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尔赛文学”走红的实践逻辑及动因分析
2020-01-17刘辉山东师范大学
刘辉 山东师范大学
古登斯在其著作《现代性的后果》中提出,现代性已经将我们带离原有的社会秩序轨道,进入极具个人色彩的领域,与此同时,网络文化也在重塑我们的社会,形成共构的景象。最近网络中兴起的“凡尔赛文学”就是当下社会症候下新兴起的一种网络文化,这种网络文化始发于社交媒体,在短短时间内迅速走红,其走红的内在动因及该网络文化给整个社会所带来的启示值得去探讨和分析。
一、“凡尔赛文学”的内涵界定
近来互联网中所风靡的“凡尔赛”其本质是指“互联网贵族”们在社交平台上通过图文内容对自身个人形象的自我矫饰。“凡尔赛文学”则是这种“互联网贵族”们的一种高级话术,指通过先抑后扬、自问自答或第三人称视角,不经意间露出“贵族”生活的线索的一种表达方式。例如:“本来以为今天不化妆出门应该就不会被搭讪了,没想到刚出门就被三个男生追着要微信”。
二、“凡尔赛文学”走红内在动因分析
(一)消费主义盛行下自我满足感的塑造
“凡尔赛文学”从网络中“横空出世”到快速被网友们调侃玩梗,其走红的本质在于该类网络文化背后所隐含的奢靡、显贵、享乐、挥霍的消费心理。鲍德里亚在《消费社会》中基于对资本主义大工业时代消费现象的本质认识,提出了以符号消费为核心的消费社会理论。他认为人们的消费是受到商品符号逻辑的主导操控,并被无意识规训的过程。而“凡尔赛文学”中无意间流露出来的“炫富”“高贵”“奢靡”等思想在一定程度上迎合了受众的消费追求和非主流的文化诉求,这种过度消费主义、奢侈享乐心理、挥霍式消费方式也带来了受众消费方式的跟随、价值观模仿等现象,在玩梗这种模式的过程中达到了一种心理上的自我满足。
(二)技术逻辑下网络迷因的复制和传播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传统的点对面的媒介传播系统被点对点的传播模式所代替,精英主义话语权的破裂使得话语权重新分配,在这样一种技术逻辑下,一旦有一个可以符合当下受众传播逻辑的“迷因”,便会快速的复制和传播。“凡尔赛文学”就是一种典型的网络迷因现象,最初“凡尔赛文学”是因为某社交平台上一博主通过一些看似谦虚低调的话语在表达自己某种心情,但实际上却通过话语间的隐喻来凸显出自己的优越,在这个过程中因其趣味性强、传播性广而激发更多人的创造兴趣,使其快速的在各种社交媒体中不断被复制和二次创造。“凡尔赛文学”这种“网络迷因”之所以能够在互联网中快速的传播蔓延,某种程度上不仅仅只是该网络文化本身具有很强的传播性,而是人们在传播创造该网络文化的过程中得到了某种心理上的愉悦感,这也体现出来了网友们对话语自由权的一种追逐。
(三)线索消除下人际情感交流的缺位
线索消除理论认为在web2.0 的时代背景下,曾经以肢体、语言等面对面的人际交流模式被互联网信息的网络传播所代替,从而导致了视觉、听觉、情境等线索讯息缺失,致使传播参与者实际在场感削弱,人际情感交流缺位。而在这种人际情感交流缺位的状态下,更多的网民们期望在互联网中找到某种情感认同和身份认同,以此来掩盖人际交往中所缺失的那份情感寄托。而“凡尔赛文学”的兴起无疑在互联网中搭建起了一种人际交流的桥梁,网友们在“盗猎”“凡尔赛”文本的过程中进行戏谑、调侃、互动,以此促进彼此之间的情感沟通,在某种程度上起到了愉悦身心的作用。
三、“凡尔赛文学”背后的冷思考
(一)个体表达:“小众观念的自由言说”抑或“充满乱象的反抗解码”
“凡尔赛文学”作为网络文化中的一种新样式,首先它的呈现方式满足了个体的态度表达,一方面,在对该种文化调侃、戏谑的过程中,受众们可以畅所欲言的发表自我观念,满足了自我态度的宣泄。但从另一方面来看,这种网友们之间毫无规则性的态度宣泄,无形之中也造成了社会中肆意的反抗解码,无形中会造成一些社会乱象。
(二)群体交流:“多元价值的花式争鸣”抑或“群际间的排斥性沟通”
类似于“凡尔赛文学”这样的网络文化除了可以满足受众们的个体表达外,无疑也增进了群体交流感。一方面,网络中“凡尔赛文学”的走红丰富了网络文化,为网络文化赋予了全新的生机和活力,不同网络文化之间的碰撞也让其在花式争鸣中产生更多元的价值。而另一方面,这种网络文化间的群体交流也容易产生群际间的排斥性沟通,不同文化群体间的抵触和排斥造成了一种社会反向沟通。
四、结语
任何网络文化的流行都会给社会带来些许思考和借鉴,对于“凡尔赛文学”我们不应只看到它“娱乐至死”的一面,而是应该站在中立的态度上去讨论它的多维度价值,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将该种网络文化传播的途径和给社会带来的多维度价值用在丰富网络多元文化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