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商业银行金融的产品需求
2020-01-18冯林友中国建行银行广西区分行
冯林友 中国建行银行广西区分行
随着我国信息技术、大数据、云计算、网络通讯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技术在金融行业实现广泛推广与深度渗透,一方面冲击了传统商业银行的产品推行模式,一方面也为新型的金融产品开发与推广奠定基础,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在互联网金融背景下,互联网金融模式与其金融产品的需求及创新开发紧密相连,对新时期下商业银行金融产品的需求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探索有效的创新路径,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互联网金融简述
互联网金融实际上就是互联网技术结合传统金融行业实现渗透创新的一种模式,其应用原则为开放、平等、协作与分享,技术支撑及发展平台为互联网技术,在与传统模式有机融合下,形成出具有互联网精神和传统金融发展特点的新行业[1]。互联网金融以移动网络中断和互联网为媒介,操作便捷,传播快速,安全透明,参与性大增,投入成本也减少,在这样的优势促成下,人们日常金融理财更为便利,减少了跑往营业厅办理各种业务的时间,也省去了常规手续的麻烦,成为一种广受好评的全新手段,还能为人们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2]。
从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业务结构形势来看,其组成内容包括负债业务、中间业务和资产业务,而主要的资金来源集中于负债业务,其比例占据主导,此外还有存款业务、借款业务、同业业务构成。从商业银行金融产品种类来看,包括账户类金融产品、银行卡金融产品、结构类金融产品、其他金属金融产品,这些需求目前都受到互联网金融的广泛深入影响,从近些年的数据结果显示需求速度明显下降。
二、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金融产品需求的影响分析
(一)大数据金融对商业银行金融产品需求的影响分析
大数据金融依靠云计算与大数据作为技术依托,形成一种全新的金融发展模式,借助大数据自身非常强大是数据信息收集能力和整合分析能力,有效统计、分析和筛选金融产品的相关信息,确保其体现出来的需求更全面而具体[3]。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受到大数据的影响还表现在多方面,比如金融理财产品,人们进行购买时通常会考虑互联网发布的数据信息,再产生购买行为,这就形成一种指导性作用。
(二)P2P 网贷对商业银行金融产品需求的影响分析
P2P 网贷也是影响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产品,该模式办理的效率较高,金额比较少,且有着灵活的还款时间,很好地解决短期资金需求的问题,在网贷快速发展的情况下,商业银行信贷业务产生较大的影响,尽管涉及的金额不多,但受众依旧非常广泛,再加上其操作便捷的优势得到越来越多客户的认可。
(三)第三方支付对商业银行金融产品需求的影响分析
第三方支付平台的载体为移动互联网和互联网,在拓展业务的工作上,支付结算过程非常便捷,其中又以微信和支付宝为代表,第三方支付平台占据非常大的市场份额,很大程度压缩了支付结算过程中间的业务办理空间。有研究显示,早在2015 年支付宝官网发布的数据中移动支付就占据总体的65%以上,其中余额宝及招财宝的理财使用确保每一位参与的客户获得超过250 元的收益,由此可见第三方支付已有较大的受众群体[4]。
三、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商业银行金融产品的需求分析
(一)增强消费者的购买意识
由于受到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当前我国居民在商业银行金融产品上的认知相对不高,整体购买意识较为薄弱,这需要从消费者自身的实际情况着手,借助互联网技术和平台第一时间掌握最新的金融资讯,并会自觉对比银行金融产品与互联网的金融产品,逐渐提高购买意识,确保银行金融产品的受众群体进一步扩大,满足产品发展需求。
我国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在近些年里总类大幅度增加,这一定程度上使得消费者不知所措,但商业银行从业人员也通过了不少方式对其进行引导,如个人理财产品,消费者必须认识到个人理财并非投机,也不代表收益高就是好,更不能脱离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过高的目标,而是要紧密结合自身的收入水平平衡风险与收益以及内心的期望值。此外,消费者还需在正确的引导下逐渐形成一种长期的习惯性的投资意识,要有计划意识与风险意识。这需要商业银行及时与互联网金融企业做好沟通交流以及合作工作,以获得最新最快的资讯,将其中的有效信息拟定为改善自身金融产品的依据,确保在资讯的保障下消费者更放心和安心。另外消费者自身也必须具备自我风险管理意识,正确认识银行金融产品的性质,通过学习金融知识,准确定位金融产品来提高理财的效率。
(二)完善互联网金融监管,防范金融产品风险
鉴于互联网金融存在的开放性风险问题,需要监管部门做好相关领域的监管工作,充分发挥商业银行原有的优势,紧密融合传统金融与现代网络技术,在最大程度降低金融产品风险的基础上,确保其满足需求。通常情况下,银行金融产品存在的风险类型包括汇率风险、流动性风险、利率风险、信用风险,再加上互联网本身存在的风险因素,银行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金融产品的风险防范工作[5]。首先银行要充分了解客户需求,借助互联网和实体店,对患者财务情况、投资经验进行准确评估,有效引导进行投资。其次,要全面细致地展现各种金融产品的特点,确保消费者能够了解其类型和功能,在充分肯定的情况下才有购买行为。再者是做好全面且真实的风险评估工作,再次确认消费者风险认知能力与风险承受能力。最后是制定收益的目标,由此来满足消费者对金融产品的需求。
(三)借助互联网金融的优势创新金融产品
当前,互联网金融市场日益壮大,传统商业银行金融市场受到严重冲击,面对这样的巨变,商业银行必须正确认识互联网金融的性质与优势,结合自身的发展情况积极开展市场调研工作,结合金融产品的需求增强竞争力,实现创新。互联网时代下的产品与服务都要实现创新,其中在创新金融产品的工作上,银行可通过以下的努力实现:(1)实现技术上的突破创新,在移动互联网成为人们生活必需品的阶段抢占制高点,或是通过后发制人的手段利用最新技术,促成转变,占据行业前列;(2)设计差异化的金融产品,结合不同客户的实际需求探索出种类不同的金融衍生性产品,逐渐摒弃过去传统而单一的结构形势,设计出具有差异化,针对不同人群的金融产品,确保消费者能够自主选择符合自身的金融产品;(3)促成不同金融产品的有效组合,发挥合理的作用形成创新;(4)重新调整银行现有的金融产品,强化针对性,使其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使用需求,在参照标准上可设定消费者受教育程度、收入水平、风险认知程度的标准。
(四)促进商业银行内涵建设,确保金融产品有效需求
我国的银行业经营发展已久,有着丰厚的底蕴,但银行自身的发展与其员工的发展息息相关,要做好银行内涵建设的工作,实现金融产品的创新以满足消费者需求,就需要全面提高银行工作人员的职业素质与服务水平,在统一的完善的标准下促成金融产品的有效需求。在具体的实施上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激发在职员工的工作热情,促成爱岗敬业精神的形成,确保工作人员充分认识金融产品服务工作所带来的效益;(2)完善相关体制,尤其注重专业培训,结合互联网金融的最新最前沿知识内容,定期开展员工培训工作,结合银行的发展目标,从理财、信贷、储蓄卡等业务上发展专业人才。
(五)应用多种互联网宣传手段,提高金融产品知名度
商业银行要扩大其金融产品的市场需求,宣传是非常重要的一项手段,在开展宣传工作前要做好产品理念构造完善的工作,才能有针对性地开拓市场,并利用互联网手段提高知名度,确保金融产品需求最大化实现。这方面就要结合消费者的实际需求和心理需求,比如在设计制作上向着简单、美观、大方、易懂的目标出发,可以互联网、报纸杂志的形式发展不同的消费者群体,使其产生良好的宣传效应。此外还要在各大居民小区设定试点,由专业人员负责宣传推广。另外还可以以讲座或有奖竞猜的方式实施,予以消费者一定的奖励,确保更多消费者在受益的基础上有主动认识商业银行金融产品的意识,实现双方双赢的目标。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商业银行必须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与互联网金融的特点,促成融合,实践中逐渐形成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模式,在此基础上分类和分析产品,实现创新,通过互联网技术的优势及其带来的便利确保让更多消费者认识和了解商业银行金融产品的情况,提高需求,满足需求,才能实现消费者与银行的双赢,促进商业银行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