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内部控制问题及对策浅析
2020-01-18杨展春宁波坚朗科兴精密制造有限公司
杨展春 宁波坚朗科兴精密制造有限公司
一、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概述
(一)中小企业概念
中小企业也称中小型企业或中小企,人员数量、资产结构和经营框架等与其行业中大型企业进行比较,都相对较小;大体上可以由一个人或一小部分人提供资金[2],较少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中小企业是实现民众创业创新的重要载体,对于群众就业,国民经济增长,技术开发创新和社会稳定和谐起到了无法代替的促进作用。
(二)内部控制概念
内部控制由董事会,监事会,高级管理层和全体员工进行实施,以实现控制目标,以改善发展战略,提高公司效率,确保公司效率和效益为目标。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都要遵循相应的法律法规而得到实现,部监控系统,由彼此制约和互相关联的关系,形成一套具有控制功能的方法、措施和程序,其严格完整的系统标准化和系统化。
(三)内部控制的作用
中小企业受到自身经营性规模的限制,普遍存在经营管理正规性欠缺的问题。内部控制的实施可以使中小企业的运营模式具备更高的合理性,尤其在进行权责分配方案调整的过程中,单纯由经理人群体实施的监控体制将实现很大程度的调整,中小企业将通过分权制衡的方式,构建起更高层次的监督工作机制,为中小企业过度经营风险的规避提供帮助。中小企业改进内部控制工作还可以使企业的资金及资产安全得到更加科学的规划控制,保证企业的资产可以通过科学的分类得到有效管控。内部控制可以促进企业资信管理体系的改良,尤其可以使企业的合同执行方案得到有效的创新,为中小企业有效地提高债权控制能力和账目管理规范性提供支持,以便企业可以凭借基础性工作的改进具备更强的市场竞争力。内部控制工作的实施还能够使中小企业在工作运转模式方面更加靠近立法理念,并得到法律资源更加有效的保障。虽然中小企业都对提升制度正规性具备较高的关注,但在目前的情况下,参照立法思维进行制度设计,更加有利于中小企业制度建设的优化。由于中小企业产业规模的限制,其法务工作团队综合能力有限,因此,在内部控制基础上参照法律规定进行企业建设,可以尽可能规避企业的法律风险,为中小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帮助。
二、企业内部控制的要素分析
(一)内控环境
控制环境的因素具体包括:诚信的原则和道德价值观、评定员工的能力、董事会和审计委员会、管理哲学和经营格、组织结构、责任的分配与授权、力资源政策及实务。
(二)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是可以提前及时地识别、分析阻碍企业内控目标实现的一系列不利的因素并采取相应的策略的过程,是内部控制的重要环节、内控建设的方向。风险评估主要包括目标设定,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和风险应对。
(三)控制活动
控制活动是依据风险的结果、结合应对措施所采取的可以确保企业内部控制目标实现的方法,是实施内部控制的具体方式,内控体系的核心环节。主要包括职责分工控制、授权控制、审核批准控制、预算控制、财产保护控制、会计系统控制、内部报告控制、经济活动分析控制、绩效考评控制、信息技术控制等。
(四)信息与沟通
信息与沟通包括信息传递和信息系统两个部分。一般包括利用信息技术建立信息系统,建立反舞弊机制。信息沟通方式多样化、便捷化,但无论选择哪种信息沟通方式,做到提高信息质量和有用性及时沟通信息和反馈信息。
(五)监督检查
监督检查是企业对内部控制的健全性、有效性进行督察,形成书面报告并做出相应处理的过程,是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保证,是使内部控制成为闭环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问题
(一)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从整体上来看,中小企业的治理结构普遍存在不健全的问题,企业的经营权与所有权没有分离。大部分中小企业的企业目标不明确,以利益为导向。机构设置不明晰,一些机构形同虚设;人员配备不合理,为了节约成本,很多员工身兼数职。管理人员对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更有甚者不知道内部控制,这些都直接导致企业内控体系流于形式,不能落到实处。加之中小企业的建立时间尚短,在管理和制度方面没有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内控制度,导致企业内部人员混乱,责任不清,管理缺位,直接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同时,中小企业内部财务管理缺乏监督机制,假账、坏账频繁发生,导致企业的直接经济损失。
(二)内部控制环境不透明
当下的中小企业大部分是家族式企业,而家族式企业的典型特征是家族成员安排在企业各部门承担主要管理工作,掌控企业的人力资源和财务大权。这就造成非家族人员的归属感低、成就感低以及满意度低,工作热情不足,工作效率不高,流失率高,以上情况十分不利于企业的经营与发展。同时,企业整体的环境不够透明,企业高层对企业内部管理掌握不够,对内部控制环节把关不严,极易造成中小企业的内部控制浮于表面,不能落地,影响企业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使用。
(三)企业风险评估体系不完善
很多中小企业的决策层对风险把控毫无意识或者意识淡薄,尤其是核心竞争力方面的风险。部分中小企业的中心工作是尽可能地降低成本,最大化地实现收益,而在企业风险预知方面显得先天不足。企业一旦出现风险,通常采取事后弥补的措施,这种亡羊补牢的策略束缚着企业的长期发展。“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由于没有完善的企业风险评估体系,中小企业的发展前景不容乐观,甚至危及企业生命。
四、完善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对策建议
(一)提高中小企业管理方面内控意识
为了能更好地保证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实行,中小企业管理者的经营管理意识的提高将至关重要,要让管理者管理理念有质的变化,从根本上对内部控制制度建设进行加强,要让管理者明白为何建立内部控制制度,创造一个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中小企业需要改善企业的管理结构,改变管理垄断和高度集中的局面。强化管理人员素质,学习先进的管理模式,建立稳固的内部控制体系,构建良好的企业文化。
(二)完善内部控制环境与内部监督
中小企业应该按照自己的经营性质,形成有助于自身发展的管理制度。为了能够促使他们在进行决策时考虑企业承受风险的能力,可以通过在某种层次上提高管理人员的内部控制观念,以达到可以制定出合理、经济的投融资决策的目的。为确保更好地实施内部控制制度,必须建立强有力的内部管理监督体系,充分发挥各个职能部门的作用。设立内部审计机构并赋予其应有的监督权,完善内部审计制度,加强自我评估。
(三)完善中小企业内部控制活动
从商业周期,业务流程,工作审批和落实都要完善。我们需要加强对业务预算的控制,从预算到公司实施,做好月度,季度,年度预算。扩大和深化控制目标的范围。载于美国COSO 报告,内部控制的目标,以确保财务报表的可靠性,以提高效率和运营效率,并遵守适用的法律和法规。内部控制制度是一种约束手段,为了使内部控制制度更完善,就必须加强制度结构。建立内部控制系统可以让员工了解合资企业的权利,这是企业发展和组织管理的重要创新,实施内部控制理论,深化内部控制的重要性,保持内部控制文化,将内部控制文化融入企业文化和精神,是重要的指导方针。
(四)重视财务管理,实行全面预算管理
财务层面的内控。财务部作为内部控制的重要部门之一,其发挥的作用不局限于财务记账、报账工作。财务部门的职能需要进行整体升级,由原来的记账部门转换为管理会计部门,需要从业务入手,了解企业全业务流程管理,深入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控制。企业财务人员不但要掌握财务知识,更要懂业务。加强人、财、物、资产的基础信息管理、控制与传递,消除业务与财务的信息壁垒,形成业财融合的信息化系统,有利于财务报告的真实准确及建立完备的信息沟通渠道,更好地为公司经营决策提供数据支撑。全面预算管理是对未来一个年度或一定时期的经营、财务、投资等业务活动进行的总体计划。全面预算管理应做到全员参与、全业务覆盖、全程监控,全面预算指标分解到企业各部门、各岗位,成为具体可行的工作目标,并形成可执行的工作计划。企业应建立预算绩效考核制度,将预算指标与企业绩效考核挂钩,不但对全面预算的过程进行控制,还需要对预算的结果进行保障,并制定绩效规则,明确各部门执行全面预算的职责。
五、结语
随着中小企业不断发展变革的需要,企业财务内部控制机制亟须得到优先完善和更新。特别是思想的转变和执行方式更显重要。不能让财务内部控制管控失效、流于形式。本文根据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存在的一些常见问题后,提出了相应的措施对策,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能为中小企业财务内部调控问题的解决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