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就业创业的特点、现状及路径探析
2020-01-17王谦
王 谦
(吉林省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长春 130033)
0 引言
现在的高校非常重视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这类人才也是各个领域所缺乏的。虽然每年都有大量的毕业生流入社会,但各个行业的人才依然缺乏,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不是人才供不应求,而是人才质量不符合行业需求,从而导致人才就业难,行业人才不足[1]。要想保障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就要对高校当前的就业创业特点有明确认识,了解大学生的就业创业现状,进而提出科学有效的解决思路。
1 当代大学生的就业创业特点
1.1 主动关系和被动关系发生了改变
目前,大学生数量越来越多,大学生已经大众化,造成了当前各个领域的大学资源饱和,这样就会导致大学生就业创业过于被动,几乎缺乏自主选择权,从而导致就业创业率低。
1.2 存在地域性
现在多数的大学生都希望到经济发达地区就业,让自己有更多的发展空间。但这些地区也是高端人才的聚集地,竞争非常激烈,就业创业问题依然不能得到有效解决,而经济发展缓慢的地区又面临着人才匮乏的问题。由于大学生的就业创业存在地域性问题,致使人才的就业创业出现了结构性矛盾。
1.3 就业创业目标不明确
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已经持续了多年,于是走上了以创业带动就业的道路,这虽然解决了部分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但毕竟多数的大学毕业生不适合创业,而且很多创业不成功的例子都会对大学生的创业心理产生影响。多数的大学生都认为创业就业问题与社会经济环境有关,但自身的因素也是不可忽视的。虽然当代大学生的就业创业心理趋于成熟,但由于目标不明确,就业创业没有方向,这也会对就业创业产生一定影响[2]。
2 当代大学生就业创业现状
2.1 受个人因素影响
高校的学生认为学历对就业的影响是很大的,超过90%的学生认为高学历是存在就业优势的,特别是体现在薪酬方面和提拔空间方面。大学生往往对薪酬的要求偏高,初次就业通常将薪资定位在3 000~5 000元,而当地的最低工资标准是月薪1 100元,这样就导致大学生不愿意就业。于是一些大学生选择了创业,但综合素质却不符合创业要求,走上创业道路的大学生需要具备团队精神和良好的应变能力,要注重对自身综合素质的培养。
2.2 受地域环境影响
对学生就业产生影响的环境因素主要体现在家庭情感方面、个人发展方面、工作稳定方面、工作地点方面以及薪资待遇方面。大学生对于职业发展非常重视,其次是工作地点。高校学生通常不会对社会各个领域的薪资待遇有所了解,因此会存在虚高的问题。对于多数学生而言,工作地点也是很重要的,如果地域环境不允许也会影响大学生的就业创业。
2.3 没有达到理想期望值
提高大学生就业率已经成为了一个社会问题,大学生往往会由于工作单位不符合自己的理想期望值而辞职,然后去追求自己理想的职业。还有些大学生即便是就业了也不具有持久性,当大学生在职业岗位上工作两年之后认为没有发展空间后就会选择离职[3]。
3 当代大学生就业创业的有效路径
3.1 高度重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要让学生进入到企业中接受实训,以企业单位的人员素质作为标准对自己进行塑造,在锻炼自己的同时还可以检验自己。在社会实践中,学生会不断检验自己,将自己的特长发挥出来,让自己对未来的职业充满自信,使自身的专业事务处理能力有所提高。在职业环境中,学生的交际能力、沟通能力都能够得到培养,团结协作意识也逐渐树立起来。以市场营销专业为例,教师会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以销售员的身份在市场中进行义务服务,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就可以认识到销售人员不仅需要具备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还要具备文化素养,在这方面薄弱的学生就会从销售的专业角度出发来提高文化素养,使销售水平能够得到大幅提升。通过这种方式,使学生的综合能力能够满足市场需求,进而为顺利就业创业创造条件[4]。
3.2 对学生做好职业教育工作
辅导员应使用各种媒体对学生进行职业教育,如学校的报刊、校园网、微信平台、手机短信以及学校的展板都可以充分利用起来,要利用学校成功的就业创业案例对学生进行引导式教育,让学生对未来的职业道路充满信心。辅导员还可以将学生划分为多个小组来开展职业讨论会,并邀请从学校毕业后并在岗位上有突出贡献的人士到学校为学生进行职业指导。学校还要为学生创造接触企业环境的机会,了解成功人士的创业之路[5]。从入学那天起就要让学生接受职业生涯指导,直到学生毕业,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
3.3 使人才培养与岗位需求相契合
高校可以建立就业信息云平台,将各个行业的人才需求信息及时发布到平台上,为学生创造上岗就业的机会。高校要从学生的就业需求出发来调整专业布局结构,做到专业教育围绕就业展开[6]。高校应启动校企合作培养计划,与企业合作培养人才,院校可根据这些信息明确各个行业的专业人才需求量以及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实现产业与教育的融合,并采用人才订单培养方式,让学生毕业之后可以直接进入到企业工作,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4 结语
随着高校毕业生的连年递增和社会各行业的岗位人才需求量减少,大学生就业成为了一个社会难题。大学每年都会向社会输入大批的人才,但学生在校所学习的知识没有得到有效利用,使学生的专业知识不能在社会行业领域中创造出最大价值。对于这种现象,高校要高度重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要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全面了解学生的就业创业特点,以期为大学生的就业创业提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