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开展劳动教育的思考
2020-01-17周艳
周 艳
(长沙幼儿师范学校,长沙 410000)
1 职业院校开展劳动教育的意义
1.1 弘扬勤劳奋斗的优秀文化
劳动是中华民族一直以来都在强调的优秀品质,是个人道德品质的有效彰显[1],也是新时代对人才素质品质建设提出的重点要求。在职业院校积极开展劳动教育能够实现对传统优秀文化的有效传承,让学生对勤劳奋斗、坚毅勇敢等优秀的文化品格有着更深的体验和理解,进一步端正学生的劳动观念,使学生在劳动体验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和价值观。
1.2 全面提高学生的实践体验能力
职业院校的办学目标是为社会培养和供输更多的实践型、技能型人才。而劳动则是实现学生实践技能强化训练的重要活动载体。通过劳动教育活动的组织能够有效训练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还能够实现新时代背景下“做中学”教育思想的深入落实,全面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热忱和学习素养。
1.3 助力学生专业素质的建设和提升
劳动教育的开展能够支撑和促进学生各方面品质的优化塑造。在劳动教育的支撑下,能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保证学生所形成的专业素质更加贴近学校的育人目标,还能够让学生更好地顺应社会环境的变化,从而为学生争取更加优质的发展机遇。学校需要针对该教育项目加强思想重视,并根据学生的素质培养需求对具体的执行举措进行创新,保证教育体系内部功能的完整性,进一步拓展教育的覆盖面。
2 职业院校开展劳动教育的手段
2.1 融合其他学科,构建综合性教育体系
在开展劳动教育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做好课程内容的合理规划[2],保证课程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更加丰富。一是要将国家在职校生素质培养方面所提出的政策方针与核心理念在劳动课程中进行有效渗透,让学生清楚认识到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的思想内涵,进一步端正自身的劳动观念。例如,教师可以向学生渗透与热爱劳动有关的传统文化,实现在学生思想层面上的规范性教育,同时要加强与专业课之间的有效整合。二是教师应注重实训活动的组织,可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的方式来增强劳动体验,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基础建设。三是加强与双创课程的结合,需围绕职校生就业规划来加强对创新创造性课程体系的建设,可引导学生结合自身所学专业积极参与实践模拟创新劳动体验活动,为学生的自主创新提供良好的环境支撑。
2.2 贯彻分层理念,构建多层次运行机制
在开展劳动教育期间,教师需要针对学生在能力和素养方面存在的具体差异进行有效明晰,积极践行分层理念,按照学生的能力等级进行规范性分层,并在此基础上对具体的运行机制进行优化处理,保证围绕职校生所开展的劳动教育更具有针对性。通常情况下,学校可以按照年级段将劳动教育分为三个阶段,针对一、二、三年级的学生组织不同类型的劳动活动,分别为实践基础课、职业技能训练以及顶岗实习,全面提高教育活动与学生需求之间的适应性。
2.3 整合微课资源,构建教育资源库中心
在新时代背景下,信息化教育成为了重要发展趋势,教师需要注重对微课模式的落实,将符合职校学生素质培养需求的劳动教育素材整合成微课视频,并在此基础上构架资源数据库,以便教师在进行课程规划的过程中可以合理搜集和选择微课内容,全面提高劳动课程的趣味性与直观性。在微课资源的支撑下,教师可以合理开发线上教育平台,为学生渗透与劳动主题相关的传统文化,或开发和设计在线学习模块、检测模块和交流模块,进一步优化学生的学习空间。
2.4 创新劳动形式,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在劳动教育全面开展的过程中,要尊重职校生的个性发展,针对具体的活动形式进行创新,构建多元化的活动体系,进一步增强学生在活动中的参与体验。教师需要注重常规教育课程的组织[3],可通过知识讲座和情境创建等多种方式来让学生对劳动理念和所对应的文化内涵加深理解。教师可以合理组织劳动周活动,引导学生在校园环境中积极参与劳动实践体验活动。同时,教师需根据学生所学专业以及具体的兴趣需求来积极创新劳动主题,并在此基础上开发和拓展劳动类型。
2.5 丰富教育主体,拓展劳动教育实施空间
院校需要积极贯彻多主体教育理念,完善协同教育机制,加强与家长、企业之间的联系,为学生构建更加全面的劳动体验空间,进一步规范学生养成劳动习惯。一是加强与家长之间的沟通,引导家长针对学生的劳动行为表现给予正确指导,向学生渗透正确的劳动观,为学生养成坚毅、勤劳的品质提供情感助力。二是重点加强与企业之间的沟通协作[4],在企业力量的支撑下为学生提供丰富且真实的顶岗实习机会,让学生在企业实习的过程中完成相关的劳动任务,在劳动实践的过程中加深对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全面提高学生的专业化实践水平,为学生将来更好地适应职场环境变化而奠定良好的劳动素养基础。
2.6 加强师资建设,全面提高劳动教育水平
院校需要围绕职校生素质培养目标来重点加强师资队伍全面建设和素质优化,积极引进具有先进教育理念和优秀职业素养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和实践型教师队伍,注重教师队伍内部结构的优化,为实现劳动课程体系的合理规划和创新提供师资储备基础。同时,重点加强教师专业素质培训,围绕学生所学专业的市场发展趋势以及对人才素质提出的全新要求进行综合调研,并以此为依据对劳动教育目标以及具体的课程方案进行合理的规划设计。
2.7 创新评价体系,强化教育反馈与反思
教师需要根据职校生素质培养目标来对具体的考核与评价体系进行创新。一是积极践行全过程思想,针对学生在劳动体验活动期间所表现出的态度、观念以及具体的行为等多个方面进行合理评价。二是全面践行激励体制,对学生的劳动学习和实践表现进行考核,综合学生在专业课实践训练以及企业顶岗实习期间的综合表现来对具体的评价机制进行创新,精准判断学生的劳动素养建设情况,并以此为反馈依据对具体的教育体系进行全面反思,有针对性地对具体的教育方案进行系统革新,保证今后所开展的劳动教育更具有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