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流体验的教育信息技术应用效果
2020-01-18毛弘毅周丹
文/毛弘毅 周丹
1 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IT)的普及与深入,学校、教师和学生均充分利用各类IT提升教育与学习效果。由于IT的介入,教学理论和手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互动方式更加多元,但是很多教师越来越谨慎,认为这类信息技术的使用由于娱乐性强,会削弱教学信息技术的应用效果。本研究将以流体验理论为基础,对欧盟IT教育数据进行分析,探讨教育信息技术的应用效果。
2 研究理论基础
2.1 信息化教学
“互联网+”教育带来了新的教学手段,教学技术、大数据处理能力丰富了教育模式的同时,对教师信息化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1]。宋阳[2]指出高校老师除了拥有专业知识外,还应该具备信息化知识相关的素质。一些学者也研究了在信息化教育背景下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重构问题[3]。Najmul Islam[4]从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评价了学习系统中的知识、互动等现状,找出提高信息化教学的方式。信息化教学能力的评价正面临着多技术、多层次和多视角的方面问题。
2.2 流体验理论
Csikszentmihalyi [5]将流(Flow)定义为“人们在全面参与时所感受到的整体体验”。信息化教育手段的的使用可以促进流的产生,因此流也成为一个描述和解释人机交互的重要理论和构念[6]。因此,使用流体验理论用于信息化教学能力评价时,可以分析学生在使用信息化教学工具中的体验过程。
3 校园IT基础设施与流体验的教学反馈
教学IT基础通常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是硬件上,如网络、电脑、教具及各种教学参与与体验设施;第二是软件上,即是否有足够的教学平台与资源将硬件条件重复发挥利用起来。然而目前的教育效果往往不太理想,究其原因实际上是学校在构建起教育技术基础设施时忽略了人的因素,教师对教学IT的掌握与态度往往会影响教学IT基础的发挥,因此研究将教师IT支持纳入进来,研究其对校园IT基础设施的影响。
流体验揭示的是一种正向反馈,是一种游戏类体验。学生沉浸在发掘知识而阐述积极流中,同样会极大促进其教学效果。教育IT让发掘知识的过程更简单,更灵活,同样更具娱乐性。同样我们需要注意到在教学过程中人的作用,教师的引导更能够激发流的产生,教师的掌控会使得IT应用到更具价值的地方。
因此本文试图验证如下假设:某教师IT支持程度与所在学校IT基础设施水平理想IT支持值越相似,学生心流体验越高,其应用IT教学效果越好。如图1所示。
表1:实证结果
图1:校园IT基础设施与教学应用效果的关系
4 模型验证
本研究使用了欧盟2017年31个国家学校教育信息技术问卷调查数据。本研究涉及三个部分,学校校长回答有关校园IT基础设施的相关问题,教师回答使用IT进行教学的态度问题,学生回答教学效果的相关问题,共获得2746条有效数据。
表1展示了研究结果。校园IT基础设施到流体验教学反馈的路径系数是负向不显著的,相反教师IT的支持作用十分突出。同样需要指出的是,教师IT的支持作用显著负向了调节其中的关系,但其调节作用较弱,说明教师IT支持与校园基础设施存在着一种替代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越积极使用IT教师能够充分利用其校园IT产生心流,从而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相反,如果教师不支持IT在教学中应用,那么校园IT投入往往是无效的,学生也很难从IT教育中获得良好的教学体验和效果。同时需要指出的是女教师往往比男教师更容易触发良好的教学体验。
5 结束语
教育IT的应用是存在风险的,但是不能因为其风险性而忽略了其对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率的巨大提升。本研究指出了教师在使用IT进行教学的重要性,一方面教师应当积极使用IT进行教学,另一方面教师需要引导IT使其产生积极的效果,只有这样,学校在IT的投入才更有价值,教育也能乘着技术发展的东风不断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