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报报纸如何做好时政新闻报道
2020-01-17庞赟张仰强陈婧香城都市报
庞赟 张仰强 陈婧 香城都市报
一、都市报时政新闻报道面临的问题
时政新闻其实是离群众最近的新闻,但是往往会被群众所忽视。一方面时因为时政新闻看起来不食人间烟火,脱离了日常生活;另一方面是因为很多媒体报道为了博眼球,追热点,于是更多的报道娱乐化,猎奇化的新闻。长此以往,群众对于有些“乏味”的时政新闻就失去了兴趣。
(一)娱乐新闻的竞争
当前,娱乐新闻慢慢盛行,人们更沉迷于娱乐新闻带来的短暂快乐和刺激。很多人拒绝阅读类似时政新闻这种,比较严肃的新闻类别。于是导致了,市面上娱乐新闻势头向好,而时政新闻无人问津的尴尬局面。
同时传统的时政新闻都比较乏味,很多新闻报道中可能还会出现让人难以理解的词句,因此比起娱乐新闻来说,时政新闻的门槛相对较高,在无形中,也成为阻碍阅读的原因。
(二)远离群众
时政新闻往往被笼上了一层薄雾,对于普通群众来说,时政新闻是发生在离自己很遥远的地方,和自己的生活没有切实的关联。于是这也导致很多人会觉得阅读时政新闻对于自己的生活没有意义。
所以时政新闻常常被认为是不接地气的,也正因为这种不接地气,导致市政新闻远离群众生活,不被群众所重视。
(三)新媒体的兴起
新媒体手段的兴起,诸如电脑电视,对于传统媒体的冲击是巨大的。很多愿意观看时政新闻的人表示,比起在报纸上阅读,他们更愿意在手机或者电视上阅读,因为新媒体带来的感官更直接,也更立体。
在新媒体兴起后,纸媒以肉眼可见的速度逐渐衰弱,这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相比较于传统的纸媒,新媒体的阅读方式更加立体,也更加直观。所以,才会受到更多人的青睐。
二、都市报时政新闻报道的改良途径
都市报报纸在时政新闻报道方面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一方面在新闻市场,有娱乐新闻的围追堵截。在另一方面,新媒体的迅速崛起也在不断冲击着传统的纸媒行业。
然而,在困境中其实同时也可以迎来机遇,如何立足当前的时代背景,更好的进行时政新闻报道是都市报绕不开的难题。下面本文将从几个几个方面试图探讨都市报时政新闻报道的改良途径,为都市报时政报道提供一些见解。
(一)坚持把群众放在第一位
都市报时政报道面临的困境之一就是脱离了群众,因此,在时政报道中,应该更贴合群众的需求,更侧重于群众生活。只有时政报道真正走进了群众的世界,走进了群众的生活,才能收到群众的热爱和支持。
同时,作为纸媒,应当承担属于自己的社会责任。纸媒非常重要的一个功能就是反映民生,为民生做贡献,为群众谋福祉。那么,在时政新闻的报道中,就要牢牢记住这一点,坚持群众路线,把群众放在第一位,时刻记住群众的需要。
在时政新闻报道前,可以选择先采取街头采访的形式,询问普通群众更喜欢哪种方式,更偏向于哪类新闻,将群众的意见融入报刊设计中,时刻和群众站在一起,同时在每期报道后,也可以进行问卷调查,了解群众对这次报道的满意程度,以及群众觉得有什么可以改善的地方。
(二)创新新闻报道方式
新媒体和娱乐新闻的出现都在冲击着传统的报刊,所以这就要求传统报刊要不断进行自我创新,改变新闻报道的方式,利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报道。促进纸媒的一个转型,通过纸媒自身的转型来获得群众的支持。
首先,纸媒可以选择与新媒体进行合作,通过新媒体的巨大流量为自己谋求曝光率,比如我们熟知的人民日报等权威的纸媒平台都选择了和互联网进行合作,推出自己的互联网版,为自己的生存阵营扩大地盘,同时也收获了巨大的反响。
其次,可以让时政报道拜托传统的严肃和乏味的形象,在页面设计中多采用当下人民喜欢的语言方式,多采用活灵活现的图片,通过对于版式,语言的改变,让大家逐步愿意并喜欢阅读时政新闻。
(三)建立完整的奖惩制度,充分发挥员工积极性
传统纸媒的逐渐没落,不仅对于纸媒产生了影响,同时也影响了从事纸媒行业的工作人员,原先一腔热血投身报刊事业的员工被现实泼了冷水。不少员工的积极性被挫伤,在工作中,提不起兴趣,导致报刊运转问题。
因此在注重报刊本身的建设的同时,也要注重员工积极性的建设,建立完整的奖罚措施,提供员工的积极性。对于表现优异的员工应该采取金钱或者名誉方面的奖励,对于懈怠的员工应当处以惩罚措施,以此来树立规则。
同时在报刊的运作中,也要多多听取员工的意见,可以在一段时间以后,召开一次内部会议,报刊内部进行选题,让每位员工都有可以发表自己看法和观点的机会,如果有员工提出了新颖又具有现实意义的观点,应当予以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