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满足民营企业发展需要的金融体系
2020-01-17尚福林
尚福林
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发展质量稳步提升
2019年,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发展质量稳步提升,主要经济指标符合预期,全年经济增长预计保持在6%以上。全球来看,在大型经济体中,这个速度比较高。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外汇储备充足。从经济发展的质量看,经济结构继续优化,发展的新动能不断增加。新兴产业保持良好势头,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短板领域投资、高技术领域投资持续保持较快增长。此外,营商环境也在不断改善,保障和改善民生取得新成就,三大攻坚战取得关键性进展。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作为经济“晴雨表”的就业形势基本保持稳定。经济形势分析当中一项重要的指标就是就业。稳就业是中央提出的“六稳”之首,是保障民生、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2019年政协经济委员会也就稳就业问题进行了专题研讨。中央和各级政府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出台一系列针对性强且切实有效的措施。2019年前10个月就完成了全年指标。我国城镇新增就业已连续6年超过1300万人,连续7年超额完成就业目标。
国际经济形势方面不确定、不稳定的因素增多,全球经济增速降至近十年来最低水平,也是全球金融危机以来最低水平。我们的增速虽然有所下降,但在全球经济总量1万亿美元以上的经济体中是最快的,仍然是拉动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发动机。在国际经济大环境下,我国经济发展也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我国现在正处于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结构性、体制性、周期性的问题相互交织,“三期叠加”的影响持续深化,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一是有效内需增长乏力,整体投资增速较低。二是科技创新发展面临制约。三是CPI和PPI走势背离。在当前的形势下,就企业而言,不管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谋求高质量发展,都是保持稳健发展的不二选择。
民营经济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
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民营经济仍然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环节和重要力量。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也是同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必然选择。中央多次强调,民营经济是我们党长期执政、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力量,旗帜鲜明地提出“三个没有变”。全国政协也把民营经济作为协商议政、凝聚共识、双向发力的重要议题。最近,中央又印发了《关于营造更好发展环境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的意见》,各方对于民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重要性的认识越来越深刻,对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方向越来越坚定明确。
民营企业始终是金融服务的重点领域
民营企业始终是金融服务的重点领域。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措施。2019年初专门印发了《关于加强金融服务民营企业的若干意见》,人民银行、金融监管部门也研究出台了一系列落实措施。总体看,前期政策在促进民营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增量扩面、降低成本、提高服务质量等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一是增加金融资源投入力度,针对单户授信1000万元以下(含)的小微企业贷款提出了“两增两控”目标;前三季度发行小微企业专项金融债券1508亿元,比2018年全年发行量还多263亿元。二是加大降利减费力度。按照商业可持续、“保本微利”原则,降低小微企业综合融资成本。开展银行服务收费自查自纠和监管监察,查处违规收费和变相抬高企业融资成本的行为。三是提升服务效率。通过清理降低相关信贷风险权重、提高不良贷款容忍度、发展便利续贷业务和信用贷款,实施“无还本续贷”政策、推动小微企业信贷尽职免责、建立普惠金融事业部等具体措施,提高民营企业金融服务可得性。针对民营企业股权质押风险,保险资金设立了专项产品,配合有关方面化解风险。
民营企业获得金融服务面临的难点
当前,金融服务民营企业仍然面临诸多难点。民营企业从金融机构获得的金融资源与它在经济社会中的重要地位还不匹配,主要受宏观环境、微观主体、金融体系等3方面因素影响。一是从宏观环境看,正处在一个国际环境动荡与国内转型升级交织的变革期。一方面,国际环境复杂严峻,在全球产业链中我国是世界工厂、贸易大国。民营企业进出口又是我们国家外贸的第一大主体,受国际贸易变化影响比较突出。另一方面,国内经济也面临多重挑战,正处于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期。民营企业面临生产成本上涨、合规成本增加以及转型升级的巨大压力。在经济下行压力下,会给企业自身经营和上下游产业链带来负的杠杆效应。二是从微观主体来看,企业自身经营也正处在一个市场竞争加剧、加速出清的阵痛期。企业优胜劣汰是市场竞争规律,民营企业发展也同样适应这个规律。一方面,随着外部环境逐步规范,民营企业自身财务管理不规范,公司治理不健全等问题开始显露。另一方面,一些民营企业在经济上升期盲目铺摊子、偏离主业,忽视了技术创新能力和在产业价值链中地位的提升,导致自身负债过高和竞争能力下降,粗放式发展问题集中暴露。三是从金融服務体系上看,正处在一个结构性调整期。存在信息不对称、地位不平等、风险偏好不匹配、政策传导不通畅等问题。特别是由于信用信息体系仍不完善,金融机构采集、辨识民营小微企业信息难度大、耗时长、成本高,增加了市场摩擦,抬高了交易成本,制约融资可得性。
改进完善民营企业金融服务的几点看法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要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为“十四五”发展和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打好基础。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壮大,事关市场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长远大计。做好民营企业的金融服务需要适应我国发展进入新阶段、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的必然要求,更好发挥市场在资金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政府的引导作用。既要立足解决当前实际困难,又要着眼长远完善制度环境,重点解决各种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一是构建满足民营企业发展需要的金融体系。推动资本市场更加成熟,优化信贷服务体系,加强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以及建立完善对民营企业“敢贷、能贷、愿贷”的考核激励机制。二是大力营造有利于民营企业发展的营商环境。包括搭建公平的竞争环境,对不同所有制企业应“平等对待、一视同仁”,坚持生产要素通过市场化实现科学合理配置,把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落到实处,更好发挥聚集资本、配置资源等金融功能。营造广阔的创新环境,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正向激励,加大对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和知识产权成果的保护力度,充分激发企业创新创造活力。构建坚实的法治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进一步完善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保护民营企业及企业家物权、债权、股权等合法权益,切实提升企业安全感。三是增强民营企业自身的信心和预期。在发展民营经济的问题上,引导预期非常重要,关键还要靠企业自身活力和主观能动性。要对中国经济发展大局充满信心,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要对民营企业的发展充满信心。当前党和政府对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导向是明确和积极的,民营企业家们应当利用好制度优势。同时,要练好民营企业内功,对自身发展充满信心。推动自身的体制机制、经营管理和业务模式变革,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提高经营能力、管理水平和核心竞争力,增强对市场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坚持依法依规经营。
(摘自2019年12月24日《经济参考报》。作者为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主任,原中国银监会党委书记、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