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产教融合+项目引领+创业孵化”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以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电子商务专业为例
2020-01-17罗立明陈孝强
罗立明,陈孝强
(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旅游商贸学院,湖北 十堰442000)
随着我国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不断加快,各行各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紧迫。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文件提出,“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是当前推进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迫切要求,对新形势下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扩大就业创业、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具有重要意义”,“推动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有机衔接、深度融合,加大应用型、复合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比重”。要求职业教育服务国家战略、融入区域发展、促进产业升级,为建设教育强国、人才强国作出重要贡献。
一、聚焦区域产业需求,推动校地融合发展
2019年十堰市委、市政府提出推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政策链、人才链融合;深化院企校地合作,加快提挡升级壮大电子商务、信息服务等新经济新业态;培育平台直播、体验经济等一批新的消费热点;完善农村流通网络和售后服务体系,加快国家级、省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建设。推进区域内职业教育成果转化服务(十堰)示范基地建设。
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学院”)作为由地方政府举办的高职院校,办学专业必须主动适应产业发展变化,紧密结合新产业、新技术、新岗位的需要,服务区域数字贸易经济,以专业和创业融合为发展理念,立足区域产业市场需求,及时精准实施专业群与地方产业对接,开展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与改革。
二、构筑专业发展引擎,深度融合价值理念
学院电子商务专业在创新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上紧紧围绕“四个转变”开展工作,一是把办学思路转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上来;二是把办学模式转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上来;三是把人才培养目标转到培养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上来;四是把协同创新合作价值融合办学转到专业群发展上来。通过实施“六个共同”——与行业企业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共同实施教学、共同评价人才质量、共同培育师资、共同开展研发、共同组建基地,来实现专业人才培养价值再造,全面提升校企合作的层次和合作内涵。把学校主导、企业配合的合作模式转变为校企联动与专业融合发展的命运共同体。在专业核心课程建设、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方面,坚持“专业对接产业、课堂内容对接职业标准、教学过程对接生产过程”的原则,把能力需要转化到知识点的需要,聚焦人才培养质量,加强内涵发展。
(一)科学调查,准确定位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学院电子商务专业根据新时代社会经济发展的新需求,转变教育观念,以职业匹配理论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规范教学管理,强化职业能力开发课程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全体教师的积极性,对专业进行战略性、立体式的综合改革,以达到培养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目标。
电子商务专业通过产教融合、项目引领,实现教学内容与工作岗位对接,已经成为校企深度融合、师资力量雄厚、专业特色鲜明、教学条件优良、人才培养质量高、社会服务能力强的重点专业;并且通过创新实践、创业孵化,实现学生创业与地方产业的融合,不仅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而且促进了“我选湖北·圆梦车城”战略项目的落地生根。
(二)精心谋划,筑基固本专业人才培养体系
2015年至今,学院电子商务专业依托十堰市电子商务协会会长单位,十堰市电子商务高技能人才工作站负责人单位和区域内知名电商企业合作,围绕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实施“产教融合+项目引领+创业孵化”链条式培养改革,完善“三层三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建设具有特色、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培养计划和课程体系,践行“职业导向进阶训练”人才培养模式,推行行动导向教学法,探索订单培养和现代学徒制培养,以学生在不同阶段必须具备的能力和素质来设计人才培养体系,形成新时期专业建设发展的巨量引擎。
电子商务专业参与十堰市十三五前期重大规划研究课题“基于十堰市区域特色的电子商务发展的应用与研究”,以促进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地方产业发展目标协调一致,构建了一条专业育人与地方产业同向同行的发展之路。
(三)理清思路,强化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
学院电子商务专业依托学校双园融合办学特色、创新创业孵化基地与创业导师服务等,在教学运行中采用“企业进课堂、学生进企业”的模式,以十堰市电子商务高技能人才工作站、十堰汽配人网平台,积极探索现代学徒制改革,采用双学分制(学分和工分),教师、师傅联合培养学生,将职业教育与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相融合,充分发挥学生的工作潜能,并在三个实习实训阶段中通过轮岗方式满足学生的职业发展诉求,实现专业教育蓄能、强本、固根,扫除了学生职业发展中的盲区。
课程体系方面,结合高职实际情况,在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理论指导下,结合COT(Careeroriented Training)即“职业导向进阶训练”课程体系模式,推动专业在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实践环节等方面的尝试和探索,进一步健全实践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推进“双课堂教学”,推行行动导向教学法,并在本专业8门专业核心课程中实施,采用柔性教学,并积极进行现代学徒制的探索。加强认知实习、跟岗实习、顶岗实习的过程管理,明确以就业为导向,以准职业人培养为核心,细化每学期的教学目标,运用“学中做、做中学”的教学方法,以“教、学、做、评”一体化组织教学,完善多维考核评价机制,使学生能将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多元化、多层次的工作环境[1],实现学生在校即成为准职业人,提高职场修养,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
(四)引育并举,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激发活力
通过“内培外引”相结合,师资队伍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专业结构更趋合理,高级职称人员占专业教师队伍的50%,研究生以上学历占50%,呈梯队式发展。依托十堰市电子商务高技能人才工作站、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入园企业等平台建设教练型创业导师团队,实施青年教师导师制,提升教师实践能力。加强对兼职教师的绩效考核和教学质量评价,提高了兼职教师的教育教学效果。在专业带头人的引领和带动下,从骨干教师、双师素质教师、青年教师、兼职教师培养和评价着手,全面加强了专业教学团队建设。
电子商务专业组建专兼结合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科研技术服务团队”与“创业教练服务团队”三支教学团队,搭建“政校园企”育人共同体,共同提升教学质量,服务区域经济发展。
(五)多元高效,努力构建多维实践教学体系
电子商务综合服务实训基地是湖北省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以孵化基地为载体,依托“政行园企校”育人共同体,以“自愿平等、开发共享、合作共赢”为理念,坚持以提高学生电商专业知识与创业实践能力、服务与促进十堰市电商产业发展等为原则,创建了高水准的社会服务基地,打造了电子商务创业特色教育基地。
孵化基地开展公司化运营机制,聚焦电商项目设计,培育新形态教学模式,实现专业提升与产业转型的同步发展、人才链和产业链的服务匹配深度融合,实现专创教育与产业服务的双向支撑。形成较完整、较先进、较稳定的实践教育体系,将实践教学覆盖整体专业教学过程中,实现实践教学系统化和常态化;同时依托行业、地方产业,结合专业实现校企共建优质实践教学基地。完善职业技能竞赛机制、学生课程实习与顶岗实习管理考核机制等。
(六)成效导向,构建培养质量动态跟踪评价
建立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的运行机制,实现评价主体多维度和独立性。制定毕业生就业质量跟踪调查制度,构建了由二级学院、学生(家长)、企业(行业)和社会(政府和独立评价机构)组成的四维评价体系,形成企业、社会、学校共同参与的教学质量信息监控体系。
人才培养教育环节中依托麦可思质量管理平台、学习通等信息反馈,保证教学质量与教学内容诊断与诊改。同时吸纳行业企业专家参与人才培养与评价,将毕业生就业率、就业质量、创业能力等作为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形成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机制。另外,建立教师评学、学生评教的信息反馈平台与毕业生跟踪调查制度,通过多方信息反馈,实现对教学过程的全过程监控,以评价反哺教学。
三、强化综合服务功能,增强辐射带动作用
通过专业和产业互动,提高了专业与产业的契合度,助力区域电商产业全链条升级,推动十堰市农村电商项目建设,在农村电商服务、精准扶贫与社会培训等方面的社会服务能力得到较大提升,对地区经济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显著。
农村电商服务方面,专业积极服务地方产业,与十堰大秦艾蒿农业合作社深度合作,经过两年的实践,共同探索出“农业合作社联盟+研发+市场”和“农业合作社联盟+一村一品”的服务模式。发挥十堰市电子商务高技能人才工作站辐射带动作用,为农业合作社创业团队提供优秀的技术指导老师以及商业策划老师。
地区精准扶贫方面,专业以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混合公司为运营主体,成立绿野慧谷星创天地、道和“互联网+”众创空间,通过“互联网+特色种植养殖”、“互联网+生态农业”、“互联网+精准扶贫”、“互联网+精准扶贫+订单生态养殖”、“互联网+开心农场+特色体验”、“互联网+农业合作社+订单生产”、“互联网+一村一品”等模式,带动20多名大学生就业,主动帮扶十堰市竹山县、十堰市方滩乡、丹江口浪河镇、郧西县涧池乡等30多名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致富。
(一)实施“产教融合+项目引领+创业孵化” 链条式培养改革
专业围绕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实施“产教融合+项目引领+创业孵化”链条式培养改革,走出了一条专业与地方产业同生共长的发展之路。
1.产教融合,优化教学形态
电子商务专业投入300多万元建成6个理实一体化实训室,引入汽配人网、小蜜蜂、阿里巴巴等企业,搭建电商平台,通过“专家进课堂、学生进企业”等产学一体化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对接职业岗位,工作任务融入教学场景。
2.项目引领,提升专业技能
电子商务专业探索实施项目化教学,积极参加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项目,完成了郧西县、丹江口市电商平台搭建,参与实施涧池乡淘宝村“互联网+精准扶贫”等10余个项目,通过项目工作室运营,让学生参与项目任务,与行业专家交流对话,有效提升专业技能。
3.创业孵化,实现成果转化
电子商务专业牵头成立了十堰市电子商务协会、大学生创业孵化中心等平台。学生任昱通过“互联网+绿松石”产业项目创新创业,月均营业额达10万余元;学生林楚强等以“互联网+精准扶贫+订单式生态养殖”项目获得“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湖北赛区银奖;原专业教师林宏伟博士创办的电商企业被科技部授予国家级“众创空间”。
通过产教融合、项目引领,实现教学内容与工作岗位对接;通过创新实践、创业孵化,实现课堂与市场的无缝对接,电子商务专业多年来的探索与实践,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促进了“我选湖北”、“圆梦车城”战略项目的落地生根。2017年被确立为十堰市首批高技能人才工作站,并成功入选国家“百千万计划”项目;2018年,电子商务专业通过湖北省教育厅高等职业教育特色专业验收。
(二)融入地方特色产业,服务精准扶贫,助推区域产业发展
1.强化智力支持,培育地方特色应用型人才
专业积极与十堰大秦艾蒿农业合作社开展艾蒿系列产品生产加工技术培训和电子商务技能应用培训,定期举办项目管理、市场运作、网络推广等方面的培训和讲座。利用互联网云平台,开设创新农业特色课程,鼓励其创业实践,为农村电商发展培育专业人才。
作为十堰市电商协会会长单位和“张湾区电商创业人才培养示范基地”,电商专业和就业指导中心紧密携手,同张湾区政府、市人社局、市总工会等协作,自2016年来,累计为十堰地区培训电商社会人员和在校学生3 000余人,并主动“送电商知识下乡”“送电商知识进社区”等,对社区人员、贫困区域企业人员、合作社负责人、淘宝网店店主、微商、精准扶贫户等开展培训工作,包括帮助十堰市总工会电子商务创业培训90人,一村多名电商创业人才培育计划200人,张湾区电子商务创业人才培训1 200人,校内组织学生SYB创业培训350人,“送训下乡”电子商务创业培训1 800人。
2.推动地方产业,辐射带动地区经济发展
专业发展服务地区农村电商,专业积极服务地方产业,与十堰大秦艾蒿农业合作社深度合作,经过两年的实践,共同探索出“农业合作社联盟+研发+市场”和“农业合作社联盟+一村一品”的服务模式。依托十堰市茅箭区农业局、十堰市农业局和十堰市电子商务高技能人才工作站及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建立创新创业导师专家库,为农业合作社创业团队提供优秀的技术指导老师以及商业策划老师。
在地区辐射带动方面,专业深化与十堰秦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共同实施“全国市州报业‘新农人网’农产品数字共享平台建设”项目,与十堰广播电视台协作开展了“武当文化情境下的动漫游戏创意设计系列产品开发项目”,与黔南州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协作,实施了“黔南州加快工业脱胎换骨研究”项目,与贵州省社会科学院共同完成“都均毛尖品牌战略研究”,与十堰市土关垭镇共同制定的《土关垭镇电子商务产业发展规划(2018-2020)》,获政府高度评价。
多年来,电子商务专业教学团队在电商培训、项目运营等方面为社会提供了良好的服务。由电商专业师生、杭州、十堰专家、新合作员工组成电子商务项目组,目前已建成并投入运营1个乡级电子商务服务中心,2个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站,郧西淘宝馆、丹江口淘宝馆、十堰新合作有赞商城。
四、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一)存在的问题
(1)师资队伍结构需要持续优化,尤其是目前青年教师的实践能力提升仍需继续强化。针对职业化教育特点进行教学设计,将地方产业融合课堂教学的能力需要持续提升。
(2)教材建设、课程建设融入产业有待加强。课程开发、教材选取需要重点结合职业化教育特点进行设计。
(3)专业的社会服务能力仍需进一步深化与加强。尤其是在对接地方产业、助推地方经济发展方面仍需要持续跟进,以实现“一个专业助推一项产业”的目标。
(二)改进措施
1.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打造精品教学团队
经过几年建设,培育若干个由学术领军人物或学术带头人负责的面向专业发展前沿、研究方向全面均衡、人才梯队搭配合理的教学团队。建成一支专业理论功底扎实、教学水平高、科研能力强、能熟练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实践经验丰富且实践应用能力突出的师资队伍。
2.强化课程建设与开发,自主开发教材
为进一步提升课程的职业化水平,一方面可以在课程建设开发过程中积极参与省级及以上重点教材编写,提升教材与课程本身的融合度;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自主开发校本教材的方式提升教材对学生的适应度。同时,为全面保障专业质量提升,也需要持续加强优质核心课建设,鼓励通过专业团队方式共同开发建设。
3.服务区域经济,助力地方产业发展
不断提高专业的社会服务能力,更加主动地融入区域经济社会与行业产业发展,满足企业对电子商务高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使专业在服务地方经济、产业结构调整、经济社会转型发展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提高专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学院电子商务专业以此路径的创新点,对“政府主导、行业指导、学校主体、企业参与”的政校行企四方联动模式做了探索与实践,以期为高职电子商务专业办学形成特色提供一定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