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安全视角下黄河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策略研究

2020-01-17刘玉芝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黄河高质量旅游

刘玉芝

(菏泽学院,山东 菏泽 274015)

0 引言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哺育和滋养了伟大的中华文明。黄河流经我国九个省(自治区),绵延万里,最终注入渤海。 沿黄地区是中华民族的腹地,其发展事关国家发展大局,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关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重大战略提出后,社会各界积极回应,学界也给予了极大关注,多次召开学术会议探讨相关问题,有不少著作、文章纷纷问世。 这些研究成果大多聚焦于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发展模式、文化保护和传承以及文旅融合发展等方面的问题。随着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文化安全已成为旅游业发展中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 但非常遗憾的是,学界对这一问题的关注度并不高,相关研究大多局限于边疆地区和少数民族聚集区旅游发展中的文化安全问题。 黄河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和核心地区, 黄河文化旅游发展中的文化安全问题也一直未得到足够重视, 至今尚未有文章对其进行系统全面的阐述和探究。

1 文化安全对黄河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的意义

黄河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是国之大计, 民之所望,不仅事关国家政治稳定、经济发展,还与生态环境保护、文化传承创新和人民的幸福生活息息相关。黄河文化旅游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文化的支撑,而文化安全建设也是黄河文化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1.1 文化安全的内涵

文化安全和政治、经济安全一样,是国家总体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界对文化安全的定义颇多,研究角度也各不相同。但综合各种观点来看,文化安全具有以下三个内涵: 第一, 国家的文化主权不容侵犯,应得到保护、承认和尊重[1];第二,国家的文化安全需要建构起能维护本民族文化、 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发展的主流文化价值体系和精神状态[2];第三,应具备防范与化解文化挑战和风险, 以及自我发展的能力[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第二十三条也明确规定,“国家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防范和抵制不良文化的影响,掌握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 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4]。 从以上对文化安全的界定和阐释来看,文化安全不仅要使文化主体的生存权利、 生存方式及其文化成果得到认同、尊重和保护[5],还要不断在与其他文化的交流融合中,维护其发展的独立性,增强其核心竞争力,在相互借鉴、和谐共存中得到创新发展而不被损害和同化[6]。

1.2 文化安全是黄河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的保障

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构建中国文化高地的基础。旅游发展固然能够带来巨大的利益, 但是其带来的负面影响, 尤其是对旅游目的地文化的侵蚀一定不能被忽视。 文化安全的建设不仅能有效抵御外来强势文化的威胁和挑战, 保障黄河文化意识形态的自主性和价值观念的独立性,掌握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权,还能促使黄河文化在与其他文化的交流融合中, 不断完善自身文化形象,传承文化基因,提高文化竞争的软实力,进而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和文化利益,保障黄河文化旅游的高质量发展。

1.3 文化安全为黄河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

黄河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黄河文化中的无数文明成果,不仅具有经济、历史、科研、生态、教育等价值,还蕴含着华夏儿女在与灾害抗争中形成的伟大创造精神、奋斗精神、团结精神、梦想精神等[7]。 黄河文化“有着重要的信念认同、心理认同、机制认同、行为认同,具有固根扶本、凝聚民族精神的价值功能, 能够为中华民族的进步和发展提供精神力量、科学力量、信仰力量,为促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发挥巨大作用”[8]。黄河文化安全建设要宣传和弘扬这些伟大精神, 让它们植入中华儿女的内心,增强他们对黄河文化的认同感,激发他们的自豪感和自信心, 从而为黄河文化旅游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

2 黄河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中的文化安全问题

任何旅游资源的开发都是有风险的, 旅游是旅游目的地文化特征消失及其被更大程度地同质化的主要原因[9]。 因此,在黄河文化旅游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也会引发一些文化安全问题。

2.1 行政分割致使黄河文化安全体系不健全

黄河流域面积大、 地域广, 横跨多个省(自治区),自然和文化资源非常丰富,但因缺乏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很多旅游资源产权界定不清、区域界限模糊,得不到系统性、整体性的保护和开发。 割裂式的旅游资源开发方式不仅造成黄河文化旅游营销成本的增加,还使得黄河文化被肢解,文化内涵得不到全面和完整的体现, 容易导致人们对黄河文化的错误认知。 这种误解很有可能削弱我国对黄河旅游资源中自然和文化资源的利用权、解释权和话语权,伤害中华民族的情感。而这种乱象背后隐藏的,实际上是黄河文化旅游发展过程中法制体系不健全、 管理体制混乱、旅游形象传播力度不足等问题。

2.2 过度开发致使黄河文化安全的根基被削弱

近年来, 黄河流域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得到了大力开发,但因保护不力等原因,也遭到了一些破坏。有的地区进行商业开发,改变了文化的原生态环境,抛弃了资源中最能体现黄河文化特质的部分,使黄河文化变质、变味、变异,失去了其本真性,成为庸俗、虚化、改造过的“伪文化”。 这种文化不是真正的黄河文化。 文化同质,会让世界文化失去多样性,使文化发展和创新丧失动力和源泉。 当某些文化要素因旅游开发的需要而被挑拣时, 它会逐渐成为这种文化的象征,被认为是这种文化的符号,构成了这种文化的身份认证[10]。而已经变为“他者”的黄河文化,会让有关族群的个体产生焦虑或断根情绪, 削弱他们对黄河文化的认同感, 从而使黄河文化丧失自我更新和自我发展的能力,失去持续稳定发展的根基。

2.3 外来冲击致使黄河文化安全受到多重威胁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依托和精神寓所。近年来,由于受到外来文化尤其是西方主流文化的冲击, 黄河文化安全面临着严峻的形势。 多元的游客带来的异质文化,会冲击原来文化的自主性和原生性,导致外来文化在本境的流行[11]。 外来文化的强势流行会破坏一些个体对自己原有文化传统和文化身份的认同感,甚至会使其产生自卑感。 同时,一些担忧文化消失的人,会在强烈的文化自觉和认同感支配下,产生文化对抗。 这样,会造成黄河文化创新动力不足,影响其进一步发展,甚至有可能导致黄河文化的断裂。

3 文化安全视角下高质量发展黄河文化旅游的策略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 发展黄河文化旅游必须采取正确的策略,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精神力量、提供文化安全支撑。

3.1 做好高质量发展黄河文化旅游的顶层设计

黄河文化旅游发展中的文化安全维护工作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协调多地区、多部门,做好顶层设计,统筹开发。 首先,要建立健全维护黄河文化旅游文化安全维护的法规体系。 这是保护黄河文化旅游文化安全的基础, 能够对该项工作起到规范和指导作用。 其次,要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打破行政区划、行业壁垒等限制,编制统一的全流域旅游规划,对旅游业的发展做出科学部署。再次,国家可成立黄河文化旅游开发委员会,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由委员会制定合理、系统的旅游开发规划,在深入挖掘黄河文化的基础上,合理规划黄河的区域旅游功能,探寻区位优势与文化集聚效应的融合路径, 实现旅游保护与开发的协调发展。另外,中央统筹管理机构形成后, 要进一步通过职权细化和下移, 加大下辖省(自治区)、市(自治市)、县(自治县)的执行力度,形成纵向管理模式[12]。 最后,多元投入,持续推进黄河文化安全维护机制的建立是一项长期的、 投入大的公益性事业,仅仅依靠政府投入是不可能完成的,在申请政府专项保护经费的同时,还需要当地的协会、企业、民间组织和个人等多方筹措资金,形成合力,持续推进这项事业。

3.2 保护好高质量发展黄河文化旅游的生态环境

黄河是中华文明的源头和根基。生态、经济和文化是一体的, 而黄河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和生态环境建设离不开黄河文化的支撑, 黄河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和生态环境建设也能不断丰富新时期黄河文化的内涵,为其持续发展提供物质动力和实践基础[13],从而使黄河文化更具时代精神和当代价值, 更具生机和活力,以有效抵御外来文化的负面影响。黄河文化旅游资源异常丰富且特色鲜明, 具有强大的市场号召力,开发潜力巨大。但黄河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一定要合理、适度,注意保护黄河文化赖以存在的自然和人文环境。生态环境是黄河文化旅游发展的基础,保护好生态环境不仅有助于开发出更多更好的旅游产品,还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助力黄河流域贫困地区的人民脱贫致富。因此,一定要抓住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良机, 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两山理论”,在保持黄河自然和人文原生态环境的基础上,把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争取实现其与文化、科技和资本的高度融合,推进黄河文化旅游的大开发。

3.3 不断提高黄河文化旅游品牌的影响力

黄河文化历史悠久, 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积累了太多的文化记忆和故事, 这为其传播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素材。 可通过旅游解说、短片介绍、旅游体验等多种方式,让游客了解黄河流域的文化底蕴、生活方式和价值理念等,更多地向他们普及黄河文化,让他们更好地感受黄河文化的魅力。 黄河文化的传播除了依靠内部挖潜外,还要对外形成旅游品牌,塑造良好的品牌形象。 黄河文化旅游品牌的形成需要黄河文化的支撑, 人们对其品牌的认可和支持也会增强民族凝聚力。信息化时代,媒体传播的力量相当强大,要充分利用微信、微博、APP 等新兴媒体的作用,搭建媒体协同工作平台,实现资源共享与协作,运用跨界融合的力量,推动旅游与文化的协同创新,建立起行之有效的黄河文化媒介传播体系[14]。同时,还可以借助与黄河有关的学术论坛、文化讲坛、经验交流会等载体, 不断扩大黄河文化的影响力和号召力,从而提高其文化竞争力。

3.4 联合申报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

黄河是中国的第二大河,也是中华文明发源地。黄河从“中华水塔”三江源到东营入海口,九曲十八弯,蜿蜒万里,流经山地、盆地、丘陵和平原,最后奔腾入海;同时,勤劳勇敢、世世代代生活在这里的两岸人民,随着生产和生活的不断发展,创造了辉煌灿烂的黄河文明,由此,形成了独特的自然和人文景观[15]。黄河流域虽然拥有数量众多的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但和黄河有直接关系的却没有一处。黄河沿岸九省(自治区)可学习“丝绸之路”“大运河”等成功申遗的经验,扎实做好自然和文化资源普查、挖掘、利用工作,建立黄河自然和文化遗产的抢救、保护名录,系统地开展抢救、保护和开发工作,并整合其中的高品位资源,建立黄河文化资料库、博物馆、黄河国家文化公园等,从而加强各省在黄河资源保护、品牌宣传、文旅产品和线路开发等方面的协作[16],联合申报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

3.5 创新黄河文化旅游发展形式

黄河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源头、核心和主干,为中国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但要想更好地发挥其当代价值和现实作用,就必须对黄河文化旅游的发展形式进行创新, 不仅要加强黄河文化与沿黄地区自然和文化资源的结合,打造出更多属于黄河文化旅游的新业态、新线路、新产品、新服务,把单纯的观光旅行游玩上升为求新、求知、求乐的精神体验和享受,让游客在感知、亲近黄河文化旅游产品的过程中,刺激游客的消费欲望,实现旅游产品和服务的增值提效[17],充分展示黄河文化的凝聚力、吸引力、创造力、整合力和辐射力;还可以利用AI、AR、VR 等科学技术和艺术手段对黄河文化旅游资源进行文化创意开发,生成视听娱乐、演艺观赏、竞技游艺等文化和旅游产品[18],使其成为传承和弘扬黄河文化的重要形式, 从而营造更加浓厚的黄河文化氛围。

3.6 树立黄河文化自信

习近平总书记说,“坚定文化自信, 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19]。 ”在多重文化甚至优势文化的冲击下,一部人很可能会产生文化自卑感,淡化自己的文化身份,对黄河文化产生迷惑甚至质疑, 继而导致对民族和国家认同感的丧失。文化身份的认同不是固定的,而是在不断变化的,它受现实多种利益的影响[20]。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一定要认清形势,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加大人力、物力和精力投入,创造出更多黄河文化精品, 通过多种方式向国人宣传黄河丰富的文化资源及其重要的文化价值, 增强他们对黄河文化的感知,升华他们对黄河文化的深厚情感,提高他们保护黄河文化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自信、认同自身“黄河儿女”的身份,增强自己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自豪感。

3.7 建立文化安全预警和应急机制

黄河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近些年来,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 黄河文化旅游面临的文化安全压力日益增大,因此建立长期、科学、高效、健全的文化安全预警和应急机制就显得十分必要。 文化安全预警系统应当包括风险管理计划、风险识别、风险定性分析、风险定量分析、风险响应和风险监控等多个方面的内容[21]。在实践中,就是要针对可能影响到黄河文化旅游文化安全的长期和短期、 普遍和偶然的因素及问题,运用政治、经济、法律和市场等手段进行分析和评估,了解它们的发展趋势,减少或避免不利于文化安全维护的情况和问题出现。同时,还应建立应急评估机制来应对随时可能发生的影响文化安全的情况, 在黄河文化旅游发展中有可能发生文化安全问题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事前有效防范,事后及时控制。

3.8 营造良好学术氛围

在蜿蜒万里的黄河上, 不仅留有历代治黄工程遗迹(如千里黄河大堤、黄河故道等)、龙王庙宇、摩崖石刻、洪水碑刻、修堤碑刻、水利图碑等实物资料,还留有不计其数记载黄河演变和治黄工程的文献书籍,这些丰富的资料是研究黄河和黄河文化的基础。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对这些资料进行全面搜集、科学整理、 系统研究以及数据化处理的相关研究成果并不多见, 受制于西方学术研究体系对中国学术的重大影响,这方面的创新性学术成果更是少之又少。因此, 必须打破这种学术体系的束缚,“以历史文献为依托,以史实研究为基础,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坚定文化自信,为当前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提供坚实支撑”[22],为黄河文化旅游文化安全的建设提供坚实的学术基础和知识架构。另外,还可以聘请相关专家、学者成立学术委员会和专业咨询机构,既可以为相关研究提供科学咨询、理论指导和业务支持等,又可以为黄河文化旅游开发和文化安全维护工作提供科学化、专业化的建议。

4 结语

高质量发展黄河文化旅游是黄河沿岸地区崛起的重要途径,是深入挖掘黄河文化多方面价值、延续黄河历史文脉、发展黄河流域经济社会的重要手段。黄河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根和脉, 一定要保障其完整性和可持续发展, 不能让其在旅游开发过程中遭到破坏。因此,只有在保障文化安全前提下促进黄河文化旅游发展,才能让黄河文化旅游在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自信、提高文化竞争力、促进对外交流、提升民族凝聚力等方面发挥更好的作用, 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

猜你喜欢

黄河高质量旅游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
多彩黄河
黄河宁,天下平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
『黄河』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
旅游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