”针对有人将这一方法与改革对立起来的议论,陈云坚定地指出 :“这绝对不是不要改革,而是要使改革有利于调整,也有利于改革本身的成功。”[2]2791988年5月12日,他在杭州同有关同志的谈话中再次强调这一方法。他讲,有人批评说“摸着石头过河”不对,但没有讲出道理来。“九溪十八涧”,总要摸着石头过,总要下河去试一试。“摸着石头过河”这句话没有错。[4]466之所以说没有错,因为它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即通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样的反复过程,才能认识并掌握规律。恰如习近平所指出的 :“摸着石头过河就是摸规律,从实践中获得真知。”“摸着石头过河,是富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国情的改革方法。”[1]67-68

历史上,正因为坚持陈云战略与策略相统一的思想方法,才成功推动了社会主义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的健康发展。当下,学习运用陈云战略与策略相统一的思想方法,就是结合领会习近平总书记“摸着石头过河和加强顶层设计是辩证统一的”方法论,进而认识陈云这一思想方法的价值。在实践中,既要继续重视“运筹帷幄之中”的战略谋划,关注顶层设计,不断提高善于把握事物发展总体趋势和方向的能力,又要重视“决胜千里之外”的策略行动,继续坚持摸着石头过河,稳中求进,不断提高攻坚克难的能力,把改革不断引向深入,进而实现改革、发展与稳定相统一,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

四、瞻前与顾后相统一

陈云的瞻前与顾后相统一的思想方法,实际上是指从时间上把过去、现在与未来统一起来,既未雨绸缪,把控事物发展趋势,又总结经验,不断提高工作水平。

首先要未雨绸缪,即善于对未曾发生的或即将发生的事作出前瞻性的预测,进而把握事物发展的主动权。比如1949年元旦,作为东北局副书记的陈云,虽身处战火纷飞的战场,但他敏锐地洞悉即将发生的党的工作重心转移这一趋势,予以主动策应。他致电中共中央转香港钱之光,询问香港市场上黄金、银元,以及东北拟出口的猪鬃、马尾、大豆、豆油和拟进口的胶皮料、烤胶、印度纺花、电解铜锡、安全灯(煤矿用)、铜网毛巾(造纸用)、美制汽车零件等商品价格。这一举措,及时策应了党的中心工作由乡村到城市的转变,顺利地打开新中国外贸工作的新局面。

“文化大革命”中重新复出的陈云,针对我国外贸工作重点由过去苏联、东欧这些国家转变到资本主义国家这一重大的变化,进而引发的外贸计划和价格的变化,及时提醒外贸工作的同志 :“我们要有远见。在价格问题上,要注意每天的变化,更要注意长期的趋势。”[9]他之所以重视对资本主义经济问题的研究,就在于他清醒地意识到同资本主义打交道是大势所趋,社会主义要发展绕不过这道坎。所以,才有他在那个“谈资色变”的年代里,敢于“冒天下之大不韪”,提出研究资本主义的重大命题,并研究在前,谋划在前,旨在牢牢掌握未来发展主动权,确保“在世界市场中占有我们应占的地位”[2]218。实践证明,陈云这些前瞻性的思考及具体举措,不仅有效地推动了当年外贸工作的发展,而且还为新时期对外开放政策的确立奠定了理论与实践基础。

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陈云谈到改革的方法论时,除了推崇“摸着石头过河”,还强调“要靠一定的理论研究、经济统计和经济预测”[2]279。其目的也是希望通过“预测”及相应的方略,牢牢掌握改革发展的主动权。

其次要总结经验,即回首过往,弄清得失,以利更好地前进。1950年2月16日,陈云召集中财委所属部的部分部长开会。会议结束时提出:明天就是大年初一了,建议大家春节不要拜年,想一下过去这一年干了几件事情,总结一下经验教训;明年应抓几件什么事,怎么干法?[10]这个建议是立足于干好明年的工作,方法是建立在对去年工作的总结上,弄清得失,学到经验,吸取教训,确保比明年做得更好。

1956年7月21日,陈云在《要使用资方人员》的讲话中进一步强调,总结经验是“一个重要问题”。之所以重要,就在于 :“没有一套新的办法,就不能适应新环境的需要。要找出一套新办法,就要研究过去的办法。”“总结经验就可以把过去做对了的和做错了的加以分析,使我们头脑清醒,把工作提高一步。”所以,他认为 :“根据过去的经验,找出新的办法,我看这项工作比日常的业务工作更重要。”他把总结经验视为带好队伍的“步兵操典”和“战斗条令”,认为必须下决心去做好。否则,老是糊里糊涂,不能“提高工作”,往往成为“辛辛苦苦的官僚主义”。[7]340-341

到了改革开放新时期,陈云仍反复强调做好经验总结工作。谈到经济体制改革时,他强调 :“必须边实践,边探索,边总结经验。”[2]338在谈到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时,他认为“总方向是正确的”,“要走一步看一步,随时总结经验,坚持把改革搞好”。[2]350在谈到特区问题时,他指出 :“特区要办,必须不断总结经验,力求使特区办好。”[2]379总而言之,就思想方法而言,顾后即对之前的工作进行总结,通过总结经验,确保我们之后的工作不断提高,越做越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历史、现实、未来是相通的。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未来的历史。”[1]67我们重新学习运用陈云瞻前与顾后相统一的思想方法,就是要结合学习领会习近平的历史思维方法,进而认识陈云这一思想方法的价值。在实践中,就是要从时间上把历史、现实与未来统一起来,增强前瞻意识,见微知著,事前预判,未雨绸缪,特别要增强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意识与能力,牢牢把握事业发展的主动权;同时要增强顾后意识,重视事后盘点,善于总结经验,学会运用成功的经验,努力吸取失利的教训,在总结中提高,不断获取新的经验,开拓新的局面,创造新的辉煌。

猜你喜欢

总结经验陈云改革
学会总结经验
学会总结经验
韩长赋:总结经验把握规律 大力推进农村改革
My plan for new term
改革之路
向陈云学习锤炼“笔力”
改革备忘
改革创新(二)
陈云贵:你是泥土你是光
TransitivityandCharacterization:AnalysisonDickinTenderisTheN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