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倡议下湖南与欧盟国际科技合作研究
2020-01-17彭培根祝美玉
彭培根 祝美玉
(湖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湖南 长沙 410001)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不断加强,作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在经济全球化的角逐中尤为重要。跨国间的国际科技合作既是顺应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也是各国科技自身发展的实际需要。欧洲作为近代科学的发源地,拥有雄厚的科技实力,是丝绸之路的陆上终点。湖南在超级稻、超级计算机、超高速轨道交通等领域具有显著优势,是“一带一路”的腹地。在“一带一路”倡议下,推动湖南与欧盟科技间的合作与交流,既可以实现两地科技优势互补,又可以实现双方共赢发展。
一、相关研究综述
随着国际科技合作活动的广泛开展,相应的理论研究也不断涌现。关于中国与欧盟国际科技合作的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两类:
一是关于中国与欧盟国际科技合作的研究。徐离永的《中方机构参与欧盟框架计划的现状及问题研究》[1],介绍了中国参与欧盟框架计划的现状,分析了中方机构参与欧盟框架计划的经验及存在的问题,并据此提出了对策和建议。范英杰、刘丛强的《欧盟科技国际合作战略分析及启示》[2],分析了欧盟国际科技合作战略及其经验,并提出了中国与欧盟开展科技合作的政策建议。
二是从“一带一路”倡议视角研究中国地方政府与欧盟的国际科技合作。易爱军、余开超等的《“一带一路”倡议下江苏海洋科技国际合作路径及对策研究》[3]、王少雨的硕士学位论文《湖北-欧盟科技合作研究》[4]、赵聪的硕士学位论文《基于欧盟科技合作的河北省装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提升研究》[5],分别从现状、问题进行了介绍,据此提出了开展科技合作的策略。
综上所述,目前国内对中欧国际科技合作的相关研究不多,但主要集中在中国与欧盟以及中国地方政府与欧盟的国际科技合作方面,对湖南省的研究较少。对此,加强湖南与欧盟国际科技合作的研究势在必行。
二、湖南与欧盟国际科技合作的主要做法及成效
近年来,湖南省全面贯彻“一带一路”倡议,确立了“创新引领、开放崛起”发展战略,出台了《湖南省对接“一带一路”战略行动方案》,并在湖南省“十三五”科技规划中明确了深度融入“一带一路”科技合作的重点工作。目前,湖南已和五大洲70多个国家,以及亚欧会议、欧盟等十几个组织开展了广泛的科技合作,有效地推动全省科技领域的“引进来”和“走出去”。据不完全统计,湖南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设立的研发机构有200多个,其中优势产业工程机械在德国、印度、白俄罗斯、巴西等40多个国家设立了研发中心。在全面的国际科技合作中,湖南与欧盟国际科技合作成效尤为显著。
(一)开展国际科技合作项目
近年来,湖南组织重点企业和高校科研人员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高校、研究机构及企业开展联合研究、学术交流、专题推介和项目对接等多种形式的活动,推动了重点产业“走出去”。湖南省科技厅经过调查研究,形成了国际科技创新合作、区域科技创新合作等4个专题,突出智能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现代农业、资源环境、医疗健康与公共安全等重点领域,加强了与俄罗斯、英国等国家的科技合作,共同形成了一批国家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如长沙远大住工与奥地利佩克集团共同研发的节能减排现代工业化住宅,亚欧水资源研究和利用中心与法国地质调查局在水资源研究领域的合作,长沙麦融高科与法国国立国家公共工程学院在氟泵双循环热泵系统上的合作研发,湖南山河智能与荷兰Diverto公司合作研发的新概念挖掘装载机等。此外,湖南欧洲工业园、中欧环保科技产业园区等也先后落地。
(二)开展科技人文交流
近年来,湖南积极推动本省科研人员与沿线国家科技人员互访,开展学术交流,举办会议、论坛以及进行专题推介和项目对接等活动。随着湖南科技创新的快速发展,涌现了如超级杂交水稻、超级计算机等一批标志性成果,诞生了最大功率电力机车、速度最快列车的牵引电传动系统、最长臂泵车、世界最高电压等级交直流输变电装备等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研技术成果,国际科技领域也开始纷纷将目光投向湖南,寻求国际合作。2015(长沙)中欧B2B对接洽谈会、2016湖南“走进欧洲”系列对接活动等相继开展。2017年,长沙成为“2017欧洲科研创新中国行”宣讲点之一,在此次宣讲会上,中国与欧洲多国顶级的科技成果现场交流,探索中欧科技创新合作新机会。
(三)培养和引进人才
近年来,湖南大力推进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制定并实施《湖南省中长期科技人才发展规划(2011-2020年)》,该规划提出“在2011-2020年间,着力建设五支科技人才队伍和一批人才培养基地。”[6]在海外人才引进上,湖南一直积极拓展人才引进渠道,通过前期收集人才需求信息,实现精准引才。2018年9月,湖南以“海纳英才·智汇潇湘”为主题,开展德国、英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活动,举办德国法兰克福专场招聘洽谈会与英国伦敦专场招聘会,湖南省20家重点产业和工业新兴优势产业链企事业单位参加此次引才行动。据统计,两场招聘洽谈会达成就业意向达160人,这些高端人才将精准投入到湖南的新兴产业中,助力和服务湖南经济社会发展。
(四)建立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建设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是拓宽国际科技合作网络的重要标志。2018年湖南获中国科技部批准认定为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5家,分别是依托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组建的“医学代谢组学国际联合研究中心”、依托长沙矿冶研究院组建的“海底矿产资源开发国际联合研究中心”、依托中国航发湖南动力机械研究所组建的“中小型航空发动机及旋翼机传动系统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依托南华大学组建的“核能与核安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依托长沙理工大学组建的“大数据驱动的能源互联网国际科技合作基地”。这些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的建立,有助于湖南打造国内一流并在国际上具有影响力的高科技研发基地,提高湖南在这些领域的国际化水平。截止2018年11月,湖南共有18家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此外,湖南与欧盟国家合作的国家科技基地也在不断增加,如亚欧水资源研究和利用中心、中意(湖南)工业设计创新中心、湖南北卡创新创业中心等一批国际科技合作平台。
三、湖南与欧盟国际科技合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统筹规划不足
系统的规划可以使国际科技合作更具针对性和前瞻性,合作效率和回报也更高。在国际科技合作上,欧盟拥有一整套庞大的科技计划,如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官方科技计划之一“欧盟框架计划”,目前已进行到第八个阶段“地平线2020”。就湖南而言,目前关于湖南与欧盟国际科技合作还缺乏系统深入地分析与规划,包括如何结合自身优势与不足有针对性地与欧盟或其成员国展开合作,主要集中在哪些领域合作,采取哪种合作模式,以及在合作中需要哪些配套政策与设施等,都还有待更细致和深入地统筹与规划。
(二)高科技人才不足
国际科技合作需要高端人才作为支撑。近年来湖南不断加大人才引进力度,也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成效,但相较于广东、浙江等经济强省而言,仍存在很大差距,其中一个原因是科研人员的待遇上不去。湖南科研人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在全国处于偏低水平,湖南省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业人员的工资只相当于全国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业人员工资的66.3%。[7]。除了大量引进高科技人才,对现有科技人才进行高端培训也是促进科技创新的重要保障。目前,湖南高端技术培训远不能满足科技人才的需要,培训体系不够完善和系统,覆盖面不够广,都制约了技术人才的进一步提升。
(三)自主创新能力有待提高
欧盟在众多领域都拥有先进的科学技术,湖南在与其合作中仍以学习和引进高端技术为主,但在引进技术后缺乏消化吸收和再次创新,则易导致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欠缺,发展后劲不足。2017年湖南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个数、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个数、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个数分别仅占全国的3.1%、3.5%、3.6%,专利申请量、专利授权量均仅占全国的2.1%,低于湖南经济规模占全国4.1%的水平。[8]这一数据说明,湖南创新能力还有待提高,创新体系结构还需进一步优化。
四、湖南与欧洲国际科技合作对策建议
(一)加强统筹布局
湖南与欧盟开展国际科技合作,既需要积极参与到欧盟的框架计划中,又需要争取更多主动权,吸取更多的优势资源推动湖南科技发展。这需要进一步加强统筹规划,制定一个完善的合作计划。湖南与欧盟国际科技合作可以分为湖南与欧盟的国际科技合作,以及与欧盟成员国的合作。针对两种形式的合作,可以制定不同的合作规划。前者注重参与到欧盟的框架计划中,后者则可以结合自身优势与不足,有针对性地分类别与多个国家开展多领域的合作,实现“走出去”与“引进来”。如在装备制造领域,可以围绕工程机械、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等,与欧盟国家合作开展高端装备研发和产业化应用,支持湖南装备产能出海行动实施和重大基础设施建设。
(二)培养引进高科技人才
科技人才是科技创新的主要动力,也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湖南与欧盟国际科技合作创新需要以高科技人才为基础。首先,在人才入湘方面,湖南省应进一步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开阔人才引进思路,采取直接引进与柔性引进相结合的方式,多渠道多方式吸纳人才。同时健全完善人才引进和管理制度,加大对科技研发项目的资助力度,提高科研人员的劳动待遇,吸引更多的海内外高端人才来湘就业与创业。其次,在人才出湘方面,湖南应充分发挥省内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培养一批高科技人才。鼓励科研机构积极参与到欧盟国际科技合作中,与欧洲科研机构开展学术交流与合作,联合培养高科技人才,开展技术培训等。
(三)建立国际科技合作高端平台
湖南在与欧盟国际科技合作中,必须充分发挥国际科技合作平台的作用。首先,扩大和升级原有的合作平台。如发挥亚欧水资源研究和利用中心的资源聚集和平台示范效应,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围绕水资源领域开展科技合作。其次,依托高校和科研院所,搭建更多高水平、高规格的合作平台。未来五年,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农业、健康、轨道交通、智能电力等领域进行布局,认定和培育10家左右省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争创1-3个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促进基地“项目—人才—基地”一体化发展,充分发挥其在合作研发、技术转移、人才引进、产业化、对外科技人文交流等方面的“桥头堡”作用。
(四)加强政策保障
一是强化合作资源和渠道建设。强化项目储备,整合各方信息,建立健全“一带一路”科技合作交流项目库。加强与国家科技部的衔接,争取湖南项目更多地纳入科技部“一带一路”科技合作战略规划和支持范畴。同时加强与国家驻外使领馆科技处组以及沿线国家驻华使领馆的联系,畅通科技合作沟通交流机制,拓展合作渠道。二是开展“国际科技合作+”行动,增强资源整合力度。整合农业、高新、社发、成果、基础条件和平台、人事等多个科技领域力量,设计一批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形成综合施策、组团出海、集中支持的合力。三是推动“高端人才-科研项目-产业化发展-资金支撑”联动。抓住高端人才这一国际科技合作核心,推动以高端人才合作为基础的科研项目合作,形成以产业化发展为主要内容的高端人才吸引机制和管理制度,构建支持高端人才发展、科研成果转化、产业化的资金支撑体系。四是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保护制度。要建立健全与国际惯例接轨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提高企业和科研人员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