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分析
2020-01-17刘欣
刘 欣
(济南职业学院,济南 250000)
教育部于2014年推出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并公布将研究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必备的品格和关键能力。2016年,林崇德教授团队在《中国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报告》中提出了中国学生核心素养的三个维度:文化基础、自主发展和社会参与,提出了学生的六大核心素养: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还提出了18个核心素养基本要点。
1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意义
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具有极为明确的就业方向,会进入到与学前儿童教育行业相关的企业或教育教学机构。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应把专业课和文化课的界限不断弱化,尽可能给学生传递更多的理论教学,以便对实践创新进行指导,然后给予学生科学的评价手段,提升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让他们能够全面且深入地进行核心素养培养。
2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具体路径
2.1 增设人文必修课
2.1.1 设置通识类课程
为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可以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增加通识类课程的比例。例如,有些院校把国学作为特色选修课来开设,这就可以根据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时要求来进行灵活设置。从信息基础课程的角度来看,很多高等院校对办公软件的教学都比较重视,但却没有重点培养学生检索信息及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为了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能够具有较高的信息意识,信息检索必修课程很有必要开设,这对培养学生的信息应用能力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学校应根据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发展情况来动态调整执教内容,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让学生能够运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
2.1.2 设置双创课程
创新创业课程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双创课程对提升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很大的促进性,教师可以在双创课程中设置高效的问题,以便对学生进行指导,培养其思维意识,科学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将所学的批判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有机统一起来,不断总结所学、所思,进而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自我批判能力。
2.2 加强对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
2.2.1 结合教材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
教材是知识传递的载体,教师应深挖教材中的思政元素,对学前教育专业中的思政教学内容进行优化,把核心素养的内容渗透到思政教学当中。教师应统筹制定科学有效的执教方案,并紧密结合学生的六大核心素养点来全方位收集相关知识,不断丰富教材中的教学内容,确保学生对核心素养的内涵有一个全方位了解。专业课教师可以从“三教改革”的角度对教材进行重构与创新,探索制定活页式教材,灵活地将专业课教学内容与六大核心素养点紧密结合,从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这几方面对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理念和教材进行改革。
2.2.2 创新课程思政教学模式
教师开展教学活动时,应该对教学模式进行不断创新,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应在多种措施的帮助下加强和学生的互动交流,把学生放置在学习的主体地位,全方位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需求,以便根据实际情况动态调整教学内容。在课程思政教学中,要紧密结合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内容,不能让学生觉得课程思政的教学内容有些突兀。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第二课堂进行课程思政教育,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交流平台。例如,学校可以组织艺术节活动,这不仅展示出了当代大学生积极向上、青春洋溢的精神风貌,而且还能够起到宣传核心价值观和落实立德树人理念的作用。
2.2.3 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不仅仅是在思政课堂上进行,还要在实践中进行应用,确保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用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积极的心态来面对生活,为今后从事幼儿教育工作保持良好的心态奠定坚实基础。
2.3 完善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设置
高校在开设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时,应该以核心素养的培养为中心,保障课程内容和课时分配的科学性、合理性,确保课程设置之间具有连续性,能够促进学科之间的有机融合。学前教育课程能够对未来的幼师进行正确引导,帮助他们构建职业所需的知识内容,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能力。教师应始终保持正确的教书育人观,要对学生进行科学指导,开发学生们的兴趣爱好,帮助他们正确认知幼儿的心理。
2.4 完善教学评价机制
在评价机制中,可以采取多元评价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全过程考核。学生核心素养的连续性较强,而且具有可迁移、跨学科等特点,还会存在一定的隐形知识。对此,不能采用单一的教学评价方式,需在评价内容中加入与核心素养培养相关的内容,不仅要评价学生各门学科的成绩,还要保障多元化评价机制的形成。可以请行业企业的指导教师在多元评价体系中进行评价,使评价结果更具有全面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