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告状行为研究
2020-01-18朱咸丰新疆石河子大学
◆朱咸丰 新疆石河子大学
儿童告状行为指儿童在其认为个体利益遭他人损坏或发现同伴行动与规则和成人要求不相符合时,与成人进行互动的一种行为。当发现儿童告状行为时,我们首先要判断他们告状的动机是什么,然后给出正确的引导和处理。
一、学前儿童告状行为的类型和动机
1.求助型告状
3-6岁的学前儿童已经有了自己的意识和想法,在处理问题时难免会有分歧,但是由于这个阶段的儿童社会性发展不强,彼此之间极易产生摩擦,因此处于弱势地位的儿童在受到欺负或委屈时就会选择通过“告状”这一方式来向老师或家长求助,同时这一时期他们对大人的依赖感很强,通过求助可以获得安全感。
2.道德型告状
3-6岁的儿童正处于秩序敏感期,很是重视别人是否遵守规则,并且这一时期的儿童已经对道德标准有了大概的掌握,当发现周围的小朋友的行为不符合他所理解的道德标准时,或者违反了班级或群体的既定规则时,就会引发儿童的告状行为。但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时期的儿童的心理发展虽然迅速,但是仍然不完全,以自我为中心,很难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因此,当其他小朋友的行为并没有违反规则而只是与他自己预期的不符时,也会引发其告状行为。
3.利己型告状
3-6岁儿童的自我评价能力较低,非常依赖别人的评价,因此,当他们自己的优良表现没有引起老师注意的时候,他们为了得到老师的表扬,会选择“检举”那些不遵守规则或者调皮捣蛋的小朋友,成为集体秩序的“维护者”、“监督者”,以此来吸引老师的关注,得到老师的表扬,这也体现了他们对于认可和赞扬的需要。而且3-6岁的学前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已经有了很大发展,他们有能力去表达自己的想法。
二、学前儿童“告状”行为应对策略
让教师真正走进学前儿童的内心,通过针对性教育解决儿童的心理问题,需要相应的应对策略。
(一)对症下药策略
儿童不同类型的告状行为应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要区别对待儿童不同的告状动机和目的。儿童的告状行为问题的解决要考虑到儿童个性的形成,根据告状动力不同加以区别对待有助于儿童的健康发展。
1.针对“求助型”告状
求助型告状的幼儿在班里处于中游或中下游水平,他们普遍缺乏自信心,遇到超过自己能力范围之内的事情,自己无法解决时,就会求助于老师的仲裁,希望得到老师的帮助。在平时的生活和学习过程中,老师对这类幼儿多给予眼神或语言上的肯定和表扬,帮助其逐渐树立自信心;培养其独立自主的能力,教给幼儿面对矛盾和攻击的具体应付方法,老师可在旁边指导,慢慢让其自己解决问题。
2.针对“道德型”告状
应在问明情况后对那些敢于检举、揭发其他幼儿不良行为的告状儿童给予适当的表扬和鼓励,同时对那些破坏规则或者存在不良行为的儿童给予相应惩罚,及时纠正他们的错误。
3.针对“利己”型告状
对于此类学生,一定要慎用鼓励的方法,必要时,可以对其稍微冷淡,避免其形成爱打小报告的不良习惯。
(二)通常情况下教师应对儿童告状行为策略的类型
由大量的“告状策略”的行为事件可以得出以下几种不同的应对策略:
1.公平裁决告状问题
教师从法官的角度出发,在掌握整个事情经过的基础上根据儿童身心发展水平来引导儿童,公平地裁决以解决问题。
2.耐心引导儿童
当学前儿童为一些小事告状时,教师会耐心引导,从儿童心理出发,让儿童换位思考,相互宽容、理解,帮助他们发现问题,改正不足。
3.让儿童自己解决
教师的任务繁重,不可能完全解决每个儿童的问题,为节约时间,培养和提高儿童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会鼓励儿童独立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独立做事的态度。
4.冷处理
面对无意义的告状,教师因繁忙的教学任务,为尽快解决问题,会采用冷处理的方法直接回应,后等儿童情绪稳定后单独沟通,问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5.重述规则
发生有关规则的告状,一般教师会重新讲述规则来告知原告、被告以及全班的孩子。
(三)独立解决问题的策略
鼓励学前儿童提高语言能力,用自己的方式解决问题,增长生活经验,学会分享。
(四)分而治之策略
1.在幼儿园的策略与方法
1.1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
1.2利用告状的契机,锻炼儿童的语言表达和社会交往能力。
1.3引导班级儿童正确看待告状行为,促进班集体的建设。
1.4耐心倾听,尊重、理解孩子。
当孩子发生告状行为时,教师要耐心倾听孩子所表达的事情,尊重和理解他们,因为在孩子看来告状是一件很严肃的事。
1.5弄清缘由,帮助学前儿童寻求解决办法。
教师接收告状时应首先了解事情缘由,不能对儿童告状的事情全然相信,贸然处理,一定要在弄清楚事情缘由的基础上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处理。
1.6针对求助型告状儿童,教师引导其树立信心。
面对此类型告状的儿童,成人要培养其独立处理与小伙伴之间矛盾的能力,不能以成人包办的方式处理,因为成人包办了,不利于孩子人际交往能力和自信心的培养。
1.7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教给他们正确解决问题的办法,给他们独自解决问题的机会,渐渐地他们会意识到自己的能力。
1.8让儿童平复情绪,冷静思考问题出在哪里,尝试反思 。
1.9远离惩罚,多鼓励,宽容对待孩子。
体罚并不是最有效维持纪律的方法,有时会起到反效果。反而,树立榜样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1.10创造良好的幼儿园教育环境。
创建健康和谐的幼儿园精神环境,建立儿童之间团结信任的氛围,可以促使儿童健康成长,形成健全的人格,更重要的是,能够大大减少儿童间的告状行为和矛盾。
2.家长的策略
2.1认真倾听孩子的心声。
2.2慢慢引导,鼓励孩子说出心事。
2.3站在孩子的角度看问题,尊重理解孩子。
2.4注重家庭教育,营造健康的家庭氛围。
3.家长和教师的共同努力
3.1教师和父母共同讨论并且解决问题。
3.2教师观察到儿童告状行为问题时,能与家长及时交流沟通反应,寻求一个良好的解决方法。
五、总结
儿童告状行为与儿童心理发展具有密切关系。教师应对告状行为加以重视,做出及时正确的回复,保证教学进度的进行。教师处理告状行为时不仅需要和儿童及时沟通交流,解开心结,培养独立自主的意识,还应与儿童家庭配合,共同促进学前儿童良好品格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