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教科书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单元解读
2020-01-17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杨修宝
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 杨修宝
一、单元功能定位
1.明晰板块功能定位。
本单元是习作单元,体例与普通单元有所不同。教学以培养习作能力为核心编排的单元,要先明确各版块的功能作用。本单元“导语”点明了语文要素(习作要求),明确了本单元的教学目标,“精读课文”用来学习表达方法,“交流平台”梳理、总结了精读课中涉及到的表达方法,“初试身手”可以让学生初步尝试运用表达方法,最后通过“习作例文”进一步感悟、积累经验,尝试运用之后的强化认知与巩固,“单元习作”呈现本单元的学习成果,能够基本熟练运用,提升习作能力。
2.把握习作单元重点。
从三年级开始,通过比较整套教材习作单元的内容,“学习按游览的顺序写景物”首次出现。观察、顺序、特点、想象、情感,这些写景的关键要素,在教材中把观察和顺序都放在习作单元中编排,足见这两个要素对中年级的学生建立写景文的基础是多么重要。
3.明确在本册的作用。
四年级下册的习作教学,可以聚焦“顺序”这个关键词。第一单元写《我的乐园》要有顺序,第二单元写《我的奇思妙想》要有顺序地介绍要发明的东西,本单元的学习更是要为后面的几个单元的学习打好基础,做好准备,第六单元“按一定顺序把事情的过程写清楚”写“我学会了”,“我的自画像”与“故事新编”最好也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写。
二、单元要点解读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课文按一定顺序写景物的方法”。习作要求是“学习按游览的顺序写景物”。学生在三年级和四年级上学期已经初步学习了通过观察描写一处景物、介绍一个景点,而按照游览的顺序写景物则是第一次接触,它强调有顺序地写多处景物。本单元通过学写游记,继续培养学生描写景物的能力,同时学习按一定顺序写景物的方法,引导学生观察自然、留心身边的美,并运用到习作的实践中去。
本单元的“精读课文”的定位与其他单元不同,直接指向表达,强调从阅读中学表达,每课的课后练习也都体现了这一点。《海上日出》按照早晨太阳变化的顺序,描绘了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作者从日出时的颜色、光亮、位置等方面进行描写,着力刻画了太阳在海面下、出现小半边脸、跳出海面、发出光芒四个画面,条理清晰,突出特点。课后练习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揣摩按顺序写景物的表达效果。《记金华的双龙洞》按照游览的顺序,依次介绍了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并抓住个人感受着力描写孔隙狭小的特点。课后练习让学生补充作者的游览路线,旨在梳理文章线索,学习按照游览顺序写景的方法,两篇文章都有着明确的写作顺序,便于学生学习“按一定顺序写景物”的方法。
“交流平台”以精读课文为例,提炼出本单元的学习要点:一是移步换景时,按游览的顺序写景物;二是移步的过程中,在某个位置上观察时,要按顺序写观察到的景物。三是重点写印象深刻的景物,并写出景物的特点。引导学生通过交流,了解按游览顺序写景物的方法。让学生明白,写游览过的一个地方,可以按照游览的顺序来写,把特别吸引自己的景物作为重点写下来,也可以按变化的顺序写景。
“初试身手”让学生尝试运用学到的方法,进行表达的练习。教材安排了两项内容:第一项,引导学生画路线图,介绍参观顺序,练习把景点之间转换的过程说清楚。第二项,引导学生观察附近的一处景物,按一定顺序把景物写下来。通过这两项练习,帮助学生初步掌握按照顺序写景物的基本方法,为单元习作作准备。
之后安排两篇“习作例文”。例文均配有旁批,在典型处加上批注,从不同角度揭示按游览顺序写景物的要点,使学生进一步领悟习作方法。《颐和园》按照游览的方位顺序依次描写在长廊、万寿山脚下、佛香阁、昆明湖所见景色,一步一景,顺序清晰。旁批提示课文按作者游览地点的变化顺序写景;课后题让学生补充游览路线,启发学生了解例文游览的方位顺序。
《七月的天山》采用移步换景的方法,由远到近,依次描写“进入天山”“再往里走”“走进天山深处”的美景:第一处旁批,提示学生按从高到低的顺序写进入天山时的景色,很有条理;第二处旁批总结了野花的特点,暗示要写清楚印象深刻景物的特点。
“单元习作”是引导学生运用学到的习作方法进行实践。习作《游“ ”》要求学生选择印象最深的一个地方,按照游览的顺序写下来。并写出景物特点。通过在精读课文中学习的方法,在“初试身手”中初步实践,在习作例文中强化写法,到了单元习作中,将学到的按顺序写景物的方法加以运用。强调写清游览的顺序,写好印象深的景物。
三、单元教学建议
1.阅读教学不要分析。
弱化理解,强化表达。本单元的主要任务是按游览顺序写一个地方,培养学生按顺序写景物的能力。教学时,应该牢牢把握单元教学的中心任务,贯穿整个单元教学的始终。每一部分的教学都要围绕这一关键能力的培养展开,精读课文的教学要能服务于这一中心任务。课文教学中,有感情朗读,内容理解,语言积累不必作过多要求。阅读教学的目标很明确,指向表达。
2.习作目标不要拔高。
清楚表达,目标适当。要准确把握习作目标。四年级的习作要求定位在“写清楚”,还不要求“写具体”。在教学时,要让学生知道,习作的目的是与人交流,要表达清楚自己的意思,让别人能看明白。要确立合适的目标、要求,引导学生将自己想表达的内容表达清楚,避免定位不准,拔高要求的问题。
3.作前指导不要过细。
习作评导,感受乐趣。强化习作交际功能,使学生在与人交流的过程中提高习作能力。在与人分享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感受习作的乐趣,体验与人进行书面交流的成就感。应尽量在作后交流中提升习作能力的理念,作前的过度指导容易束缚学生的灵性。教师可以从学生的习作中发现问题,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将具体指导放在学生习作之后,引导学生作后充分交流,在与同伴、老师交流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所在,通过他人反馈获知把自己想写的内容写得更清楚明白的方式方法。
4.各个板块不要孤立。
(1)体现整体,板块整合。注意“交流平台”和“初试身手”的整合:“交流平台”总结梳理本单元写法,“初试身手”让学生尝试运用,从认识写法到运用练习,两者相互联系,彼此依托,共同为学生完成本单元习作提供学习“支架”。注意“习作例文”与“单元习作”的整合:“习作例文”不同于略读课文,重在“用”。突出例文所采用的写法,强调在“习作”中迁移运用。”习作例文”可以根据需要贯穿单元习作的全过程。比如,在写法指导环节,借助例文中的过渡句,把游览过程写清楚,写生动;借助例文重点段落,学会选择重点景物。在习作评改环节,借助例文中的描写方法,写好重点景物。
(2)用好回顾,整合资源。在了解本单元编排意图,充分认识教材各板块功能的基础上,可以从课程的视角出发,调整板块顺序,适度整合资源。如,单元习作指导过程中,可以回顾“精读课文”,梳理写法,也可以整合“交流平台”,讨论写法,还可以回顾“初试身手”第二项练习,仿照写法,指导写好重点景物。又如,在讲评环节,利用“初试身手”第一项练习的成果,修改游览顺序。也可以在习作讲评环节,回顾初试身手,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学情、资源运用的具体情况,对“精读课文”“交流平台”“初试身手”“习作例文”“习作”五个部分,作恰当的排列组合,适度补充教学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