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慕课在英语专业文学类课程中的应用

2020-01-17鑫,王

黑龙江科学 2020年21期
关键词:文学类英语专业考核

杨 鑫,王 伟

(哈尔滨理工大学,哈尔滨 150080)

1 慕课的特点

互联网与教育的结合主要体现在慕课教学、网络教学等方面,这使得我国教育在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上得到了极大改善和提高,将慕课应用于英语专业文学类课程中有利于更好地完成此类课程的教学改革工作。慕课(MOOC)是指大规模的网络开放课程,类似于远程教育。慕课通常包括定期课程讲授、教学内容研讨、相关辅助资料阅读,等等,学习者可通过慕课教学平台进行在线注册来加入课程学习。慕课是一种集教学、研讨与学生自主学习为一体的网络教学模式,具有教学形式多样、教学内容丰富、测试方式多样化、教学团队权威化等特点,而且学习时间灵活,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学习节奏及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掌握程度来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及学习进程。近年来,英语专业文学类慕课课程不断涌现,除了视频授课以外,还配以丰富的原著、节选及论文等阅读材料,大大丰富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内容,小组互评的测试方式也更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2 英语专业文学类课程教学现状

2.1 教学时间不足

文学类课程作为英语专业的高年级课程,一直是英语专业的主干课程。但由于就业市场与各种实用性考试的需要,高校纷纷将翻译实践与语言学应用作为教学重点,文学类课程课时被大幅缩减。

2.2 教学模式落后

英语专业文学类课程教学基本是以教师为主导,教师则以文学史为主要脉络来讲解几部著名作家的代表作品,学生只是被动听课,死记硬背,以应付考试,课堂参与度极低,多媒体课件的运用也没有起到提升教学质量的作用,教学效果较差。

2.3 考核形式单一

多数高校英语专业文学类课程的考核形式依然沿用传统期末考试的方式,期末的笔试成绩在总成绩中占了绝大多数比例。这种单一的考核形式很难全面、客观地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情况。近年来,英语专业文学类课程建设更多注重从传统知识输入到思辨能力培养的转变,而以期末考试为主的终结性考核方式难以与现阶段的课程建设目标相匹配,严重阻碍了教学改革的进程。

3 慕课在英语专业文学类课程中的应用

在丰富的慕课资源与全面建设优质“金课”的背景下,教师占主导地位的传统教学模式更显落后与僵化,英语专业文学类课程教学的创新与改革势在必行。

3.1 慕课导学延伸教学空间

英美文学类课程教学涉及诸多文学知识,如时代背景介绍、流派阐释及作家作品概述。教师可安排学生通过慕课进行课前自主学习,梳理章节知识体系,了解教学重难点,并通过学生提交的慕课作业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这使得教学空间通过慕课得以拓展,教学活动得到了有效延伸。

3.2 翻转课堂提升思辨能力

课堂教学是促成学生能力提升的核心阶段,也是发展学生思辨能力的重要阶段。课前,慕课导学大大节省了课堂教学时间,使教师可以安排更多的教学活动,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课上,教师要先就慕课作业中的共性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教师可以小组活动的形式来组织学生积极参与讨论,这些活动包括了人物分析、主题升华及情节再创造,等等。就文学类课程而言,学生对作品的理解与个人经历、学术背景的联系极为紧密,这种方式会最大限度激发学生潜能,使学生主动参与到作品解读中,并在思想交流与观点交互过程中不断地深化思考,提升思辨能力。

3.3 多维评价完善考核体系

慕课评价体系涵盖了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形成性评价与学习效果的终结性评价,评价形式包括教师评价与学生互评。慕课的评分在学生互动之间进行,一般5人为一组,以平均分为准。在此过程中,教师处于引领者与评价者的地位,主要负责回答问题并评估学生的成绩。

猜你喜欢

文学类英语专业考核
文学类文本阅读考试范围与要求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戏剧)
内部考核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文学类
公立医院 如何考核?
“产出导向法”在英语专业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新时代下高职高专非英语专业写作教学改革之探索
高三文学类文本导读策略
家庭年终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