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低剂量螺旋CT作为肺部疾病筛查的意义

2020-01-18天津海滨人民医院放射科天津300280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0年5期
关键词:矽肺X射线低剂量

天津海滨人民医院放射科 (天津 300280)

内容提要: 调查发现,受环境污染、生活方式不当等因素的影响,我国肺部疾病患者的发病数量逐年增加,不仅严重危害患者身心健康,也给患者家庭造成了较沉重的经济负担,实现该疾病的早期确诊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肺部疾病的筛查受到我国医疗领域高度重视。放射性检查为我国临床进行疾病诊断的常用方法,也是我国临床进行肺部疾病筛查的常用方法,具体检查方式包括X射线平片、CT等。X射线平片检查操作简单,价格低廉等优势,目前仍然是大范围查体的首要选择,但其分辨率低,各种胸部病变早期漏诊率高,特别是在肿瘤的筛查方面,难以显示磨玻璃结节、微小结节,不符合早诊早治原则。CT与X射线平片均属于X射线成像,胸部CT因断层显示、高密度分辨率,薄层重建等优势,提高了肺内微小病变的诊断能力,但是一直以来,其较高的辐射剂量和价格,使其难以在大范围查体推广使用。近年来,低剂量螺旋CT以其较低的辐射剂量,对肺组织的分辨率无明显降低等优势,逐步被肺癌早期筛查工作所认可,文章为明确其在肺部疾病筛查中的应用价值作一综述。

螺旋CT与普通CT比较,具有图像采集迅速、密度分辨率高的特点,现阶段已成为医学诊断的重要手段。但长期观察发现CT检查具有较高的辐射剂量,可能导致受检者发生随机效应,危害受检者身体健康[1]。此外,国外还有一部分研究发现,CT辐射剂量的增加可能增加受检者发生恶性肿瘤的风险。针对螺旋CT辐射存在的潜在危害,各国医疗领域开始探索在保证成像质量的前提下,降低螺旋CT的辐射剂量是否具有可行性。近年来,我国医疗领域已经开展应用CT低剂量成像技术,即低剂量螺旋CT,但关于该放射成像技术的应用价值尚存在争议,尤其是在疾病筛查中的应用。

1.低剂量螺旋CT的实现机制

CT检查的成像过程可以总结为四个环节,第一个环节为射线发射环节,即球管发射X射线,第二个环节为射线接受环节,即X射线到达扫描体,第三个环节为射线转换、传输环节,即探测器阵列接收、转换并进行传输的过程,第四个环节为图像重建环节,即使用图像后处理技术对获得的图像资料进行优化的过程。无论何种放射检查方式,均应将在保证图像资料质量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地降低辐射剂量作为放射检查的原则。在CT检查中,上述原则的实现需要通过调整扫描参数或更改扫描方案实现。低剂量螺旋CT扫描的实现途径主要为应用迭代算法降低噪声,使图像资料质量提高,减少放射剂量。

2.低剂量螺旋CT在肺部疾病筛查中的应用

2.1 肺癌

肺癌为全球范围内发病率和病死率增长速度最快的恶性肿瘤疾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近50年内全球多个国家的肺癌发病率和病死率明显增高。我国由于人口基数大,肺癌患者发病数量位居世界第一。虽然在过去几十年内,我国医疗水平不断提高,医疗技术不断进步,肺癌患者的预后已得到明显改善,但由于肺癌的发病形势仍不容乐观,由肺癌造成的社会经济损失仍十分严重,现阶段该疾病已成为导致国人身心健康水平降低的主要原因之一,实现该疾病的早期确诊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近20年来,国外报道的应用低剂量螺旋CT进行肺部筛查的课题研究较多。美国一项课题研究应用低剂量螺旋CT对53454名肺癌高危人群进行肺部筛查,使得其中的肺癌患者早期确诊率明显提高,病死率降低20%。但欧洲进行的同类研究中的阳性结果并不明显,分析原因可能与选取的样本量较小有关。意大利研究学者针对该课题进行大样本研究,根据低剂量螺旋CT筛查结果对肺部疾病患者实施治疗,结果显示,肺癌患者的病死率降低11%。还有一些发达国家的课题研究发现,低剂量螺旋CT扫描发现的肺癌约为常规X射线胸片检查的8倍。国内应用低剂量螺旋CT进行肺部疾病筛查的时间较国外一些发达国家晚,但近年来发表的相关课题研究不断增多,尤其是在肺癌筛查中的应用。如2013年张勇等发表于《中华医学杂志》的课题研究应用低剂量螺旋CT对非2251名体检人群进行肺癌筛查,结果显示肺癌高、中、低危组中的肺结节检出率分别为8.8%、9.5%、10.1%,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低剂量螺旋CT适用于不同肺癌患病风险程度人群的肺癌筛查。

虽然近年来低剂量螺旋CT在肺癌筛查中的应用日益广泛,但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如过度诊断、假阳性率高、检查成本高等,未来仍需研究学者不断探索,以实现肺癌低剂量螺旋CT筛查方法和技术的优化,使该种成像技术能够在真正意义上造福于肺癌患者。

2.2 肺部创伤

肺部创伤多由暴力事故所致,发生后当患者体表无明显创伤时较易造成忽视,导致延误救治,很可能对患者生命健康造成威胁。因此,加强创伤入院患者的肺部创伤筛查也十分必要,而放射检查无疑是首选筛查方式。查阅资料发现,虽然近年来我国医疗领域报道的关于低剂量螺旋CT在肺部创伤筛查中的应用研究较少,但大部分研究所得结果表明低剂量螺旋CT能够提高肺部创伤的早期确诊率。如郭奎星[2]的研究探讨低剂量螺旋CT在胸部外伤检查中的应用效果,对30例胸部外伤患者实施低剂量螺旋CT检查和常规剂量螺旋CT检查,结果显示两种辐射剂量检查均未出现差级片,胸部骨折、胸腔积液、肺挫伤的检出率比较均无明显差异。由此得出,在胸部外伤检查中应用低剂量螺旋CT具有可行性。与此同时也有一部分研究发现,低剂量螺旋CT用于筛查肺部创伤,难以发现细微的屈曲骨折,故建议在应用低剂量螺旋CT检查时加强鉴别,必要时结合其他检查方法的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以减少肺部创伤相关性损伤的漏诊。

2.3 结核

我国是世界上22个结核高负担国家之一,所以肺结核的防治工作一直是我国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肺结核的早期诊断尤为重要,CT相当于普通X射线检查,可提高肺结核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CT检查对结核增殖性病变、浸润性病变及条索、空洞、钙化,低剂量螺旋CT未降低检出率,特别是细微钙化均能检测。

2.4 矽肺

矽肺为尘肺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也是尘肺中病情进展最快、预后最差的一种类型。早期我国人群的矽肺发病率较低,但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迅速发展,该疾病患者的发病数量明显增加,使得该疾病的防治难度明显增大。长期以来放射性检查方法一直为我国临床筛查矽肺的首选方法,早期以X射线为主,近年来以CT为主。谢智峰等的研究评价低剂量螺旋CT在矽肺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显示80mA螺旋CT扫描和120mA螺旋CT扫描的矽肺阴影密度、密集度及矽肺分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并根据研究结果得出20mA低剂量CT扫描可作为临床筛查矽肺的常用方法。

2.5 其他肺部疾病

除肺癌、肺部创伤和矽肺比较典型的肺部疾病外,低剂量螺旋CT在其他肺部疾病的筛查中也有应用。如汪黎明等[3]的研究将常规剂量扫描作为对照,评价低剂量螺旋CT扫描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显示两种剂量检查获得的图像资料质量无明显差异,低剂量组的敏感度为92%,高于常规剂量组的87%,特异度为80%,高于常规剂量组的57%。根据研究结果得出,低剂量螺旋CT诊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准确性与常规剂量扫描较接近,但辐射剂量更低,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3.低剂量CT可能的风险

CT是利用X射线的衰减性使人体的组织、器官产生不同的衰减射线投影,其本质还是X射线,接受1次低剂量CT检查相当于接受15次X射线平片照射的剂量,大规模地使用在筛查中是否会增加受检人群患恶性肿瘤的风险一直存在争议。本院自2012年开始,将50岁以上吸烟史超过20年的人群列为高危人群,2000人每年接受低剂量螺旋CT筛查,至今已经7年,对这一人群,同时观察甲状腺及乳腺两个对辐射敏感的腺体组织,并未发现乳腺癌和甲状腺癌的集中发病。当然,这依然需要大规模多中心合作的数据支持。

4.总结

总结全文内容可知,CT虽然在疾病临床诊断和筛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其辐射性对受检者健康造成的危害也受到高度关注。近年来,国内已有较多课题研究所得结果证明低剂量螺旋CT在肺癌、肺部创伤等肺部疾病的筛查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表明降低CT扫描剂量具有可行性,但具体的实现方案还需要不断调整和改进,以确定低剂量CT最佳扫描方案。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伴随着各国研究学者对现代CT扫描技术的不断开发,仍有较大潜力降低CT的辐射剂量,进一步改善CT在疾病临床诊断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矽肺X射线低剂量
实验室X射线管安全改造
320排CT低剂量容积体部灌注成像强化峰值时间对孤立性周围肺病变诊断价值
肺淋巴循环障碍对矽肺发病进程的影响研究
矽肺与人体体成分关系临床研究*
虚拟古生物学:当化石遇到X射线成像
全模型迭代重建技术对低剂量CT冠状动脉支架显示的初步研究
16排螺旋CT低剂量扫描技术在腹部中的应用
基于虚拟观测值的X射线单脉冲星星光组合导航
大孔径3T低剂量下肢动脉MRA的临床研究
胸部常规GT平扫加分段高分辨GT等诊断价值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