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基层教学组织建设研究与实践
2020-01-17李伟娟
李伟娟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4)
0 引言
我国高职院校的基层教学组织主要包括教研室、课程组和实训中心等机构[1]。 2016 年10 月18日,河南省教育厅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基层教学组织建设 提高教学水平的指导意见》,文件强调,“基层教学组织是高等学校立德树人、 开展教研活动、推进教学改革、落实教学任务、促进教师教学发展的基本教学单位,是落实教学工作、联系教师与学生的‘最后一公里’,其管理、建设水平直接关系到教学水平及人才培养质量”[2]。 如何加强基层教学组织建设, 已成为当前高职院校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1 加强高职院校基层教学组织建设的意义
加强基层教学组织建设是办好高职院校、 提升高职教育影响力的重要基础, 也是提高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主旋律, 在高职教育发展中有其不可替代的地位和积极作用。
1.1 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基层教学组织是高职院校的基层教学管理实体,是保障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基石,是教学研究的主要组织形式, 在高职院校教育教学工作中起着重要作用。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发展态势已由规模扩张转向内涵建设,“质量问题”取代“规模问题”,体现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课程建设、教学资源建设和专业建设显得尤为重要。要实现课程的优化、教学资源的丰富和专业的优质, 就必须加强基层教学组织建设, 加强基层教学组织建设能够凝聚师资力量,提升教学质量,进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3]。
1.2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教师是基层教学组织的核心, 是基层教学组织改革创新的完成人。 加强对教师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的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激发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和热情,引导教师积极参与教学研究,能够实现教师科研能力和教学能力的稳步增长, 从而打造一支专业化教学师资队伍,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4]。加强高职院校基层教学组织建设, 可以加强教师专业能力培训,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从而建设优秀的师资队伍。
1.3 优化教学管理水平
教学是高职院校的中心工作, 教学管理是高职院校管理工作的重心。 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的目标是保证教学工作的顺利实施,监控教学质量,引导教师开展教学研究、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高职院校基层教学组织在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其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高职院校的整体教学管理水平。因此,加强基层教学组织建设可以提高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水平。
2 高职院校基层教学组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高职院校的不断扩招,青年教师数量和在校生数量不断增加, 基层教学组织制度建设不健全、教学科研相脱离、青年教师培养滞后等问题日益突显。
2.1 制度建设不健全
高职院校基层教学组织制度建设尚不健全,存在诸多问题。 比如,缺少考核、激励制度,干多干少一个样, 导致基层教学组织负责人及成员工作积极性不高。 再比如,针对教师考核、评优评先、职称晋升等问题,现有的管理制度中对科研方面早有了明确、具体的量化指标要求,对教学方面则还没有具体的量化指标,教师只需完成教学工作量即可。 这样就导致教师偏重论文的发表、教材的编写以及课题的立项等方面的工作,对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则是被动应付[5]。
2.2 教学、科研相脱离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主要功能为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 高职院校的教学与科研和社会服务工作应该是相互促进的,只有多多参与科研和社会服务,才能跟上专业发展的脚步, 了解所授课程的发展前沿,才能更好地促进教学、服务社会[6]。然而,很多高职院校的教研室职能却仅局限于传统教学工作,只负责教学工作,如排课、组织教学活动等,几乎不组织科学研究、学术讨论等活动,更不组织教师参与社会服务, 授课教师如想参加这些工作和活动,只能通过其他渠道[7]。这就导致许多教师从事的科研、社会服务与教学工作的联系不紧密,甚至不相关。
2.3 青年教师培养滞后
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引进的教师多为硕士、博士。新进教师学历虽高,但普遍缺乏一线的教学经验,在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灵活运用方面略显薄弱。高职院校注重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而新进教师在这方面明显表现出不足。 虽然很多高职院校每年都会对新进教师进行集中培训, 但并未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对教师进行个性化培训, 大部分基层教学组织也未能落实针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8]。另外,青年教师培养机制也不完善,有待进一步加强。
3 加强基层教学组织建设的措施
针对上述问题,2017 年开始,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黄河水院”)在基层教学组织建设方面进行了探索与实践,着重从完善制度、强化教研活动、加强青年教师培养等方面,加强基层教学组织的建设工作。
3.1 完善管理制度
高职院校应制订并完善基层教学组织管理制度、基层教学组织负责人考核制度、师资培训制度等校内规章制度,建立健全激励机制,明确各方职责。加强对基层教学组织负责人工作的量化考核,将考核结果与评优评先、晋职晋级等直接挂钩,从而对负责人形成激励作用,切实解决“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一个样”的问题。另外,学校还应制订各种政策,保证对基层教学组织的经费投入,加大对教研活动的资助力度[5]。
黄河水院制订了《基层教学组织设置及管理办法(试行)》,对基层教学组织的设立条件、设立流程、工作职责、工作任务、运行管理与考核等方面作出了明确规定。文件还提出,要将考核结果纳入学校绩效考核体系,对于考核优秀的基层教学组织,学校将给予相应奖励,并在经费投入、教改立项、教学评奖等方面优先支持。
黄河水院制订了《基层教学组织建设及教研活动指导意见》, 规定对基层教学组织实行目标管理,依托目标任务管理平台进行管理。每年年初,基层教学组织制订工作目标;当年年末,学校对照工作目标对基层教学组织实施年度考核, 并将考核结果纳入学校绩效考核体系。年度考核结果分为三个等级,即优秀、合格和不合格,其中优秀等级的比例不超过基层教学组织总数的20%,年度考核为优秀的基层教学组织, 还可以被推荐参加“省级优秀基层教学组织”的评比。学校依据年度考核结果对基层教学组织教学津贴和运行经费等实施柔性管理, 并配套实施相关激励政策。教学津贴的发放原则为,考核结果为不合格的基层教学组织不予发放, 考核结果为合格的基层教学组织正常发放, 考核结果为优秀的基层教学组织按照2 倍发放。运行经费的发放原则为,考核不合格的按照0.5 倍发放,考核合格的正常发放,考核优秀的按照2 倍发放。 考核制度对基层教学组织建设可以起到非常好的激励、促进作用[9]。 同时,学校还组织召开优秀基层教学组织和不合格基层教学组织工作交流研讨会, 商讨加强基层教学组织建设的有效路径,交流经验,汲取教训,协商研讨,解决问题,进一步推进学校基层教学组织建设工作。
根据文件精神,二级学院(系部)等教学机构应根据学校的《基层教学组织设置及管理办法(试行)》《基层教学组织建设及教研活动指导意见》, 进一步细化制订二级学院(系部)的基层教学组织管理制度,使二级学院(系部)基层教学组织建设有规可依、有章可循, 使各项工作在制度的框架下规范有序地开展。
3.2 强化教研活动
二级学院(系部)的基层教学组织应定期开展教学研讨活动(包括网上互动),针对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组织交流研讨, 重点讨论课程设置、 课程标准、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国内外的学术交流活动, 让教师及时了解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新方向、新方法,引导教师积极参与教学研究活动,以教学促教研,以教研促教学,不断增强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10]。
黄河水院制订的《基层教学组织建设及教研活动指导意见》要求,基层教学组织的教研活动时间每周不少于2 小时, 组织次数不少于学期教学总周数的四分之三。 学校及各二级学院(系部)原则上不得占用教研活动时间召开会议或组织集体活动, 用制度保障基层教学组织教研活动的顺利开展。
但是在实践中也出现一些问题, 如, 二级学院(系部)的基层教研活动仅局限于内部的“封闭式”活动,与外界其他基层教学组织联合开展“开放式”的教研活动较少,造成教师思路比较闭塞,缺乏学术活力、教学活力和团队优势;缺乏跨学科、交叉学科合作能力。 据此,笔者认为,各二级学院(系部)基层教学组织应与本校其他二级学院(系部)的基层教学组织、外校相同专业教研室联合开展教研活动,以进一步增强基层教学组织的教学、科研活力。
3.3 加强青年教师培养
青年教师是基层教学组织的新生力量,对教育教学工作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级学院(系部)基层教学组织应安排老教师随堂听课并对青年教师进行“传、帮、带”,发挥老教师的引领示范作用。 另外,二级学院(系部) 基层教学组织还要为青年教师提供更多的国内、国外教育培训机会,以提高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水平和业务能力,提升青年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
高职院校可以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等形式,邀请教学名师到校开展专题讲座、交流座谈等活动,帮助、促进青年教师不断提高教学水平[8]。
黄河水院《基层教学组织设置及管理办法(试行)》明确要求,要严把新教师“开课关”,对青年教师实施教学指导,推进教学工作的“传、帮、带”;要加强教学梯队建设,制订教师培养计划,有计划地开展教师培训。 这种做法有效加强了对青年教师的培养。
高职院校可以定期组织开展青年教师教学竞赛活动,对成绩突出的青年教师给予奖励,以激发青年教师从事教学工作的活力。 为青年教师搭建学习交流平台,不断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质量和业务水平,增强其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重视[11]。 黄河水院每年组织开展校级教师教学能力大赛, 并择优推荐青年教师参加河南省职业院校教师技能大赛、 职业院校教学能力比赛等, 不断提升教师的信息化素养和教学能力。
另外,二级学院(系部)的基层教学组织还应当对青年教师进行个性化培训, 要根据专业需求制订青年教师的培养制度、 培养方案等, 完善二级学院(系部)青年教师培养体系,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帮助青年教师设计个性化专业成长路径。 实施导师制,建立导师制下青年教师培养制度体系,安排本专业有经验的副高级以上教师“传、帮、带”,“一对一”地帮助青年教师提高专业综合能力, 对青年教师进行个性化的业务指导, 从而保证指导的内容和形式更加具有针对性, 直至该青年教师具备讲师任职资格。 在此期间, 青年教师所在教学部门应组织公开课、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大赛、座谈会等活动,提高并检验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水平[12]。 实践能力差是青年教师存在的共性问题,在青年教师的培养过程中,导师应指导理工科专业的青年教师提高工程实践能力,指导文科专业的青年教师提高社会实践能力,鼓励青年教师到企事业单位挂职锻炼, 鼓励青年教师利用校企实践基地,进入企业一线,结合工程和社会实际,开展教学、科研工作[13]。
3.4 强化师德师风、“课程思政”教育
各二级学院(系部)基层教学组织要加强“课程思政”和“专业思政”等方面的改革研究,探索有效方法,并努力实践。 要转变教学观念,强化教学意识和师德师风教育,从而加强基层教学组织建设。 例如,定期召开师德师风建设、“课程思政” 教学改革工作交流会,通过教师“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经验交流,共同探索协同育人的“课程思政”教学育人模式,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坚持立德树人育人目标,努力为社会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 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要认真学习、深刻认识高职院校意识形态的前沿性工作,推进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知识教育“同频共振”,将思政教育与教学有效融合起来,用知识体系“教”、价值体系“育”、创新体系“做”,引导学生站稳政治立场,勇于挑起责任重担,做到为人有责、为人尽责、为人负责,以“润物无声”的方式向学生传递正确的价值观、理想信念和家国情怀。
二级学院(系部)基层教学组织要大力提升教师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全面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深入推进“教师思政”工作,强化教师教书育人的使命意识,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
4 结语
综上所述,对高职院校而言,加强基层教学组织建设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路径和重要抓手。 高职院校应通过完善制度、强化教研活动、加强青年教师培养等有效措施, 持续加强基层教学组织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