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的经济发展路径探析
2020-01-17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变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同时总书记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战略正是在正确分析我国社会矛盾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可以说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矛盾的主要方面还是在农村这一面,只有农村发展起来了,在各个方面与城市的差距缩小了,那么我们的主要矛盾才能有效地解决。这本身是符合矛盾论关于,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的哲学原理的。
一、当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现状
当前我国农村社会的主要问题是贫穷和落后,是与城市相比较而言发展的不平衡和不充分。当前我国农村社会仍然面临若干问题,这些问题是导致农村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主要因素。现逐一分析。
(一)以家庭联产承包制为主体的个体经济面临新的挑战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农村实行土地承包经营制已经发展40年了,在过去的40年中,应该说土地实行包干到户的经营体制,大大地激发了农民的种地积极性,解放了生产力,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体的农村经济得到了最大的发展。90年代初期,城乡二元经济剪刀差大,国家实行引进外资和沿海开放战略,农村人口涌入广东、浙江、福建等沿海地区打工,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农村土地经济受到一定的冲击。由于农村人口外出打工比例大,且在外学会了各种技术,谋生能力更强,加之土地收益太微薄,土地撂荒,整村外出,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现象不断发生,甚至出现空壳村等情况。
(二)大部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不振
应该看到,自党的十八大以来,由于实施扶贫攻坚战略,农村集体经济有了一定发展,很多村集体成立了合作社、股份制企业、公司等。但是村集体经济目前最突出的问题是经济实力不强、规模不大以及在国民生产中未形成一支独立的力量,总体还是比较弱。很多村集体没有自己的集体经济组织形式,集体账面为零或者为负。集体资产账目不清,混乱等现象突出。一些村集体除了未包产到户的荒山荒地外,已经没有自己的资产了。
(三)农村社会公共服务薄弱
近三十年来,随着农村人口不断向城市转移,加之计划生育政策,农村人口呈现从高峰到低峰的转变,加之一些地方实施城镇化过程中,过分强调城市一极发展,而忽视了对农村社会公共服务的建设。我们应该看到,随着农民工的返乡和二孩政策的放开,农村教育会迎来一个新的发展契机。但是,目前很多农村在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方面比较薄弱。其原因表面上是农村人口减少了,人都进城了,本质上却是城乡公共服务体系差距大,人们自然选择的结果。
(四)新型农民匮乏
农村经济说到底最重要的是土地经济,土地是农村最大的和最主要的经济资源和经济发展依靠。随着社会的进步,传统的种植方式一定程度上已经不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农村传统种植结构及方式正面临新的机遇和调整,但是由于一代农民进城成了农民工,就算他们农忙时回来种种地,也是出于应付,没有把心思和精力放在土地上,更谈不上对土地种植进行新的尝试和试验。而对农村种植结构进行调整,需要懂技术懂管理懂市场的新型农民,这是当代农村普遍缺乏的。
(五)农村生产力技术水平依然落后
农村社会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机械化耕种,但这只是针对平原地区和土地进入合作社有条件实行集中连片耕种的地方。对于一些偏远落后的山地,农村生产力虽然脱离了刀耕火种的年代,但是依靠牛犁地和人工挖地耕种的现象依然普遍。这些变化,是农村主要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变化,很大一定程度上来说,主要是生活方式的变化。对于能够形成价值产品的农产品生产方式来说,生产力技术依然处于比较落后状态。
二、当前农村经济社会面临历史机遇
当下农村社会虽然面临以上问题,但是确迎来了历史最佳的发展和振兴机遇。
(一)政策机遇
1.扶贫政策机遇。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的工作重心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路线指导下,更加注重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具体表现就是在党的历史上前所未有地重视扶贫工作。各种扶贫政策和支持力度空前,扶贫成就也是空前。实现了8000多万人脱贫摘帽。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前,扶贫和脱贫工作仍是最重要的工作之一,扶贫仍还在路上。从党的十九大开始的未来五年,可以说围绕以脱贫为主要任务的各种政策、资金、人力等将继续加强,因此农村发展将继续享有和迎来最佳政策机遇期。这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政治基础。这些政策机遇将一方面让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另一方将打通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会保障社会大动脉,为农村社会生血造血,实现新的经济增长和新的市场打下坚实基础。
2.乡村振兴战略。习近平总书记审时度势,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是一个把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真正视为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问题来发展的战略。中国社会矛盾的关键一极在农村,社会贫富差距贫的一极在农村,中国人口总数最多的一极在农村,中国人吃饭安全问题在农村。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同样没有农村社会的现代化,就不可能有伟大祖国的现代化。因此,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共同富裕,乃至实现现代化的伟大复兴梦,农业农村农民问题都是社会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而乡村振兴计划就近期来说,是为了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当然之举,就长远来说,是巩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果,进一步实现伟大复兴的必然之举。把农村发展提升到国家层面作为战略规划,这在党的报告中是头一次。未来三十年,农村将迎来一个繁荣发展的契机。
3.改革政策。以2007年国家取消农业税和2015年国家全面放开2孩政策为标志,标志着我国最基层人民政府乡镇及村级自治组织的工作重心发生了历史性转移,即从主要以追缴公余粮和抓计划生育为两大主要任务向维稳和扶贫攻坚的彻底转化。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对农村工作高度重视,实施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改革举措,进一步激活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一是实施土地确权改革。以户为单位,让农民在承包期满后继续承包土地30年,并且通过科技手段明确了土地的范围,使权属更加清晰。二是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充分发挥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的整体效应及个体功能,使权属主体各有所得,又相互有利,这将为有效盘活了农村集体土地的经济效应发力。三是完善各类市场,为农村资产流动提供公平的交易环境。四是加大农村金融支持。
(二)科技进步机遇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步入21世纪,伴随互联网、大数据、机械化智能化等科技上的进步和取得的成果,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技术基础和准备。互联网可以拉近人们的距离,可以让信息瞬间在全球传播。大数据可以让信息进行有效分析、分类、分流和取舍,实现信息对具体工作的有效帮助。由于农业的特殊性,其现代化自然离不开机械化,要在农业机械化的基础上加上智能化,使农产品从生长周期、产地、土壤结构、农技人员等信息全程覆盖,实现数字化智能化,让生产者负责,购买者放心。可以说互联网技术和大数据技术,将为农业农村发展带来更加便利和更加广阔的空间。
(三)市场机遇
随着国家加大对农村的扶持力度,一些乡镇企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比如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产品生产加工公司将不断催生,形成规模化农业生产,有效解决产品数量和质量问题。由于规模化生产,使产品达到一定的市场供给量,质量上由于结合产地各种因素,因地制宜,使产品具有特色,具有核心竞争力。在产品数量和质量的基础上,由于科技进步,公路、信息、物流的发达,使农村这个原本偏远落后的产品市场慢慢获得了同城市一样的市场地位。即科技的进步将慢慢缩短了城市和农村的物理距离,将市场从物理上慢慢回到理论上和网络上来。逐步形成城市和乡村统一的市场体系。这是科技进步的结果,但需要人去把握机遇,借力而为。
三、乡村振兴路径
通过对当前乡村现实问题和历史机遇的分析,不难看出,农村的天地是宽广的,农村的未来是充满希望的。党中央明确地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这个高瞻远瞩的战略构想和部署,为农村社会发展,经济建设指明了方向。以下是基于经济发展视角对乡村振兴的一些路径思考。
(一)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抛开市民文化等综合素质不说,三农问题产生的始基,是由于我国地大物博,天然形成了城市和农村两个市场两个分化。而城市和农村之间的种种差距都可以归因于物理距离和资源禀赋的自然属性。因此,要有效解决三农问题,不能仅仅实施城镇化一极发展的思路,应该实施两极化发展战略。一极是遵循人口自然迁徙流动的规律让一步分有能力有实力,在城市里面能通过自己的劳动、知识、技能等生存的人进城,实现农民市民化;另一极就是实行乡村城镇化,即乡村振兴战略。基于农村城镇化的设想,首先要实现“新三通”,即通路、通网、通物流。为了与传统的“通路、通电、通水”农村“三通”相区别,这里姑且把这三通叫做农村“新三通”。
1.通路。这里需要特别说明一下,“新三通”中的“通路”与传统“三通”中的“通路”虽然叫法相同,但是本质不同。传统“三通”中的路没有质量要求,一是主要指主干道通村或者过村,至于离村组和农户家门口多远没有要求;二是主干道只要能通车就可以,不管是毛马路还是砂石路,没有要求。“新三通”中的路,一是在质量上必须是柏油路或者水泥硬化路,必须达到一定的质量要求,符合一定的行车要求和标准,即能满足货车通行又能满足各类客车通行;二是在量上,不仅指主干道要通,而且要通村进组入户,即水泥硬化路通到农户家门口。“新三通”中通路可以说无论从质上和量上相比于传统“三通”中的路来说都是不可同日而语的,已经发生了质和量的飞跃。路好了,就打通了农村与外界联系的一个关键动脉。
2.通网。网就是互联网,而作为互联网的关键在有线或无线网络设施。“新三通”中的网,就是光纤网,光纤通村入户。只有作为互联网的实体支撑光纤进村了,农村互联网才能享有与城市一样的优势和体验。网通了,与世界的距离就近了,信息共享信息互动才在一个起跑线上。因此作为21世界最先进的产物,而且是引发生产力革命的产物,如果农村没有,那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就缺了关键的一环。互联网这个无形和仿佛看不见的新事物,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静脉”。
3.通物流
如果说“路”和“网”(光纤)是打通农村和城市物理距离的“两个脉络”“两条主线”的话,物流却是“关键一招”和“最后一公里”之所在。农村通路通网了,在不考虑政府扶持政策的情况下,资金技术人才才有可能向农村倾斜,而企业扎根农村生产的农产品也方便运输出去。21世纪是以互联网为中心的网络流通经济,网购已经成为一种基本的购买方式。因此在考虑到这个现实情况下,农村通物流是一个趋势,也是一个当下正在进行和实践着的事情。
(二)培育新的农村经济体,做大做强农村集体经济
乡村振兴的关键出路在于发展和做大做强农村集体经济。改革开放近40年来,农村集体经济的表现形式由单一的家庭联产承包制向以家庭联产承包制为主体的个体经营户、合伙、合作社、混合所有制、股份制、有限责任制,个体户、合作社、混合所有制企业、股份制、有限责任公司等多种形式共同发展。农村要发展,主要表现为农业要发展,和农民要致富。农村发展不能等靠要,必须依靠自身资源禀赋的生血造血功能实现。其路径主要有两条,一是村集体经济要做大做强,为农村自身建设和公共服务以及扶贫等提供保障。二是农民要富,所以要通过家庭农场、合伙制、合作社、股份制等形式鼓励和支持村民致富。当然这二者之间有交叉。
(三)完善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城乡和区域是关键。除城乡收入不平衡之外,城乡公共服务质量和水平的差距表现出来的不平衡也是关键。因此应在把“新三通”作为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做好四个领域的公共服务体系,紧紧围绕“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做好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一是完善农村学校建设。一是满足各个层次入学人员需求,建设相应的学校。在行政村开设幼儿园,确保每个行政村有至少有一个公立幼儿园;确保每一个行政村或者每两个行政村有一所公立小学;确保每一个乡镇有一所公立中学。二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优先配优配齐农村各层次教师队伍,确保各层次的教师素质达到国家要求,缩短与城市教育水平的差距。二是完善农村卫生室建设。确保每一个行政村有一个村卫生室,有固定的场所有专业的人员,有专业的设备,有能满足一般小病常见病需求的药品。实现小病不出村。三是完善农村敬老院建设。农村敬老院视情况而建,一般先在乡一级普及。较大的行政村根据需要及集体经济实力情况而设立。四是完善农村文化建设。加强农民文化教育,普及各种知识文化。在村公所办公楼中开辟专门的教室,开展农民夜校、农民讲习所等,教授农业知识,传播传统文化、普及法治知识,树立乡风文明。
(四)健全农村市场体系建设,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城乡二元经济的一个体现,是城乡市场的隔离和二元化,即城市市场比较完善和发达,而农村市场比较闭塞和落后,基本上是自给自足的封闭的市场。开放一定意义来说对农村经济发展更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乡村振兴,一定意义上首先要发展乡村市场,使乡村市场融入城市市场,甚至全国市场、世界市场,这是农村市场发展的方向所在。因此建立农村各种服务市场体系尤为重要。
一是农村要素市场。资金、技术、土地、劳动力等如何参与农村各种经济组织,要对其进行评估作价,并进行交易,因此相关评估及交易机构要健全。二是金融体系。完善和加强各种金融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建立农业发展金融和农产品保险体系。加强对农村企业的贷款支持。三是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农产品的安全如何保证,是农产品走出去的关键一步,这需要政府主动作为,深入农村对农产品质量安全进行监控和检验检疫,发放安全生产标志,并进行监督。四是搭建农产品销售网络、运输平台。农产品如何销售,需要具备相对固定的销售渠道,并保证运输及时,及时将产品运达目的地。五是诚信体系。市场经济既是法治经济,也是诚信经济。产品的销售完全遵循价值规律,实行优胜劣汰,诚信出了问题,将给企业带来致命打击。因此,加强农村市场诚信建设,是振兴乡村经济的重要一环。六是信息体系。物流的发展使农村和城市的区别趋于淡化,充当媒介的却是信息。因此,要强化市场信息建设,确保农村供需信息准确及时,并有效实现。
综上,可以依靠高质量的基础设施建设,为做大做强农村集体经济奠定坚实的基础和可能,在集体经济做大做强的基础和国家政策支持下,完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同时构建农村市场体系,缩短农村市场与城市市场的差距,使农村慢慢融入城市发展的快车道,逐渐实现农村和城市的优势互补和无差异发展,从而实现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