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纤酶对脑梗死急性期患者凝血功能与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2020-01-17徐宁
徐宁
云南省残疾人康复中心 (云南昆明 650000)
脑梗死是临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发病急,病死率高,病程长,病情严重。该病急性期患者的治疗关键在于改善血液高凝状态,快速恢复脑部循环,解除梗死[1]。有研究指出,降纤酶可以降低血液黏度,改善脑梗死急性期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和凝血指标[2]。本研究旨在探讨降纤酶对脑梗死急性期患者凝血功能与血液流变学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8年5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86例经影像学检查确诊为脑梗死急性期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用药差异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43例。对照组男28例,女15例;年龄45~88岁,平均(62.8±1.2)岁。试验组男26例,女17例;年龄42~86岁,平均(60.6±2.6)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排除患有内分泌疾病、凝血功能障碍、肝肾功能不全、恶性肿瘤,以及近期服用过抗血小板药物的患者。
1.2 方法
患者确诊后均采取急诊抢救和支持性治疗措施,给予其阿司匹林肠溶片(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批准文号H20120236)口服治疗,100~160 mg/次,1次/d;给予其复方右旋糖酐40注射液(山东华鲁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90336)250 ml行静脉滴注治疗,2次/d。
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降纤酶(北京赛升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0927)治疗,将10 U降纤酶混合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后进行静脉滴注治疗,2次/d。
两组均连续治疗1周后观察疗效。
1.3 临床评价
(1)比较两组的凝血功能,指标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2)比较两组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包括血浆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凝血功能比较
治疗后试验组PT、APTT均长于对照组,FIB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凝血功能比较
2.2 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
治疗后试验组血浆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
3 讨论
人体血液中存在凝血与抗凝血系统,正常情况下两者保持动态平衡,而脑梗死患者会由于大量纤维蛋白原凝血酶激活,导致凝血与抗凝血系统的动态平衡被打破,表现为细胞纤溶活性失常、血小板大量聚集、红细胞堆积[3-4]。患者并发脑梗死后,血液处于高凝状态,血液黏度升高,导致脑部血液循环减缓,大面积脑梗死甚至可能导致99%的血液循环受阻[5]。针对该病患者的治疗,需要从血小板聚集和溶栓着手,恢复患者脑部血液循环,保护脑部神经,减少后遗症[6]。
有研究指出,机体FIB水平升高是导致脑梗死患者血浆黏度升高的主要原因,FIB水平升高后,血液内易形成大量的微小血栓,阻碍血液循环,引起脑组织缺血,进而导致脑神经损害[7]。降纤酶具有降低FIB水平的作用,通过降低机体FIB水平,可以取得显著的溶栓效果,可降低血液黏度,恢复脑部血液循环。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试验组PT、APTT均长于对照组,FIB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血浆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在常规用药的基础上,使用降纤酶可以有效改善脑梗死急性期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降低血液黏度,起到恢复脑部循环的作用。降纤酶中所含的降纤酶体是一种丝氨酸蛋白酶单成分制剂,具有强溶栓效果,可经纤维蛋白原α链作用生成多聚体,改善患者脑部血液循环,促进凝血指标转归,减少组织损伤[8]。唐思治等[9]研究结果显示,降纤酶用药后脑梗死患者的PT、APTT、FIB均优于仅采用常规用药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论证的观点与其相似,仅有较小的数据差异,可能与样本数相关。
综上所述,降纤酶治疗脑梗死急性期患者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降低血液黏度,帮助患者恢复血液循环,缓解血液高凝状态,减轻脑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