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转课堂在会计电算化教学改革中的应用
2020-01-17王庆彤
王庆彤
(黑龙江职业学院,哈尔滨 150080)
会计电算化作为会计学专业的一门分支学科,对会计专业学生的动手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而传统的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教学模式又难以全面提升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职业技术能力,以至于会计电算化教学效果大打折扣。为此,在众多教育工作者的研究与探索下,引进了翻转课堂这一全新的教学理念,以加快对会计电算化教学的改革步伐。利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能够提升会计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还能培养他们处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为会计专业毕业生步入岗位奠定了良好基础。
1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特点
翻转课堂也被称为颠倒课堂,就是通过对课堂内外时间进行重新调整,将学习的决定权交于学生。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下,课堂上的学生能够更加专注于项目学习。在某种意义上,翻转课堂是对传统课堂的一种彻底颠覆,势必会引发原有教师角色、课程模式、管理模式等一系列工作的变革。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主要有主体颠倒化、教学资源多样化、时间与空间立体化这三个最为突出的特点。主体颠倒化主要是指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教师不再扮演传授者、灌输者的角色,而是成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推动者,摆脱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现状,使其从“要我学习”转变为“我要学习”,让学生真正成为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教学资源多样化是指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开展的教育教学活动,通过PPT、音频、动画等多样化的数字教学资源让学生处于更加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中,并利用播放器的暂停、回放功能来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时间与空间立体化是指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教师传统的讲授时间被转移到了课堂之外,学生就可以利用课堂上的宝贵时间来进行知识点的讨论,这样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能够提高课堂学习质量。
2 会计电算化教学现状
会计电算化课程虽然隶属于会计学专业,但其所涵盖的知识内容相当广泛,既包含了管理学方面的相关内容,又囊括了信息科学技术等方面的知识,是一门对综合实践性要求较高的课程。但很多高职院校在会计电算化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中仍然采取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即“满堂灌”的教学模式,使学生一直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再加之个别学生的认知能力相对有限,对会计电算化知识的理解存在较大困难,实践应用能力也无法得到锻炼与提升,造成了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无法有效对接,给学生的就业发展带来了巨大阻碍。此外,由于会计电算化课堂教学时间相对有限,教师无法了解每一名学生的实际情况,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会计电算化知识的实际掌握程度。
3 翻转课堂在会计电算化教学改革中的应用
3.1 构建有效的知识体系
过于零散的知识体系不利于学生的深层次理解,教师在采取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前,要先构建一个有效的知识体系,对全部知识点加以覆盖。在知识体系的构建过程中,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难度适中和有利于学生进行自我探索的知识点。如今,学生普遍对新兴事物具有较高的接受程度,教师便可借助新兴媒体使零散的知识变得系统化,之后以任务的形式将问题布置给学生,让他们利用课余时间完成,这样不仅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切实提高会计电算化的教学质量。
3.2 颠覆传统的教学方式
在翻转课堂背景下,教师角色、教学资源、学习空间都发生了巨大变化,更有利于营造学生喜欢的课堂环境,能够收获最佳的课堂教学成效。教师可以借助信息化网络开展在线教学,通过在线互动交流平台的搭建,教师可随时随地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能够及时收集学生遇到的实际问题并进行在线讨论,实现了针对性辅导和延伸教学内容的根本目标。
3.3 构建完善的监督机制
在翻转课堂背景下开展会计电算化教学活动时,必须要配备完善的监督机制。第一,高校应指派专门教师对网络教学平台进行管理,监督学生的网络学习情况,了解学生对网络教学平台的实际使用程度,对于不足之处要及时加以完善。第二,教师可以利用每节课前的几分钟通过随机提问来掌握学生对知识的了解程度,并对未能及时完成任务的学生给予一定惩罚。通过这些强有力的保障性措施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自觉性,进而达到翻转课堂的教学目标。
4 结语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不仅是教育信息化的一种表现,是教育素养与网络信息化技术的有机融合,是未来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在会计电算化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引进翻转课堂教学理念,实现对传统会计电算化教学模式的革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