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县乐道院暨西方侨民集中营数字博物馆搭建与爱国主义文化传承传播研究
2020-01-18张新莹王智玲
王 锦,张新莹,王智玲
(潍坊学院,山东 潍坊 261061)
前言
潍县乐道院暨西方侨民集中营旧址于2019年9月被中宣部评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是潍坊市首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同年10月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党的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多次对爱国主义作出重要论述,他强调,“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的核心,是推动中国发展进步的强大精神动力。”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国内外学者针对潍县集中营和抗日战争期间其它西方侨民集中营做了相关研究,但学术研究角度单一,缺乏广度和深度,多是揭秘集中营不为人知的历史,以及对个别关押人物的介绍,如谭玉萍的硕士论文《“潍县侨民集中营”中的外国侨民》[1],程龙翻译的《山东集中营》[2]以及潍坊市政协文史委、潍坊市外事与侨务办公室整理出版的《潍县集中营》[3]。国外学者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日本在华所有盟国侨民集中营的研究,这些文献中零星提到潍县集中营,但篇幅不多,如雷克(Greg Leck)的《帝国的囚徒:日本在华盟国侨民集中营研究》(2006)[4]、亨肖(Jonathan Henshaw)的硕士学位论文(2010)[5]整理了潍县集中营部分幸存者的回忆录和书信,并简要讲述了集中营的历史变迁。
本文从新媒体背景下传承传播爱国主义文化遗产的角度出发,旨在通过搭建潍县乐道院暨西方侨民集中营数字博物馆,将濒临湮灭的珍贵史料翻译成多国语言,并以多模态交互的方式呈现在数字博物馆中,还原潍县乐道院暨西方侨民集中营的历史真相,扩大其影响力,讲好潍坊故事,同时创新爱国主义教育方式,厚植学生爱国主义情怀,营造浓厚的爱国主义氛围,传承传播爱国主义文化和红色文化,弘扬国际主义精神,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一、潍县乐道院暨西方侨民集中营背景概述
(一)潍县乐道院初建
1882年,美国基督教牧师狄乐播来潍县传教,在当地教友的帮助下,他购买了潍县李家庄西北、虞河西岸的一片土地,开始建教堂、学堂和诊所。乐道院现存旧址建筑七座,分别为乐道院医院楼、专家一号楼、专家二号楼(原乐道院女子圣经学校、乐道院医院护士学校)、文华楼(原乐道院文华中学,现存于潍坊广文中学内)、文美楼(原乐道院文美女子中学,现存于潍坊广文中学内)以及平房两排(原乐道院医院病房区域)[6]。乐道院当时所建的广文大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所大学,于1917年迁往济南成立齐鲁大学。所建的文华中学和文美中学合并为如今的广文中学。乐道院医院(时称山东潍县美国长老会医院)是当时国内医疗技术最先进的医院之一,是潍坊医学院和潍坊人民医院兴医办学的源头。可以说,潍县乐道院是中国现代医学和现代大学教育的主要发祥地之一,推动了西方医学、教育和科技在我国的传播,对促进中西文化融合交流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红色革命摇篮
百年沧桑乐道院,不论是在医疗和教育上,还是作为红色革命摇篮,乐道院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影响深远。乐道院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在潍县活动的重要基地。1925年初,时任中共省立一师支部书记的庄龙甲建立齐鲁地区第一个县级地方党组织——中共潍县支部,把乐道院作为重要活阵地,广泛联系文华中学、文美中学及乐道院医院中的进步师生和医护人员,在文华中学建立了共产主义青年团支部,组织“马列主义读书会”,启发了不少青年的革命觉悟。他还积极向附近村民、爱国学生宣传反帝反封建的革命道理,宣传马克思主义。乐道院一直是我党收藏秘密文件、召开党团员会议、研究革命工作的重要基地,一大批进步分子相继加入共青团、共产党,先后建立了团支部、党支部,革命活动十分活跃。在地下党的培养下,乐道院成就了陈少敏、魏一斋、董汝勤等一大批优秀共产党员。乐道院的革命活动,记录了潍县党组织从准备到诞生至成熟的全部过程,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为党、国家和人民都作出了巨大贡献。
(三)从乐道院到西方侨民集中营
1941年,日军突然袭击美国海军基地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国为了防止在美日侨参与间谍活动,将在美的大批日侨集中看管,由此引来日本的报复。1942年3月,日军强夺乐道院,并将其改建成专门用于关押在华外国侨民的集中营。南方日占区侨民被强行集中到分布于上海和香港的10多个集中营,北方日占区侨民则被囚禁在山东潍县集中营,又叫作乐道院集中营或山东集中营,日本人称之为“潍县敌国人集团生活所”,是二战时期亚洲最大的同盟国集中营。从1942年3月到1945年8月,潍县集中营先后关押过英、美、法、新西兰、加拿大、古巴、希腊、澳大利亚、荷兰、比利时等近20个国家的侨民2008人,其中包括327名儿童。侨民中有许多知名人士,如曾任1946年美国驻华大使的燕京大学校长司徒雷登、新中国成立后第二任美国驻华大使恒安石、曾任蒋介石顾问的雷振远、华北神学院院长赫士、齐鲁大学教务长德位思、曾获奥运会400米冠军的世界著名运动员利迪尔、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赛珍珠、美国《时代周刊》创始人卢斯以及辅仁大学附中教师等。
侨民被关押在乐道院期间,不少潍县人冒着生命危险,给予了慷慨援助。集中营内的食品供应紧张,潍县当地民众经常运送物品和食物,还秘密捐赠善款。时任广文中学校长的黄乐德四处游说,募捐10万美元,将捐款分3次送交瑞士使馆,有计划地供应集中营侨民所需营养食品与药物,帮助集中营内的大多数人员度过了艰难的囚禁岁月,直到1945年8月17日被解放,人们称他为“中国的辛德勒”。
(四)组织营救,集中营解放
1944年5月上旬,潍县当地农民张兴泰父子帮助关押在集中营内的恒安石和英国海军退役上尉狄兰顺利逃出集中营,他们得到了抗日游击队的接应,最终到达鲁苏战区第四纵队的司令部驻地。安顿下来的恒安石和狄兰给美英驻华使馆写了密信,这才使得日本在潍县设立集中营的真相公布于世。美国使馆迅速作出反应,援华美军总部迅速调拨一批机枪弹药、食品药物以及1亿法币。在一年多的时间里,恒安石和狄兰与游击队一起并肩战斗,恒安石在游击队中负责集中营与外界联系的任务,直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1945年8月17日上午9时许,美军驻华总部派出的一个代号为“鸭队”的伞兵队营救小组,他们全副武装乘坐轰炸机抵达潍县,对营内侨民展开营救。集中营解放后的几个月中,重获自由的侨民分期分批安排回程,离开潍县集中营,回到自己家乡。其中有些侨民后来成为所在国政界、商界的知名人士。对于这段苦难的经历和中国人民对他们的帮助,他们感怀不忘,著书立说,告知自己的亲友后代与世人,珍视历史,热爱和平。潍县乐道院暨西方侨民集中营也成为了世界人民向往和平与友谊的象征,至今还在诉说着当年侨民和潍县人民不分国界、不分民族,为了共同的目标站在一起,英勇奋战,互相帮助,直至抗战最后的胜利的故事。历史不会忘记他们为反法西斯战争所作出的努力。
二、数字博物馆概述
(一)数字博物馆的概念
数字博物馆是以博物馆为主题,结合多媒体技术应用的展示平台。[7]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和精神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文化消费成为了时下重要的消费内容之一,参观游览博物馆就是文化消费的一种。目前,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极大的改变,即使足不出户也可以享受高品质的便捷服务和优良的消费体验,更多喜爱历史、文化和艺术的人越来越喜欢在家体验线上参观博物馆、美术馆等国内外展馆藏品,如此,数字博物馆的建设迎来了发展的大好时机。数字博物馆是数字化技术与传统博物馆融合的产物,它能弥补传统博物馆的许多不足,打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摆脱实体博物馆所必需的建筑、陈列等条件的束缚,让所有人随时随地进行查阅和学习。
(二)国内外数字博物馆建设的现状
经过十几年的文博事业建设,我国已经建立起一批相对成熟的数字博物馆。借助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依托众多已经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实体博物馆,我国几个大型数字博物馆表现出一定的特色和优势,比如中国国家博物馆、北京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南京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院、中国科普博览馆等。在全媒体的大环境下,数字博物馆的发展潜力不容小觑,同时也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
国外数字博物馆如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大英博物馆、法国卢浮宫博物馆、俄罗斯冬宫博物馆、日本京都国立博物馆和芝加哥科学与工业博物馆等,发展水平都处于世界前列,运用当前较为先进的虚拟现实技术、全景图技术、多媒体技术,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藏品、展厅、展馆甚至整个博物馆,界面交互设计较为人性化,建有藏品的全方位知识链接,注重设计适合所有类型观众的学习和交流资源,注重与观众的互动和沟通,完好地体现了博物馆的教育传播职能[8]。
(三)搭建数字博物馆的步骤
首先,收集整理搭建数字博物馆所用到的资料,包括文字、图片、影像等形式。整理历史事件的发展脉络,建立资料库。然后,对数字博物馆相关信息进行收集、分类、展示和传播。借助数字媒体技术,整理相关文字、图片、语音和视频资料,根据时间顺序和集中营演变过程进行关联,并将事件依次进行标签化处理、分类归纳和展示,呈现在数字博物馆中。借助互联网的交互功能,实现馆藏内容交互深度拓展,增强数字博物馆的多模态交互体验。
三、搭建潍县乐道院暨西方侨民集中营数字博物馆
乐道院·潍县集中营博物馆隶属于潍坊市博物馆,后者是国家一级博物馆。依托实体博物馆,搭建潍县乐道院暨西方侨民集中营线上数字博物馆,深度融合互联网产业与传统博物馆产业,打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让爱国主义宣传和红色革命教育走出博物馆,使人们随时随地了解潍县集中营的历史、侨民故事、潍县人民抗战史以及潍县第一个党支部的红色革命历程。传统博物馆依托现代化数字技术,可以更加生动、具象地展示爱国主义文化,营造浓厚的爱国主义学习氛围。
(一)整理文献史料
挖掘、翻译并整理散轶世界各地的与潍县集中营相关的文献史料以及幸存者口述历史,整理潍县集中营历史发展脉络,廓清集中营的分布和演变过程,以及潍县人民帮助侨民度过难关一起并肩作战的历史、潍县集中营红色革命摇篮的成长壮大史,建立丰富详实的潍县集中营史料库。文献整理涉及数量巨大、学科众多,研究跨度大,需要外语、计算机、历史等各领域研究人员通力合作。
(二)数字博物馆信息的收集、分类、展示和传播
通过互联网的交互功能,所有在线参观者可以随时留言、发问以及转发链接,专家学者和博物馆的讲解人员可以随时随地进行答疑,实现馆藏内容交互深度拓展,增强数字博物馆的多模态交互体验。具体步骤如下:
1.数字博物馆的信息收集
收集多语种的潍县乐道院暨西方侨民集中营的资料,根据历史事件和人物故事情节,依次标签化处理,便于信息分类,如兴办学堂、兴办乐道院医院、乐道院共产主义活动、潍县人民帮助侨民逃出集中营并获中共抗战游击队帮助等历史事件。挖掘具有代表性的典型人物和历史情节,如利迪尔、司徒雷登、恒安石等历史名人的营内故事以及他们之后为中外交流所做出的贡献,庄龙甲建立潍县第一个党支部并以乐道院作为重要活动阵地广泛组织爱国活动启发革命觉悟的历史详情,从乐道院走出的优秀共产党员魏一斋积极参加抗日救国宣传并为建国后我国卫生医学事业作出卓越贡献的历史过程,张兴泰父子帮忙送密信帮助侨民逃出集中营的历史过程以及黄乐德四处游说向集中营秘密捐赠善款的历史细节。
2.数字博物馆的信息分类
根据时间顺序,将历史人物和事件与集中营演变过程以及营内关押人员流动情况进行关联,对现有资料进行归纳、分类。也可以依据空间顺序,将乐道院时期的建筑、红色革命阵地、集中营时期的建筑、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与历史人物和事件关联,并对相关资料进行归纳、分类,便于信息展示。
3.数字博物馆的信息展示
借助“三维激光扫描”“720度全景拍摄”和“虚拟现实”等数字媒体技术,将收集的数据通过文字、图片、音频和视频讲解、实境模拟等形式,多方位展示在数字博物馆中,包括数字博物馆的官网主页、手机端APP、微信端小程序、B站和抖音短视频以及优酷、腾讯等其它视频播放平台,实现馆藏内容交互深度拓展[9]。
4.数字博物馆的信息传播
通过网页的交互功能,让所有在线参观者可以进行留言、发问、讨论和转发,相关专家学者以及博物馆工作人员可以随时随地解答问题,提出宝贵意见,从而实现多模态交互。并使浏览者可以通过手机移动端随时随地查看与分享潍县集中营数字博物馆中的文字、帖子和视频,最大范围地讲述爱国故事。
(三)多语种呈现博物馆信息
将现有的文献资料、珍贵历史文物介绍以及人物故事翻译成汉、英、法、日、韩等多国语言,并呈现在数字博物馆的文字、语音和视频中,充分扩大潍县乐道院暨西方侨民集中营在国内外的影响,提高其知名度,讲好潍坊故事,促进潍县乐道院暨西方侨民集中营爱国主义文化的传承传播。
四、搭建潍县乐道院暨西方侨民集中营数字博物馆的意义
(一)创新爱国主义教育方式,打造空中思政课堂
教育部下发的《关于教育系统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施意见》中强调要创新爱国主义教育的方式与途径,着力运用微博、微信等网络新媒体,有效拓展课堂内外、网上网下和平台载体的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创造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使学生处处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的感染。
传统的灌输式教育方式中,教师凭借其知识储备和信息优势,自上而下进行传授式说教。如今随着新媒体广泛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教师原先的优势受到一定程度的削弱,学生不再是一味地接受一对多的被动式学习,而是可以全方位、多渠道自主获取信息,进行有效学习,从而增强其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主动与教师或线上相关领域的专家和学者进行沟通互动和交流[10]。所以,要充分利用新媒体开放性、虚拟性的优势,打造空中思政课堂,丰富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和形式,打破传统教育中时间、空间的局限性,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当然,教师对学生的引导依旧至关重要,教师要及时了解国家的教育政策,学习习总书记关于教育的系列重要讲话,把握国家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的精神,帮助、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爱国主义理念,厚植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二)创新爱国主义文化传播方式,传承传播爱国主义文化
搭建潍县乐道院暨西方侨民集中营数字博物馆可以融合新媒体传播方式与爱国主义教育,紧跟时代步伐,着力运用微博、微信等网络等新媒体,拓展课堂内外、线上线下、平台载体的爱国主义教育引导,使学生随时随地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的感染,创造浓郁的爱国主义文化氛围。另外,传统博物馆依托现代化数字技术,可以更加生动、具象地展示爱国主义文化。通过互联网的交互功能,所有在线参观者可以随时留言、发问以及转发相关内容,扩大潍县乐道院暨西方侨民集中营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学者和博物馆人员可以随时随地进行答疑,实现馆藏内容交互深度拓展,提升数字博物馆的多模态交互体验,最大范围地展示和促进潍县集中营爱国主义文化的传承和传播。
(三)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示范,传承传播红色文化
潍县乐道院暨西方侨民集中营旧址于2019年9月被中宣部评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我们要以此为契机,将传统博物馆与数字博物馆融合,最大范围地扩大其影响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践行爱国主义教育示范,促进潍县集中营爱国主义文化的传承传播。同时,挖掘潍县第一个党支部与潍县集中营的密切联系,包括庄龙甲建立潍县第一个党支部并以乐道院作为重要活动阵地广泛组织爱国活动、启发革命觉悟的历史详情,以及从乐道院走出的优秀共产党员魏一斋积极参加抗日救国宣传并为建国后我国卫生医学事业作出卓越贡献的历史过程。做好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建设红色教育与旅游基地,提升新时期党员的爱国主义情怀,传播红色文化遗产,传承红色文化基因。
(四)弘扬国际主义精神,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1945年,中国人民不分民族、阶级、党派、信仰筑成民族命运共同体,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同时,全世界各国热爱和平的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取得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命运共同体意识是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重要前提。潍县乐道院所关押的侨民永远无法忘怀当年冒着生命危险援助他们的潍县民众和中共抗日游击队。集中营至今都在向人们诉说着当年侨民和潍县人民为反法西斯战争所作出的努力,以及共产党人和抗日部队的英勇斗争史。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将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恪守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搭建潍县集中营数字博物馆,讲好潍坊故事,还原历史真相,能够使大众加深对历史的铭记,弘扬爱国主义、国际主义精神和人道主义精神,增进中外文明交流互鉴,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结语
潍县乐道院暨西方侨民集中营纪念馆作为二战时期中国境内最大的一座外侨集中营,蕴含着重大的政治、文化、历史价值。这里记录着被关押的西方侨民暗无天日的非人道岁月,洒满了侨民的血泪。它是历史的见证,是中西文化交流的见证。直到今天,她还在向人们诉说着当年侨民和潍县人民为反法西斯战争所作出的努力。他们不分国界、不分民族,为了共同的目标站在一起,英勇奋战,互相帮助,直至抗战最后的胜利。依托实体博物馆,搭建潍县乐道院暨西方侨民集中营线上数字博物馆,可以深度融合互联网产业与传统博物馆产业,打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让爱国主义宣传和红色革命教育走出博物馆,使人们随时随地了解潍县集中营的历史、侨民故事、潍县人民抗战史以及潍县第一个党支部的红色革命历程,营造浓厚的爱国主义文化氛围,厚植学生爱国主义情怀,最大范围地促进爱国主义文化的传承传播。同时,讲好潍坊故事,还原潍县乐道院暨西方侨民集中营历史真相,能够使大众铭记历史,珍视和平,弘扬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为培育和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助推中外文明交流互鉴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作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