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道德与法治课为例 解读四步教学法
2020-01-17大庆市第四十四中学
大庆市第四十四中学 徐 红
新课程标准的大背景下,国家教育制度不断改革,课堂架构的合理性关系重大,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充分发挥主体和主导的功能,是教师一直以来的追求,结合当前的实际,提出操作性极强的四步教学法,共同发挥教师和学生的作用,最大限度的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目标出示,师生明确
导学目标要具体,要提示出本节课的核心内容,目标可以在课前出示,也可以在课中或课后出示,出示的方法也是灵活多样的,可以提问、可以学生总结、也可以由教师说出来。
课前出示,可以由教师或学生直接板书,这种方式定位准确、操作实际、有效、简便和快捷,是大多数教师的做法。
课中出示,可以随着当时的情境,顺势拿出课堂目标,不刻意,水到渠成。在讲八年级下册第七课第一框《自由平等的真谛》和第二框《自由平等的追求》中,我就是在课中顺势提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的,即知道自由、平等在法治意义上的内涵、懂得自由都是法律之内的自由,法治与自由的相互联系、掌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所包含的主要内容、了解追求自由平等的主要措施,恰到好处、便于记忆。
课后出示,讲课过程中重点强调和难点突破的内容,学生应该有所领略,让学生在学完之后,自己归纳总结,虽然不一定精准,需要教师的点拨,但是学生深入思考和归纳总结的过程,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在讲八年级下册第六课我国的权利机关、国家主席、行政机关、检察机关、司法机关的时候,我就使用的这种方法。这一课是国家机构,课程体系清晰,了解一下性质和职权以及这些国家机构独立行使职权,具有相通性,讲课的时候也是清晰具体,学生容易理解。
课前出示课堂目标的适用于课程体系庞杂,不清晰和多目标的课堂;课中出示的适用于课堂中知识点清晰的,随着流程下来,水到渠成的;课后总结的适用于课程体系清晰,逻辑结构简单、明了的课程。虽然常用的方法是课前出示、课中关注、课后监测,但是这并不冲突,并且在我的政治课上都有实践。学法的指导也可以列到课堂目标里,比如,我在2017 年5 月份精准教研中所讲的《文化专题》中,导学目标就是让学生通过演绎的方法总结为什么和怎么做类题的做法,演绎就是学习的一种方法,被当做教学目标出示给学生。三维目标中的情感目标也可以列入导学目标,知识目标之后,可以高度概括出情感目标,知识目标和情感目标可以,但是我认为,能力目标可以不列,能力是需要长期积累和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实现的,列的太多反倒冲淡了主题。
问题引领,学习自主
现代教学论里说,就问题的真相而言,教授和感知不是学习产生的根本原因,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是问题。苏霍姆林斯基说,知识和自身的成长总是从问题开始。爱因斯坦也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问题”不但是学生产生学习的诱因,更是促使学生解决问题的动力。有了问题,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望,会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说问题贯穿于学习的始终。问题是一种思想方法,是新知识、新方法、新思想的种子,是创造性学习、创新思维的源泉,创新是辩证唯物主义的总要求,一切从哪里来,从问题中来,从创新中来。
如何进行问题引领呢?就通识而言,有两种方法,一是创设探究任务驱动,这一点可以总结为教师布置问题和学生通过看书自己总结问题两种。以八年级上册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第一二三框《法不可违》《预防犯罪》《善用法律》为例,是如何提出问题的。教师在上一课之前,会有一个预习课,在预习课上,让学生细研课文,然后提示大家“关于这一课,同学们有什么要问的吗?把你们的问题写下来。课下分类,下节课我们一起解决问题。
归纳总结提出的问题,具有典型性的分别是什么是民事、行政、刑事违法行为?各自的处罚方式都是什么?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中有一些案件如何区分?行政违法行为是不是有两种不同的方式?行政处分和行政处罚针对的对象一样吗?罚金和罚款的区别?主要典型的问题就是这些。我们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呢?在下一个环节论述。
二是根据学生经验创设情景。杜威说:“为了激发学生的思维,必须有一个实际的经验情景,作为思维的开始阶段。”教师可以利用并创设切合学生经验的问题情景,提供一定的问题刺激和思维碰撞的条件,启发和诱导学生在问题情景中,提出和解决问题,以这两种方式来设计激活学生思维,是日常政治课教学中常用的方法,教材上有探究与分享,是专门提供这种教学素材的,还有日常看的新闻事件、法治与道德节目、学生的生活场景等等都是学生的经验,可以利用这些教学资源进行情景创设,提出相应的问题,让学生分析总结。
解决问题,展示提升
问题的解决,可以通过教师讲解,学生展示来完成。但是有几点具体操作性的问题。1.对于书面上能够通过看书思考解决的问题,学生可以自行思考和归纳来完成。如《追求卓越的人生态度》几个问题都可以通过看书来归纳和总结相关的资料完成。2.对于一些焦点性、贯穿于始终的问题,而且书上又有介绍的,可以让学生通过反复阅读的方式来完成,比如《做守法的公民》中,什么是民事、行政和刑事违法行为。3.对于难度不大的问题,可以通过小组讨论来解决。比如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中有一些案件如何区分这样的问题。4.对于一些学生的知识和生活中尚未接触到的,可以通过学生查找资料和教师点拨的方式来完成,例如行政违法行为的两种方式?罚金和罚款的区别?学生可用查找资料来完成,但是他们归纳总结的不够精练和准确,需要教师的点拨,或者教师直接讲解。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给足时间思考(教师不要急于说,不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尊重学生的创造、珍视学生的批判、要充分保证问题解决的自主权。《维护公平正义》一课中的第一框《公平正义的价值》,有一个探究的题目,学校的合唱团要招收新团员了,公布的条件有5 个,唱歌好、长相漂亮、身高160 厘米以上、学习成绩中等以上、家庭有经济能力置办演出服,问题是你赞成这5 个条件吗?如果不赞成其中的某些条件,请你说说理由。针对这几个条件学生展开了批判,有的学生说除了第一个条件可以外,其他的都是不公平条件,站在思维的角度来讲,有的时候可能观点有些不合常规,但是论述充分准确,我们也给点赞,这也是一种批判性思维。
知识巩固,达标检测
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教育者的任务是,把知识转化成一种适应正在发展着的形式,以表征系统发展顺序,作为教学设计的模式,让学生发现学习。无论是从理论还是实践上来说,知识巩固,达标检测都是有效课堂的重要环节,它通过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对整个课程进行源于教材的巩固检测,宽于教材的拓展延伸,达到巩固训练的目的,强化重点难点,真正实现知识的达标和能力的转化,是完成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
以思想政治为例,这一环节可以分为口头巩固、书面巩固、实作巩固三种。“口头”是指用简明扼要规范的语言来认读,比如《追求卓越的人生态度》一课中,最后的设计是“卓越都是奋斗出来的,我奋斗,我卓越,我努力,我幸运”,让学生在齐读声中,达到巩固提高的目的。“书面”是指用书面形式,做填空、选择、判断、连线、简答、论述等题目,要规范书写,严谨解题步骤,比如《投身于精神文明建设》一课中,最后设置了2016 年会考的真题。“实作”是指做实际操作的实践或做有关表演,让学生体验、感受、在检测中运用所学,比如《修旧利废的节约意识》中,我设计了让学生利用家中的废物,做一些我们能用的物品。这也是我们要加强提高的部分,如果这一步骤做的不好,就不是完整的教学过程,就与巴班斯基的最优化教学理论相悖。巴班斯基认为:“要使教学过程最优化必须选择每个过程的最优化方案,发挥整个教学系统的最大可能性。”围绕教学目标构建具有多种形式、层次分明、巩固基础、拓展延伸功能的训练,并通过层次性的训练、评价,才能真正创建高质量、高效率、高效益的课堂。
课堂教学是是一门艺术,追求永无止境,愿我们在这条路上都能够登高望远、百尺竿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