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人文时代高校图书馆蒙古学学科服务升级研究
——以内蒙古高校图书馆为例

2020-01-17杜荣花

呼伦贝尔学院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蒙古文蒙古人文

郑 蕊 杜荣花

(中央民族大学图书馆 北京 100081)

一、研究背景

近年来,随着高等学校的“双一流”建设如火如荼,图书馆学科服务升级也成为高校建设一流学科的重要保障。基于整个学科的文献资源整合导航,精细化定制化的学科服务,科研支持智库咨询,成为提升学科教学科研水平的基础和动力。另外,随着图书馆文献数字化进程的加快,数字人文成为了图书馆数据处理和呈现的新热点。图书馆员的天职是分类处理文献资源,以求更好地服务读者。在数字人文时代,图书馆员对文献资源的处理,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和深度。高校图书馆馆员面临着从单纯的文献分类呈现,目录数据呈现,到数据分类、分析逻辑建构以及分析结果可视化呈现。在这一转变中,许多图书馆员利用数字化和数字人文热潮申请了具体文献的数字人文项目,这些项目也大力推动着相应学科文献计量、文本考证等方面的大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文学科通过推动各种各样的数字人文项目达到学科文献资源的整合和深度挖掘呈现,数字人文项目的开展,也让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进入了新的阶段。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我国高校专业多种多样,高校的经费资源不足,不同学科所拥有的文献资源情况不一,高校图书馆在提供学科服务的时候,侧重点也不尽相同。大多数学科可以通过成熟的数据库资源与网络资源结合,实现资源的检索与分析,数据化的知识整合服务是学科服务的重点;少数学科的文献涉及民族语言文字,文献资源电子化,数据化的程度较低,则需要在文献数据化的同时,做到资源整合,并在这一学科中提供服务。现有的数字人文项目中,少数民族民文数据化整理还在起步阶段,成熟的数据库产品较少,基于民族文字文献集成数据库,文字提取以及文本处理,综合分析的相关数据库凤毛麟角,这一领域的数字人文项目亟待发展。本文拟以蒙古学学科的数字人文实践为例,探讨数字人文时代蒙古学学科服务的升级和变化。

二、高校图书馆蒙古学学科服务研究现状

在汉文成果中,图书馆领域关于蒙古学学科服务的文献较少,主要集中在几个方面:

(一)提供文献利用和学科特色资源建设报告

目前,针对蒙古学的学科文献资源保障基础研究,偏向于文献利用统计、阅读推广、学科导向的文献资源建设。内师大胡乌仁老师在《馆藏蒙古文图书的利用现状调查研究——以内蒙古师范大学图书馆蒙文图书为例》[1]一文中,详细调查了内师大图书馆蒙文文献利用情况;包头医学院图书馆吴桂兰老师等几位老师联合调查了蒙古族大学生图书馆利用情况,提出了“提出高校图书馆在开展馆藏文献资源建设及信息素养教育、阅读推广等工作中,应有针对性地满足蒙古族大学生的阅读需求,努力缓解和改善他们在图书馆利用过程中的各种障碍,提高其利用图书馆的效能”;[2]内蒙古农业大学图书馆张艳梅老师“结合内蒙古高校图书馆馆藏民族特色资源,制定出针对蒙古族大学生的阅读引导策略”[3]在阅读推广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另外,内蒙古大学图书馆的山花老师撰文强调了“内蒙古大学图书馆作为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围绕学校专业设置和学科建设进行文献信息资源建设,逐步完成蒙古学特色馆藏文献资源建设,从而在整个馆际文献保障体系中取得了很高的地位。”[4]

(二)蒙文文献数字化与数据库建设

内蒙古大学图书馆的赵素芬老师在《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服务简析——以内蒙古大学图书馆为例》一文中,详细列举了内蒙古大学在蒙文文献数字化和数据库建设中做的努力,建立了蒙古学图书数据库以及蒙古文期刊全文数据库,并提到现有数据库存在输入法不兼容、检索环境有限制等问题。除了蒙古学图书期刊数据库,“内蒙古大学图书馆联手内蒙古大学蒙古学研究中心设立了‘中国蒙古学信息网’”[5]传递国内外蒙古学信息。做到了文献数字化呈现和学科信息分享平台的建立。

内蒙古大学图书馆祁兴兰老师也提到了民族高校图书馆数据库建设具有“可用性和易用性参差不齐;数据库水平较低,绝大多数工作仅停留在数字化阶段,尚不能提供精准的知识服务;特色资源数据库建设工作依然各自为政,资源整合和共享欠缺,数据库缺乏完整性”[6]等问题。

内蒙古工业大学图书馆赛汉格日勒老师研究了蒙古文资源共建保障体系“各自为政的封闭状态,这不仅造成资源的重复建设,增加了资源建设的成本,降低了资源的使用效率”[7]的问题,并从理论上设计了共享体系建设的要点。

内蒙古农业大学瑙明格日乐老师统计了内蒙古农业大学图书馆蒙文资源采编、回溯、阅览量、馆员投入等方面的情况,提出“加强工作人员梯队建设……重视数字化建设和网络化服务。”[8]等解决方案。

由上可知,蒙古学文献数据库建设多集中于内蒙古自治区的各个高校里,区外综合性大学、民族高校以及研究机构的相关研究讨论较少;对于蒙文或者蒙古学数据库建设本身,提出的问题集中于文献数字化、文字显示问题、资源收录逻辑、数据库检索深度精度等具体的问题,相对于数字人文项目所要求的人文计算与可视化呈现等高一级的成果呈现,现有的蒙古学数据库建设的问题还偏于基础。

(三)资源共享,建立文献互通联盟建设

内蒙古大学图书馆索娅老师在《基于蒙古文数字图书馆建设蒙古文文献共享域之探讨》一文中,讨论了“基于蒙古文文献数字化已有的成果,建立蒙古文文献共享域”[9]的问题。

内师大张彩花老师撰文提到了“蒙古文文献数字化工作进展相对较慢,蒙古文数字资源比较少。”的问题,并提出“加快蒙古文信息处理研发、加强各种数字资源建设、挖掘与培养相关人才,尽快构建蒙古文文献资源保障体系。”[10]的解决方案。

内蒙古财经大学经济学院的姚晓丹老师提出“中蒙高校图书馆联盟的有效运行需要建立运行制度和机构,规范标准化建设,建立学科和社会化服务运行机制。”[11]

内蒙古工业大学王福老师分别在《蒙古文资源数字化共建共享保障体系研究》[12]和《复杂网络视角下的蒙古文资源共建共享保障体系研究》[13]两篇文章中,针对“蒙古文书写特性、阅读习惯、文字排版等方面的特殊要求,蒙古文资源的数字化建设”等问题,提出蒙古文资源共享保障体系的建立方案。

综合上述研究可知,高校图书馆在蒙古学学科方面,所提供的服务与支持,相对保守和基础,以基本的馆藏基本服务为主,大多数研究都在强调蒙文文献的数据库建设十分重要,但是成果较少。在蒙古学学科中,缺乏嵌入式的蒙文文献导航检索的研究,有关于数字人文实践的介绍,都局限于基本的文献数字化和数据库建设,缺乏更高层面的文献分类、数字化规划、数据处理逻辑探讨以及基于蒙文文献的数字人文项目如何推动学科发展的研究。

三、高校图书馆利用数字人文推动蒙古学学科服务要点

上述研究表明,蒙古学学科资源建设方面的研究集中于基础数据库建设和分享领域,有针对性的嵌入式文献建设服务较少,大家普遍认识到了文献数字化建构数据库的重要性,高校图书馆针对蒙古学学科,应该加大基础投入,打牢基本文献服务;博通目录,熟悉现有蒙古学文献资源的分类和分布,例如以《中国蒙古文古籍总目》[14]《蒙古文甘珠尔·丹珠尔目录》[15]为核心教材,介绍特定领域的蒙文文献,并且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开发基于蒙古文文献的检索咨询和课程;大力发展数字人文项目,让蒙古学文献资源在数字化的同时更便于整合分析,可视化统计。具体而言,高校图书馆员在开展数字人文项目促进学科服务的时候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提高基础服务水平,做好数据化的资源整合服务

高校图书馆员在开展蒙古学学科服务的时候,应充分了解蒙文文献资源的分类目录与分布,由于民族语言书写形式、出版形式、发行量的局限,现阶段除了少数学校能够做到馆藏蒙古文文献原文原编,蒙古学文献的组织与呈现较为复杂,在很多高校图书馆中,蒙文文献的检索与呈现,需要汉文检索,图片呈现,MARK数据的精度不够。再如,蒙文古籍刻本数字化较少,稀见开放获取资源,随着近年来古籍普查陆续有布了一些馆藏目录,但是大规模高视角总括性文献纲领或者目录索引较少;民国蒙古学文献集中在汉文资料中,蒙古文资料公开发行的较少;蒙文报刊全文数据库较少;日文、英文等外国的发行的蒙古学研究资料没有集成性的综合文献索引。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高校图书馆员在做蒙古学学科的学科服务中,很难全面清晰地掌握学科文献资源的全貌,更难以辨章学术,做好资源导航工作。所以不同于其他学科全面电子化的背景,高校图书馆蒙古学学科馆员的首要任务是深化基础业务,理清学校、地区,甚至重要收藏单位资源的基本情况。

在了解本馆蒙文资源的基本情况下,依托各级文献导航索引,编制蒙文数据库甚至是数字人文项目就能将文献组织逻辑规划的更清晰了。在这个基础上,馆员可以深挖馆藏特色,掌控文献布局,更好地规划蒙古文献的呈现形式。如果馆藏丰富,较多稀有的版本,那么可以在参考别家数字人文项目的前提下,自建项目,呈现本馆特色资源;如果馆藏较少,但是特色鲜明,则可以与现有机构单位合作,共建平台,这样既可以减少单独建库的资源浪费,也可以整合更优资源,为师生提供更好的学科资源库。这些建设逻辑的前提,都需要馆员为本馆资源把好脉,指好路。逻辑清晰、建构合理的项目,也能够提高图书馆在蒙古学科上的服务水平。

(二)蒙古学学科馆员应该充分借鉴已有的数字人文项目的经验,注重顶端设计

在数字人文项目开展之初,就关注到一些基本的问题。例如,上述已有的研究表明,已经有很多机构在开展蒙文文献数字化的数据库建设,汉文文献数字人文热潮的兴起告诉我们,大规模的文献数据化会造成资源重复建设,数据库各自为政,没有互通共联等等。那么在申请并开展蒙古学文献的数字人文项目之初,学科馆员就应该在基础目录和数字化逻辑清晰的基础上,联合建设相对成熟的单位或者项目,共同建设新的数据库,这样既可以在资源上避免重复建设的浪费,也可以在收录范围和形式上更加多元多样,更广泛地提供学科文献。当然,值得注意的是,在数字化逻辑上,蒙古学学科馆员应该先分辨清晰基础逻辑,如分清八思巴蒙古文、传统蒙古文、托特蒙古文、基里尔蒙古文等多种蒙古文字的数字化及相互转换问题;蒙古文OCR取词文本化工具的开发和转换;文本分析对比工具的测试及使用;海外OA(开放获取)蒙古文文献的转载收录;手抄本,桦树皮、皮革版本的古籍文献数字化时的呈现形式、文献保护和注意事项等等。

(三)开展基于上述两点的蒙古文文献的嵌入式学科服务

提升基本文献资源保障以及推动数字人文项目落地都是更好地服务学科的手段。在上述两项工作推进的同时,蒙古学学科馆员也要设计勾画好基于学科资源的学科服务体系,利用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等现有的非蒙古语平台的文献计量工具,全面剖析蒙古学论文引用关系,通过影响力分析、引用频率统计等不同手段,罗列出蒙古学领域重要的图书期刊,以供师生咨询、数字化逻辑参考、学科发展预测等具体的学科服务工作参考。另外,上述研究表明,现有研究中(至少汉文期刊中),针对蒙古学的嵌入式文献检索课程较少,蒙古学学科的师生对于文献的收集、整理参考、检索引用等,都处于口耳相传,较为基础的阶段。上述两步基础工作的推动之后,蒙古学学科馆员,可以通过本馆纸质图书期刊简介、重要收藏单位的馆藏目录、数字人文数据库的文献分析等纲领性的成果,为蒙古学学科入门的学生提供提纲挈领的文献资源介绍。

四、余论

由于蒙古文文献具有书写方向不同、字母形式多样的特点,收藏于高校图书馆的蒙古文文献具有缺少纲领性目录、数字化程度不高、成型数据库少、数字资源共享困难以及基于文本的深度挖掘技术落后的问题,在高校图书馆中,开展蒙古学学科服务也相对集中于基础性业务中;另一方面,近年来高校图书馆进人门槛提升,越来越多蒙古文学历史专业的馆员开始从事高校图书馆员的工作。在这个前提下,高校图书馆蒙古学学科服务也会在馆员角色方面有所升级。以往学科服务都是读者和文献资源的中介,学科馆员组织管理文献资源,并以各种形式提供给读者。近年来数字人文热潮之中,蒙古学学科馆员掌握着项目申请、挑选数字化的文献、资源编目、设计人文计算的逻辑以及数据分析呈现形式等多个重要环节。馆员的业务也从中介性质的科研的从属者,转换为前端的科研的预测和参与者。

综上,数字人文时代高校图书馆蒙古学学科服务升级,与其他学科不同。其他学科的数字化、数据库建设和人文计算是三个阶段,而蒙古文文献是同时进行;因为蒙古文本身数字化、取词分析的局限性,学科馆员可以在申请蒙文文献数字人文项目的同时,进行文献分析、目录编纂、技术探索以及文献检索课程的设计。数字人文是人文学科数据化计算呈现的新领域,也是高校图书馆开展蒙古学学科服务时对于蒙文文献资源组织呈现的新机遇。学科馆员应该抓住这一时机,在“双一流”学科建设中,积极参与数字人文项目的建设和科研顶端设计,提高学科馆员在蒙古学学科建设的作用和地位,深化图书馆的服务。

猜你喜欢

蒙古文蒙古人文
美在山水,魂在人文
最朴素的人文
蒙古语族语言概述
敖汉旗万寿白塔蒙古文碑文新释
国民革命时期的冯玉祥与外蒙古
蒙古靴
明英宗羁留蒙古陪侍考
部分海外藏蒙古文文献及其目录
刍议蒙古文文献资源保障体系的建设
乌兰察布蒙古文网站正式上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