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领略经典中承续中华文化慧命
——评“中华经典悦读丛书”
2020-01-18李海超张寒梅
李海超, 张寒梅
(南京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暨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江苏 南京 210023)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五千多年来的黄土文明,孕育出的不仅是中华民族深沉的文化底蕴,更是这个民族包容的情怀。在这片土地上所绽放出的精神之花,是每个中华子民都应该细心呵护的,它们既见证着中华民族的辉煌,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磨难。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重要讲话中提到要重视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继承和传播。不言而喻,要继承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中华文化经典著作的分析和解读必不可少。因此,“中华经典悦读丛书”的出版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中华经典悦读丛书”于2018年7月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王月清、暴庆刚、吴颖文担任主编,十余位长期从事中国哲学研究的学者共同撰写。该丛书是在2014年出版的《中国古代哲学经典》的基础上适当取舍扩充而成的,主要面向广大青少年朋友、社会公众和海外读者。该丛书秉持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理念,选取了先秦至明清时期的十三本经典著作,将《中国古代哲学经典》中对中国文化和历史产生深远影响的经典著作的概括性介绍扩展得更为详细、具体和充分,旨在让读者更为全面和深入地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总体而言,该丛书具有以下五个特点:
第一,丛书条目清晰、主题鲜明。
该丛书所选的十三本著作分别是《论语》《孟子》《荀子》《庄子》《韩非子》《易经》《道德经》《孝经》《墨子》《孙子兵法》《四书集注》《传习录》和《颜氏家训》,每本都冠以一个标题,让读者在阅读之前了解该著的中心内容或思想旨趣。以《论语》为例,著者所取的标题是《中国圣书:悦读〈论语〉》。作为儒家思想的代表性经典,《论语》这本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体著作,是中国历代文人的必读书目,确实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处世原则,将其称为“中国圣书”,实至名归。
整套丛书以中国古代哲学经典为基点,以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历程为纵向线索,以中国古代哲学经典的作者行谊、主要关切、主体内容、历史贡献、文化影响、当代价值等为横向线索;每本书则具体地从作者生平、版本溯源、经典解读、中外影响以及精彩语段赏析等几个方面对作品做了全面介绍和阐释,最大限度地给读者展示了中国古代哲学和中国文化精神的整体风貌。每本书中的精彩语段赏析都辅之以相应的注解和翻译,以帮助读者直接了解、感受和领会文本的思想观点。此外,每本书后还附有适量延伸阅读书目,也为有兴趣进行深入学习和思考的读者提供了进一步的阅读指引。
依编者言,该丛书所选作品远不是中国古代哲学经典的全部,也不一定能够具备中国古代哲学经典的代表性,仅想以点带面,引领读者了解古代中国哲学的整体风貌。就此而言,这套丛书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
第二,语言浅显活泼、通俗易懂。
该丛书的受众定位是社会公众、海外人士和青少年群体,他们需要的是对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基本认知,因此艰深晦涩的学术化表达并不利于读者对著作的理解,也不利于经典思想的普及传播。因此,该丛书力求以简洁活泼的语言让读者最大限度地理解文本内容,力求避免晦涩难懂,可谓不负“悦读”之意。正如编者在序言中所说:“结合现代人的实际,试图倡导一种经典的‘悦读’方式。……旨在通过轻松的阅读使读者在不知不觉中亲近经典,在润物无声的快乐享受中了解经典的内容,进而领会和体验经典的博大智慧。……真正做到读中有‘悦’,因‘悦’而读。”这可以从下面两方面具体说明。
在介绍作者生平时,著者注重选取最具特色的某些方面,使得人物形象跃然纸上,十分鲜明。比如在《生命智慧:阅读〈道德经〉》中,著者将老子其人以求学体道的少年、图书馆的史官、如龙的哲人、骑青牛的隐士、受尊崇的教主和紫气东来的圣人这样几方面去展现。字里行间为我们呈现的是一个多面的老子形象,摆脱了学术上的传统路子,以一种新的活泼的叙述方式给读者一种亲近之感,仿佛自己就与作者置身于同一时代。如此一来,在了解作者其人与其所处时代后,读者对于著作的理解也会更加深刻。
在进行文本解读之前,每位著者都会对文本的不同版本进行梳理和介绍,以时间顺序为轴,大体展示文本的版本流变,且附以简要评价,并详细说明书中所取的版本。在进行文本解读时,著者也并非面面俱到,而是选择主要内容进行阐释和解读。比如在《变的思维:〈悦读易经〉》中,著者便以神秘的卦为切入点对《易经》进行了详细阐述,其间引用了许多小典故,尽量避免学术化的表述。读来既意义深远,又不失活泼,妙趣横生,读者理解起来也并不困难。
第三,故事生动形象、图文并茂。
中国有五千多年的文明,留下的哲学传统著作更是浩如繁星。久远的语言晦涩难懂,不免让人望而生畏。现如今快节奏高效率的生活方式、碎片化快餐式的阅读也使得人们无法沉静下来仔细感悟经典。丛书尽量将经典精练简化,结合了现代人的实际情况,以说故事的体例将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娓娓道来,平白近人的语言读来没有任何距离感,让读者在脑海中可以大体勾勒出中国传统哲学的整体风貌。
另外,为了增强内容的趣味性,每本书中都有一定数量的插图。在讲述作品本身时,将人物或典故以图片的形式展现,既可以帮助著者更好地传情达意,也可以激发起读者的阅读兴趣。比如在作者简介部分配以作者画像,使读者在阅读文字介绍的同时对经典的作者形象有直观的认识;在版本流变部分则会选择具有代表性版本的书影,由此加深读者对经典的印象。在其他部分也会辅以适当的图片,不仅使这套丛书形式活泼,也提升了其审美价值。
第四,回应现实问题、体现现实关切。
一方面,处在全球化和网络化的时代,不良文化的传播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当代中国人价值观的形成和确立,同时对西方文化的过分推崇会消解国民对本民族文化的信任。此种境遇下,做好本民族的文化传播和继承尤为重要,特别是对于青少年来说,青少年时期是人生中非常重要的时期,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丛书关照到这一现实状况,通过普及中国哲学知识,帮助读者了解中国哲学思想,增强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文化自信,更好地应对外来文化的传入,在浮躁不安的现世中找到一片心灵的宁静。
另一方面,全球化的时代,带来的不只是经济体系的重塑和政治格局的改变,它对人类观念的冲击在某种程度上更加深刻,当物质主义、消费主义、感官文化与同质化、平面化的生活将我们裹挟时,不由得会让人反思:人类究竟该如何安身立命,该如何更好地生活。这是一个哲学命题,也应该用哲学的思维和哲学的智慧去解决。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在其衍生发展过程中不断形成的,对于一个民族来说,它是根本性的存在,是一个民族的“根”和“魂”。因此,对于中国人来说,要获得一种好的生活,从中国哲学思想中去探寻也就不容置喙了。而该套丛书恰可以作为一把钥匙,帮助读者初步了解中华文化的精髓,体味和获得中国哲学智慧的启迪,从而更好地指导生活。
第五,立足中国、着眼海外。
中华五千多年的文明所形成的不只是汗牛充栋的各类著作,更是其中所蕴含的深刻哲学道理和人生智慧,作为包容性极强的一种文化体系,中华文化以其海纳百川的胸怀延绵至今,给予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以生活的启示。的确,在某些时刻它遭遇了危机,甚至险些被摒弃。但是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每个时代都有其局限性,中华文化中也必然有其局限和陈旧过时甚至是糟粕的内容,我们需要做的不是全盘否定,而是汲取其精华,了解它并将其发扬光大。丛书秉持这个意旨,在进行文本解读的同时,也是在向读者表明传统文化的精华所在,著者将文本中在现今仍旧适用的哲学智慧进行了详细阐明,同时论述了文本在中华文化中的地位。不仅如此,面对全球各国文化交流的现实,著者还着意表明了文本的海外流播和现代价值,既展示了中华文化本身具有的魅力,也表明了中华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的特有价值。毋庸讳言,中华文化并不拘泥于自身,它开放昂扬,是具有世界眼光的一种文化。
总体而言,在呈现中国哲学整体风貌上,该套丛书的书目选择颇具匠心,既考虑了文本的经典性,也观照了内容的广泛性,行文语言也尽量避免了艰涩的学术化表达,最大限度地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讲述了文本中蕴含的哲学思想,较为全面地描述了著作者和著作本身,形象地展现了著作所属时代的面貌,可以说是一套高质量的、系统的哲学知识普及类丛书。
最后还须说明的是,该套丛书在书目选取上仍有扩展的空间。比如构成中国传统文化三大主干之一的佛教哲学著作就未被列入其中。佛教自传入中国以来就开始了与中国固有文化的碰撞、沟通与融合,最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文化,并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深远地影响了中国文化的发展。因此笔者认为,能够反映中国传统哲学和文化的佛教经典著作,比如《坛经》,应该被列入其中,我们期待将来该套丛书修订时能够再行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