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黔北茶叶供应链现状分析与优化

2020-01-18周林荣关晓溪胡孝霞

物流技术 2020年1期
关键词:黔北湄潭茶农

周林荣,关晓溪,胡孝霞,3

(1.遵义师范学院 管理学院,贵州 遵义 563006;2.遵义师范学院 生物与农业科技学院,贵州 遵义 563006;3.贵州省湄潭县马山镇人民政府,贵州 湄潭 564106)

1 引言

黔北是贵州省茶叶发展的主要经济带之一,茶叶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占贵州省之首[1]。黔北茶叶种植带主要包括湄潭、凤冈、正安、余庆、务川、道真等县,其种植技术较为成熟;主要地理标志茶产品有“湄潭翠芽”、“遵义红”、“凤岗锌硒茶”、“正安白茶”和“道真硒锶茶”等。相关数据表明,截止2018年年底,黔北茶叶种植有200 万亩,其中湄潭县60 万亩,凤冈县50万亩,正安县35万亩,道真县21万亩,务川县16 万亩,余庆县18 万亩,其余县(市、区)均有分布。茶叶产量达13.49 万t,产值达111 亿余元。同时,湄潭、凤岗、正安、道真和务川四县为国家级贫困县,且正安、道真为深度贫困村所在县。因此,本文旨在厘清黔北茶叶从育种到流经消费者手中的供应链环节存在的问题,优化黔北茶叶供应链,助推茶农增收脱贫,创造茶叶价值最大化,增加当地农户就近就业,并使更多消费者知晓黔北茶叶并购买,提高黔北茶叶整条供应链上的经济效益,进而为黔北依托茶业打好产业扶贫硬仗,促进社会和谐以及能够为黔北茶叶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2 黔北茶叶供应链现状与问题分析

2.1 黔北茶叶供应链结构现状

根据实地走访湄潭、凤冈、正安、道真四县代表性的种植方与加工方,及查找遵义茶产业发展中心和相关行业协会网站,整理得出黔北茶叶供应链主要结构如图1所示。

图1 黔北茶叶供应链的主要结构图

由图1可知,在茶叶供应链源头,主要是种植者(茶农、合作社或茶企业)对茶叶进行种植,包含的主要作业环节有选地→育苗→定植→施肥→采摘;供应链的中游主要是茶叶加工方,主要的作业环节为摊青→杀青→理条→整形→脱毫→提香;供应链的下游,主要是茶叶各级各类经销商将茶叶销售给顾客。

2.2 黔北茶叶供应链存在的主要问题

(1)茶农合作组织程度低,生产经营分散。目前,黔北有茶农26.89 万户、100 余万人;注册企业9 085家,合作社290家;茶园万亩以上的乡镇54个、村32 个;国营湄潭茶场是单个面积最大的茶叶生产企业,拥有茶园约1万亩,种植15亩以上茶园的家庭农场13 556个,其余茶叶生产主要以家庭为单位,茶农合作组织程度低。总体来说,黔北茶叶单个种植规模小、较为分散,劳动力与技术投入较少,采摘效率低。同时,从图1中可以看出,茶农既是生产主体又是销售主体,茶农直接面对顾客或其他供应链主体,分散的茶农导致经营主体众多,经营方式混乱,恶性竞争严重,导致茶叶末端价格较低,未经深加工的茶叶价格在10~50元/kg,茶产品深加工不足。

(2)茶叶加工企业规模小、加工程度不深,缺乏科学指导。当前,黔北茶叶加工企业、合作社、大户与加工点2 647家,总加工能力在15万t以上。其中,产值在500 万元以上企业185 家;2 000 万元以上企业130家;最大的茶企业—贵州湄潭兰馨茶业有限公司主要从事茶叶种植、研发、加工、销售,年总产值可达3.25 亿元。总体来说,黔北茶叶加工企业规模小且分散,加工设施设备不完善,加工工艺与技术落后,除大型加工企业设备齐全外,以传统人工加工为主,导致产品竞争力弱;大多数加工企业管理水平较差,人员文化水平在专科及以下,缺乏专业人才的指导;仅有9 家从事茶叶深加工,大多数加工初级茶产品为主,精深加工及衍生产品主要有茶食品、茶多酚、茶饮料、茶叶籽油、茶叶酒等,其年产值不到1 亿元,附加值较低;除贵州湄潭兰馨茶业有限公司与其他80 家小型茶企有口头未完全实施的合作外,大多数茶加工企业没有合作进而形成战略联盟,导致茶叶加工规范化程度低,缺乏科学指导。

(3)销售依赖传统零售渠道与品牌杂多,质量与售后难以保证。2018年黔北茶叶通过电商平台与渠道销售总额约0.37亿元,占黔北茶叶总产值的比例为0.3%,通过传统销售渠道的占比达99.7%。同时,黔北茶叶销售量主要在贵州省内,其余在北京、上海、重庆、成都等30座大中城市有售,各企业国内销售点有9 206个,专卖店775个;少部分产品在美国、日本、加拿大、马来西亚等地有售,出口产值约2.1亿元,占黔北茶叶产值只有约1.9%。茶叶商标超过500个,其中公用品牌主要有“湄潭翠芽”、“遵义红”、“凤岗锌硒茶”、“正安白茶”和“道真硒锶茶”等,企业品牌有兰馨、寸心草等;总体来说,黔北茶叶品牌杂多,次品多,假冒伪劣多,销售存在双渠道竞争与传统零售渠道商的多主体竞争,导致茶产品售价总体较低,质量与售后难以保证,很难形成较强的品牌效应。

(4)茶叶供应链上各环节的衔接与信息沟通不畅现象突出。黔北以高原山地为主,地理位置较偏远,处于黔北茶叶供应链上游的种植者大多涉及普通农户,对信息技术掌握与敏感程度不够;供应链中游注册加工企业758 家,其中30%企业成立不到3年,78%左右企业为小规模企业,还有加工点与合作社类的加工企业,尚未建立企业信息管理系统;供应链下游的各类销售点有上万个,主要依托手机通讯向中上游发起订货活动,且市场需求动态信息不能及时有效传递到供应链的中上游。在茶叶供应链上逐级传递的信息易出现变异、放大与曲棍球棒效应,进而出现供应链横向一体化与纵向一体化的信息孤岛,并使得供应链上成员以自身利润最大化为目标,损坏了供应链整体效益而产生双重边际效应。

3 黔北茶叶供应链优化措施

为了解决黔北茶叶供应链存在的问题,在原有黔北供应链结构模型的基础上引入了供应链管理系统、互联网平台、第三方机构、政府、茶叶协会5 个部分,具体如图2所示。这5个部分为整条供应链提供资金、信息技术、培训服务、物流服务、行业规范、政策等条件,更好地整合了信息流、资金流、物流,进一步促进黔北茶叶供应链的优化升级。为了能够更好地了解和运用该模型,将分别对供应链模型中引入的5个部分进行阐述。

3.1 政府、茶叶协会、第三方机构

上述茶叶供应链模型中涉及到的辅助机构:政府、茶叶协会、第三方机构。他们在整个供应链网络中起到很大的指导和促进作用。其中:政府应充分重视和发挥其在发展黔北茶叶的政策推动、招商引资、园区规划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同时政府应对供应链各主体进行培训和相关引导;茶叶协会主要发挥着组织、协调、服务和监督的职能,并制定、推广行业标准;第三方机构主要是为黔北茶叶的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和物流服务等。

图2 黔北茶叶供应链优化模型

3.2 供应链管理系统、互联网平台

上述茶叶供应链模型中涉及到的信息技术平台:供应链管理系统、互联网平台。供应链管理系统和互联网平台主要是通过建立信息共享的供应链快速响应机制、供应链协同机制提升供应链竞争力,为实现集成化供应链管理提供根本技术保障。优化后的供应链模型利用互联网平台、供应链管理系统等信息技术,在政府部门的指导下建立完善的公共信息网络平台,及时地发布各种供需信息,增强供应链上的信息透明度,提高供应链主体间的整体信任度和竞争力,有效应对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更好地提升供应链的整体竞争力。针对优化后的黔北茶叶供应链模型提出的具体优化策略如下:

(1)加强茶农合作社发展。为了提升黔北茶叶供应链的发展水平,政府首先要加强茶农合作社的发展,通过茶农合作社把分散的茶农联合起来,形成集中生产、加工、销售的一体化体系。茶农合作社为茶叶种植户提供采摘、生产、加工和销售的一体化服务,这些一体化的服务为茶农在茶叶生产上节约资源、减少茶叶损耗,有效降低了单个茶农与市场的交易成本,从而使黔北茶农获得更大利润,同时降低了黔北茶叶整条供应链的成本,也增加了黔北茶农抵御风险的能力,茶农专业合作社为茶农提供了相关的市场信息,与供应链上的其他合作企业进行有效的对接。

(2)引进先进设备、技术和人才,制定相关茶叶加工标准,建立一套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首先,通过政府推动,积极帮助企业引进先进设备、技术和专业人才,在专业人才的指导下制定黔北茶叶加工相关标准,以及建立一套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从而解决缺乏科学指导、加工人员文化水平低、生产机械化程度低、加工方式落后、加工方式不规范等问题。其次,加强与大型加工企业对接,形成企业战略联盟。因为黔北茶叶的加工大多仅局限于对茶叶进行鲜叶验收、摊青、杀青、验级、入库等初级加工,缺乏深层次的加工,而深层次的加工能带来更可观的收益,因而农户、合作社要实现增收,需要与一些大型茶叶加工企业进行合作,提高加工水平,调整茶叶加工产品的结构,增加茶叶副产品,如茶饮料、茶糕点、茶籽油、茶保健品等,有助于解决茶叶深加工产品少、附加值低等问题。

(3)加大质量监管力度,完善售后服务,引进先进物流技术等。首先,政府应加大对茶叶质量的监管力度,针对黔北茶叶生产与加工过程中的重点时段、重要区域开展茶叶质量安全专项执法检查。推动以质量安全云服务平台为重点的质量可追溯体系建设,实现所有茶叶生产县全覆盖;促进各类追溯平台互联互通和监管信息共享,对运用电子商务的茶叶销售主体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或扶持,同时加大对电商平台的监管力度,保证供应正常有序,满足客户需求。其次,加强存储、运输等物流技术应用,政府应支持商务、供销、邮政系统建立覆盖县乡村的快递物流体系,加快冷链物流建设,确保茶叶产品质量。最后,依托主要区域品牌,积极推动茶叶供应链上游茶农、茶生产企业与中游的大加工企业进行对接合作,签订采购合同,让茶叶供应链上游的种植者按大型加工企业标准进行种植与采摘,降低上游茶农卖不出茶叶的风险。

(4)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加强黔北茶叶供应链各环节的衔接。在黔北茶叶供应链中,茶农对于信息的搜集和掌握意识不强,并且也不知道该怎样搜集相关信息,造成经济损失,因此我们通过供应链管理系统强化信息在供应链上的流动,其目的是提高供应链各环节的衔接效率和信息响应速度,以便取得竞争优势。其次,考虑到茶农们的文化水平不高,因而要想向他们提供信息交流,需充分发挥政府及茶叶协会的作用,他们可以组织收集茶农们的联系方式,然后借助移动、联通、电信等的短信平台向茶农定期发送相关信息,宣传相关规范、经验、需求信息等,同时还可以以定期举办茶叶宣传会、下乡宣传等形式向农户们传达相关信息。在销售过程中,依托知名电商平台,加大与阿里巴巴、京东、苏宁等合作力度,推动“黔茶出山”,鼓励知名电商平台建立产地仓等直采模式,增强线上推广和线下服务,整合全省各类电商资源,推动县乡村电商服务中心和站点发挥实际作用。而在供应链的其他部分,就应该借助互联网发布行业信息,让供应链的信息更加透明化,尤其是对供需信息的发布应该及时、准确,这样才能更好地为供应链上各方服务。

(5)充分重视和发挥政府及茶叶协会的作用。目前,黔北茶叶商标超过500 个,黔北茶叶没有形成较强的品牌效应,核心竞争力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对黔北茶叶实施品牌管理,根据集中精力打造“遵义红”、“遵义绿”、“遵义大树茶”等公用品牌,落实政府监管措施,加快公共品牌使用企业授权力度,使授权企业数占到本区域企业总数的50%以上。解决黔北茶叶的深加工技术落后、茶叶深加工产品开发滞后、茶叶体系建设不够、体制不完善等问题。政府应充分重视和发挥其在发展黔北茶叶的制度、供应链结构设计与协调、招商引资、园区规划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同时政府应对供应链各主体进行培训和相关引导,并促进黔北茶叶供应链的健康发展,以此提升其核心竞争力。与此同时,茶叶协会在黔北茶叶发展中的作用也是十分巨大的,他们在黔北茶叶中主要发挥着组织、协调、服务和监督的职能,所以,要想更好地提升黔北茶叶的核心竞争力,就应让茶叶行业协会充分发挥其作用。

4 总结

从供应链视角出发,在调查黔北茶叶供应链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黔北茶叶供应链存在茶农合作组织程度低,生产经营分散;茶叶加工企业规模小、加工程度不深,缺乏科学指导;销售依赖传统零售渠道与品牌杂多,质量与售后难以保证等问题,严重制约了黔北茶叶的发展。针对存在的问题,采用系统化的观点和方法将整条黔北茶叶供应链看作一个系统并提出优化措施,从而创造茶叶价值最大化,助推茶农增收脱贫,并为黔北茶叶健康发展提供参考与借鉴。

猜你喜欢

黔北湄潭茶农
老党员“卖”茶忙
茶农创业培训现状及创新发展对策分析
湄窖酒业大事记
“早春茶”开采
鉴赏
茶乡人家
黔北山乡水稻飘香
黔北湄潭翠芽 明前品质最佳
黔北花海春耕图
黔北民俗文化管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