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类电视节目导演应具备的综合素质探究

2020-01-17胡馥广西广播电视台

环球首映 2020年12期
关键词:类节目电视节目娱乐

胡馥 广西广播电视台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进步以及在媒体融合发展的新形势下,电视媒体综艺节目板块进行了大量的创新,一批优质的文化类节目开始大放异彩,它们重拾传统文化,提倡以“工匠精神”做好节目,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价值理念,既满足了人们娱乐化的需求,也充分展示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与强大吸引力。《一本好书》《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等都是其中的翘楚。研究文化类电视节目的特点以及节目导演综合素质的优化路径,有助于我们肃清不良的文化风气,看到更多的好文化类节目,真正做好中国文化的弘扬和传承。

一、文化类电视节目特点

坚守综艺节目的高品质,努力向大众传递正面的文化价值观念和优质内容,不得不说当代文化类节目已经走在了收视率和文化传播共赢的大道上。其能够获得成功主要归功于以下几个特点。

(一)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

当物质需求得到满足的时候,国人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追求开始觉醒,文化类节目的出现正好迎合了大众的这一需求,文化类电视节目在一众“泛娱乐化”“肤浅化”“同质化”的节目中以高品位、高审美、重情感的特点一骑绝尘,唤醒了人们对于中国文化的认同感与自豪感,满足了大家的精神需求。

(二)重情感,兼娱乐

优质的文化类电视节目打破了以往人们对于纯情感类节目“煽情”“正统”节目字正腔圆一本正经、娱乐节目乐后无思的界限,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将重情、娱乐、接地气融为一体,例如《朗读者》中邀请普通百姓解读文化进行朗读,让社会各界的人们分享文字的美丽和真情,用打动人心的故事“寓教于乐”“寓教于情”[1]。

(三)精心打造,凝聚匠心

电视主要通过听觉和视觉来传递节目内容,文化类节目中导演利用多种视听语言、舞美设计等最大程度调动观众的好奇心与视听觉享受。和大部分以热闹欢腾博取眼球不同,文化类节目将灯光、音乐、故事和知识、趣味、创新进行完美结合,注重在细节中表达节目内涵与情感,最终用内敛和文化赢得掌声。

二、文化节目导演综合素质优化策略

在对文化类电视节目基本特征有大概了解之后,我们需要认识到媒体融合新形势下对文化类节目的新要求,以及大量综艺类节目带给文化类节目的竞争压力。导演作为成就文化类电视节目的扛大旗者,更需要认清形势,肩负起提高文化类节目质量、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任,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借助创新推动文化类电视节目的可持续性发展。

(一)树立和强调文化责任感意识

导演文化责任感的强弱奠定了文化类电视节目整体价值导向的基调,面对强烈的市场竞争和名利诱惑,导演应当以理性、客观的态度,拔高自身定位,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强调所肩负的文化责任感。站在整体统筹角度,将个人工作与社会文化的健康发展相联系,突出文化类电视节目的社会价值,打造其独树一帜的社会形象,提升影响力。

(二)创新节目编导形式

当前中国媒体市场跟风式现象严重,一旦出现市场反响热烈的节目,一批同质化严重就跟风上市,且制作水平较差,严重影响了行业的健康发展。因此,文化类节目导演需要不断创新思维,无论是内容还是节目形式,包括舞美设计等,让创新成为它们展现魅力的第一法宝,不断丰富和完善节目文化内容、内涵,始终保持节目的发展动力。这需要导演具有发现美、发现人才并统筹协调资源应用的能力。

(三)提升节目文化高度

导演个人的文化素养决定了文化类电视节目的文化层次,创新节目形式只能是吸引观众眼球的外在方式,提升节目文化高度,充实文化内涵,才是为大众认可、社会认同的内在表现。提升节目文化高度需要不断加强文化知识的学习与交流,不仅是导演自身,还需要求节目组工作人员一同学习,方能真正在节目中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元素的完美融合,找准受众对文化类节目的个性与共性需求,用特点显著、文化内涵集中、情感充沛的节目打动观众,弘扬文化[2]。

人类的物质文明可以通过经济提速实现,但精神文明的打造需要全社会的努力,在当下泛娱乐化的时代,文化类电视节目是一种比较好的适合全民化推广的提升精神文明程度的形式。节目导演综合素质的提升不仅关系到其个人在行业内的发展,也关系到思想文化潮流的引领和社会文化的发展与进步。

猜你喜欢

类节目电视节目娱乐
周五广播电视
电视节目
娱乐眼
关于电视节目创新的几点思考
电视访谈类节目的提问艺术
刍议电视访谈类节目的主持技巧
电视社教类节目编辑的几点思考
电视节目的移植与创新
如何主持好广播谈话类节目
娱乐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