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崖上的村庄
2020-01-17王贞虎
王贞虎
在河南,有一个神奇的小村子,它因为一条人工开凿出来的“挂壁公路”而享誉全世界。太行山深处,更因为有了这个小村而有了络绎不絕的游客。这里就是郭亮村。
从辉县往西北车行约一个小时,我们换乘统一的交通车,奔驰在狭窄的单行道山路上。山路仿佛九曲十八弯般曲折,师傅们却仍风驰电掣地开着,想必他们每天来回这条险路,哪个地方要转几度,早已熟稔于心。
车行了约十几分钟,抵达挂壁公路的入口,车子停了下来,游客们要亲自徒步去感受一下由13名村民全凭人工,费时5年凿出的隧道公路。这条公路曾被誉为“世界第九大奇迹”。
公路是在太行山脉坚硬的丹霞岩层中凿出来的。在岩层中开凿的本是隧道,为了采光,每隔一段路将山壁凿开,往下看,还可瞧见崩落的岩石以及昔日村民们步行的小路。走在隧道里,崖壁上的斧凿痕迹历历可数,头顶上一大片平整的岩壁更令人赞叹,这么坚硬的岩层,单凭手工凿平,这需要多少毅力与耐力?难怪这条公路一经披露,就引起世人的惊叹。
郭亮村的村民们为什么会在这深山悬崖上落脚?故事当然是有的。东汉末年战争频繁,加上连年灾荒以及封建统治阶级的暴政,太行山区的农民郭亮率部分饥民揭竿而起,很快就形成了一支强大的起义队伍。后来,起义队伍抵挡不住官府大军的镇压,郭亮只得退守西山绝壁。粮草断绝之际,郭亮令士兵沿着山背放下绳索,安全转移到悬崖上的一个自然村,人们为了纪念他,将小村取名为“郭亮”。
岁月更迭,朝代替换,这个悬崖上的村庄如武陵源里的人们一般,“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过着艰苦却自足的生活,鲜为世人所知。直到1977年5月,村民们亲手开凿的公路通车,仿佛桃花源的洞口揭开,迎来了红尘中的第一道光。
走在公路上,40多年前开凿的岁月仿佛就在身边敲响。村民们敲下的每一凿每一斧,都要使出浑身力量与岩石奋斗,敲呀敲,石头一块块崩落,前行的路向前一寸寸展开。全长1300多米的山路,每前进一步,都是力与美的结合,毅力与耐力的累积。几个凿路英雄日日与凿子、锤子、碎石、粉尘为伍,如同传说中的愚公一般,把全部的生命投注在岩层里,为了村民的生活,向上苍索取道路。
如今在这条道路上,每隔十几米就会向左延伸进入一条条小路,通往村民们的住宅。触目所及的几乎全是石头,如石巷、石头屋、石桥、石岸、石桌、石阶……难怪人们会称它为“石头村”。 在小巷子里漫步,能看到许多岁月的痕迹:剥落的木门上贴着福字与红色的春联,吊挂着灯笼,有些屋前的石磨纹路已风化,鸡笼随处可见,公鸡“喔喔”的啼声响彻村庄。听说有些老村民在村庄出名后,仍希望保有原来宁静的生活,因此这里的部分巷子并不对游客开放。
回程仍然徒步,但与来时的上坡不同,我们只用10分钟就走出了挂壁公路。夕阳落下,寂静的小山村犹如绝壁上唯一的灯火,熠熠发光。昔日郭亮及伙伴们期盼后代子孙能够安居乐业的愿望,如今已经实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