拨开表象,洞悉本质
2020-01-18林水
文 林水
面对问题纷繁复杂的表象,我们要充分运用“多元思考模型”,举一反三,融会贯通,遇事多问几个“为什么”,化繁为简,基点下移,一步步逼近事物的本质,发现隐藏在表面原因之下那些不变的共性规律。
我有位朋友,是个典型的“知道分子”,什么美国选情、中东形势、国内经济、街头民生,似乎任何话题都能高谈阔论一番,任何问题都拿得出解决对策。就连说起我的本职工作——公路超限超载治理,他也能侃侃而谈:“超限超载无非是货主和驾驶员想牟取非法利益,治超其实很简单,只要在执法环节下狠手,抓到超限超载,罚他个倾家荡产,或者像对待酒驾一样直接判刑,我看谁还敢超?”
对于他这番宏论,我只能报以一声“呵呵”。这番话表面上看分析得挺在理,但却过于肤浅,给出的对策看似有效,实难操作。超限超载若真像他说的这么轻巧,就不会被称为“公路之癌”了。一个在“外人”看来很简单的问题却难以真正解决,必然有其深层次原因。
一介书生,两鬓染霜;
三余读书,四十有惑;
五味俱全,六根不净;
七言八语,九行十业。
治超难,最根本的原因还是背后有利益在作怪。不但货主和驾驶员为了逐利势必想方设法超载,而且很多监管者为了部门或个人利益,也不想治、不认真治。货主和驾驶员逐利不难理解,可为什么很多监管者不想治、不真治呢?超限超载的危害性、治理“双超”的必要性他们当然都懂,但一牵涉具体利益,他们往往会从本位主义出发,虚与委蛇。一些地方政府领导担心治超会导致公路运价提升,影响企业投资、当地税收和社会稳定。或许有人会问,超限超载一旦造成安全生产事故,有关领导也会被问责啊,难道他们不怕吗?出现重大事故毕竟是小概率事件,与税收、稳定这些紧迫任务相比,位置自然就往后排了。与此同时,一些基层公路养护管理部门和执法人员,很多也不希望真治。尽管超限超载会危害公路桥梁,但维修经费又不是他们自己掏腰包,如果真治得干干净净了,以后靠什么争取养护大中修项目,又靠什么来获得罚没收入呢?
除了治超,管理上还有一类顽疾——“文山会海”“过度留痕”,经常被媒体批评,有关部门也会开展相关整治活动,但收效甚微。很多人将其归咎于“形式主义”工作作风,但为什么一目了然的问题一直杜绝不了呢?根本原因:趋利避害,人性使然。你想,在现代科层制管理体制中,很多人开展工作的首要目标不是让群众满意,而是如何向上级“表功”,万一出了问题,自己还要能规避责任。要达到这个目的,最直接、有效的办法就是开展活动、开会、发文,拼命“留痕”。于是,活动、会议、文件、报表,一项都不能少,做得越多,工作越“扎实”、管理越“规范”,长此以往,如何精简得了?
因此,上述“老大难”问题的本质最后还是会回到经济学和社会学的“底层逻辑”,治超问题归根结底是理性经济人追求利益最大化,“形式主义”则根植于趋利避害的人性。关于这些“底层逻辑”,大佬们早就建立了理论体系,我们要做的就是运用“多元思考模型”,举一反三,融会贯通,遇到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化繁为简,基点下移,一步步逼近事物的本质,发现隐藏在表面原因之下那些不变的共性规律。
特斯拉电动车的老板埃隆·马斯克就非常注重“本质思维”,他提出“第一原理思维”的观点,善于从本质和源头思考问题,拨开事物的表象,探寻隐藏在深处的最底层原理。或许正因如此,特斯拉才有了那么多颠覆性的创新。
洞察力是一个人最核心的能力之一。可以说,一个人的洞察深度决定了他的人生高度。电影《教父》中有一句经典的台词:“在一秒钟内看到本质的人,和花半辈子也看不清一件事本质的人,自然是不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