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时间之河中打捞文学的记忆
——评钟世华的《文学桂军研究资料丛书·韦其麟研究》

2020-01-18张淑云

贺州学院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百鸟资料诗人

张淑云

(广西教育学院 教务处,广西 南宁 530023)

钟世华历时两年多所编著的《文学桂军研究资料丛书·韦其麟研究》(以下简称《韦其麟研究》)是《文学桂军研究资料丛书》之一,于2019年8月由云南大学出版社出版。《韦其麟研究》从作家本人的自述,到他人对韦其麟的印象、评价,以及学界对其作品的研究等方面,为广大读者和研究者勾勒出一个丰富而立体的韦其麟文学世界。正如著名评论家容本镇教授在《〈文学桂军研究资料丛书〉总序》中所言:“与文学桂军相伴而生的研究与批评资料已具有了相当的规模和数量。但学界在文学桂军研究资料的搜集整理方面则显得比较迟缓和薄弱,或者说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而这项工作无论是对于广西当代文学的内部建构来说,还是就参与中国当代文学尤其是少数民族文学的发展而言,均有着极为重要的价值和意义。”[1]3就此而言,钟世华便是在时间的长河中打捞文学记忆的人,而《韦其麟研究》无疑是文学桂军史料建构的重要收获。

《韦其麟研究》 包括钟世华所作的《韦其麟小传》和《韦其麟研究综述》,除此之外,对于韦其麟的资料搜集整理主要收在“访谈·自述·印象”“评论文章选辑”两辑及附录中相关资料的选录和索引。钟世华在《韦其麟小传》中,简单而清晰地还原出了韦其麟的工作和创作经历。1935年韦其麟出生于广西横县校椅乡壮族聚居的文村,20世纪50年代开始文学创作,从叙事长诗《百鸟衣》到《寻找太阳的母亲》,从散文诗集《童心集》到《梦的森林》,从诗集《含羞草》到短文集《依然梦在人间》,半个多世纪的创作生涯,至今仍笔耕不辍,以文字和读者交流。在《韦其麟研究综述》中,钟世华详细地整理分析了学界对这位优秀的壮族诗人的研究所取得的丰硕成果。根据韦其麟诗歌创作的阶段性特征,总结出韦其麟研究不同阶段的不同特色。20世纪五六十年代学界的研究大都围绕着《百鸟衣》展开,从思想内容、人物形象、语言以及对民间传说的改编等方面,对《百鸟衣》进行评说和论述。新时期以来,学界除对《百鸟衣》的研究之外,对《凤凰歌》的研究也更为丰富,还出现了较多对其诗集进行品评的文章。

研究一个诗人的创作,离不开对诗人本人的研究。钟世华在“访谈·自述·印象”辑中,收入了诗人韦其麟所作的过往记忆的文章和有关创作感想的后记,及部分国内外学者对韦其麟的访谈、印象,共40 篇。这些资料体现诗人创作的心路历程,有助于了解诗人的创作理念。韦其麟是著名的壮族诗人,在少数民族文学史以及中国当代文学史上都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他的诗歌创作远播海外,最著名的叙事长诗《百鸟衣》更是无法跨越的经典之作。这样一位具有伟大成就的诗人却一向谦逊而低调,在《坦荡做人认真作文——著名壮族作家、中国作协副主席韦其麟访谈》中,他说:“越来越感到自己幼稚和无知,越来越觉得自己学养贫乏,越来越发觉自己的缺点很多。但并不颓唐,也未失却信心。未敢忘记学习,以期自己有所提高,有所进步。”[2]27即便已成为著名的作家,韦其麟仍谦称自己“幼稚”,在诗集《寻找太阳的母亲》的后记中自谦,“我的笔过于遇钝”,“把自己这些幼稚的习作呈现给你——亲爱的读者”,这是一种怎样的虚怀若谷,用“遇钝”“幼稚”形容自己的创作,这也说明诗人从未停止进取的脚步,无时无刻不在学习和提升自己。在书中收录的访谈、印象及诗人所作的后记中,可见韦其麟是一个不断思考,在文学的路上辛勤耕耘的诗人。他对这个世界始终秉持着真诚而热爱的态度,同时也将这种爱与真诚化成一行行的诗句和文字,奉献给读者。如此,收录来自诗人本人写作的第一手资料,使《韦其麟研究》为我们展示了诗人创作的幕后故事。

在“访谈·自述·印象”辑中,除收录了韦其麟自身创作的文章和相关后记等,难能可贵的是,还搜集收录了他的友人及来自苏联、日本、泰国等海外学者对韦其麟的印象,这些资料是钟世华多方寻找、四处搜集的宝贵资料,甚至请国外的朋友帮忙查找,资料来之不易,更增加了这部书的史料价值。他人对韦其麟的印象,从侧面为韦其麟的个人形象和作品的意义提供了佐证。著名诗人王一桃用散文诗的形式写了《韦其麟印象》,在他眼里韦其麟是一位朴素无华,不追名逐利的诗人。韦其麟衣着朴素,外表无华,“一副黑框的眼镜,透射出两道深沉的目光。”和他的外表一样,韦其麟的作品也是朴实无华的,然而表现反抗压迫为正义而斗争的主题,使他的作品在朴素中显现出隽永,语言是无华的,却又充满了诗情画意。王一桃通过他和韦其麟共同的老师了解到早年上学时期的韦其麟的早慧与早熟,以及惊人的理解力,也通过向学生讲解他的作品,而被他的才华所折服。及至两位诗人的相遇相知,王一桃从甘于寂寞的诗人内心中,再次感受到诗人韦其麟的人格魅力。

泰国作者美华在《中国作家代表团访泰期间——韦其麟十足的诗人风度》中写了韦其麟作为中国作家代表团一员访泰期间的趣事,既写了韦其麟身为壮族知识分子的学者气质,也写了作为诗人的情怀和风度,还写了身为一个父亲为儿子买礼物的“啼笑皆非的窘境”,使得韦其麟的形象更加真实而立体。美华在文中写道:“他碰到自己开心的事物,会乐于提问;而别人向他提问,他也乐于讲解,他的讲解总是极有条理地逐点交代分明,与他学者身份十分相称。”[3]125访泰期间许多泰国朋友向他请教关于壮族的语言问题,韦其麟详细讲解了壮语与泰语在发音、意义和句子方面的异同,显示了韦其麟的学者气度。韦其麟在访泰结束临别前夕写了一首《告别》诗,“明日的飞机怕会飞得很慢,因为我带回的朋友的情意很重很重。”写出了诗人韦其麟细腻、真诚而丰富的情感,这也印证了韦其麟对于文学的执着与热爱,无论是做何工作,诗歌永远在他的血液中流淌,已无法割离。

钟世华在资料搜集整理中,注重多角度全方位地构建韦其麟的史料,既有诗人自身的独白和创作感想,也有他人的印象、评价,这些资料相辅相成,前后呼应,真实地展现出丰满可信的韦其麟形象。钟世华的 《韦其麟研究》把诗人自身的创作感想、作品后记与亲历者的访谈和记述相关联,穿越时光的隧道,走近诗人内心,深入解读了韦其麟的文学世界,展现了独特的文学史料研究的视角。

在《韦其麟研究》中,钟世华除了搜集了对诗人本人的研究资料,多角度地展现了诗人自身的风采外,还在“评论文章选辑”中,收录了31 篇对韦其麟作品研究的资料,包括对诗歌创作的整体研究,对单篇作品的评论,以及对作品集的评论等,构建了多方位的研究格局,同时也丰富了当代文学的史料搜集与整理研究。正如洪子诚所言:“文学史的研究、写作不可能离开史料,史料不仅是学科建设的基础工作,也具有推动学科发展的作用。当然,在当代的史料发现、搜集受到许多限制的情况下,这方面也还是有许多工作等待我们去做。在一般的想法里,会觉得‘当代’离我们这么近,不存在史料的搜集、整理问题。这造成了当代文学研究出现过多的笼统的、‘宏观’叙事的东西。”[4]202

钟世华对韦其麟各个时期的创作及学界对他的评论都投以热切的关注,所搜集的资料自20世纪50年代至今,时间跨度将近70年,几乎与韦其麟的创作生涯同龄,可见钟世华在资料搜集时关注之细,用心之苦。对于韦其麟创作早期学界对他的评论资料,由于时间之久,散佚遗失较多,往往容易被忽略,钟世华想尽各种办法获取最早的第一手资料。如韦其麟在《长江文艺》上发表长篇叙事诗《百鸟衣》后,就有相关评论发表,陶阳的《读长诗〈百鸟衣〉》原载于 1955年 7月号的《民间文学》,上官艾明的《论〈百鸟衣〉》原载于 1956年 6、7月号的《南师校刊》,贾芝的《诗篇〈百鸟衣〉》原载于《文艺报》1956年第1 号,这些评论显示出了那一时代的文学审美追求和评价标准,是重要的文学史料。对于20世纪50年代的一些刊物,目前能保留下来的数量极其有限,且并不容易获得,为获得这些资料,他想尽一切办法,自己在网上寻踪觅线,同时委托各地的朋友在当地图书馆查找,甚至自费在古旧图书网站高价购买。对于一个研究者来说,在散佚的资料中,重寻历史,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

在韦其麟诗歌创作的整体研究中,涉及韦其麟诗歌的美学追求、诗歌艺术的发展轨迹、创作道路等宏观探索,如,孙代文、梁海的《韦其麟诗歌的美学探求》,认为韦其麟的诗歌“深情讴歌故乡绮丽多彩的风光及朴实、善良的人民,多层次、多角度着力挖掘壮民族熠熠闪光的人性美、人情美。”[5]150也有对韦其麟诗歌的多维度探讨,如,单昕探讨韦其麟创作的民族形式及其现代转型;钟世华本人也在探讨韦其麟诗歌的壮族身份认同中的民族寻根与文化守护。还有从韦其麟诗歌的创作引发对作家创作的整体探讨,如郭辉在《从韦其麟等作家的创作实践谈神话传说与作家文学的关系》中,从韦其麟的叙事诗以壮族神话传说为题材进行再创作的论述开始,由壮族神话传说对韦其麟文学创作的影响生发开去,通过神话传说在题材上对作家作品的影响、神话传说为作家作品提供典型的人物形象、神话传说的美学价值在作家作品中的体现三方面,对五十六个民族的文学状况进行审视,可以看出许多作家也像韦其麟一样,自觉或不自觉地将本民族的神话传说运用到文学创作中,大大提升了文学审美价值。对韦其麟诗歌作品的个案研究中,主要包括对陶阳、上官艾明、贾芝、张俊山、杨长勋、晓雪、段宝林、黄绍清、叶橹等人对《百鸟衣》《凤凰歌》《寻找太阳的母亲》等诗歌的研究。《百鸟衣》作为新中国诗歌中比较成功的叙事长诗,从问世至今始终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凤凰歌》是继《百鸟衣》之后创作的又一首优美的长篇叙事诗,堪称《百鸟衣》的姐妹篇。《寻找太阳的母亲》也闪耀着艺术的光辉,是韦其麟步入中年以后创作的另一高度。

散文诗通常在极短的篇幅中展现出作者真实的心迹和倾诉,语言质朴单纯、简洁明朗,能直接展露诗人的精神世界。钟世华在选录韦其麟的评论文章时,也汇编了一些研究他的散文诗的文章。这些文章细致地总结了韦其麟散文诗创作的特点。蒋登科在《寻回失落的世界——论韦其麟的〈给诗人〉系列散文诗》中,对1987年至1988年间韦其麟创作的以《给诗人》为总题的系列散文诗篇,进行了细细地品读和长久的思索,探究了诗人的爱与恨、追求与鞭笞,显示出诗人崇高的艺术审美人格。同时,这一系列散文诗也体现出了韦其麟对诗歌艺术的见解,诗人采用了一个新的角度关注人生与社会,体现出真诚的诗性品格。陈祖君在《论韦其麟的散文诗》中,详细地总结了韦其麟散文诗创作的类别,将其散文诗创作分为四类,有以纪录梦境的方式表达追求与迷茫的,有抒写逝去的“梦中的森林”的,有用寓言的形式嘲讽不良品性的,有以独白的方式进行灵魂拷问的。陈祖君不仅论述了韦其麟散文诗创作的特点、价值,也分析了缺憾之处,是对韦其麟散文诗创作研究较为全面的一篇论文。另外,书中还收录了叶橹的《〈卵石〉等五首散文诗赏析》、陈卫的《读韦其麟〈梦的森林〉》等,这些文章从点到面,多方面展示了韦其麟散文诗创作的深层内涵。

《韦其麟研究》所收录的这些评论文章,纵横交错、编排全面。横向来看,这些评论全面地涵括了韦其麟创作的主要特点,由宏观到微观,由整体到个案,精准地呈现了韦其麟诗歌的研究现状。纵向来看,钟世华所编选的文章,早自20世纪50年代韦其麟创作伊始所产生的评论文章,直到近几年学界对其创作的重新解读,历时跨度近70年,充分体现了不同时期读者对韦其麟诗歌的审美认知。钟世华辑选的韦其麟研究资料的意义在于,一方面展示了韦其麟求真求实、追求自然的创作旨趣,另一方面也是对其创作文体多方位的挖掘。钟世华对韦其麟诗歌研究的观照,既让读者走进了诗人韦其麟的心灵世界,又多层次多角度地反映了韦其麟清新质朴的诗歌艺术风格,彰显出了内涵丰富的韦其麟诗歌美学。

丰富完整的史料是学术研究的根基,对于作家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韦其麟研究》既有对诗人韦其麟作品的“评”也有对其本人的“传”,显示了资料搜集和整理的全面性,对韦其麟的个人评价与诗歌作品评论之间建构了一种双向互动互补关系,这也是钟世华在编著这部书时的构思所在。这样的设计不仅精准地展现韦其麟的个人世界,而且与他的文学创作相互对应,多方面地描绘出韦其麟的灵魂肖像和文学大厦,从而彰显了文学桂军史料建构的学术价值和文学史意义。

对于从20世纪40年代就开始创作的作家来说,资料搜集存在很大的难度,特别是诗人韦其麟创作时间跨度较大,为了获得第一手资料,钟世华多次登门拜访韦其麟,用自己的诚心和勤奋打动了诗人,以至与韦其麟成了无话不谈的老朋友,能在面对面的交谈中感受诗人的人格魅力和精神境界。即便如此,很多原始资料连韦其麟自己也没有保留,为了克服这种阻碍,钟世华多方搜索,甚至在网上找到 3 张 1954年 5月 29日、1954年 7月 24日和1956年5月5日的《新武大》报纸,发现韦其麟的佚作长诗《献给年轻的伙伴们》刊登在1956年5月5日的《新武大》上,这是份十分难得的资料。作为一部研究资料的汇编,书中还收录了韦其麟珍贵的照片,有刊发于1948年6月1日出版的《儿童故事月刊》中的照片,也有2008年摄于家中的照片,还有种种著作、获奖的图片,参加文学活动的图片,更为可贵的是一些创作和书信手稿的图片。钟世华对这些尘封于历史中的资料进行孜孜不倦地发掘与整理,再现和还原了诗人创作的历史情境。

最为可贵的是,书中还收录了文学史中有关韦其麟的章节和章节目录,以及韦其麟著作系年、作品索引、研究资料索引等。早自20世纪60年代的文学史便记载了有关韦其麟及其作品,如,1962年由华中师范学院中国语言文学系集体编著的《中国当代文学史稿》 和1963年由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的《十年来的新中国文学》,是较早将韦其麟及其《百鸟衣》记入文学史的著作。及20世纪80年代至今的文学史书写中,韦其麟及其创作都是绕不开的一笔。除在少数民族文学史中将韦其麟作为专章专节来介绍之外,在主流文学史中,韦其麟及他的诗歌也是一个重要的内容。在资料整理过程中,工作量最大的要数韦其麟著作系年、作品索引和研究资料索引的整理。韦其麟著作系年主要包括1956—2012年之间的著作出版情况,包括出版时间、印次、印册、目次等详细信息。韦其麟作品索引包括1953—2015年之间的作品发表情况,这些作品既有诗歌、散文也有评论、序文,不仅涵盖了公开发行的期刊、报纸,还有一些内部期刊,可以说是比较全面地展示了韦其麟的创作情况。韦其麟研究资料的索引包括1953—2017年学界对韦其麟的研究和评论,展示了韦其麟研究的纵向脉络。这些资料的整理不仅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还需要有极细的心思和缜密的观察追踪能力,才能在历史的长河打捞出珍贵的文学记忆。

钟世华在做韦其麟研究资料搜集整理过程中,还撰写了《壮族身份认同中的民族寻根与文化守护——韦其麟诗歌研究之一》《〈百鸟衣〉 的经典建构与影响焦虑》《壮族诗人韦其麟的诗语意象探究》等研究韦其麟的论文,先后发表在《南方文坛》《民族文学研究》《广西民族大学学报》 等学术刊物上,其中2 篇还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现、当代文学研究》全文转载,先后获得广西第十五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和广西文艺六十年暨广西文艺评论年度推优作品,这些都是钟世华在韦其麟研究及文学桂军研究过程中的重要成果。在资料搜集整理过程中,形成了文学资料建构的学理性探究,融资料整理与学术问题探讨于一身的史料研究方式,使得文学桂军的研究,既有数据和资料性,也有学理性。

钟世华主持编著的《文学桂军研究资料丛书》旨在为文学桂军建档立传、为广西文学发展史的研究留存和积累珍贵的文献资料。这些资料如果不经整理,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很容易被长期遗忘和遮蔽,这将是文学桂军研究的重大损失。对史料进行深入地挖掘和整理,回顾和总结广西作家的创作历程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这也是值得重新思考和再次探讨的课题。钟世华编著的《韦其麟研究》为全面展示了韦其麟的精神世界和创作特色,他主持编著的《文学桂军研究资料丛书》更为全面把握和深入理解广西文学发展开辟了一个新的空间。

猜你喜欢

百鸟资料诗人
Party Time
PAIRS & TWOS
JUST A THOUGHT
我理解的好诗人
诗人猫
百鸟城迷踪
人小鬼大狄仁杰
百鸟为衣,乘风而翔
诗人与花
想当诗人的小老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