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林业新型森林防火体系建设研究
2020-01-17王春刚
王春刚
(哈尔滨市呼兰区黄土山林场,哈尔滨 150500)
我国林业作为一项基础产业,它既有生态效益又有经济效益。但从目前来看,我国每年都要承担由森林火灾造成的巨大损失,致使林业资源迅速减少,无法实现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1 建设新型森林防火体系的重要性
1.1 能够充分满足林业发展需求
森林火灾是一种破坏性大、突发性强的自然灾害,它不仅会烧伤林木,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森林面积。一旦遭受火灾,森林很难恢复原始面貌,而建设新型森林防火体系可以有效降低发生火灾的可能性,从而为林业资源的发展提供切实保障。
1.2 能够充分保障天然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森林火灾频繁发生,加强对天然林业资源的保护工作已迫在眉睫。我国在天然林业资源保护方面提出了很多可行性项目,这些项目有利于改善林业生态环境。森林火灾一旦发生便很难控制,后果不堪设想,所以必须建设新型森林防火体系,以此来预防森林火灾的发生。
1.3 能够实现生态系统的平衡发展
森林是以树木为主体的许许多多生物组成的生物群落,只有切实保护生物多样性才能维持生物圈的生态平衡。林区工作人员可以向人们普及宣传森林防火法律法规,并讲解发现火情时如何正确报警、如何扑救初期火灾等安全常识,帮助人们提高林区保护意识。如果发生森林火灾,必将会威胁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所以建设新型森林防火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
2 新型森林防火体系建设原则
2.1 预防原则
预防原则是新型森林防火体系建设的首要原则。虽然加强预防不可能完全杜绝森林火灾的发生,但只要预防措施落实到位,就会将森林火灾消灭在萌芽状态中。所以,不管在任何时候,人们都要做好预防工作,从而减少森林火灾的发生率。
2.2 均衡局部原则
在建设新型森林防火体系时,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充分掌握各个地区的地形特点并作出相应判断。由于每个地区的地形都不尽相同,要想制订行之有效的森林防火体系,就必须从实际情况出发,不夸大、不缩小,正确对待和处理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切实保障各个地区的林业共同发展,从而避免出现一地区发展迅猛、另一地区发展滞后的现象。
2.3 责任制原则
防火工作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涉及大量人力和物力的调配,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管理难度。所以,相关人员必须要高度重视自己的工作职能,将每项工作的流程和进度进行准确把握,明确第一责任人,这样一旦某个环节发生问题就能够及时联系责任人采取措施,以节约防火救援时间。
3 建设新型森林防火体系的途径
3.1 逐层落实,严格执法
森林防火管理部门、森林资源管理单位和森林保护单位都必须要明确自己的工作职能,时刻铭记自己的工作职责。如果出现人员调动的情况,要及时补充相关人员,保证发生森林火灾时能够顺利进行救灾工作。除此之外,还要完善防火工作考核机制,无论哪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根据考核机制的规定追责相关责任人。如果问题是由人为因素造成的,例如组织救火工作不到位、隐瞒火情不上报、寻找火灾隐患不全面,等等,那么就应该将责任进一步追究到个人,同时对成功完成灭火工作的单位和个人给予一定表扬和奖励。
3.2 加强宣传教育,培养防范意识
森林防火工作是一项很强的全方位系统工作,它具有一定的社会性,离不开社会各界的支持、帮助、参加和监督。基于此,需要进一步提升人们的消防意识,从根本上保证森林防火工作的顺利开展。而加强宣传教育就是提高人们防火意识最为有效的方式,例如,消防部门可以定期向人们播放消防防火知识,使人们能够了解到火灾的危害。社区还可以组织居民集中进行防火知识的学习,使人们的消防意识能够得到有效提升。
3.3 控制火源,强调预防
第一,组织科学有效的管理团队,制订高效的管理方法,对护林团队进行认真管理,加大力度考核护林员的巡山工作。每年的秋冬季常出现大风天气,这个时期是高火险集中时期,护林员必须及时对所管辖区域的林场进行巡查,一旦发现火情要及时上报相关领导,并有序安排扑救工作。
第二,严格控制火源,在节假日期间加大宣传禁止用火,严格处罚违反规定的人员。
第三,全面检查防火设备,建立防火档案,贯彻落实防火制度。
3.4 构建新型生物防火林带
第一,建立混交林复层结构林带。为增加湿度,可以在上层林带种植阳性防火树种,在中上层林带种植阴性防火树种,这个结构通常出现在生态水平高的地区。混交复层结构防火林带能够合理应用光能,进而增加林地的生物数量。
第二,建立生物防火经济林带。可以结合林区实地情况选择防火性能强、植被面积大的品种,如茶树、板栗,等等。同时,还可以在各林带中间种植低植被的蔬菜和草药,以免出现水土流失等问题,进而为生态平衡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