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虚拟集群背景下商贸流通供应链变革与优化

2020-01-18内蒙古农业大学职业技术学院呼和浩特010010

商业经济研究 2020年2期
关键词:商贸运作流通

杨 静(内蒙古农业大学职业技术学院 呼和浩特 010010)

虚拟集群的概述与基本运作

虚拟集群概念在最初提出时,是指以调节成员核心能力、分享市场机遇为目标,并对具有特定专长企业集合体进行虚拟运作的基础平台。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虚拟集群代表处于同一价值链或创新网络上的相关企业突破地理范围限制而形成的有机集合(王娜,2010)。在技术合作与区域创新以及信息和通讯技术演变而引起的产业组织网络化背景下,地理集群也不断进行了动态演化,其主要作用是通过降低发展风险、实现合作创新,促使关联企业与组织借助现代信息和通信技术在虚拟网络空间进行集聚(孙耀吾、韦海英等,2007)。因此,虚拟集群与地理集群具有显著的差异特征(见表1)。

虚拟集群主要包括三个实体,其分别为虚拟企业、虚拟企业经纪人和公共服务运行平台。其中,各虚拟企业成员所处地域分散,其组织文化、运作制度各不相同,且经济利益独立。虚拟企业经纪人由科研机构、行业协会、个人或企业构成。随着各实体间的信息流动、资源整合、知识传播和创新,以及市场需求的变化,虚拟集群运作过程也不断随之优化。具体而言,虚拟集群的组织体系与结构,均立足于公共服务运行平台。公共服务平台包括金融中介机构、标准组织、网络与服务提供商、科研机构等。虚拟企业经纪人在发现市场机遇后,通过建立虚拟产业集群进行网络连接,从而寻求合作伙伴企业。在找到相关企业后,虚拟企业经纪人会评估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并整合各方资源构建虚拟企业,从而促使虚拟集群符合特定市场需求。而当这一虚拟集群的商业运营满足市场需求后,集群中的虚拟企业可能会解散,并会根据虚拟企业经纪人新开发的市场进行重新合作或退出集群。

表1 虚拟集群与地理集群的差异比较

虚拟集群与商贸流通供应链的关联性分析

在消费者需求个性化、多元化与动态化背景下,商贸流通供应链与虚拟集群之间表现出更加强烈的共生性与融合性。一方面,商贸流通供应链是虚拟集群发展的桥梁与支柱,其发展可为虚拟集群提供更广阔空间。近年来,多元化的消费需求使得商贸流通供应链中信息流、资金流、商流不断转换,且随着互联网经济与电子商务的发展,基于网络平台的虚拟集群随之产生。借此,商贸流通供应链与虚拟集群形成了完整、统一的有机体。同时,在商贸流通供应链不断运作过程中,虚拟资本流、虚拟企业合作与运营方式逐渐完善,其对虚拟集群的运行模式优化具有反向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虚拟集群通过整合商贸流通供应链各节点企业,使其在网络平台进行集群信息共享与虚拟交易,这有效地提高了商贸流通供应链运作效率。同时,虚拟集群运作过程中产生的虚拟价值,还可以扩展商贸流通供应链的业务范围,并提升供应链整体效益。而集群的重组与升级,可以为流通企业提供更好的创新角度与创新思路,并推动供应链节点企业经营业态、流转模式等的优化(杨利军,2016)。在虚拟集群影响下,商贸流通供应链企业对消费者需求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其促使供应链企业更加注重专业服务的提供,因此供应链主导方向发生改变,其由过去的商品交易主导转向专业服务主导,具体如图1所示。在商贸流通供应链主导方向从A点到B点的演化过程中,C点、D点和E点均为变化阶段的主要节点。当主导方向越接近B点,就表示专业服务主导的商贸流通供应链占比越大。将其具体演进路径分解到横轴和纵轴上,可以看到以直线A为主轴的上沿曲线与下沿曲线分别代表虚拟集群中更注重服务提供和仍以商品交易为主导的商贸流通供应链演化路径。

图1 商贸流通供应链主导方向演化路径

图2 虚拟集群下商贸流通供应链模式重构机理

图3 核心利益分配概念

虚拟集群下商贸流通供应链变革的必要性

(一)集中主体利益的需要

传统商贸流通供应链的中间环节较多,各节点企业分布较为分散,且组织化程度较低,这就使得商品流通供应链两端的信息对称性低,其对上下游企业的了解与认识不足。同时,由于供应链主体在经营过程中更注重私利,这致使主体利益难以均衡与协调。并且,在商贸流通供应链中,由于缺乏大型龙头企业,其供应链整体缺乏规模化运作,流通质量不佳、流通效率低下等问题突出。而在虚拟集群背景下,经营主体可充分运用公共服务和运行平台,并通过对接流通供应链各关键信息,加强节点企业间的联系与认识。同时,借助虚拟集群的规模经济效益,经营主体可集中主体利益,助推供应链整体信息与资源共享优势发挥,进而有效提升商贸流通业整体经济效益。

(二)提高物流配送效率的需要

商贸流通供应链中的物流配送,涵盖了整个供应链中的全部物流服务,如订货、仓储、配送、网络设计等。而我国交通基础设施、装备技术水平滞后,同时拥有先进技术装备和管理手段的第三方物流起步较晚,且企业数量较少,这致使我国流通供应链的物流配送效率较低下,其成为了制约商贸流通供应链运作的一大难题。虽然当前我国绝大多数城市已开始布局物流商业网点,并制定了一定的物流运输发展规划,但在传统“重生产,轻流通”观念影响下,我国商贸流通物流体系建设仍不完善,物流配送规模小且分散的情况时常发生。现阶段,我国西部地区与农村地区的物流配送网点规划仍较缺失,其物流配送网点明显不足,同时,区域物流网络布局的不合理使得这些地区供应链物流环节效率难以提高。在虚拟集群背景下,流通主体可以基于公共服务和运行平台,整合东部、城市现代通信技术与物流技术、资源,并通过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有效协调各区域物流配送需求,从而大幅度提高物流配送效率(肖建华等,2016)。

(三)优化供应链管理的需要

在商贸流通供应链管理方面,我国东部地区的城市普遍形成了较为完备严格的管理体系。然而在我国西部与农村地区,其商贸流通供应链管理涉及的行政部门相对较少,这些地区的工商、税务、质检与卫生等部门虽然已开始对商品流通过程进行管理,但其管理却流于形式,仅是收取摊贩的市场管理费,其对于流通过程的具体监管职责不明确。同时,这些欠发达地区的流通基础设施建设不足,其很难形成高水平、现代化、功能完善的商业市场环境,且地区供应链成员合作关系不密切,且缺乏统一高效的管理。这就使得我国西部与农村地区的商贸流通供应链在运作过程中出现“脏、乱、差”现象,究其原因在于其现代化管理程度低,难以有效满足消费者需要(石岿然、孙玉玲,2017)。而虚拟集群的出现,能够通过现代计算机与通信技术,优化流通供应链基础设施,并基于互联网的资源整合优势,不断优化供应链管理流程,从而促进供应链高效运作。

虚拟集群下商贸流通供应链新型模式构建

新零售时代,虚拟产业集群观逐步引入流通市场,这促使了供应链各主体的链接方式发生变革。从上述分析来看,供应链各主体的核心利益较为分散,其商品均为独立配送,且管理也采用离散型管理方式。由此,对于供应链各主体核心利益分配、组合化物流运行和纵向集成管理模式进行重构(见图2),成为商贸流通供应链经营模式优化的必然选择。在此商贸流通供应链经营模式的重构机理中,由于虚拟集群产生的价值传递作用,商贸流通供应链会发生链条式变化,进而在不同环节催生新模式。由此,基于虚拟集群环境,对现有商贸流通供应链模式进行重组,可具体分为以下三种模式(见图2)。

图4 组合化物流运营模式

(一)核心利益分配模式

核心利益分配模式(见图3)的参与主体为供应链各成员,其包括供应商、制造商、物流企业、分销商、零售商与消费者,这些供应链成员依据经营属性进行区位设立,并通过实现供需端的有效衔接,从而集中为消费者提供商品流通服务。在核心利益分配模式中,一般会将供应商、制造商或零售商作为主导企业,这些主导企业会将供应链各成员吸引在虚拟集群环境所构成的网链结构中,在该结构下,供应链各成员均具有独立的法人地位,且各成员之间没有明确的行政隶属关系。因此,在核心利益分配模式下,供应链各成员不需要借助政府手段的“拉郎配”,其只需通过供应链核心利益所产生的凝聚力,将所有参与者进行连接。虚拟集群环境下,供应链核心利益被分散为多个独立利益体,其依据供需端分布在供应链上下游,供应链核心利益主要利用不同成员的活动进行传递。例如,供应商负责向制造商提供原料,其将对应的利润点转移,制造商在产品生产后将产品分解为多个独立的利益需求点,并将其发送于下游的物流企业与零售商,在这种商品的转化与流动过程,就完成了供应链核心利益的传递与价值共享。并且,供应链核心利益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各成员间的信息交换质量,其需要通过信息共享达到物流顺畅、产品链条化传递与产品增值目的。

(二)组合化物流运营模式

在虚拟集群背景下,基于供应链物流特征与构成要素,从供应链物流主体组织化与物流活动综合化程度两方面创新构建的供应链组合化物流运营模式如图4所示。由供应链理论可知,物流作为一种内在能力,当其根据企业的运营定位演化为一种核心能力时,便能指导供应链各成员组织战略。这种能力的体现主要采用供应链成员开展物流活动的组织化程度评价。物流活动的组织化程度主要是指供应链成员对于新兴物流技术,以及配套基础设施与资源的使用程度。而在新型组织化物流运营模式之中,可将供应链上物流活动作为一个系统,在这个系统中,供应链各成员因物流活动而交织于一体,并通过实施不同模式的物流活动,从而实现物流组合化运营。物流组合化过程可分为横向与纵向两方面。横向主要体现供应链上物流业务的前后协同与衔接,纵向则体现供应链各成员针对某一物流模式开展的协同工作。由此衍生出四种物流模式。模式1是以制造商为核心的物流模式,其组织化与综合化程度较低,各主体之间的契约关系不明显,需配合其他模式才能完成配送;模式2是以供应商为核心的物流模式,其物流活动综合化较低,但组织化有所提高,物流链上各参与主体均具有一定规模,可独自完成物流活动;模式3为物流企业主导的物流模式,其综合化程度较高,且组织化程度较低,各参与主体在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介入下可完成专业企业规模化物流活动;模式4是零售商主导的物流模式,其综合化与组织化程度均较高,供应链各成员基于“订单”的契约关系,更好的实施各种物流活动,从而实现了供应链上物流活动组织化运营。

(三)纵向集成管理模式

纵向集成管理模式是批发市场与虚拟集群环境实现的协同,其通过将生产、流通和零售服务层信息汇集在虚拟集群平台上,从而使信息在不同服务层之间传递,其实现了各供应链各主体的纵向互通,进而有利于对供应链进行集成化管理(见图5)。在纵向集成管理模式之下,批发市场处于核心地位,其是连接生产、流通与零售的桥梁。该模式下,批发市场为商贸流通服务层与消费层上的各主体提供了交易场所与交易信息,并以此实现了对不同属性信息的集成化管理,其引导了商贸流通企业生产与消费者消费,从而形成了商贸流通“产、供、销”一体化协同运作模式。就生产层而言,供应链纵向集成管理模式的生产层主要包括商品生产个体户、合作社、专业协会与生产基地。这些相关组织按照既定的生产任务,实施个体或联盟化生产,并将商品传递于制造商。而制造商主要包括商品加工商、代理商与贮运商,其属于纵向集成管理模式中的流通层。在该层面下,商品需要经过生产商或代理商加工处理,然后再由贮运商将商品运输至批发市场。在批发市场中,批发商借助虚拟集群平台搜集商品交易信息,并通过对接各零售主体进行商品售卖。商品零售服务商主要涵盖社区市场、便利店与超市三个主体,这些主体借助自身经营渠道完成商品零售,最终实现供需端对接。在纵向集成管理模式中,商品流通企业完成了对物流与生产信息的整合,并保障了整个供应链物流畅通与生产信息准确传递。同时,该模式还实现了对消费者信息传递,如购物信息与需求信息等,这些信息为商贸流通企业生产决策提供了理论依据。

图5 纵向集成管理模式

新型模式具体实施方案

通过重构商贸流通供应链经营业态组织模式可以发现,在虚拟集群背景下,商贸流通企业所具备的基础设施条件、信息基础、执行标准等均能促使商贸流通业经济效益升级。由此,从实际应用的角度出发,本文提出以下具体的新型模式实施方案:第一,加强商贸流通基础设施建设,优化供应链运作环境。商贸流通业的基础设施是供应链运作的先决条件。在推动上述供应链运营模式运作基础上,应加强商贸流通企业基础设施建设,同时要对供应链条上的各参与成员进行统筹规划,并要依据经营属性对成员进行合理划分。既而商贸流通业根据划分的区域,对涉及的基础设施进行针对性调整、优化与重建,如网络、运输道路、物流园区、信息系统建设等。在此过程中,商贸流通企业应加强监管力度,保障供应链运行秩序,实现供应链运作环境优化;第二,构建信息支撑平台,实现供应链信息集成化流动。一方面,商贸流通企业应基于电子商务上的信息平台完成商品供需端的对接,从而使之形成虚拟集群环境下供需端信息支撑体系。另一方面,商贸流通业应加快供应链信息化建设进程,对各成员内部信息进行集成化处理,并在信息筛选基础上构建供应链共用信息库,形成各成员内部信息互联网络。同时,在该网络内部,商贸流通企业应根据上下游成员运行情况,集中协调不同成员间的关键性数据,包括订货预测、库存状态、生产计划、仓储情况与运输安排等。同时,为了方便管理信息平台,商贸流通业应充分利用E-DI技术手段,完成信息的接收、发送与共享,进而促使供应链信息集成化流动;第三,完善物流客体标准,形成规范化供应链运营体系。物流客体标准主要为商品标准,其主要是指商品的质量、数量与规格、设定的技术规定与准则,其涵盖供应链供需的双端。对此,商贸流通企业应通过与物流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按照产品质量标准,制定相应的物流客体标准。其涵盖的内容应包括商品加工要求、商品生产质量要求以及物流配送过程中的具体控制要求等。同时,还应根据商品生产要求,出示具体的商品生产条例,在商品材料检验、生产、储存与保管等环节也要进行明确规定,这能促使物流客体标准完善,规范供应链运作方式;第四,加快对批发市场进行升级改造,发挥批发市场中枢作用。在上述纵向集成管理模式中,批发市场发挥着重要的中枢作用,其对商贸流通企业经营起到了关键性作用。由此,应加快对批发市场的升级改造,使之在供应链运作中充分发挥批发市场的中枢作用。商贸流通企业应根据供应链商品种类与实际需求,加大不同区域内批发市场的建设力度,并根据实际需求,选择特色产品生产基地作为重点批发市场。在此基础上,还要依托虚拟集群特性,在批发市场上建成链接供应链上下游的交易中心,这有利于完善批发市场中的支付体系。此外,商贸流通企业应发挥主导作用,以批发市场为核心,将产品批发、零售、销售与配送连接为一体,通过合同签订的方式,扩大批发市场规模,实现供应链组织规模化运作。

长期以来,受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产业结构不合理、企业创新能力弱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商贸流通业难以持续稳步发展。同时,由于传统商贸流通供应链存在利益主体分散、物流配送与成员管理效率低等问题,这使得供应链运作效率低下,商贸流通企业的经济效益难以保证。而基于互联网形成的虚拟集群,借助发达的信息通信手段以及网络平台,打破了传统商贸流通企业的地理集群空间局限,并通过发挥自身聚集信息、外部规模与范围经济等效应,推进了商贸流通供应链优化升级。对此,要基于虚拟集群环境,重组现有商贸流通供应链模式,可从基础设施建设、信息平台搭建、物流客体标准完善等方面出发,不断优化集群环境,提升供应链运作效率,进而推进商贸流通业高速发展。

猜你喜欢

商贸运作流通
圣物的流通——蕃尼古道上的尼泊尔鎏金铜佛流通考察
从《朗读者》大热看纸媒读书版的运作
“流通空间”的中西方比较
商贸信息
商贸信息
商贸信息
党春雄:我看“政府主导与专业运作”
PPP项目运作中的法律保障
让主诊医师负责制健康运作
商贸流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