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义节点和逻辑语义关系对序列事件小句中“然后”位置的影响

2020-01-17邹海清

海外华文教育 2020年2期
关键词:然后复句语义

邹海清 王 悦

(中国传媒大学人文学院,中国 北京 100024)

一、引 言

典型的叙事语篇,是由一连串的已然事件小句构成,这些已然事件小句所述的事件、动作、行为等具有时间上的顺承关系,本文把这样的事件小句称为序列事件小句。现代汉语中,常用“然后”来凸显序列事件小句在时间上的顺承关系。如果序列事件小句的数量在三个或三个以上时,这就关涉到“然后”在其中的位置问题。

邢福义(2001:212-213)讨论过“然后”在连贯复句中的位置问题。邢先生认为,在连贯复句中,“然后”究竟在哪个分句后出现,是自由的,完全取决于表达的需要,由说话人划分步骤的需要所决定。如例(1)中“然后”用在任何一个位置上都可以,意思一样,只是步骤性和节奏起了微妙的变化。

(1)a.她下了草滩,一直走到婶婶湖边,铺了一张什么东西在跳板上,然后坐下来,弹响了吉他。(邢福义,2001)

b.她下了草滩,一直走到婶婶湖边,铺了一张什么东西在跳板上,坐下来,然后弹响了吉他。

c.她下了草滩,然后一直走到婶婶湖边,铺了一张什么东西在跳板上,坐下来,弹响了吉他。

d.她下了草滩,一直走到婶婶湖边,然后铺了一张什么东西在跳板上,坐下来,弹响了吉他。

如果连贯复句各分句叙述的事件都是已然事件,“然后”在连贯复句中的位置问题实际上就变成“然后”在序列事件小句中的位置问题。我们关心的是,“然后”在序列事件小句中的位置是否完全取决于语用的需要。如:

(2)他在家门口站了一下(S1),让自己平静下来(S2),然后尽量轻松一些地推开了门(S3)。(路遥《平凡的世界》)[1]

我们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把例(2)中的“然后”拿掉,让10个中国研究生根据自己的语感,选出“然后”最适合的位置,结果无一例外地都选择了S3的位置,这说明“然后”在序列事件小句中的位置并不完全是语用的因素在起作用,不然无法解释大家的选择如此一致。

我们认为,“然后”在序列事件小句中的位置绝不是仅受语用因素制约的结果,小句间的语义关系、结构关系、韵律特征等都可能对“然后”在序列事件小句中的位置产生或大或小的影响。本文讨论语义节点和逻辑语义关系对“然后”在序列事件小句中位置的影响。

由于本文只讨论语义因素对“然后”位置的影响,需尽量把那些可能对“然后”位置产生影响的非语义因素排除在外,所以我们只研究具有以下特点的序列事件小句:第一,“然后”在序列事件小句中只出现一次;第二,各序列事件小句的主语为同一主语,且除首个小句外,其他小句的主语都以省略的形式出现。下面的序列事件小句不在本文的研究范围之内。如:

(3)(蒋介石)先将“提纲”看了一遍(S1),然后大模大样地来到校董林某面前(S2),先深深一躬(S3),然后挺起胸膛一板一眼滔滔不绝地陈说起来(S4)。(北京大学现代汉语语料库)

(4)克明又进去请了老太爷出来(S1),先是克明一辈的儿子和媳妇朝着他排成一字形(S2),跪下去叩头请安(S3),然后是觉字辈和淑字辈的孙儿、孙女给他拜贺(S4)。(巴金《家》)

(5)(这位师傅)又跑出给原西县汽车运输公司挂了长途电话(S1),告诉了他李向前受伤的情况(S2);然后他才开着自己的面包车离开了医院(S3)。(路遥《平凡的世界》)

例(3)中的“然后”在序列事件小句中出现了两次;例(4)中各小句的主语分别是“克明”“克明一辈的儿子和媳妇”“觉字辈和叔字辈的孙儿、孙女”,各小句主语不相同;例(5)中各小句的主语虽然相同,即“这位师傅”,但在S3出现了主语“他”,主语没有采用省略形式[2]。我们不把这样的序列事件小句纳入本文的研究范围之内。

经考察发现,语义节点和逻辑语义关系对序列事件小句中“然后”位置的影响,总体说来,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出现语义节点的位置往往会成为“然后”偏爱的位置;二是如果某两个事件小句间存在内在的逻辑语义关系时,这两个小句间一般不会成为“然后”偏爱的位置。在很多情况下,“然后”在序列事件小句中的位置是受语义节点和逻辑语义关系共同影响的结果。

二、语义节点类型与“然后”的位置偏向

由序列事件小句构成的叙事语篇,各事件小句之间除了存在时间上的顺承关系之外,在语义上也形成了一个网络,构建起各种语义联系。如果序列事件小句之间的某个位置出现了明显的语义转换,那么这个位置就会形成一个语义节点。简单地说,语义节点就是序列事件小句所构建的语义网络中,语义发生明显改变的那个分叉点。如:

(6)他把保险柜关上(S1),锁好(S2),然后骑车离开机关(S3),往太平街而来(S4)。(海岩《便衣警察》)

例(6)的语义网络由4个序列事件小句构成,但这4个事件小句间语义联系的密切度却并不一样,S1和S2说的是他处理保险柜的事,S3和S4说的是他骑车往太平街而来的事。相对而言,在S2和S3之间就存在一个明显的语义分叉点即语义节点,而这个语义节点的位置往往就是“然后”在序列事件小句中偏爱的位置。

序列事件小句之间容易出现语义节点的位置主要有:1.动作方向发生改变的位置;2.场面发生改变的位置;3.动作对象发生改变的位置;4.事件发生改变的位置;5.情状类型发生改变的位置。这些位置都是“然后”偏爱出现的位置。

(一)“然后”偏爱出现在动作方向发生改变的位置

每一个动作行为都是在一定的时空中进行的,所以都可以进行方向上的定位,只是在交际过程中是否有必要指明动作行为的方向。比如“走”这个动作,一般情况下是没有必要交待方向的,但在问路时就有必要。就动作行为与方向的关系来看,动作行为往往不是只朝着一个方向进行,这就涉及到方向的改变问题,在日常交际中,如果动作行为涉及到方向的改变,在方向发生改变处,往往就会用“然后”进行连接,如“往南走,然后往右拐”。同样,在序列事件语篇中,如果某个事件小句出现了明显的动作方向发生改变的词语,那么这个事件小句往往会成为“然后”偏爱的位置。如:

(7)从机关的大灰门出来(S1),骑车走不远就上了大街(S2),然后向西拐(S3),奔幸福路(S4)。(海岩《便衣警察》)

(8)她慢慢走到学校门口(S1),先停了一下(S2),看了看学校背后那些高大的松树(S3),然后转过身来(S4),跟山脚下的爸爸招手(S5)。(老舍《鼓书艺人》)

(9)觉新抱起海臣来(S1),爱怜地看了几眼(S2),又在海臣的脸颊上吻了几下(S3),然后把海臣放下去(S4),交给瑞珏(S5)。(巴金《家》)

“向西拐”“转过身来”“放下去”都是指明动作方向发生明显改变的词语,这些词语所在的事件小句容易成为“然后”偏爱的位置。

(二)“然后”偏爱出现在场面发生改变的位置

场面指“叙事性文学作品中,由人物在一定场合相互发生关系而构成的生活情景”(《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在叙事语篇中,场面的改变是推动情节发展的重要因素,如果某个事件小句出现了活动场面发生明显改变的词语,那么这个事件小句往往会成为“然后”偏爱的位置。如:

(10)他浑身酸懒地爬起来(S1),轻手轻脚跑到厨房里擦了把脸(S2),然后搬着自行车出了大门(S3)。(海岩《便衣警察》)

(11)她出了轿子(S1),把大厅上站着的几个男子瞟了一眼(S2),然后昂着头跟着马弁向外客厅走去(S3)。(巴金《家》)

(12)他来到汽车站(S1),取出了自己那卷破烂行李(S2),然后又走进厕所(S3),把身上的新衣服脱下来(S4),重新换上了那身揽工汉的行装(S5)。(路遥《平凡的世界》)

例(10)中的“搬着自行车出了大门”,表明场面从家里变到了家外;例(11)中的“向外客厅走去”,表明场面由“大厅”变到了“外客厅”,例(12)中的“走进厕所”,表明场面由“汽车站”变到了“厕所”。这些词语所在的事件小句容易成为“然后”偏爱的位置。

(三)“然后”偏爱出现在动作对象发生改变的位置

有的动作行为没有对象,如咳嗽、打哈欠等,有的动作行为有对象,如打、骂、给、送等。在叙事语篇中,如果某个事件小句出现了动作对象发生明显改变的词语,那么这个位置容易成为“然后”偏爱的位置。如:

(13)她扔给父亲一个牛皮酒壶(S1),然后亲热地把我揽进怀里(S2),滋地一声在额上亲了一下(S3)。(张承志《黑骏马》)

(14)冷先生取出一根麦秆粗的钢针和一块钢板(S1),一齐放到烧酒燃起的蓝色火焰上烧烤(S2),然后吩咐嘉轩压死老汉的双手(S3),吩咐白赵氏压紧双腿(S4),特别叮嘱鹿三挟紧主人的头和脖颈(S5)。(陈忠实《白鹿原》)

例(13)中S1的动作对象为“父亲”,到S2、S3后变成了“我”;例(14)中S1、S2的动作对象为物(钢针和钢板),到S3—S5后变成了人(嘉轩、白赵氏和鹿三)。在这些动作对象发生改变的位置,也是容易成为“然后”偏爱的位置。需要说明的是,动作对象发生明显改变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在例(13)中,动作的对象都是人,动作对象的改变表现为不同个体的人的改变,例(14)中,虽然钢针和钢板属于不同的动作对象,嘉轩、白赵氏和鹿三也属于不同的动作对象,但就例(14)中各事件小句构建的语义关系来说,相对于物与物之间和人与人之间的转换,动作对象改变的分叉点首先体现为物和人之间这种类上的改变,所以这个分叉点成为了“然后”偏爱的位置。

(四)“然后”偏爱出现在事件发生转换的位置

事件小句和现实生活中的事件并不存在一一对应关系,现实生活的一个事件可以由一个事件小句表示,也可以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事件小句来表示。这就意味着,序列事件小句所叙述的事件可能是一个事件,也可能是两个或两上以上的事件。如果序列事件小句关涉到两个以上的现实事件,那么事件发生转换的位置,容易成为“然后”偏爱的位置。如:

(15)他把沏好的茶壶摆到石桌上(S1),又摆下两只茶盅(S2),然后走出街门(S3),走进马号院子(S4),看见鹿三正在用长柄扫帚清除杂物(S5)。(陈忠实《白鹿原》)

(16)(白嘉轩)跳下炕来拉了一条家织布手中到缸里浇了水(S1),擦搓了脸眼(S2),感到一身轻松(S3),然后捞起拐杖出了门(S4),佝偻着腰往村子南边去了(S5)。(陈忠实《白鹿原》)

例(15)中S1和S2说的是他备茶的事,S3—S5说的是他出门后的事,事件发生了明显的转换;例(16)中S1—S3说的是白嘉轩在家洗脸的事,S4—S5说的是他出门去村子南边的事,事件也发生明显的变化。这些事件发生明显变化的位置,也是“然后”偏爱的位置。

(五)“然后”偏爱出现在情状类型发生改变的位置

情状类型(situation type)是“根据句子的时相结构特点而划分出来的类别”(陈平,1988),从大的方面来分,可把情状分为状态情状和事件情状两种类型(Smith,1997:35-36),状态情状主要由状态动词来体现,动态情状主要由动作动词和变化动词来体现。如果序列事件小句间涉及到情状类型的改变,情状类型发生改变的位置也容易成为“然后”偏爱的位置。如:

(17)王德还了那位姑娘一个半截揖(S1),又找补了一鞠躬(S2),然后一语不发的呆着(S3)。(老舍《老张的哲学》)

(18)她自己先磕了头(S1),然后坐在香案后面(S2),呆呆的看着香苗(S3)。(老舍《骆驼祥子》)

例(17)和例(18)中S1和S2的情状都为事件情状,到S3后变为状态情状,情状类型发生了改变,情状类型发生改变的位置也是“然后”偏爱的位置。

三、内在的逻辑语义关系与“然后”的位置偏向

序列事件小句除了具有时间上的顺承关系外,有些事件小句间还存在内在的因果、目的、解注等这样一些逻辑语义联系。如果事件小句间存在这样的逻辑语义关系,那么这些位置往往不是“然后”偏爱的位置。

(一)目的关系对“然后”位置的影响

目的关系说的是两个事件小句之间的语义关系表现为一个事件是另一个事件的目的。存在目的关系的小句同目的复句有一定的关系,但并不完全相同,属于两个不同的概念,目的关系是语义范畴,是隐性的,有主观性,理解起来比较灵活,而目的复句的范围却要窄得多,因为目的复句一般需要加上标志词,不包括“意合”意义上的目的关系。存在目的关系的小句和目的复句的关系可简单概括为:目的复句必然存在目的关系,但目的关系不一定是由目的复句来表达。

在序列事件小句中,如果两个事件小句间存在目的关系,那么这个位置往往不是“然后”偏爱的位置。如:

(19)他于是顺手在门圪崂里拿了一把铁锨(S1),然后悄悄开了门(S2),蹑手蹑脚来到院子里(S3)。(路遥《平凡的世界》)

(20)他用父亲的打火机点着烟抽了几口(S1),然后才鼓起勇气(S2),和父亲谈起了他走黄原的打算(S3)。(路遥《平凡的世界》)

例(19)和例(20)中的S2和S3之间,都存在明显的目的关系,如“悄悄开了门”的目的是为了“蹑手蹑脚来到院子里”,“鼓起勇气”的目的是为了“和父亲谈起他走黄原的打算”。这些存在目的关系的小句间往往不是“然后”偏爱的位置。

(二)因果关系对“然后”位置的影响

在序列事件语篇中,有的事件小句间的关系不仅仅体现为时间上的承接关系,逻辑上还存在因果关系。如果两个事件小句在语义上存在因果关系,那么,这两个事件小句间的位置一般也不是“然后”偏爱的位置。如:

(21)他顺着围墙朝南跑了一段(S1),然后灵机一动(S2),又纵身翻过围墙进入学校(S3)。(陈忠实《白鹿原》)

(22)周瑾明白了他的意思(S1),微笑起来(S2),然后由衷地点点头(S3),用力点了点(S4)。(王朔《给我顶住》)

例(21)中的S2和S3之间,例(22)中的S1和S2之间除了存在时间上的顺承关系外,还存在逻辑上的因果关系,如“灵机一动”是“又纵身翻过围墙进入学校”的原因,周瑾“明白了他的意思”是她“微笑起来”的原因,存在因果关系的序列事件小句在句法上的表现就是可以用“于是”去凸显这种逻辑语义关系[3],如“灵机一动,于是又纵身翻过围墙进入学校”,“周瑾明白了他的意思,于是微笑起来”,这些存在因果关系的小句间的位置一般不是“然后”偏爱的位置。

(三)解注关系对“然后”位置的影响

存在解注关系的事件小句,指的是后面一个事件小句对前面一个事件小句的意思进行解释、说明、补充。存在解注关系的事件小句间语义联系相对紧密,这些小句间的位置也不是“然后”偏爱的位置。如:

(23)寿明先把头歪着点了点(S1),表示服了钱三爷(S2),然后把嘴凑到钱三爷的耳边小声说(S3)。(邓友梅《烟壶》)

(24)于是只好点点头(S1),表示同意(S2),然后站起来打算离去(S3)。(梁凤仪《弄雪》)

例(23)和例(24)中的S1和S2之间,都存在语义上的解注关系,如例(23)中“把头歪着点了点”的意思解注为“表示服了钱三爷”,例(24)中把“点点头”解注为“表示同意”,这些存在解注关系的小句间,也不是“然后”偏爱的位置。

(四)位置定位关系对“然后”位置的影响

位置定位关系指的是一个事件小句在语义上实为另一个事件小句发生的地点。如果事件小句间存在着位置定位的语义关系,那么这个位置往往不是“然后”偏爱的位置。如:

(25)儿子刚一走,坚强的田福堂趔趄着身子关住门(S1),然后一头扑倒在土炕上的被堆里(S2),咧开嘴无声地哭了(S3)……(路遥《平凡的世界》)

(26)晓霞把一颗削好的苹果递到他手里(S1),然后也坐在旁边的沙发里(S2),开始询问他这两年的情况(S3)。(路遥《平凡的世界》)

例(25)和例(26)的S2和S3之间,都存在语义上的位置定位关系,如例(25)中的“咧开嘴无声地哭了”这个行为是在“土炕上”上发生的,例(26)中的“开始询问他这两年的情况”这个行为是“坐在旁边的沙发里”发生的,这些位置往往不是“然后”偏爱的位置。

四、语义关系综合影响下的“然后”的位置

从上文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序列事件小句间的语义节点类型和逻辑语义类型分别从正向和负向这两个方面影响着“然后”在小句间的位置偏向,正向指的是从正面告知哪个位置倾向使用“然后”,负向指的是从反面告知哪个位置倾向不使用“然后”。不管是正向影响,还是负向影响,在实际的交际中,大多数情况下,“然后”在序列事件小句中的位置,都不是受单一语义关系影响的结果,而是受序列事件小句构建的语义关系综合影响下的结果。下面举例说明。

(一)方向改变+场面改变。如:

(27)他心绪茫然地离开办公室(S1),默默下了楼(S2),在楼门口呆立了片刻(S3),然后朝外走去(S4)。(海岩《便衣警察》)

例(27)中S4之所以受到“然后”的偏爱,这是因为S4不仅是动作方向发生改变的位置(朝外),也是场景发生改变的位置(从楼门口到楼外)。

(二)因果关系+场面改变。如:

(21)他顺着围墙朝南跑了一段(S1),然后灵机一动(S2),又纵身翻过围墙进入学校(S3)。(陈忠实《白鹿原》)

例(21)是前文分析因果关系对“然后”位置影响时提到过的例子,其实例(21)中“然后”的位置选择是受因果关系和场面改变共同影响的结果。如事件小句S3虽然涉及到场面的改变(从“围墙”到“学校”),是“然后”偏爱的位置,但正如前文所分析,S2和S3之间还存在因果关系,语义联系密切,这个位置不是“然后”偏爱的位置,这使得“然后”的位置发生前移,移到了S2中。

(三)因果关系+解注关系。如:

(22)周瑾明白了他的意思(S1),微笑起来(S2),然后由衷地点点头(S3),用力点了点(S4)。(王朔《给我顶住》)

例(22)也是前文提到过的例子,事件小句S3之所以成为“然后”偏爱的位置,是因为S1和S2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即“明白他的意思”是“微笑起来”的原因,使得S2不是“然后”偏爱的位置;S3和S4之间存在解注关系,即“用力点了点”是对“由衷点点头”的补充说明,这使得S4不是“然后”偏爱的位置,从而使S3成为“然后”偏爱的位置。

(四)目的关系+动作对象的改变。如:

(28)雷区长从前面一个老工人手里要过一支带嘴纸烟(S1),点着吸了几口(S2),然后让区队办事员点新工人的名字(S3)。(路遥《平凡的世界》)

例(28)中S3之所以成为“然后”偏爱的位置,是因为S1和S2之间存在目的关系,即“要烟”的目的是为了“吸烟”,这使得S2不是“然后”偏爱的位置;S2和S3之间是动作对象发生改变的位置,动作对象从“老工人”变为“区队办事员”,这使得S3成为“然后”偏爱的位置。

需要说明的是,在我们对真实语料进行归纳过程中,我们还是发现了一些特例,这些特例,或是难以用我们所总结出的影响因素去解释,或是跟我们归纳的倾向相冲突。如:

(29)他和另外三个人跟着包工头过了大桥头(S1),然后走过灯火通明的南北大街(S2),一直向南关走去(S3)。(路遥《平凡的世界》)

(30)他伸手折了短短的一小枝(S1),拿在手里用力折成了几段(S2),把小枝上的花摘下来放在手掌心上(S3),然后用力一捏(S4),把花瓣捏成了润湿的一小团(S4)。(巴金《家》)

例(29)中的S1和S2之间是场面发生改变的位置,即从“大桥头”到“南北大街”,S2和S3之间也是场面发生改变的位置,即从“南北大街”到“南关”,按照我们前面的分析,S2和S3都是“然后”偏爱的位置,然而为什么真实语料中作者却把“然后”放在S2的位置,而不是S3之间的位置,似乎没有道理可讲,完全体现为作者个人的主观选择;例(30)中的S1和S2这两个事件小句叙述的是对树枝的处置,S3—S5这三个事件小句叙述的是对花的处置,按动作对象不同对“然后”位置影响来看,“然后”更偏爱的位置应该在S3,但作者把“然后”放在了S4的位置,用本文归纳出的规则也解释不了这种现象,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语义对“然后”位置的影响只表现为一种倾向性,“然后”在序列事件小句中的位置选择,是受序列事件小句自身的语义关系、结构关系、韵律特征等各种因素以及说话者/作者的主观选择共同作用的结果[4]。

五、小 结

叙事语篇中,序列事件小句构建的语义关系会对“然后”的位置产生影响。语义节点从正向的角度影响着“然后”在哪个位置更容易出现,“然后”在序列事件小句中偏爱的位置具体表现为:1.动作方向发生改变的位置;2.活动场面发生改变的位置;3.动作对象发生改变的位置;4.事件发生转换的位置;5.情状类型发生改变的位置。小句间的内在的语义逻辑关系从负向的角度影响着“然后”在哪个位置不容易出现。具体说来,当事件小句间存在因果、目的、解注、地点定位等内在的语义关系时,“然后”偏爱不在这些位置出现。在很多情况下,这两股力量交织在一起,综合影响着“然后”在序列事件小句中的位置偏向。

注释:

[1]为了更方便地对语料进行说明,我们按序列事件小句出现的先后顺序,对各事件小句作了S1、S2……等这样的标注。

[2]由序列事件小句构成的语篇,主语重提也是影响“然后”位置的一个因素,由于本文关注的是语义对“然后”在序列事件小句中位置的影响,故把有主语重提这样的序列事件小句排除在外。

[3]关于“于是”的因果陈说功能,请参看郭继懋(2006)。

[4]匿名审稿人指出,本文没有考虑“最后”“又”等这样的时间词与“然后”共现时对“然后”位置的影响,如例(11)中,如果S3中出现了“最后”,那么“然后”的位置就可能前移到S2中,我们当然同意审稿人的观点,因为时间成分如“先”“然后”“最后”连用时,受时间成分固有的连用模式制约,会影响“然后”在序列事件小句中的位置选择,但由于本文只讨论语义因素对“然后”位置的影响,所以因语形对“然后”位置所造成的影响没在本文的观察范围之内。

猜你喜欢

然后复句语义
真实场景水下语义分割方法及数据集
连动结构“VP1来VP2”的复句化及新兴小句连接词“来”的形成
基于语料库的汉语复句韩译研究
汉语复句学说的源流
语言与语义
浅谈初中语文教材整合
外国学生叙述体语篇中“然后”一词的偏误分析
小学生数学审题能力培养探究
“吃+NP”的语义生成机制研究
汉语依凭介词的语义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