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视野下肃南县旅游业提升路径分析

2020-01-17孙国军刘海军王美蓉刘焕波曹永香

河西学院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南县旅游业资源

孙国军 刘海军 王美蓉 刘焕波 曹永香

(1.河西学院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甘肃 张掖 734000;2.伊犁师范大学生物与地理科学学院,新疆 伊宁 835000)

1 引言

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新时代乡村发展困境的有效路径,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建成全面小康社会、顺利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的根本保证[1].旅游业是以旅游需求为驱动的产业,它包含“食、住、行、游、购、娱”等六大方面,涉及农业、工业、服务业等行业[2],其关联性强,涉及面广.旅游业是促进贫困地区经济飞速发展、实现贫困地区快速脱贫的最有活力的新兴产业,是助推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

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国内旅游从业者对旅游对乡村振兴促进作用进行了详细的研究.董菁等通过对旅游产业结构优化研究认为,当前旅游业发展过程中主要存在,旅游规划和管理严重缺乏、同质化问题严重,旅游产品单一、缺乏资金投入和人力支持等问题,而旅游产业优化升级是解决当前旅游发展过程中所有问题的根本途径[3];高源认为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过程中,必须要注意旅游市场的“可进入性”、旅游开发的“可差异性”、当地社会的“可受益性”、生态保护的“可持续性”等“四性”问题,正确把握好“四性”之间的关系,进而实现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4];银元等通过构建“驱动力—状态—压力”模型,对乡村旅游推动乡村振兴机理机制进行分析,通过产业融合、政策创新、利益分享等多种路径,助推乡村振兴[1].这些研究从不同侧面对旅游助推乡村振兴因该规避和防范的问题进行解答.

甘肃横跨青藏高寒区、西北干旱区、东部季风区三大自然区,地处内蒙古高原、青藏高原、黄土高原三大高原交汇地带.独特的地理区位造就了多样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旅游资源及其丰富.河西走廊位于甘肃西北部,拥有驰名中外的世界文化遗产敦煌莫高窟,塞外雄关嘉峪关,世界上罕见的自然遗产鸣沙山月牙泉,色彩斑斓、气势磅礴的张掖丹霞地貌等多种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肃南裕固族自治县(肃南)地处走廊中部、祁连山北麓地带,是全国唯一的裕固族自治县,区域内旅游资源特别丰富,拥有冰川雪山、大漠戈壁、草原森林、河流瀑布、幽谷深涧、绿洲平原等自然景观;马蹄寺、文殊寺、金塔寺等人文景观,旅游潜力巨大[5].近年来,随着全域旅游、乡村旅游、旅游扶贫等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肃南旅游业得到了飞速发展,旅游收入增速较为明显.但是,因其旅游资源开发较迟,旅游产品单一,旅游服务设施滞后,制约了旅游业可持续发展.为此,本文首先探讨了肃南旅游业发展现状,分析制约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内外因素,探索促进旅游业快速、健康发展的主要动因.为肃南县尽快实现脱贫,加快产业转型,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撑.

2 肃南县旅游业现状

近几年,基于其丰富的旅游资源优势,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助推下,肃南县旅游业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逐渐成为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龙头产业,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旅游资源类型丰富多样,旅游增收明显

肃南地处河西走廊中部、祁连山北麓一线,肃南东临天祝藏族自治县,西接肃北蒙古族自治县、南与青海省相邻、北与河西5地市接壤.东西跨度长,约650公里,南北跨度小,约120~200公里[6].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一隅,是祁连山下历史悠久的多民族聚居地,独特的气候和重要的地理区位赋予了该地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肃南旅游资源极其丰富,旅游资源丰富多彩,有自然美景冰沟丹霞,历史悠久的北魏时期的马蹄寺、北凉的文殊寺等石窟艺术,中华裕固风情走廊、祁连玉文化产业园、裕固族民俗度假区共计6个国家级4A级景区.统计表明,近5年间,肃南旅游人次从2014年的192.5万人次增加到2017年的526.5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相应的从2014年的7.4亿元增加到2017年的19.9亿元,4年间增加2.7倍[6],旅游收入的增速较快.

2.2 民俗旅游资源独特,开发潜力巨大

肃南县居住着裕固、藏、蒙古、回族等14个少数民族.祁连山冰雪融水使得这里拥有“塞上江南”的美誉,除了美丽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地貌景观外,还有最具特色魅力的裕固族民俗风情.因其悠久的历史传统和独特的生产生活,民俗风情别具一格,使得其成为甘肃省具有地域特色的重要的民俗旅游区.民歌、口述文学、语言、婚俗、服饰、刺绣、编织、皮雕等既是肃南裕固族民俗中主要的非物质文化保护和传承项目[7],也是具有较大开发价值的主要民俗旅游资源.

肃南是河西走廊藏传佛教的主要传播区,至今保留有北魏时期的马蹄寺,北凉的文殊寺等石窟历史遗迹.居住在这里的裕固族和藏族都信仰藏传佛教,与其他民族信教相比较,裕固族人民对宗教信仰持开放兼容的心态.虽然生活在藏传佛教的氛围下,他们依然保持对自己的原始宗教—萨满教的传统习俗,敬奉腾格里汗.传统的鄂博祭祀盛会是裕固草原上最大的集会.这种特有的民族习俗及其宗教信仰的习惯,造就了其独特的民俗习俗.

2.3 区位优势明显,集聚开发效应强

肃南因位于肃州(今酒泉)之南而得名,其东与武威、金昌相连,西与酒泉、嘉峪关、敦煌等相接,南与青海相邻,北与内蒙古自治区接壤,区位优势明显.肃南交通便捷,与张掖市距离近.张掖作为著名的旅游城市,境内铁路、公路、行运等及其发达.兰新高铁线路开通,使得张掖至兰州,张掖至西宁之间的时间大大缩短;张汶高速修通后,张掖至西宁段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建成将会整合缩短张掖至西宁公路里程.张掖至内蒙(阿拉善盟)高级公路建成通车;陇海兰新铁路、连霍高速公路等;张掖军民两用机场的通航.公路、高铁、航空等交通运输的便利性,使得张掖旅游业近年来飞快发展,对肃南旅游带动效应明显.

基于交通的便捷性,近年来,肃南开通了宗教朝圣踏雪游、丹霞徒步探险游、畅玩冰雪草原游、藏乡朝圣徒步游、裕固民俗文化体验游等多条旅游线路[8].

2.4 政策支持力度大,旅游业发展前景明朗

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乡村旅游得到快速发展,旅游扶贫是贫困地区农民脱贫的重要方式.2014年精准扶贫政策的实施、2018年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这些政策将会对广大农村地区的产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政策红利”.肃南县坚持规划先行,编制了《肃南县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以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县为目标,加快美丽乡村建设、推进乡村全域旅游.例如,白银乡东牛毛村立足区域旅游资源和民族文化特色,充分依托七彩丹霞景区、外星谷景区、大炼钢铁遗址等资源,积极推进特色旅游村寨建设,打造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喀尔喀民族街;依托乡村振兴的政策支持,皇城镇充分利用其古皇城遗址、永昌王妃墓、石佛崖石窟等旅游资源,通过发展旅游业带动区域发展[8].因而,可明显看出,肃南旅游发展态势和政府政策方向呈正向相关性,政府牵引,各个乡村地区响应,朝共同发展目标迈进.

3 肃南旅游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旅游品牌宣传度低,难以适应旅游开发需要

肃南旅游资源及其丰富,但在品牌线路开发及其宣传上,比较滞后.受到自然环境限制,肃南旅游资源受到季节性影响较大.因而在宣传时间节点选择上,旅游旺季选出力度投入大,淡季宣传力度较小,这将势必影响旅游业整体开发力度.在宣传形式上,大多采用报纸、广播、电视等作为宣传媒介,利用微博、微信、手机报等新媒体作为宣传媒介力度较小.而微博、微信、手机报等新媒介逐渐成为年轻人关注社会的主要渠道.在宣传内容上,对看得见的自然风光等“硬件”设施宣传多,而关系到游客切身利益的人文环境、风土人情、服务设施等“软件”设施宣传较少.这将造成了千篇一律、同质化现象较为严重,而其独特性开发较浅,难以适应旅游快速发展的要求.

3.2 群众参与质量低,专业旅游人才缺乏

近几年来,肃南旅游业持续快速发展,已成为当地居民收入的重要来源.旅游开发使得居民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发生了较大的改变的.因为受到落后的经济条件及其长久以来形成的文化惯性影响,相较张掖市其他区县而言,肃南的经济条件及其文化教育事业还处于比较低的阶段.由于眼界所限,当地居民的对于快速发展的旅游业认识还停留在表层,参与程度较低,只是单纯为追求短期的经济收入,而忽视了长期发展,这将会影响到旅游业健康的可持续发展.随着旅游深度推进,游客已从“山水田园”等看的见的旅游景观逐步深入到体验纯朴的民风民俗的过程.因而,加大群众质的参与程度及其服务意识,显得攸关重要.

旅游人才是旅游业健康发展的基石.随着肃南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人才缺乏日益明显,旅游人才需求与高素质旅游人才供给矛盾比较突出.受传统就业观念的影响,旅游专业本科毕业生大多数第一选择是通过参加考试,考取政府行政部门的工作,而从事旅游相关专业、导游业务的所占比例小.另外,当前旅游从业者的更侧重于外在的表现,而对内在的人文素养要求低,这就使得殴打、凌辱、诓骗事件、高价宰客等事件层出不群.甘肃属于落后省份,甘肃省毕业的旅游专业的学生部分通过考试进入政府相关单位,部分去东部发达省份就业.对于肃南而言,因其处于河西走廊中部,本科院校极少,主要人才培养和输送来源于河西学院.地域的偏僻及其旅游院校的缺少,使得旅游高级人才极其匮乏.

3.3 旅游资源整合度低,关联性小

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现已建成马蹄寺、文殊寺、冰沟丹霞、中华裕固风情走廊、康乐草原、七一冰川、明花乡旅游景区等较为成熟和受欢迎的旅游点,集聚自然和人文优质旅游资源,这里还充满浓厚的宗教和一个游牧民族长期积淀的文化氛围.裕固族至今仍然保留着非常独特的少数民族文化传统,例如刺绣、服饰、纺织、制作皮具、食品、民族歌舞、民族仪式、节庆等.这些文化都是旅游开发的主体资源和本体资源,但在实际的旅游开发中并未加以利用和传承.肃南民俗旅游资源整合度不高,发展内容单调化,没有真正实现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最大转化.虽然肃南在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创建下,各大景区得到不断的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也逐渐跟上步伐,但从整体情况以及游客感受分析,各景区在体验程度上,资源关联性也不大,对于“山水肃南,裕固家园”这一旅游品牌,只打响了“裕固家园”方面,能够贯穿整个旅游目的地的也只有裕固风情.对于“山水肃南”这一面开发力度较小.总之,无论从景区氛围还是旅游纪念品,歌舞节目等方面都局限于强调裕固民族特色,其余内容缺乏.

4 肃南县旅游业发展提升路径分析

4.1 创新宣传推广方式,打破地域壁垒

河西走廊是甘肃省旅游资源最为富集的地区,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旅游业迎来了新的发展高潮.河西五地市因其在空间上具有同一性,文化上具有同源性,资源上具有互补性等特点,其旅游资源整合度较高.与东部旅游发达地区相比较,河西走廊旅游业仍然处于较低水平.除了旅游区硬件设施的发展不完善外,在软件设施上,特别是旅游宣传形式上,比较落后.因此,未来采取电视、报纸等常规媒介宣传外,还应该加大微博、微信、手机报等新媒体的宣传形式.

当前,肃南旅游精品线路主要主打:祁连风光游—石窟绝品游—裕固风情游—丹霞探险游.从规划路线看,而其核心圈层仍然在张掖,与河西其他地市旅游关联度小.因而,未来在旅游线路规划上,可依托旅游名城张掖市,同武威、金昌、酒泉、嘉峪关、敦煌等城市协作,应该加大对旅游线路的整合规划,旅游金品线路设计上下苦功夫.因而,可通过整合河西走廊旅游资源,打破地域壁垒,同武威、金昌、酒泉、嘉峪关、敦煌等建构河西走廊专线,协同作战,达到集聚效应.同时,利用高铁专线的便利条件,打造从以金城兰州为起点城市,途径青海,节点张掖,后到达敦煌的精品旅游路线.

4.2 坚持政策先行,不断引进和培养旅游专业人才

政府对于一个地方经济产业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是航标也是支撑.随着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一带一路”战略等国家层面的宏观政策支持下,甘肃地区的产业发展拥有千载难逢的机遇,肃南县政府部门更应牢牢抓住这一机会,充分利用政策红利培养和吸引优秀旅游专业人才,提升当地旅游业整体质量.

肃南县政府在旅游人才引进方面,应该采取优惠人才支撑政策,通过外地引进、域内培养各级各类旅游人才,提高旅游人才队伍.首先,在政策和薪酬上,加大对战略管理、营销策划旅游核心人才引进,加强对常规性经营管理、职能管理等支持性人才培养力度,兼顾对高级翻译、接待等辅助性人才的培养.其次,在校地合作上,充分利用张掖河西学院这一高校平台,加大校企合作,使得河西学院培养的旅游人才留的住,待的久,为地方旅游业服务.当前,随着“一带一路”的不断推进,丝绸之路旅游名城张掖市旅游业的如火如荼,其对周边县域的辐射作用尤其明显,肃南旅游业在逐渐被熟知,旅游专业人才的参与对于肃南县旅游发展显得更加重要.因而,通过不同的渠道,采用优厚的待遇和积极稳健的人才引进政策,大力引进优秀人才,使人才既能引得来,更能留的住,为肃南县旅游发展注入新鲜血液.

4.3 扩大旅游合作朋友圈,打造民俗旅游新引擎

肃南旅游民俗旅游资源及其丰富,政府政策支持力度大,旅游有极大的发展潜力.基于此,肃南应借全域旅游示范基地创建之势,加大与周边县旅游地的合作,充分利用独特的民俗旅游资源,打造民族旅游线路.首先,利用裕固族独特的民俗旅游资源,挖掘裕固族帐篷居住民俗,“一日三茶一饭”或“两茶一饭”的饮食民俗,火驱凶神、剪鬃毛、年会等节庆民俗,摔跤、赛马、拔棍等民间娱乐,歌曲、工艺美术品、刺绣等民间艺术,以及服饰文化等民俗资源,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民俗旅游点.其次,利用裕固族对藏传佛教的信仰,打破地域界限,加强与青海,甘肃天竺等地旅游合作,扩大民俗旅游交流的区域和范围.

4.4 培养开放式思维,推进旅游内容多样化发展

肃南县积聚草原、冰川、雪峰、历史遗存、民族文化、游牧文化、红色文化、宗教文化等资源,现有6个4A级旅游景区,是甘肃省4A级旅游景区最多的县份.肃南县在拥有如此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的条件下,旅游业发展也不局限于当地资源,而应该如西北人民的豪爽热情一般,不断吸收借鉴融合开放包容式发展,不仅要使来到这里的旅游者体验到当地特色民族风情,还能使其感受到当地的与时俱进.因此,该县旅游业在对自身旅游资源的开发基础上,充分了解游客需求的前提下,引进大众旅游者所需求的新的旅游吸引力点,并与当地民族特色进行整合,同时还要充分利用当代科技,使旅游者感受到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与当地民族的开放包容情怀,实现当地旅游发展内容的充实与丰富,推进新时代背景下旅游目的地的创新发展.

猜你喜欢

南县旅游业资源
云南出台20条措施,加快旅游业恢复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重庆武隆:贫困人口依托旅游业脱贫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欢天喜地过大年
2019南县稻虾综合种养技术实操培训班成功举办
南县:“青骄·第二课堂”开课啦
资源回收
做好绿色资源保护和开发
对烟台市旅游业发展的探析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