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办高校书院制育人功能提升路径研究

2020-01-17

黑龙江科学 2020年21期
关键词:书院民办高校导师

孙 怡

(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重庆 401520)

书院制是高校的一种教育管理制度, 在继承中国古代书院的基础上, 借鉴国外住宿学院制度, 建立的一种对大学生实行通识教育, 兼顾思想品德、素质教育等方面的教育模式[1]。截至2017年7月,我国内地已有47所高校建立137家书院以及校园社区模式学院[2]。但学生的生活社区是否成功转化为了育人社区,发挥出书院制应有的育人功能还需进行探讨。

1 现代民办高校书院制发展动因

1.1 学生全面发展的现实需要

书院制通过打造育人场域,打破了以往“知识传授”和“立德树人”的界限,弥补了班级授课制对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缺陷,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相结合,通过师生交互圈层、创造性文化活动、自制自洽的管理制度以及特色的文化氛围,全面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符合我国人才培养质量和学生全面发展的现实要求。

1.2 民办高校未来发展的需要

雅思贝尔斯认为,一所真正意义上的大学,要包含三个彼此密不可分的方面:学问传授,科学与学术研究,以及创造性的文化生活[3]。民办高校需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打造属于本校的竞争优势和学生的核心竞争力。通过书院制开发、利用第二课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社会需求接轨,更能增强民办高校在生源竞争和人才培养方面的竞争力,符合民办高校未来发展需要。

1.3 书院制在育人方面的优势

书院制将教学、文化、住宿、活动纳为一体,作为教学空间,打破了传统教育模式存在的重知识传授轻素质教育的偏颇,专业导师和生活导师的设置保证学业、人格养成双关注。作为生活空间,书院制打破学生的年级、专业限制,尊重学生差异化和选择权,构建学生互助互学朋辈圈层,扩大学生交际面。作为文化载体空间,书院拥有完备的住宿设施和休闲学习场所,并通过书院特色的文化精神,强化环境育人功效,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精神发展。

2 民办高校书院制育人功能实现存在的问题

2.1 学生认知度不足,自我教育功能缺失

住宿书院制的核心是“以学生成长为中心”,提供一个支持学生自我发展、自我服务和自我管理的社区学习环境。但目前部分民办高校将书院功能局限于传统的管理学生和服务学生,导致“学生对这种现代书院的认知与学校的初衷存在较大差距。学生仍然视书院为具备更多生活功能的物理空间而不是文化空间”[4]。难以形成主人翁意识,无法充分利用书院提供的教育场域进行自我教育。

2.2 导师制发展困难,指导服务能力不足

我国民办高校书院导师制发展进程并不顺利,首先是导师数量不足,大部分民办高校师资力量相对薄弱,甚至存在师资短缺情况。其次,导师对学生的指导容易流于形式。导师入驻书院后,指导内容更加琐碎,很难实现有效指导。最后,导师分为生活导师和专业导师,生活导师主要指导学生开展活动、提供咨询服务和生活帮助;学业导师则要负责学业和学术指导,需要导师具备良好的道德情操、专业素养、指导能力等,导师的专业化水平亟需加强。

2.3 空间打造无重点,文化育人功能欠缺

书院制强调“家”文化和“社区交流”,需要具备一定的公共设施,打造具有内涵深度的书院格局,以提供给学生交流活动的温馨场所。但因经费和学校发展规模限制,部分高校书院硬件设施欠缺,基础设施薄弱,功能不全,学生无法从形式上感受到书院与宿舍的差别。

2.4 活动设计无序,生活育人效果不显

高校在打造书院制时,重视第二课堂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通过举办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升。但活动在设计时较少参照学生真实需求和教育发展需要,缺乏活动内涵。

3 民办高校书院制育人功能提升路径

3.1 加强主体意识,实现管理育人

要重视增强学生在书院的主体意识,让学生在书院中养成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习惯。首先通过空间打造和宣传,让学生认识到书院是书院师生、学生之间交流互动的平台,是专业教育的延申场所,学生是书院的主体。其次,“书院内部的结构应具有自治性,它是由居住于书院的全体学生根据一定的规则所组织起来的生活、娱乐和自我教育体系。……书院应具有完整的自治体系,其内部事务由其成员共同处理,成员之间是平等的”[5]。施行学生自治制度,建立学生自治委员会、学生会,采用朋辈引导或导师引导的方式,进行制度建设和活动开展,并鼓励学生自主、自发、自治参与到书院之中,提升学生参与感,同时为锻炼学生组织能力、领导能力、管理能力提供实践平台。

3.2 加强师资培养,强化指导育人

“导师不仅能够在知识方面为学生答疑解惑, 同时学生通过跟导师的交流接触, 可以感悟教师的学识为人, 进而在潜移默化中起到对学生教育和引导作用”[6]。要充分发挥书院制的优势,打造师生交互发展的共同体,必须培养一批德才兼备、热爱教育、关心学生、热心书院指导工作的导师。一方面,重视培育现有专业教师。通过设置导师评估和激励制度明确导师职责内容和奖励机制,提升其对书院教育的认同感和成就感。另一方面,辅导员兼职生活导师和招募新人,保证书院师资数量。搭建专业导师培育平台,通过定期举办讲座、沙龙、传帮带等对导师进行系统培养,不断强化导师队伍,发挥育人功能。

3.3 聚焦环境打造,实现文化育人

首先,根据学校发展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学生特点,结合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凝练属于本书院的特色文化底蕴和精神内核。以书院独特的价值关怀、知识追求和教育理念引领学生发展,并体现在院徽、院歌、主题颜色等外在形象方面,营造精神文化感染氛围。其次,根据书院精神内核和文化,构建特色文化公共空间,包括书院的整体布局、功能室打造、装饰配置等,营造学习、休闲、生活一体化的育人平台,增强学生舒适性和归属感,并通过营造文化氛围潜移默化地塑造和培养具有文化自信和坚定信仰的公民。

3.4 打造特色活动,实现生活育人

在活动设计上,应围绕书院特色文化精神设计育人方案,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兴趣,重视活动对学生能力培养、素质提升和人格完善,传递书院价值观,开展具有创新性、实效性的校园活动,减少形式化活动。同时打造特色的、创新的系列活动,减少重复性活动,增加学生参与度和认可度,并通过系列活动的开展让学生检验自己的成长,提升学生满意度。

同时书院制还面临着学院和书院职责冲突、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不平衡、学生管理困难等挑战。民办高校要想通过书院制达到育人功能,还需在书院制的本土化和内涵化发展上进行深入研究,以满足人才发展的需求。

猜你喜欢

书院民办高校导师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新时代民办高校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朵云书院黄岩店
江南书院
数学建模在民办高校推广的可行性分析
宁波大爱书院样板间
《江阴介居书院成立祝词》
V eraW an g
民办高校会计内部控制关键因素指标体系研究
民办高校大学生就业焦虑研究——基于社会支持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